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68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本发明属食品、药品及制造业领域。技术背景本发明应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的及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为原料,根据其生物活性,科学组成复方阿胶系列产品。复方阿胶系列产品分别具有滋阴补血、健脾和胃,补充维生素A、B12、C、D、叶酸,补充钙、铁、补锌的功效,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1.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以阿胶、异麦芽低聚糖一900、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氯化血红素、柠檬酸锌为原料成分,根据不同生理活性,科学组成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经粉碎、提取、加工,制成片剂或胶囊。2.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1),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60~90%、乳酸亚铁0.8~1.6%、维生素C0.40~0.80%、维生素A0.012~0.024%、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乳酸亚铁、维生素C、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3.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60~90°/。、氯化血红素1.5~3.0%、维生素C0.40-0.80%、维生素A0.012-0.024%、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氯化血红素、维生素C、维生素A、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4.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1),其特征在于由其配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SO-SO^碳酸钙20~40°/、乳酸亚铁0.8-1.4%,维生素AO.01~0.02%、维生素CO.5~1°/、维生素D,O.00003-0.00006%、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0~20%。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异麦芽低聚糖一卯O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5.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5(W、碳酸钙204W、氯化血红素2~4%,维生素AO.01~0.02%、维生素CO.5~1%、、维生素D,O.00004-0.00008%、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0~20%。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钙、氯化血红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6.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配方(l),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60%、碳酸鈣15~30°/。、乳酸亚铁1.4~2.5°/"维生素D;O.00005~0.0001%、维生素CO.7~1.4%,柠檬酸锌0.7~1.4%、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配方(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D3、维生素C、柠檬酸锌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7.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配方(2)的配方,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60%、碳酸钙20~40%、氯化血红素3~6%、维生素D30.00005~0.0001%、维生素CCO.7~1.4%,柠檬酸锌O.7~1.、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阿胶钙铁锌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钩、氯化血红素、维生素D,、维生素C、柠檬酸锌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8.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2片或胶囊配方(1),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3~66%、叶酸0.0044~0.0088°/"维生素B120.00018~0.00036°/"乳酸亚铁1.5-2.6°/"维生素Cl.5-3.0%、异麦芽低聚糖-90025~50%。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12片或胶囊配方(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叶酸、维生素B,:、乳酸亚铁、维生素C、异麦芽低聚糖-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9.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2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3~66。/"叶酸0.0044~0.0088°/。、维生素B120.00016~0.0003%、氯化血红素3.5~7°/。、维生素Cl.6~3.2%、异麦芽低聚糖-90025~50%。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2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叶酸、维生素B12、氯化血红素、维生素A、维生素C、异麦芽低聚糖-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附..附件l.实施例1: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药理研究附件2.实施例2: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临床疗效研究附件l.实施例l: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药理研究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药理研究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以阿胶、异麦芽低聚糖一900、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叶酸、氯化血红素、柠檬酸锌组成不同配方。