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9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的外用复方制剂技术。背最技术从1937年第一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I受体拮抗剂供临床使用,抑年代以前的第一代药物为镇静性抗组胺药:80年代以后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非镇静抗组胺药(NSA)。包括特非那定、阿司咪睡、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Hl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这些药物特别是特非那丁和阿司眯唑可诱发心胜毒性,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后果严重,主要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其中最严重的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又称致死性心律失常。前述四种药物中,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的使用因此受到限制,前者已在许多国家停止使用和生产,后者已在美国停止使用。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因心脏毒性较小而受到欢迎,成为世界范围内销售额最大的抗组胺药。特别是盐酸西替利嗪有一个独特的药理作用优点,即除在过敏反应早期阻断m受体补,还对过敏反应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粒细胞有强大抑制作用,所以抗过敏药效强于其它所有抗组胺药。该药仅有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盐酸西替利嗪是羟嗪的羧化代谢物,是第二代m抗组胺药,为长效的m受体选择性的强效抗变态反应药,m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抗变态反应。与其同类药相比,盐酸西替利嗪分子具有极性,极少透过血脑屏障,因而大大减少了中栴镇静作用。又因选择性作用于Hl受体,对毒蕈碱样胆碱受体和5-HT受体作用甚徵,故与抗胆碱能活性相关的副反应也很少。本品抑制由组胺介导的变态反应"早期",并进一步减少与变态反应"晚期"相关的炎症细胞移行和介质释放。将其与弱酸联用,利用了弱酸的杀菌,消毒,防腐作用,同时相关资料表明大多数锌盐具有收敛、扰炎、软化角质的作用。
发明内容我们根据近来改进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治疗实验动物皮肤过敏性疾病的药理实验,以及部分患有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以及蚊虫叮咬所致的风团、丘团、瘙痒症患者的观察,发现了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以及蚊虫叮咬引起的速发性风团和速发性丘团及瘙痒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我们结合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案例特点,提出将我公司生产的盐酸西替利嗪改变给药途径做成皮肤类外用制剂,相对于已公开的相关的盐酸西替利嗪专利,本发明为盐酸西替利嗪复方外用制剂,除盐酸西替利嗪或盐酸左旋西替利嗪外,还有弱酸类药物和锌盐类药物。大多数锌盐类药物,如硫酸锌、果糖二磷酸锌、硬脂酸锌、双氯芬酸锌、硫化锌、甘草酸锌、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等都具有抗炎和收敛的作用,弱酸类药物具有抑菌杀菌、消毒和防腐作用。本发明是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很多的弱酸类药物,如硼酸、苯甲酸、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石炭酸、醋酸、乳酸或果酸等与盐酸西替利嗪(包括盐酸左旋西替利嗪)合用后,对盐酸西辨利嗪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合用在很多种动物模型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本发明适用于皮肤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肤病、寻麻疹。本品还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皮肤过敏性疾病。如用于慢性、人工性、寒冷性、迟发压力性、日光性寻麻疹及异位皮炎等的治疗。本品还是缓解由蚊虫叮咬引起的速发性风团和速发性丘团及瘙痒的有效药物。本品采用外用制剂剂型,与其它剂型相比,本品通过皮肤给药,透皮吸收,不仅减少和避免了口服钤药的各种副作用和注射给药的潜在危险,而且通过皮肤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位肠道的降解,药物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特别适合于嬰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本发明的制剂形式可以是湿敷剂、粉剂、洗剂、搽剂、酊剂、乳剂、软膏剂、凝胶剂、糊剂、硬裔剂、渗透剂、涂膜剂、皂剂、气雾判、粉雾剂、喷雾剂等方便临床使用的外用制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实验方法组别设置分别设立模型组、硼酸搽剂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1组(盐酸西替利嗪+棚酸)、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盐酸西替利嗪)2组、赋形剂组和阳性药(皮炎平)对照组,共6组。