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和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05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和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褥疮及慢性难愈合性溃疡创面的外用药物和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烧烫伤、冷冻伤、褥疮及慢性溃疡采用的药物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传统的创面外科治疗手段是以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烘烤创面使之结痂,然后再考虑植皮问题,实际上在创面已受到损伤的基础上加重损伤,不仅影响了创面的愈合,而且会加重瘢痕的形成,造成病人更大的痛苦。
2、创面包扎治疗因无有效的外用药物控制感染,对创面的观察需频繁换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暴露疗法更易造成感染和损伤。
3、该类疾病的治疗归根结底是创面的修复问题,然而至今临床上尚无具有促进细胞组织修复作用的有效药物。
4、创面感染一直是创面治疗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几年应用的“湿润烧伤膏”已被证实抗感染能力差。使用后因创面潮湿、液化、腐烂,细菌生长繁殖快,导致创面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5、痂下水肿液是热烧伤后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储毒库”,可损伤组织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加重水肿液的形成,而临床上还没有清除痂下水肿液的药物。
6、冷热伤后机体对能量的消耗增加,输液仅能提供有限的能量达到创面局部,但细胞对糖的利用率不高,体内可供的糖原储备约300-500克,不足提供重伤后24小时能量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治疗方法中缺少有效配合药物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感染、止痛、阻止创面进行性坏死、营养创面的的外用药物和该药物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热烧伤、冷冻伤、褥疮及一切慢性难愈合性皮肤溃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创面的皮肤组织分为三层,最上一层是坏死层,中间为淤滞层,最下层是正常组织。坏死层虽然为不可逆损伤,但作为自体组织对创面也有保护作用。假如淤滞层加重,微血管完全阻滞,即转入坏死层,使创面深度和范围加重。如果积极抢救淤滞层,并给其必要的营养,减轻局部水肿及毒素的继续损伤,恢复其微循环功能,就会最大限度的避免向纵深发展。应用高渗营养膏治疗后,营养充分,水肿消除,以致部分坏死层的细胞和创面淤滞层功能恢复。这部分游离细胞和创面淤滞层抢救成活后,作为母细胞形成皮岛爬行,成网状增生,最后彻底封闭创面。本发明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和机理,提出的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和制备工艺。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组分组成
白糖10-85份,胎盘粉1-5份,罂粟膏1-50份,生姜汁1-10份,利多卡因粉0.004-0.005份。
该药物配方的重量配比还可以是白糖40-80份,胎盘粉1-5份,罂粟膏10-50份,生姜汁5-10份,利多卡因粉0.004-0.005份。
该药物配方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白糖55份,胎盘粉4.996份,罂粟膏30份,生姜汁10份,利多卡因粉0.004份。
该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是(1)首先将白糖加热溶解后使之冷却成块,然后粉碎过100目筛;(2)取新鲜胎盘焙干,然后粉碎过100目筛;(3)把生姜捣烂过滤后取汁;(4)利多卡因粉过100目筛;(5)所述罂粟膏的制备方法是取香油500克与罂粟壳100克一起加入锅内加热炸枯至罂粟壳变焦黑为度,捞出残渣过滤,另取蜂蜡10克置锅内加热融化,离火搅拌至冷凝即得罂粟膏;(6)按所述药物配比先用生姜汁将白糖、胎盘粉、利多卡因粉共同溶解后,再加入罂粟膏加热融化,离火搅拌至冷凝,即可制成本发明的药物。
按本发明制取的药物,具有以下优点1、营养充分,迅速挽救创面淤滞细胞,使其转为修复的顺利愈合过程。
2、以高渗的形式杀灭病菌,裂解白细胞,促进组织生长,消除水肿液。
3、药物持续恒定的浓度为创面提供无损伤的有效药物浓度。