其药理研究如下U)、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iiusasinusL.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黑色胶块。阿胶性味甘平质润,性粘收敛,功效为滋阴补血,安胎。主治血虛,虛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化学成分阿胶是一类明胶蛋白,水解可产生多种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re)、谷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精氨酸(Arginine)、天门冬氨酸(Aspqrticacid)、赖氨酸(Lysine)、苯丙氨酸(Phenylanine)、丝氨酸(Serine)、组氨酸(HisUdine)、半胱氨酸(Cysteine)、缬氨酸(Val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t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色氨酸(Tryptophan)、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苏氨酸(Threocine)等。并有20种元素钾、钠、钙、镁、铁、铜、铬、锰、锌、锡、铅、银、镍、钼、锶、钡、钛、锆、铂、铭。阿胶药理作用①促进造血功能阿胶具有提髙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大量抽血造成犬失血性贫血后,用阿胶溶液灌胃10日,每曰30g,能加快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的速度。对失血性贫血的家兔也有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的作用。小鼠每日灌胃20。/。胶液0.5ml/只,连续ll曰,亦可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含量。阿胶补血机制可能与其含有氨基酸、富含铁和微量元素、含有较高的动物蛋白等因素有关。②止血作用实验证明口服阿胶能非常显著地促进家兔的凝血过程,使凝血时间缩短。玻片法由4.5分钟缩短为2.0分钟;试管法由5.5分钟缩短为3.0分钟。其止血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液中血小板含量来阻止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也有认为因阿胶含有胶原蛋白,具粘滞性,当被人体吸收后附着在毛细血管表面,缩短了血液的凝固时间,起到了止血作用。此作用只用于吐血、衄血等内出血,对外部大出血效果不明显。③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鼠灌胃阿胶溶液后,可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小鼠灌胃阿胶溶液2.5g/kg和5.0g/kg,脾脏的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和特异性玫瑰花率明显增加。炭廓清实验表明阿胶对小鼠肝、脾单核吞噬细胞有促进作用。小鼠连续服阿胶7曰后,能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著增强。阿胶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④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劳作用小鼠口服阿胶实验表明,阿胶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明显增强动物的耐寒冷作用,非常显著地增强游泳试验中小鼠的抗疲劳作用。⑤抗辐射损伤作用阿胶口服后有抗辐射损伤作用。照射前给药3日或7日能提高60Co照射给药800Rd小鼠的存活率,照射前后给药7曰比照射前给药3曰的防护效力强。对接受过60Co700Rd]次照射的小鼠,阿胶溶液灌胃9日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明显上升。每曰灌胃阿胶1.56g/kg后,可使经60Co照射小鼠血中血红蛋白、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高。对钙代谢的影响阿胶中钙含量较高,服用后可增加体内钙的摄入量,有效地改善因缺钙而导致的骨钙丟失、钙盐外流、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及备类骨折。动物(大)试验证明阿胶有改良钙的平衡作用。用阿胶灌胃,同时在食物中加碳酸钙,能增加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潴留,使血钩略有增高,这可能是阿胶中所含有的甘氨酸有帮助钙质转运的作用。临床有将其用于治疗手足搐搦。⑦抗肌痿作用阿胶对用特别饲料喂养致使成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的豚鼠,有预防该症发生和改善症状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阿胶中所含的钙、磷、锰及甘氨酸有关。⑧抗休克作用将5%精制阿胶溶液给失血性休克或组织胺休克猫静脉输入,可使血压很快恢复。阿胶口服给予灵杆菌复制的肠内毒素休克模型,能使内毒素引起的血压下降,总外周阻力升高,血粘度上升以及球结膜微循环障碍减轻或尽快恢复正常。阿胶具有防血管渗漏作用,这可能是其抗休克作用的机制之一。实验证明阿胶可使烫伤兔耳的血浆渗出减少,并减轻静脉注射油酸后造成的肺血管渗出性病变;又有实验证明阿胶可使注入内毒素后血液粘滞性增加程度有所下降,这都说明阿胶具有对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这种作用可减少血浆渗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有效循环量,有利于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恢复正常,使血液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⑨利尿消肿作用阿胶对肾炎的治疗作用,是使体内氨基酸库增加,随之血浆蛋白质提高,血中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利尿退肿。但没有消退蛋白尿的直接作用,肾组织病理的改善不明显。由于改善全身营养,增加食欲,使氨基酸分解减少,也有利于肾脏疾病的改善。阿胶含非必需氨基酸为主,故对肾功能不全应慎用,否则不利于肌酐、尿素氮的下降。趣抗癌作用阿胶为放疗、化疗患者的辅助药品。有实验釆用东阿阿胶为原料,观察其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阿胶对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并对NK细胞的活性有较好的增强作用,而NK细胞在阻抑肿瘤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阿胶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用以治疗肿瘤,可使肿瘤减慢,症状改善,寿命延长。