操作歩骤-抗血清的制各健康大鼠12只,体重150—200g,用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按ltoig/kg肌内注射于后腿两側,同时腹腔注射白百破疫苗(Uml/只。13天后(IgE高峰时间),断头处死动物采血,血液低速离心,分离血清,此血清覽冰箱冷冻备用。取健康大鼠60只,雄性,体重150—200g。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大鼠清醒状态下,在大鼠背中线两侧距脊柱1.5011处用电推子将毛剃光,每侧剃2点,范围约为3咖X3咖,且每点间隔2cm左右。将制备的IgE抗血清,经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同倍数(l:10和:l:20)后,在两侧剪毛部位,分别皮内注射不同浓度IML清,右侧注射1:20抗血清,左侧注射1:10抗血清,共注射4点,每点O.lii。48h后进行抗原攻击,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lml,内含卵白蛋白2mg。外用制剂各剂量组于攻击前30mto在致敏部位涂抹盐酸西替利嗪搽剂适量。攻击30min后,断头处死动物,用经肝素润洗并烘干过的试管收集血样备测。同时,将致敏鼠的皮肤蓝斑全部剪下,分别剪碎后放入试管,每块蓝斑一支试管,并加入丙酮一生理盐水(7:3)混合溶液5ml,浸泡,次日离心。离心前经漩涡震摇提取,再以250Qr/迈to离心15mM,取上清在640nm处測定吸收度。PCA抑制百分率-IOO-(用药组吸光度平均值/对照组吸光度平均值》X100%实验结果表1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大鼠PCA模型的影响(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注与模型组相比较VO.OS,"pO.Ol:与硼酸搽剂组相比较、<0.05,"p<0.01;与搽剂2组比较VB.05。讨论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间t检验,血清1:10稀释浓度时,盐酸西替利嗪搽剂i组与模型组和硼酸搽剂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aoi,搽剂2组与模型组相比p劝.05。盐酸西替利嗪搽剂1组与2组进行比较,p<0.05,说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加入硼酸后,抗过敏效应明显增强。由上表中的吸光度值和抑制百分率可以看出,盐酸西替利嗪和硼酸合用后,在对大鼠的被动皮肤过敏模型上取得了协同性的效果。统计结果分析表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特别是加入硼酸后疗效显著性增强。实施例2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基本原理小鼠耳异种PCA是一种敏感性较强和重现性较好的抗I型变态反应药物的筛选模型。将致敏大鼠的血清(内含丰富的IgE抗体)皮内注射于正常小鼠耳廓,使之被动致敏。当抗原攻台时,耳廓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注入伊文思兰,可渗入耳廓中。按渗入伊文思兰量的多少,反映皮肤过敏反应的程度。实验方法-抗血清制备同实施例l组别设置分别设立模型组,盐酸左旋西替利嗪搽剂1组(盐M&旋西替利嗪)、2组(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乙酰水杨酸)、3组(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乙離水杨酸+硫酸锌)、乙酰水杨酸组、硫酸锌组和阳性药(皮炎平)对照组,共7组。操作歩银取昆明小鼠70只,雄性,体重1822g,按体重i机分为7组,每鼠两只耳廓各注射大鼠抗血清20iU。48h后进行抗原攻击,尾静脉注射0.25110.5%伊文思兰溶液内含天花粉0.25呵。抗原攻击前lh各组鼠每耳涂抹相应制剂适量。抗原攻击后0.5h后将小鼠脱白处死,剪下耳廓(蓝染部位均剪下)。两只耳廓置于同一试管内,加入1.5mnmol/LKOH溶液,37"过夜消化,然后加入3.5ml0.2mol,04-丙爾(5:13)混合溶液,经旋涡振辆提取,再以2500r/min,15mto离心。上清液以640mn测定吸收度。PCA抑制百分率IOO-(用药组吸5feK平均值/对照组吸光度平均值)xioo%实验结果具体的实验结果见表2。表2盐酸左旋西替利嗪搽剂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JC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与搽荆1组相比较41<0.05.讨论由表中的数掂可以看出,乙酰水杨酸的抗过敏效果较差,但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与&酰水杨酸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取得了显著的协同性作用硫酸锌单用几乎没用抗过敏效果,但在盐酸左旋西替利嗪和乙酰水杨酸合用的自上,继续合用硫酸锌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存在协同性作用。搽剂2组和搽剂3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说明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乙截水杨酸复方搽剂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疗效显著高于皮炎平的作用。实施例3盐酸西转利嗪搽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实验方法组别设置分别设立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皮炎平)对照组和盐酸西替利嗪搽剂1组(盐酸西替利嗪),2组(盐酸西替利嗪+硼酸),3组(溶媒对照),4组(棚酸),共计6组。操作歩骤取体重26-30g昆明小鼠60只,雌性。