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插入软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25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插入软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肥器具,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胃插入软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形偏胖或超胖的人群越来越多。市场上出现的减肥方法也多种多样,但都不是很理想。例如,药物减肥、手术减肥等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或伤害,通过运动或节制饮食减肥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且受身体、工作、个人毅力等因素的影响,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胃插入软囊,该胃插入软囊可方便地植入胃中,以便减小饮食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胃插入软囊,包括软囊与充液软管,软囊与充液软管连接;所述的软囊为可膨胀且可收缩式结构,且所述的软囊的壁上设有充液口,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
充液口处设有弹性阀门。
所述的弹性阀门为单向常闭阀门,当外部液体压力超过弹性阀门开启压力时,弹性阀门打开。
所述的充液口与充液软管连接处设有连接装置,充液软管通过连接装置与充液口连接。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充液口处的弹性卡环与设于充液软管的插入端的卡槽;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时,弹性卡环可卡入卡槽内,且当对充液软管施加的外拔力大于弹性卡环与卡槽的结合力时,弹性卡环可从卡槽内脱出。
所述的充液软管的插入端设有刚性头,所述的卡槽设于刚性头上。
所述的充液软管的后端设有刚性尾,所述的刚性尾上设有卡缘。
所述的软囊在自然状态下为长条状,在充液状态下为5~15厘米的球状。
所述的软囊的外部包裹有一层薄膜,所述的薄膜与充液软管连接,且所述的薄膜为长条袋状。
所述的软囊由柔性硅胶制作,所述的薄膜由硅胶制作。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胃插入软囊,由于软囊为可膨胀且可收缩式结构,软囊连接有充液软管,可以很方便的插入胃中,充液后将充液软管拔出,软囊连同其中的液体留在胃中,这样,就可以减小饮食而不会感到肚子饿,达到减肥的目的;又由于在充液口的内部设有弹性阀门,弹性阀门为单向常闭阀门,当外部液体压力超过弹性阀门开启压力时,弹性阀门打开,充液完毕后弹性阀门关闭,这样,既可以保证充液方便,又可以保证软囊内的液体不会流出;又由于在充液口处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内设有弹性卡环,相应的在充液软管的插入端设有卡槽,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时,弹性卡环可卡入卡槽内,且当对充液软管施加的外拔力大于弹性卡环与卡槽的结合力时,弹性卡环可从卡槽内脱出。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充液过程中,充液软管不会从充液口中脱出,另一方面,充液完毕后,充液软管可以顺利拔出。
又由于软囊在自然状态下为长条状,也可以在软囊的外表包襄长条袋状的薄膜,可以很方便的将软囊插入胃中,充液后软囊变为球状,薄膜破裂,将充液软管及硅胶薄膜拔出,软囊留在胃中,运用本实用新型减肥,方便、见效,而又不会对身体有副作用或伤害,也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胃插入软囊充液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胃插入软囊自然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液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软囊1,软囊1为可膨胀且可收缩式结构,软囊1连接有充液软管2。
如图2所示,软囊1在自然状态下为长条状,也可以在软囊1的外表包襄长条袋状的薄膜11,薄膜11与充液软管2连接,可以很方便的将软囊1插入胃中,通过充液软管2向软囊1中充入液体或气体或其它介质,软囊1就变成了如图1所示的球状体。此时,薄膜11破裂,仍与充液软管2连接,将充液软管2及薄膜11一同拔出,软囊1留在胃中,如图3所示,软囊1的壁上设有充液口3,充液口3的内部设有弹性阀门4,充液软管2插入充液口3中。弹性阀门4为单向常闭阀门,当外部液体压力超过弹性阀门4的开启压力时,弹性阀门4打开。弹性阀门4的工作原理是自然状态下,弹性阀门4靠自身的弹性关闭,当通过充液软管2向充液口3中充液时,液体对弹性阀门4的内壁施加压力,当压力足以克服弹性阀门4自身的弹性时,弹性阀门4被打开,液体充入软囊1中。停止充液后,弹性阀门4靠自身的弹性关闭,此时,软囊1中的液体对弹性阀门4的外壁产生压力,弹性阀门4被进一步压紧,保证软囊1中的液体不会流出。