(2)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又称"高纯度双歧因子",是以精制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引进国外生物酶工程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发研制而成的新型糖源,低聚糖在国外已广泛用在不同的食品制造中,从其实用性和功能性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开发价值。异麦芽低聚糖一900无色或微黄色、无异味,具有低甜度、低热值、保湿性、抗龋齿,对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有极佳的增殖效果,非发酵性糖含量大于90%,葡萄糖含量%<4.0,基本不含葡萄糖成份,因此特别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异麦芽低聚糖一900的生理功能①促使双歧杆菌增双歧杆菌完全无毒,不论健康人或病人,肠道内双政杆菌数量越多越好。人体试验表明,摄入低聚糖可促使双歧杆菌增殖,从而抑制了有害细菌,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每天摄入2-10g低聚糖持续数周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活菌数平均增加7.5倍。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总数减少了81%;对于某些品种的低聚糖发酸所产生的乳酸菌素数量也增加1-2倍,而产生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则减少0.5-0.06倍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肋酸(主要是醋酸和乳酸,摩尔比为3:2)和一些抗菌素物质,从而可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醋酸和乳酸均可抑制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双歧杆菌素是由两歧双歧杆菌产生的一种抗菌素物质,它能非常有效地抑制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其它一些微生物。由婴儿双歧杆菌产生的一种高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也能有效的抑制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②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酵的产生人体体内和活性体外粪便培养试验表明,摄入低聚糖可有效地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梅的产生。每天摄入3-6g低聚糖,或往体外粪便培养基中添加相应数量的低聚糖,3周之内即可减少44.6%有毒发酵产物和40.9%有害细菌酶的产生。③抑制病原菌和腹泻摄入低聚糖或双歧杆菌均可押制病原菌和腹泻,两者的作用机理是一样的,都是减少了肠内有害细菌的数量。④防止便秘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的产生。在人体试验中,每天摄入3.0-10.0g低聚糖,一周之内便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保护肝脏功能摄入低聚糖或双歧杆菌可减少有毒代谢产物的形成,这大大减轻了肝脏分解毒素的负担。降低血清胆固醇大量的人体试验已证实摄入低聚糖后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每天摄入6-12g低聚糖持续2周至3个月,总血清胆固醇可降低20-50dl。包括双歧杆菌在内的乳酸菌及其发酵乳制品均能降低总血清胆固醇水平,提高女性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总胆固醇的比率。血清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被认为是由于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改变的结果。而且,体外试验表明,人体肠道内12株固有的嗜酸乳杆菌可吸收胆固醇,嗜酸乳杆菌2056株菌能抑制小肠壁对胆固醇微胞的吸收。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烟酸的能力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认为,双歧杆菌通过抑制人体内活化的T细菌,控制新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接受器,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小鼠的试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通过影响P-羟基-P甲基戊二酸单酰畏酶A还原酶的活性,控制胆固醇的合成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⑦降低血压摄入低聚糖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有关实例如下例146个高血脂患者每曰摄入11.5g低聚糖持续5周后,其心脏舒张压平均下降了799.8Pa(6mmHg),空腹时的血糖值也有所下降,但不很明显。例2、让6个28-48岁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连续一周每天摄入3.0g低聚糖,其心脏舒张压平均降低了839.7pa(6.3mmHg)。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脏舒张压的高低与其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占总菌数的比率呈明显的负相关系。⑧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大量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能够起抗癌作用。这种抗癌作用归功于双歧杆菌的细胞、细胞壁成分和胞外分泌物,使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例如,喂养长双歧杆菌单因子的无菌小鼠,要比未处理的无菌小鼠活得长。口服或静脉注射具有致死作用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或静脉注射肉毒素,在有活性双歧杆菌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小鼠在第2-3周内,就可诱导杭致死作用。但在无胸腺的无菌小鼠中,未发现此现象。由此可见,双歧杆菌可诱导抗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的细菌免疫。口服双歧杆菌制品2天后,在喂养以病原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无菌小鼠,临床上并没有什么症状,但在口服双歧杆菌之前喂养以埃希氏大肠杆菌,在48小时之内就出现死亡现象。无菌小鼠的双歧杆菌单因子试验,也证实了双歧杆菌对免疫的促进作用。生成营养物质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自然合成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和叶酸,但不能合成维生素K。