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16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医界对食道癌、贲门癌的治疗方法,大多都釆用手 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只能切除部位病灶, 放疗、化疗虽能杀死癌细胞,但毒副作用大;很多中医往往 以清热解毒散结药物攻伐,对出现的噎膈证收效不佳。所述 的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用药从温化解毒,理气散结 入手;从而达到开噎启膈的目的,用药途径独特,治疗费用 低。发明内容-本发明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该 药物为液体制剂,内外合用。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由原料药人参5-10 g,制 半夏6-12g,制香附子9-15g,莪术5-10g,藤黄2.5-5 g,守宫 5-15条,木香6-9 g蟾酥1.5-4.5 g,木鳖子3-6 g,制附子3-15 g, 郁金5-10 g组成.功能补气,温化解毒,理气散结,开噎启膈化痰。主治食道癌、贲门癌(噎膈)本技术方案所治之食道癌、贲门癌为寒邪之结。《灵枢*百 病始生篇》说"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及客 其形"。人体因情志变化,忧思郁怒,以伤内脏气机发生紊乱, 至正气受损;同时人体受外界环境污染侵袭,地质水土影响 而抗御能力减弱;使肝木条达,疏泄功能紊乱,引起木反克 金一系列变化宗气不顺、七情失司、忧郁之气结于内,进 而肺金宣发、肃降功能紊乱,防御失强,以至气机不得宣发, 条达,使阳气受损,人体温煦削弱而化为寒凝盘于上焦,结 于食道。此寒凝之气为冷、为硬、为虚。为冷寒凝之气客 于肺经,使肝肺气机失调,以伤宗气;气血进而凝滞食道而 冷。为硬气运不畅而滞,则血行不畅而瘀,至寒凝之结而 硬。为虚气不运则血不行,气机失调使运化功能紊乱;则 胃失和降,脾阳不振,营卫失和则正气进一步虚损,气血亏耗。寒凝之毒邪滞于食道,初起自觉不知,渐为粟米之结且 硬;渐结聚形成紫黑、灰白、土灰之硬结块阻塞食道,形成 气滞、痰凝、血瘀一系列病理改变患者咽下食物梗噎感; 或胸后疼痛;或喉干脖紧縮感;或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胸 骨后闷账不适。诸症状时轻时重,神志波动明显则重;得以 宣发,条达则轻;或不同症状交替出现。使病症日渐恶变, 病延日久,寒极生热,气火内郁,至邪气播布全身。患者开 始寒极所生之邪热扰于胸膈,郁而不达,故见身热,心烦懊燶;进而湿热交炽蕴结于三焦,至身热不畅或唇焦咽燥、口渴、腹胀、便秘;或热蒸于内脾气受困,胃气虚损,食后即 吐食物痰沫,至饮食渐废。日渐津液耗损,阴血枯谒;或胃 失濡养,脾阳不振,终则阴阳两损,正气衰竭。治宜扶正气, 温化解毒,理气散结,开噎启膈化痰。本技术方案中制附子辛甘补火助阳,辛散寒邪之毒,甘 和营卫之争,化寒邪而敛营气;人参甘温大补元气,正气胜, 阳气旺;附子、人参互为鼓动以化寒邪而扶正气,共为君药。 以藤黄、蟾酥、木鳖子、守宫为伍,解毒止痛散结开噎启膈。 藤黄酸涩,蟾酥辛温,辛散寒毒之结且止痛,酸收正气不泄; 木鳖子甘温能消肿散结而不伤正气,守宫咸寒而散结解痉除 痰。藤黄、守宫相配开噎启膈;木鳖子、蟾酥相配解毒散结。 四味药相配温化解毒、止痛散结启膈开噎为臣药;以解咽食 梗感,或胸后疼痛,或喉干脖紧縮感。与君药相伍共扶正气, 温化解毒,止痛散结启膈开噎。制香附子之气平而不寒,香 而不窜,其味辛解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与木香、莪术、制半夏、郁金配伍共为佐药。香附子得木香则疏滞和中、疏 肝理气,以调达三焦之气机;得制半夏则决雍消胀,以除寒 凝之痰涎;得莪术则消磨积块,与郁金为伍则理气醒脾解郁, 共破气滞血瘀之结;香附子得人参则补气而不滞,与君臣药 相配伍则开气滞之痰凝、血瘀、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止痛开 噎启膈。全方合用既扶正气,温化解毒,理气散结,开噎启膈化痰。用法内服(点舌)将药物涂抹或滴在舌面中后部位,每次0.5-1夕卜用将药物涂抹在胸前食道的外表部位和胸、背相应的 穴位上,适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特点1、 立论新本技术方案所治之食道癌、贲门癌,是人体 因神志、气机的变化而受损和外部污染,地质水土之邪毒侵 袭;使正气受损抗御能力减弱,至肝木条达,疏泄功能紊乱, 引起肝木反克肺金,使肺金宣发失司、防御失强;至宗气不 顺,七情失司;阳气受损,人体温煦削弱而化寒凝盘于上焦 结于食道。方案中以温化寒凝之毒结,扶正驱邪解毒为主导, 以理气消瘀化痰辅佐;使金木平和,气机顺畅;正气得扶, 营卫得复,寒凝之毒结得以化解。2、 组方针对性强,立意新。本技术方案针对食道癌、贲 门癌以噎膈为主的临床表现,在扶正驱寒凝之毒的前题下, 以藤黄、守宫、蟾酥、木鳖子相伍,其效使血瘀、痰凝得以 消化使吞咽食物梗塞感,胸骨后疼痛;或食物不能下咽到 胃;或食后既吐的症状用药后迅速得到消失或缓解,有开噎 启膈的效果。在组方中佐药的配合下,达到益气温阳,温化 解毒散结,理气开郁消瘀化痰的后的。3、用药途径独特本技术方案针对食道癌、贲门癌的症 状,同时根据人体舌头部位的经络特点和五脏六腑的相互联 系以及舌头的独有特征,釆取点舌用药。以点舌用药为给药 主要途径;同时采用体外局部和穴位用药,使药物疗效直达 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药材的炮制和加工