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各组实验动物于给药前lh,将二甲苯40jil滴于小鼠右耳廓(每耳正反面各2M)致炎,左耳作为对照。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在致炎3Qmin和lli后两次涂抹相应制剂适量。2小时后将小鼠脱臼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8mm的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H3—部位打下圆耳片,分别称重。求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以右耳重一左耳重作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性。实验结果-表3西替利嗪搽剂对小鼠二甲苯实验的影响G±s)组别动物数剂紫耳重差<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注与模型組相比较VS.05,"pO.Ohi与搽剂1組相比较4<0.05,勾硼酸組比较#<0.05.讨论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见各给药组与模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特别是盐酸西替利嗪搽剂2組疗效更显著,p<0.01,说明各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盐酸西替利嗪搽判2组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1组和硼酸组比较,p<0.05,分析原因为盐酸西替利嗪和硼酸联用有协同作用,抗过敏的效果更好。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模型是经典的急性炎症模型,在这个实验模型中,我CJ用水杨酸、乳酸、醋酸代替硼酸,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水杨酸、乳酸或醋酸都与盐酸西替利嗪取得了显著的协同性作用。实施例4盐酸左旋西替利嗪凝胶剂对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基本原理DTH是依赖T细胞的反应,其主要特征是致敏机体在抗原攻击部位,出现迟发型炎症反应,DTH反应中的T细胞,在移植物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和肿癍免疫等方而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药物对DTH反应的诱导与调节的影响对寻找新药与阐明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DNFB是一种半抗原,将其稀释液涂抹腹部皮肤后,与皮肤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由此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成致敏淋巴细胞。47d后再将其涂抹于耳部或者足爪皮肤,使局部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在抗原攻击后2448达高峰,故于此时测定其肿胀度。实验方法-组别设置分别设立模型组、阳性(皮炎平)对照组、乳酸凝胶剂组、盐酸左旋西替利嗪凝胶剂l組(盐酸左旋西替利嗪),凝胶剂2组(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乳酸),共计5组。操作步骤-l.DNFB溶液的配制:DNFB应新鲜配制。如欲配制1MDNFB5ml,称取DNFB50mg,置清洁干燥的青轉素小瓶中,将预先配治好的的5ml丙酮麻油溶液(丙酮麻油-hl),倒入小瓶,盖好并用胶布密封,混匀后,用100iU注射器通过瓶盖取用。2激敏选用昆明种小鼠50只,雄性,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瓶组外,每鼠腹部去毛,范围为3cmX3咖,并将1MDNFB丙酮麻油50iU均勾涂抹致敏,第二R再强化一次。3.DTH反应的产生与测定5d后,将1外DNFB溶液10iU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两面各5iU)进行攻击,正常对照组同样涂耳但未致敏,外用制剂各剂量组分别在发敏30min涂抹相应制剂适量。攻击后2他,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用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同--部位取下直径8mm的耳片,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性。实验结果表4盐接左旋西替利嗪搽剂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影响(i±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注与模型组相比"<0.05;与搽剂1组比较'P<0.05.讨论在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中,皮炎平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主要和皮炎平中地塞米松的强大抗炎效果有关。文献报道,盐酸西替利嗪对组胺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效果相当显著,但对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没有效果,本次实验中的结果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我们的结果同时表明,虽然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乳酸单独使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没有效果,但二者合用后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取得了明显的协關性作用,其效果与皮炎平相当。