双歧杆菌发酵乳制品中乳糖已部分转化乳酸,解决了人们乳糖耐受性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水溶性可吸收钙的含量,使乳制品更易消化吸收。低能量或无能量功能性低聚糖很难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故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喜爱甜品而又担心发胖者的要求,还可供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低血糖病人食用。不会引起牙齿龋变,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侵蚀而引起的,功能性低聚糖因为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3)碳酸钩钙是一种生命必需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宏量金属元素,含量仅次于C、H、0、N。正常成人体内总妈可达1000-1200g,约占人体体重的2%左右。其中99%以上的鈣存在于骨骼、牙齿中、余下的不足1%的钙分布在体液及其它组织中。钙是骨骼和牙齿最基本的构成成分。骨中的钙主要以磷酸盐,其次以碳酸盐、狞檬酸盐。通常血浆中钙的浓度为9-11mg/100mU无年龄、性别差异)。钙在机体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除骨鈣外,尤其是混溶池钩是维持所有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的。它能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渗出,控制炎症和水肿;参与血凝过程,凝血因子VI即是CW+;参与体内许多酶系统(如ATP酶、琥祐酸脱氨酶、脂肪酶、蛋白分解酶等)的激活;对参与细胞代谢的大分子合成、转变的酶有调节作用;同神经肌肉兴奋的产生、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脏的正常搏动有关;而钙、镁、钾、钠保持一定比例是促进肌肉收缩、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所必须的,如果血液中钩离子浓度下降,神经组织就会变得过于兴奋,导致手足搐搦,另一方面,高血钙则抑制神经兴奋。此外,钙还有参与体内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功能。Ca2+在细胞中的许多生理作用几乎都是通过与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如钙调蛋白在静止细胞浆中Ca2+的浓度是10.7-10.6mol/L,此时,Ca2+不能与钙调蛋白结合;当细胞受到刺激,Ca2+浓度增达10.6mol/L或更高时,钙调蛋白即与Ca2+结合成复合物,鈣调蛋白与Ca2+特异性地结合后,抅象发生改变,Ca2+与钙调蛋白的复合物即可发挥作用。因此,Ca2+不仅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者,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物质。在膳食中,不利于钙的吸收因素有①食物中的植酸和草酸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影响钙的吸收。植酸为六磷酸肌醇,在粮谷类食品中含量较多,某些蔬菜草酸较多。有些蔬菜不但自身所含的钩不能被吸收利用,还影响到同时摄入的其它食物中钙的吸收,如菠菜、莬莱、蕹菜、芋叶菜等。②一些食物中含有过多的碱性磷酸盐等,在肠腔内与锅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会减少钙的吸收。③过高的脂肪摄入或消化不良,可由于大量脂肪酸与钙结合成为不溶性钩皂物,而从粪便中排出,尤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脂为明显(这个过程也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D的丟失),引起钙吸收降低。④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与钩结合,形成不溶物也影响钙的吸收。⑤大量摄入蛋白质亦可使尿钙排出增加。⑥膳食钙磷比例低于1:2时,钙从骨骼中的溶解和脱出增加,严重时可造成骨质疏松。有利于钙的吸收的因素有①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②某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有利于钙吸收。③乳糖可与钙螯合成低分子可溶性物质,促进钙的吸收。此外,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大时,钙的吸收率增加,反之则吸收率降低。因此,在选用食物时应注意其草酸和植酸的含量,并采用适当的措施去除妨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避免菠菜、苋菜等与豆腐、牛奶、高脂饮食同餐,同时还要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当摄入钙量不足时,在儿童常可引起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一般人在缺钙初期,只是发生可逆性的生理功能障碍,心脏出现早搏、情绪不稳、睡眠质量下降。长期钙摄入不足,血钙降到一定浓度时,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强,动员骨钙进入血液,骨骼脱钙,导致骨质疏松,在很小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出现骨折,脊柱骨也难于承受身体重量而压缩变形。对中老年人,在缺钙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能出现骨质增生,当骨钙进入血液,血钙浓度上升,刺激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对降4丐素的分泌增多,降钙素使成骨过程加强,钙磷沉积增多,加速新骨的形成,在关节端出现骨质增生或骨刺。人群流行病调查表明,高血压病人的钙摄入量较低,某些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锅摄入不足有关。对中老年人,由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大量骨钙进入血液后,一方面沉积于血管壁等软组织,另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对Ca2+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内Ca2+增多,细胞出现生理异常,导致血管平滑肌持续性收缩,而使动脉血压升高。另外,膳食中高钙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钙与人体肿瘤有关,研究表明高钙膳食有阻抑结肠癌发生的作用,钙摄入水平高的男性与摄入水平低的男性相比,患结肠癌的危险性要低,这可能与钙对人类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有抑制作用有关。另外,当人体血钙浓度低时会出现低血钙性手足搐搦、肾结石,严重时会引起呼吸肌痉挛造成窒息。钙的吸收与年齡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其吸收率下降,婴儿对钙的吸收率超过50%,儿童约为40%,成年人只为20%。一般40岁以后,钙的吸收逐渐下降,老年人的骨质逐渐疏松与此有关。