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2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膏剂。
背景技术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婴幼儿死因中位居首位。肺炎的病因主要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咯痰,喘憋,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点状或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对于湿啰音不易吸收或肺部阴影不易消除的小儿肺炎,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长时间大量应用抗生素不但增加治疗费用,更增加了患儿的痛苦,目前,国内许多医院也采用敷胸疗法治疗肺部湿性啰音持续不消者,但多组方复杂,疗程长,疗效不明确,不易于临床操作与应用。我们发挥中药内病外治的特色研制了敷胸散做为小儿肺炎的外用散剂,可加速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减少静脉用药的量和次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无痛苦且实用,易被患儿接受,经几十年的临床运用取得了显著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湿性啰音不易吸收或肺部阴影不易消除的小儿肺炎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膏剂。
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是由大黄、芒硝按比例用大蒜泥调制为膏状所构成。药物的制作大黄面、芒硝面(玄明粉)、大蒜捣成蒜泥,三者按4∶1∶1的比例和匀,加少许清水调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一般为8-10cm),将调好的敷胸膏涂于2层相叠的消毒纱布上,薄厚适中(0.3-0.5cm),即得。
药物方解大黄苦寒,泄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二药配伍秉《伤寒论》承气汤之意,可荡涤阳明腑实,清除胃肠污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咳不已,往往大肠受之”,“用膏逼之,则在上者自移于下,如陷胸,承气皆可分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肺系属背,从背部给药,入肺尤速。“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此外,大黄尚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改善肺部血液流变性,改善肺循环,从而促进肺组织中的炎性分泌物的吸收。大蒜辛香走窜,可通经走络,开窍通骨,拔病外出,作为引药。
功效活血化瘀,宣肺平喘本发明主治小儿肺炎湿性啰音不易吸收或肺部阴影不易消除用法制成膏剂后,贴在患者水泡音密集处或胸片片影明显处。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3~5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临床观察452例患儿,总结情况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7年1月~2002年9月,我院儿科病房共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45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7例,其中男163例,女104例,比例1.5∶1,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者13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在7天以下者207例,7~14天者44例,14天以上16例。对照组185例,男102例,女83例,比例1.2∶1,年龄最小者1.5个月,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6.02岁,病程在7天以下者116例,7~4天者46例,14天以上23例。
1.2临床症状疗前比较见表1.

2.治疗方法2.1病例选择对象①西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6年《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内的小儿肺炎诊断依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急性发病,有发热,(热度可高可低,部分可无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如鼻翼煽动、三凹征、点头样呼吸、呻吟等症状,幼婴、体弱儿及营养不良可表现不明显)及发绀。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摄片有斑片状阴影。
②中医诊断标准(1994年国家中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热犯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痰热壅肺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阴虚肺热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肺脾气虚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③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在1~14岁;轻症肺炎(肺炎不伴有合并症);④排除病例标准重症肺炎合并脓胸、脓气胸、肺大泡,呼吸衰竭,循环系统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先心病及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见中毒性脑病等;消化系统见中毒性肠麻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重症感染的病例;对外用药过敏者。
⑤病例选择标准①符合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内的支气管肺炎诊断依据,②符合中医学肺炎喘嗽辨证依据。
2.2全部病例均给予基础治疗静点泛捷扶或鱼腥草或红霉素(细菌性肺炎用泛捷扶,病毒性肺炎用鱼腥草,支原体肺炎用红霉素);同时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口服中药(小儿清肺饮、养阴清肺汤、止咳散、化痰散)由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治疗组同时加用本发明的敷胸膏外用药,对照组不加外敷药。
2.3敷胸膏的制备组成大黄、芒硝、大蒜按4∶1∶1比例配成,由我院制剂室提供。每次取敷胸膏50g,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涂于纱布成10×10cm大小薄厚适中(0.3-0.5cm),敷于患儿湿啰音密集处或胸片阴影明显处。时间10~20分钟,待皮肤发红即可取下,每天一次,三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3.1疗效判断痊愈治疗3天,患儿热退,咳嗽止,肺部啰音消失,复查胸部X线提示炎症吸收;显效治疗7天,患儿热退,咳嗽止,肺部啰音消失,复查胸部X线提示炎症好转;有效治疗7天后,患儿热退,咳嗽减轻,肺部啰音减少;无效上述症状未见改善,或有恶化者。
3.2疗效分析总疗效分析见表2.
表2总疗效比较

Ridit检验R1=0.3682,R2=0.4518,u=1.1336,P<0.05。
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3两组治疗后肺部啰音和X线肺部阴影的消失的天数比较见表3.
表3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缓解的天数情况比较

※X2=10.78,P<0.001,t=0.65,P<0.01。※※X2=14.12,P<0.001,t=0.32,P<0.05两组比较,肺部啰音消失例数和消失天数方面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肺部片影消散的例数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而在消失天数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实施例方式
大黄面40g 芒硝面10g 大蒜10g加少许清水调成糊状,涂于2层相叠的10×10cm大小消毒纱布上,薄厚适中(0.3-0.5cm),敷于患儿湿啰音密集处或胸片阴影明显处。时间10~20分钟,待皮肤发红即可取下,每天一次,三天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是由大黄面、芒硝面、大蒜制成的蒜泥,加适量水调制成糊状,涂于消毒后的纱布上构成;大黄面、芒硝面、大蒜制成的蒜泥的配比按重量配比为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是由大黄面40g、芒硝面10g、大蒜制成的蒜泥10g,加适量水调制成糊状制备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外用中药,该药是由大黄、芒硝、大蒜按4∶1∶1比例投药,加适量水调成糊状构成,通过外敷水泡音密集处或胸片片影明显处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对皮肤无特殊刺激副作用,通过背部吸收药物,达到活血化瘀,宣肺平喘之功效,可明显缩短小儿肺炎的疗程,减轻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主治小儿肺炎,尤其是肺部啰音不易吸收者。
文档编号A61K33/04GK101085172SQ20071001194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日
发明者王雪峰 申请人:辽宁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