在这个实验模型中,我们用果酸代替乳酸,同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与果酸在对抗迟发型超敏反应上也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性作用。实施例5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磷酸组胺所致的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实验雄组别设置分别设立模型组、乙酰水杨酸搽剂组、硼酸搽剂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组、盐酸西替利嗪乙酰水杨酸搽剂组和盐酸西替利嗪硼酸搽剂组,共计3组。操作歩骤ft色豚鼠48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豚鼠清醒状态下右后足脱毛,24h后将脱毛处用细砂纸擦伤,灌胃组在致痒前lh灌胃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5m^kg,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组在致痒前15min和3toin分别涂抹盐酸西替利嗪搽剂适量。每只动物在擦伤处滴0.01%磷酸组胺邻nl/只致痒,然后每隔3min依次滴0.01%、0.03%、0.06%、0.09%、0.12%、0.15%、0.18%、0.20°/。磷酸组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为标准,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给予的磷酸组胺总的累积量为致痒阈。实验结果-表5西替利嗪搽剂对磷酸组胺所致的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Jc土s)动物数剂tt致痒阖组别(只)(喊模型组828.9±15.4乙醮水杨酸搽剂组8301加.4±85.3'硼酸搽剂组8加76.7±72.2*盐酸西替利嗪繊l830221.4土1S(U"盐酸西替利嗪乙酰7乂杨酸搽剂组8303邻.2±222.5""盐酸两替利嗪硼酸絲剂组830401.3±203.9'"注'与模型组相比较pO.OS,'勾模辦组相比较1><0.(;i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組相比较P<0.05.讨论乙酰水杨酸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十分微弱的对抗磷酸组胺所致骚痒的作用,硼酸也具有比较微弱的止痒作用,但它们均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盐酸西替利嗪对抗磷酸組胺所致的骚痒作用较为理想,虽然乙酰水杨酸和硼酸的止痒作用十分微弱,但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在止痒效果上乙gyc杨酸、硼酸分别与盐酸西替利嗪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性作用,也就是说,虽然&截水杨酸和硼酸的止痒作用十分微弱,但它们却能够显著的增强盐酸西替利嗪的止痒作用。实施例6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实验,1.脱毛剂的配制-取硫化钠50g,加入约300ml的蒸馏水至溶解,另取洗衣粉10g加入上述溶液,均匀搅拌,再加入适量淀粉搅勾,最后加入蒸馏水至500ml'使成稀糊状即得。2.新西兰大白兔6只,体重2kg左右,雌雄各半。3.每只大白兔于给药前2他,用脱毛剂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去毛,将脱毛区分为完整皮肤对照区、破损皮肤对照区、完整皮肤给药区和破损皮肤给药区4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为4X3e迈(无红斑、水肿及破损)。破损皮肤对照区和破损皮肤给药区用手术刀片作弁字形划破表皮,以渗血为度。给药区涂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照区涂橄榄油lml。涂药后覆以聚乙烯薄膜,再用纱布画定。一次给药的皮肤刺激试验于给药24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受试物,观察去除受试物后lh、24h、48h、72h施药部位的红斑和水肿等反应,计算平均分住。4.剌激性评价观察红斑(包括焦痂)和水肿的程度,按下表进行评分。表6皮肤刺激反应评分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实验结果:表7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皮肤区域红斑总分值水肿总分值刺激分值结论究整皮肤对照区000-24248+++究整皮肤给药区000-雌雌给药区561.8*刺激分值=(红班反应总#+水肿反应总分)/动物总数。刺激分值<0.5为无刺激'<2为轻度刺激<6为中度刺激>6为,刺激。分别W-、+、++、+++表示,表示仅对破损皮肤有刺激作用,讨论由以上结泉可知,破碎皮肤未给药区红斑,水肿严重,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后,红斑水肿不但未加重,还有明显改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完整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被损皮肤红斑水肿无刺激作用。实施例7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实验方法组别设置分别设置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硼酸搽剂组,硼酸搽剂组,硼酸硫酸锌搽剂组,盐酸西转利嗪搽剂组),S组(盐酸西替利嗪+硼酸+硫酸锌),共计6组。