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组织的化学成分异常、显微结构退行性变化和骨折的危险性增高为特征。它的临床表现为软弱无力、腰背疼痛、骨骼变形。在早期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它通常是缓慢地潜入体内而不为察觉,只有当骨质丧失达30%时,才可能出现驼背和全身变矮情况,很多患者常因此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往往是由于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诱发,原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还有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青壮年或少年,此病例多有遗传家族史。但是无论是先天、后天、原发、继发,都与钙缺乏关系密切。患者首先是丧失骨母质,逐渐脱钙。故平时少见阳光或肝肾疾病,体内不能生成l,25-二羟维生素D,影响钙磷代谢;绝经妇女雌性激素减少;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均可使l,25-二羟维生素D生成减少,造成钙摄入量不足,故这两种情况特别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由于对骨质疏松症还缺乏有效的治疗,一旦发生骨折就难以恢复。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大多数研究已经表明,在与年龄或绝经有关的骨质丟失后,增加钙补充只能起到减少骨质丟失,维持骨量水平的作用,并不能有效而持续地增加骨量。而要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生命前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通过合理的营养和锻炼来获得遗传规定的最大峰值骨量,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而高钙摄入的人其骨密度高,在逐渐进入老年时则可推迟和延长骨骼中钙损失的过程,进而不易发生骨折。药理作用本品为补钙剂和重要的骨代谢调节剂,,具有促进骨骼及牙齿钙化形成的作用,维持人体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适应症补钩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适用于妊娠、哺乳妇女,老人、儿童等人群的补钙及骨质疏松的治疗。也可用于中和胃酸。(4)乳酸亚铁药理毒理铁为铁元素补充剂。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为肌肉运动时提供氧的需要。与三羧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和因子均含铁,或仅在铁存在时才发挥作用。机体缺乏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其它各种缺铁的有关症状,如生长迟缓,行为异常,体力不足,粘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栺甲病变等。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主要在十二指肠降部及空肠近端吸收。铁吸收后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进入血循环,以供造红细胞所用,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及其他单核一巨噬系统内,口服铁剂不能自肠道吸收者均随粪便排出。经机体代谢的铁,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汗腺和上皮细胞也排泄一部分。口服铁剂不能自肠道吸收者均随粪便排出。(5)维生素A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正常功能的作用,并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力;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A缺乏时,则生长停止,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衰退,皮肤粗糙、干燥,角膜软化,并发生干燥性眼炎及夜盲症。药代动力学口服极易吸收,食物中脂肪、蛋白质与体内的胆盐和维生素E对维生素A吸收有密切关系,缺乏上述物质则吸收降低。吸收后贮存于肝脏内,几乎全部在体内代谢分解,并由尿及粪便排出。哺乳妇女有部分维生素A分泌于乳汁中。(6)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楦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它是唯一需要一种特殊胃肠道分泌物,才被肌体吸收的维生素;它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大约需要三小时(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需要几秒钟)。维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①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和再生,使肌体造血机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②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能使脂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适宜地为体内所利用;③消除烦躁不安;促使注意力集中,增进记忆力与平衡感,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④具有活化氨基酸的作用和促进核酸的蛋白质的合成,它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及其毒性素食主义者,恶性贫血,部分或全部切除胃手术以及寄生虫传染等都有可能出现缺乏维生素B12的现象。膳食缺乏维生素B12的常见症状是虛弱,减重,背痛,四肢感到刺痛,神态呆滞,精神或其它神经失常。也有可能引起贫血症,但非常少见。已知维生素B12没有毒性。药理毒理本品为抗贫血药.维生素B12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缺乏时,导致DM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本品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可能与此有关.药代动力学适应症主要用于因内因子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系统病变,如神经炎的辅助治疗.