4、在临床上解决了创面疼痛、创面感染、创面淤滞层的进行坏死、创面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及全身的损害作用及创面修复和创面的瘢痕遗留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取白糖55克,胎盘粉4.996克,罂粟膏30克,生姜汁10克,利多卡因粉0.004克。按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白糖加热溶解后使之冷凝成块,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取55克;新鲜胎盘焙干后粉碎过100目筛,取4.996克;把生姜捣烂过滤后取生姜汁10克;利多卡因粉过100目筛后取0.004克;取香油50克与罂粟壳10克一起加入加热锅炸枯至罂粟壳变焦黑为度,捞出残渣过滤,另取蜂蜡10克置油锅内加热熔化,离火搅拌至冷凝取罂粟膏30克。
按所述药物配比先用生姜汁将白糖、胎盘粉和利多卡因粉溶解后,再加入罂粟膏加热熔化后,离火充分搅拌至冷凝,即可制成本发明的药物。
适用本药物的治疗方法是1、先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创伤面的污物,直径大约2CM的水疱在低位剪破,保留所有(包括已坏死)的肌体组织(起保护作用)以利于修复。感染创面不必清理,只须将脓液用盐水冲洗干净即可。
2、用压板将药物轻轻涂于创面,厚度以2-5mm为宜,用纱布包扎,3-7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恢复。
本发明药物中的白糖、胎盘粉和生姜汁同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一方面为创面组织细胞提供充分的能量,使处于频危状态下的淤滞带激活,并作为母细胞逐渐形成皮岛爬行,从而修复创面;另一方面糖的高渗作用使所有菌体脱水死亡,炎症细胞裂解,白细胞裂解后所释放的酶类物质有刺激组织生长的作用。药物中的利多卡因、罂粟壳、生姜汁共同起到止痛作用。利多卡因用量极少、对组织无刺激性,经粘附吸收迅速、止痛快,即使全身用药也不会超过中毒计量。罂粟壳中的罂粟硷能选择性的阻断感觉神经末梢,生姜汁能消炎退肿止痛,三种药剂共用能有效预防疼痛性休克的发生。香油和蜂蜡为天然软膏基质,无毒,对创面无刺激性,且细胞膜是由双层脂质分子组成。天然油脂可为复制的细胞膜提供充分的脂类营养。
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各种烧烫伤及烧伤感染者300例,创面疗效满意率达100%,治愈率100%。其中165例浅2度创面均在治疗后5-10天表皮化愈合,且不留任何色素沉着。81例深2度浅型创面均在10-15天表皮化愈合,且不留瘢痕。31例深2度深型创面均在15-18天表皮化愈合,且不留瘢痕,色素沉着均在2-6周内吸收,皮肤恢复正常。无一例在使用中发生感染和肾脏损害。23例创面感染者在换药5天后感染得到控制并进入正常愈合过程,均在10-12天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组分组成白糖10-85份,胎盘粉1-5份,罂粟膏1-50份,生姜汁1-10份,利多卡因粉0.004-0.0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配方的重量配比是白糖40-80份,胎盘粉1-5份,罂粟膏10-50份,生姜汁5-10份,利多卡因粉0.004-0.0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配方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白糖55份,胎盘粉4.996份,罂粟膏30份,生姜汁10份,利多卡因粉0.00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和褥疮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1)首先将白糖加热溶解后使之冷却成块,然后粉碎过100目筛;(2)取新鲜胎盘焙干,然后粉碎过100目筛;(3)把生姜捣烂过滤后取汁;(4)利多卡因粉过100目筛;(5)所述罂粟膏的制备方法是取香油500克与罂粟壳100克一起加入锅内加热炸枯至罂粟壳变焦黑为度,捞出残渣过滤,另取蜂蜡10克置锅内加热融化,离火搅拌至冷凝即得罂粟膏;(6)按所述药物配比先用生姜汁将白糖、胎盘粉、利多卡因粉共同溶解后,再加入罂粟膏加热融化,离火搅拌至冷凝,即可制成本发明的药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冷冻伤、褥疮及慢性难愈合性溃疡创面的外用药物和制备工艺。针对现有治疗方法中缺少有效配合药物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由白糖、胎盘粉、罂粟膏、生姜汁、利多卡因粉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具有营养充分、促进组织生长的优点,有效解决创面疼痛、创面感染、坏死和遗留瘢痕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K35/50GK101032617SQ20071001327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3日
发明者董俊华, 盖欣, 扈书军, 韩华锋, 王大伟 申请人:董俊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