如图3所示,充液口3处设有连接装置5,充液软管2可通过连接装置5与充液口3连接。连接装置5内设有弹性卡环6;如图4所示,相应的在充液软管2的插入端设有卡槽7,充液软管2插入充液口3时,弹性卡环6可卡入卡槽7内,且当对充液软管2施加的外拔力大于弹性卡环6与卡槽7的结合力时,克服弹性卡环6的弹性,弹性卡环6可从卡槽7内脱出。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充液过程中,充液软管2不会从充液口3中脱出,另一方面,充液完毕后,充液软管2可以顺利拔出。
如图4所示,充液软管2的插入端设有刚性头8,卡槽7设于刚性头8上。便于向充液口3中插入和拔出。
充液软管2的后端设有刚性尾9,刚性尾9上设有卡缘10。便于与外部的充液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软囊1由柔性硅胶制作,薄膜11也由硅胶制作,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胃插入软囊使用的原理是软囊1由柔性硅胶制作,自然状态下为长条状,其一端连接有充液软管2,充液软管2的长度在1米左右。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软囊1连同充液软管2一起插入胃中,然后,通过充液软管2向软囊1中充液,软囊1在胃中膨胀为5~15厘米的球状,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将软囊1充为需要的大小。充液完毕后,将充液软管2拔出,软囊1的弹性阀门4关闭,一起留在胃中。
如果软囊1的外表包裹长条袋状的薄膜11,当充液软管2向软囊1中充入液体或气体或其它介质时,软囊1膨胀,薄膜11破裂后仍与充液软管2连接,将充液软管2及薄膜11一同拔出,软囊1留在胃中。
这样,就可以减小饮食而不会感到肚子饿,达到减肥的目的。运用这种装置减肥,方便、见效,而又不会对身体有副作用或伤害,也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囊与充液软管,软囊与充液软管连接;所述的软囊为可膨胀且可收缩式结构,且所述的软囊的壁上设有充液口,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充液口处设有弹性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阀门为单向常闭阀门,当外部液体压力超过弹性阀门开启压力时,弹性阀门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液口与充液软管连接处设有连接装置,充液软管通过连接装置与充液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充液口处的弹性卡环与设于充液软管的插入端的卡槽;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时,弹性卡环可卡入卡槽内,且当对充液软管施加的外拔力大于弹性卡环与卡槽的结合力时,弹性卡环可从卡槽内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液软管的插入端设有刚性头,所述的卡槽设于刚性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液软管的后端设有刚性尾,所述的刚性尾上设有卡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囊在自然状态下为长条状,在充液状态下为5~15厘米的球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囊的外部包裹有一层薄膜,所述的薄膜与充液软管连接,且所述的薄膜为长条袋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或9任一项所述的胃插入软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囊由柔性硅胶制作,所述的薄膜由硅胶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插入软囊,包括可膨胀且可收缩式结构的软囊,软囊的壁上设有充液口,充液口的内部设有弹性阀门,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弹性阀门为单向常闭阀门,充液口处还设有弹性卡环,相应的充液软管的插入端设有卡槽,充液软管插入充液口时,弹性卡环可卡入卡槽内。软囊在自然状态下为长条状,也可以在软囊的外表包裹长条袋状的硅胶薄膜,可以很方便的将软囊插入胃中,充液后软囊变为球状,硅胶薄膜破裂,将充液软管及硅胶薄膜拔出,软囊留在胃中,以便减小饮食而不会感到肚子饿,达到减肥的目的。运用这种装置减肥,方便、见效,而又不会对身体有副作用或伤害,也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文档编号A61F5/00GK2930654SQ200620119009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8日
发明者肖英龙 申请人:肖英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