(7)维生素C维生素C又叫杭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药理毒理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ra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y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8)维生素03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钩,维持及调节血浆45、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鈣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0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药代动力学维生素D3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t1/2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可长期贮存。(9)叶酸药理毒理叶酸系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的残基组成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必须物质。存在于肝、肾、酵母及绿叶菜蔬如豆类、菠菜、番茄、胡萝卜等内,现已能人工合成。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及维生素B12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THFA),后者与多种一碳单位(包括CH3、CH2、CH0等)结合成四氢叶酸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很多重要反应及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THFA在丝氨酸转羟基酶的作用下,形成N5,10甲烯基四氢叶酸,能促使尿嘧啶核苷酸(dUMP)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后者可参与细胞的DNA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与成熟。在DNA合成过程中,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脊酸,其间所需的甲基由亚甲基四氢叶酸提供。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减慢,但RNA合成不受影响,结果在骨髓中生成细胞体积较大而细胞核发育较幼稚的血细胞,尤以红细胞最为明显,及时补充可有治疗效应。药代动力学口服后主要以还原型式在空肠近端吸收,5~20分钟即出现于血中,一小时后达高峰,其U/2约为0.7小时。贫血患者吸收速度较正常人快。叶酸由门静脉进入肝脏,以N5-甲基四氢叶酸的形式储存于肝脏中和分布到其他组织器官,在肝脏中储存量约为全身总量的1/3~1/2。治疗量的叶酸约90°/。自尿中排泄,大剂量注射后2小时,即有20%~30%出现于尿中。适应症(1)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2)妊搌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给药;(3)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10)氯化血红素药理毒理本品为铁元素补充剂。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为肌肉运动时提供氧的需要。与三羧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和因子均含铁,或仅在铁存在时才发挥作用。机体缺乏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其它各种缺铁的有关症状,如生长迟缓,行为异常,体力不足,粘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指甲病变等。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主要在十二指肠降部及空肠近端吸收。铁吸收后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进入血循环,以供造红细胞所用,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及其他单核一巨噬系统内,口服铁剂不能自肠道吸收者均随粪便排出。经机体代谢的铁,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汗腺和上皮细胞也排泄一部分。口服铁剂不能自肠道吸收者均随粪便排出。Ul)柠檬酸锌药理作用本品为补锌药。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激活,对蛋白质、核酸合成、肠道蛋白的吸收和消化发挥重要生理功能。锌能促进生长发育;通过对味蕾中味觉素的合成及防止颊黏膜上皮细胞角化不全,维持正常食欲及味觉;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趋化活力及杀菌功能;并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而减少自由基;发挥杀菌作用,加速创伤、烧伤、溃疡的愈合;锌对维生素A的代谢及视觉起重要作用;促进及维持性功能;稳定细胞膜;改善组织能量代谢及组织呼吸;锌离子能沉淀蛋白质。药代动力学锌盐在胃吸收少,主要由十二指肠与小肠吸收,入血后绝大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主要由粪便排出,微量由尿、幵、皮肤脱屑、毛发脱落排出。适应症用于锌缺乏引起的食欲缺乏,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营养性侏儒及肠病性肢端皮炎。也可用于异食癖、类风湿性关节炎、间歇性跛行、肝豆状核变性(适用于不能用青霉胺者)、痤疮、慢性溃疡、结膜炎、口疮等的辅助治疗。附件2.实施例2: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临床疗效研究阿胶叶酸维生素B12片治疗缺铁性贫血112例临床观察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疾病,也是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更多是作为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出现。缺铁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多满足贫血症状的改善,而祛除病因和持续正规治疗不够重视。这不仅可导致贫血症状复发,还会引起原发病误诊。本文对我院2000-2005年诊治的112例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选择缺铁性贫血患者112例,男26例,女86例,男女为1:3.3,年齡3~62岁,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Hb〈120g/L,女Hb〈110g/L,MCV〈80H,MCH<26pg,MCH<0.3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性表现。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③血清铁(S[)乂8.95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饱和度<0.15。⑤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血清铁蛋白(SF)<14jug/L。