操作歩骤体重1822gH性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均腹部去毛,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涂抹对应药物20lU,每日3次,连续3d。并于末次给药后30min,小鼠尾静脉注入O.5%伊文思兰0.1ml/Wg体重。随即在腹部去毛部位皮肤滴二甲彩OiU/只。3tok后颈椎脱臼处死,剥下腹部蓝染皮肤,剪碎置于10迈1生理盐水(体积比K3滩液中,浸泡过夜,离心,取上清液于5卯咖处测吸光度,丙醑生理盐水液调零。实验结果表8盐楚西替利嗪搽剂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S±s)组别动物数(只)吸皿模顆組100.61±026盐酸西替利,酸絲剂组100.30±0.17*"砌酸搽剂組100.50±0.29硼酸硫酸锌搽剂組100.48±0.24盐酸两替利嗪搽剂食l100.41±0J3*盐酸两替利嗪通酸硫酸锌-搽剂组10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滩型11比较?<0.01,与盐酸两替利瞎搽細组比较,<0.05.讨论盐酸西替利嗪搽剂能明显降低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对二甲苯所致皮肤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与硼酸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实施倒8左旋盐酸西替利,剂1.处方左旋盐酸西替利嗪(U—20g甘油100—500ml硫酸锌10—100g新洁尔灭10—30ml沐系10-200g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取硫酸锌细粉和尿素颗粒,混匀后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勾,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适量,加入处方量的左旋盐酸西替利嗪,混匀,加入新洁尔灭,搅拌均匀,最后加水至lOO(tal。再用l鲔NaOH溶液调PH至6.5,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9盐酸西替利嗪搽判l.处方盐酸西替利嗪0.1—20g碾酸10—100g甘袖300—500ml乙醇100—500ml新洁尔灭10—30ml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先量取处方量的甘油和乙醇溶于少量水后,加水稀释至适量,加硼酸搅拌lt解,再加入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l(MKW。再用lMNaOH溶液调PH至6.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0盐酸西替利嗪搽判1.处方盐酸西替利嗪水杨酸甘油乙醇新结尔灭纯化水(U—20g10—30g300—500ml100—5加ml2.工艺流程先量取处方量的甘油和乙醇溶于少量水后,加水稀释至适量,加水杨酸搅拌溶解,再加入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l(KKW。再用1%他011溶液调冊至4.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ll盐酸西替利嗪搽判l.处方盐酸西替利嗪0.1—20g乳酸5—25g甘油300—500ml乙醇100—500ml新洁尔灭10—30ml纯化水适量2.工艺流程先量取处方量的甘油和乙醇溶于少量水后,加水稀释至适量,加乳酸搅拌溶解,再加入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100tol。再用1%漁0溶液调冊至5.8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2左旋盐酸西替利lll搽剂l.处方左旋盐酸西替利嗪0.1—20g棚酸10—50g硫酸锌5—100g甘油300—SO(tail乙醇100—500ml新洁尔灭10—30ml尿素10—200g纯化水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硫酸锌细粉和尿素颗粒,混匀后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匀,加入少it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加硼酸搅拌溶解'再加入处方量左旋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哭'《至lOOQml。再用1%他0!!溶液调冊至6.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3盐酸西替利ftmJK剂1.处方盐酸西替利嗪0.1—2%硫酸锌5—100g硼酸10—100g亚硫酸钠l一4g羟苯乙酯'l一2g乙醇3—500ml丙一醇50—200ml卡波姆斜o8—15g10—20g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取卡缺姆洒入适量纯化水中,搅拌,静賈过夜,使充分溶胀,加入亚硫酸钠与丙二酵搅拌溶解,搅拌下滴加三乙醇胺,制成凝胶基质;另取硼酸与硫酸锌溶解于少章水中,然后加入盐酸西转利嗪和乙醇,混匀,搅拌下加入凝胶基质中,搅匀,密封,放置备用。实施例14l.处方盐酸西替利嗪甘油沐豕硼酸新洁尔灭纯化水0.1—20g300—5,10—200g10—100g10—30ml适量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尿素颗粒,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匀,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加硼酸拨拌溶解,再加入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将至900ml再用l^NaOH溶液调PH至5.5左右,纯化水定容至lOOOml。