1、 制附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n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侧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 根和泥沙,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
2、 木香本品为菊科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Eecne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收、挖取根,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成 段,大的再纵剖开,干燥后撞去粗皮,切片用。
3、 人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 的干燥根。秋季采收后直接晒干切片用。
4、 制香附子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inn的干燥块茎。春、秋季挖取块茎,洗净泥土,燎去须根 须叶,置沸水中稍煮或蒸透后晒干。制香附子,香附子1斤, 用酒、醋各120g,食盐15g,适量童便,与香附子拌均入锅 炒即成。
5、 木鳖子本品系葫芦科Cucurbita ceae植物木鳖子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mgel的干燥成熟种子。9-11月采收种子晒干,将原药去壳取仁备用。6、藤黄本品系藤黄禾斗Guttiferae植物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胶树脂。在植物开花之前用铁器钻刻树干,使其渗出 浓稠的乳状液,收集后晒干,凝固而成;用鲜山羊血同煮(每 斤藤黄用山羊血250g在铜锅内加水煮5-6小时),去掉山羊血 血块,将藤黄晾干,研粉用。7、守宫为壁虎科动物无镤壁虎GekkoSuinhounaGunther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夏秋两季捕捉烘干备用。8、蟾酥为蟾酥科动物中华蟾酥Bufobufo garganZans Cantor和黑眶蟾酥B melanostis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所分泌 白色浆液,经收集干燥而成。每年4-9月间捕捉蟾酥,然后取 鲜浆制干;本品将其放在石灰缸中,贮10-15天,使其变脆, 就可以磨粉,或用刀切成薄片,文火烘热粉碎。9 、莪术本品为姜禾斗植物莪术Curcuma aeruginosa Roxb C E Zedoaria non Rose的干燥根状茎。冬至至立春前采挖, 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以沸水潦或蒸至透心,晒干。10、 制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Lemata(Thanb)Breit的干燥球状块茎。夏秋节采挖,抖去泥土, 洗净,除去外皮及根须,用硫磺熏后晒干。11、 郁金为姜科草本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 蓬莪术的块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收。挖出块茎洗净,去须 根,干燥,切片或碎,醋制用。12、乙醇60-80%乙醇。 二、制备工艺1、 将粗加工好的药物人参5-10g,制半夏6-12g,制香附 子9-15g,莪术6-12g,郁金5-10g,藤黄2.5-5g,守宫5-15 条,木香6-9g,蟾酥1.5-4.5g。木鳖子3-6g,制附子3-15g, 破碎为颗粒状置有盖溶器中加入60-80%乙醇600-800毫升, 冷浸7-15天; 一天振荡2-3次使有效成份充分析出,倾取上 清液过滤,残渣压滤,并入滤液,弃去残渣,静至4小时过滤o2、 将过滤的药液用减压法回收乙醇。3、 按药液量兑入蒸馏水,配比为每5毫升药液含蟾酥0.03 克,加入1%苯甲酸。4、 将制成的药液分装在50毫升的瓶内密封。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为口服液体制剂,其特征在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方案由原料药人参5-10g,制半夏6-12g,制香附子9-15g,莪术5-10g,藤黄2.5-5g,守宫5-15条,木香6-9g,蟾酥1.5-4.5g,木鳖子3-6g,制附子3-15g,郁金5-10g组成。
2、上述方案中制附子3-15g,人参5-10g配伍共为君药; 藤黄2. 5-5g,蟾.酥1.5-4. 5g,木鳖子3-6g,守宫5-15条配伍 为臣药;制香附子9-15g,木香6-9g,莪术5-10g,郁金5-10g, 制半夏6-12g配伍为佐药;君、臣、佐药相配伍实现治疗食道 癌、贲门癌的目的。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食道癌、贲门癌的药物,选用传统中药材,按国家中药制剂标准,研制成口服液制剂。其组方成分包括制附子3-15g,人参5-10g,制半夏6-12g、莪术5-10g,守宫5-15条,木鳖子3-6g等11味中药配伍而成。具有扶正补气,温化解毒,理气散结,开噎启膈化痰功效,主要治疗食道癌、贲门癌;内外合用,服用安全,治疗费用低。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1249245SQ20061016752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徐婧琳, 徐建民 申请人:徐婧琳;徐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