⑦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7条中任何2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1.1病因及贫血程度分类轻度贫血(Hb^90g/L)22例,中度贫血(Hb:60g~89g/L)64例,重度贫血(Hb:30g~59g/L)26例,其中中度及其以上贫血占80.36%,病因见表l。112例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贫血程度贫血程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1.2用药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阿胶叶酸维生素B12片,每次2片,一曰三次。4周为1疗程。对照组阿胶胶囊口服,小儿一次6粒,一日3次;成人一次9粒,一日2次。4周为l疗程,连续两个疗程。1.3观察指标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学栺标测定,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治疗同时,记录患者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腹账、呕吐、反酸、疼痛、胃部不适、腹泻等。轻度贫血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随访2次。中度贫血组于用药前、用药4周、用药4周后共随访3次。于用药期间有任何情况均可随时就诊。随访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生化检测、外周血液动力学等。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栺标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比较(天±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1.两组血液学栺标差异治疗前后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观察过程中,对照组有8例服用阿胶胶囊,发生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未发现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腹账、呕吐、反酸、疼痛、等胃部不适。讨论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铁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妇女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性高IO倍。除中国外,发展中的国家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可见,发病地域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上海地区高危人群临床流行病学调査显示月经期妇女、妊娠妇女和青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芬别为11.39%\19。28%及9.84。/,缺铁息病率分别为3%、66.27%及13.17%;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叶酸缺乏性贫血多于缺铁性贫血,而且贫血的发作与体内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营养性贫血的婴幼儿中,叶酸缺乏者为48.1%,明显高于铁缺乏者的27.85%,而且叶酸缺乏小儿的发病高峰也比铁缺乏小儿明显延长,这一发现纠正了"新生儿贫血主要由缺铁引起"的认识,更说明及时而科学地添加辅食特别是添加含叶酸的食物、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十分重要。对营养性贫血原因的研究结果表明有85%的营养性贫血新生儿血清中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并且,单纯采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部分小儿的疗效不佳,而同时加入锌剂等微量元素给予治疗时,贫血状况得以改善。这表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密切相关。阿胶叶酸维生素B12片处方由阿胶、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C、乳酸亚铁、异麦芽低聚糖一900组成。阿胶含有多种多种氨基酸,实验研究证明,阿胶能促进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作用优于铁;叶酸系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欲氨酸的残基组成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必须物质。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及维生素B12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THFA),后者与多种一碳单位(包括CH3、CH2、CH0等)结合成四氢叶酸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很多重要反应及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THFA在丝氨酸转达羟基酶的作用下,形成N5,10甲烯基甲氢叶酸,促进细胞的分裂与成熟。在DM合成过程中,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其间所需的甲基由亚甲基四氢叶酸提供。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减慢,但RNA合成不受影响,结果在骨髓中生成细胞体积较大而细胞核发育较幼稚的血细胞,尤以红细胞最为明显,及时补充可有治疗效应。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维生素B12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缺乏时,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本品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可能与此有关。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维生素C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乳酸亚化学名称为cx-羟基丙酸亚铁三水合物,是用乳酸、碳酸钙、硫酸亚铁等反应生成的,乳酸亚铁对防治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显著效果,对胃肠无刺激性。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对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有极佳的增殖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可能促进肠道铁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治疗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建议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生活与健康》99.4.2袁立新等权利要求1.