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5l.处方硼酸10—100g甘油300—500ml尿素10—200g新洁尔灭10—30ml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尿素颗粒,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勾,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加硼酸拨拌溶解,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1000ml。再用1MNaOH溶液调PH至S.S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l61.处方甘油300—500ml尿素10—200g新洁尔灭10—30ml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尿素颗粒,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匀,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1000ml。再用l^NaOH溶液调PH至5.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7l.处方硼酸10—100g甘油300—500ml尿素10-200g新洁尔灭10—30ml5—湖g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硫酸锌细粉和尿素颗粒,混匀后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匀,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加棚酸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IOOO迈I。再用1MNaOH溶液调?11至6.0左右,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8l.处方盐酸西替利嗪0.1—20g甘油300—500ml尿素10—200g新洁尔灭10—30ml纯化水适量2疆工艺称取处方量尿素颗粒,混勾后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匀,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加入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950ml。再用1%他011溶液调?1!至5.5左右,最后,纯化水定容至1000ml,搅拌均匀,备用。实施例191.处方盐酸西替利嗪5-20g甘油300—500ml尿素10—200g硫酸锌5—鹏g硼酸10—柳g新洁尔灭10—30ml纯化水适量2.制备工艺称取处方量取硫酸锌细粉和尿素颗粒,混匀后于研钵中磨至细粉,再加入甘油快速研磨均匀,加入少量纯化水多次,至研钵中混合物全部转移到合适容器中,加水稀释至.适量,加硼酸搅拌溶解,再加入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搅拌使溶解均匀,最后加入新洁尔灭,继续加水至1000ml。再用1%他011溶液调?11至6.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或皮肤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银杏叶或银杏提取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杏叶或银杏提取物是醇溶性提取物。3.—种用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或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盐酸西替利嗪和弱酸类药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是盐酸左旋西替利嗪或盐酸消旋西替利嗪。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酸类药物是;湖酸、苯甲酸、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石炭酸、醋酸、乳酸或果酸。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锌盐类药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锌盐类药物是硫酸锌、果糖二磷酸锌、硬脂酸锌、双氯芬酸锌、硫化锌、甘草酸锋、乳酸锋、葡萄糖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湿敷剂、粉剂、洗剂、搽剂、酊剂、乳剂、软膏剂、凝胶剂、糊剂、硬膏剂、渗透剂、涂膜剂、皂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全文摘要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类的皮肤病。本发明盐酸西替利嗪复方制剂,含有盐酸西替利嗪和硼酸,通过药理实验证明对过敏性皮肤病取得了很好的药物协同效果。本发明通过皮肤给药,透皮吸收,不仅减少和避免了口服给药的各种副作用和注射给药的潜在危险,而且通过皮肤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肠道的降解,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使用方便,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文档编号A61K36/16GK101284026SQ20071001427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申请日期2007年4月12日优先权日2007年4月12日发明者赵志全申请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