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以阿胶、异麦芽低聚糖-900、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氯化血红素、柠檬酸锌为原料成分,根据不同生理活性,科学组成复方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经粉碎、提取、加工,制成片剂或胶囊。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U),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40~80%、乳酸亚铁0.6~1.2%、维生素C0.35~0.70%、维生素A0.007-0.014°/。、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U)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乳酸亚铁、维生素C、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3.根据权利i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40~80%、氯化血红素1.5-3.0%、维生素C0.35~0.70%、维生素A0.012-0.024%、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氯化血红素、维生素C、维生素A、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4.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1),其特征在于由其配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50%、碳酸钙20~40%、乳酸亚铁0.7~1.4%,维生素AO.008~0.0016%、维生素CO.5~1%、维生素D30.00003~0.00006%、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0~20%。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3.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5.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50%、碳酸钙18~36%、氯化血红素2~,维生素AO.008~0.016%、维生素CO.5~1°/"、维生素D'O.00004~0.00008°/。、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0~20°/。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钙、氯化血红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6.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钩铁锌片或胶囊的配方(1),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60%、碳酸钙15~30%、乳酸亚铁1.2-2.4%、维生素D;O.00005-0.0001%、维生素CO.7-1.4%,柠檬酸锌0.7~1.4%、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的配方(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碳酸转、乳酸亚铁、维生素D;、维生素C、柠檬酸锌、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7.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0~60%、碳酸钙15~30%、氯化血红素3~6%、维生素D'O.00005~0.000"/"维生素CCO.7~1.4%,柠檬酸锌0.7~1.、异麦芽低聚糖一90015~30%。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配方(2)制备方法,其恃征在于取阿胶、碳酸钙、氯化血红素、维生素D,、维生素C、柠檬酸锌、异麦芽低聚糖一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8.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片或胶囊的配方(1),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3~66%、叶酸0.0044-0.0088%、维生素B,20.00018—0.00036%、乳酸亚铁1.5~2.6%、维生素Cl.5~3.0%、异麦芽低聚糖-90025~50%。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2片或胶囊配方(1)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叶酸、维生素B,"乳酸亚铁、维生素C、异麦芽低聚糖-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篩,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9.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成分,组成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2片或胶囊配方(2),其特征在于,由其处方配制重量百分比为阿胶33~66°/、叶酸0.0044-0.0088。/。、维生素Bl20.00018~0.00036%、氯化血红素3.5~7/"维生素Cl.6-3.2%、异麦芽低聚糖-90025~50%。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2片或胶囊(2)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阿胶、叶酸、维生素Bi2、氯化血红素、维生素C、异麦芽低聚糖-900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或分装胶囊。全文摘要阿胶系列产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以阿胶、异麦芽低聚糖-900、碳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sub>3</sub>、叶酸、氯化血红素、柠檬酸锌为原料,根据不同生理活性,科学组成阿胶岐铁片或胶囊、阿胶歧D钙片或胶囊配方、阿胶歧D钙铁片或胶囊配方、阿胶钙铁锌片或胶囊、阿胶铁质叶酸维生素B<sub>12</sub>片或胶囊(1)的配方,经粉碎、提取、加工,制成片剂或胶囊。文档编号A61K31/191GK101129406SQ200610126420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申请日期2006年8月24日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发明者邓庆林申请人:邓庆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