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4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终年均有发生,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节。人群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幼儿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毒性痢疾比较集中发生于儿童。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范畴,《丹溪心法·痢》中有“是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又说“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对本病发生的证候及传染性均有详细的论述。
中医学认为痢疾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形成。人体中气的强弱与所感病邪有密切关系。素体阳虚者,易感受寒湿,或感受浊邪后,湿易从热化。
本病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成为噤口痢;如痢疾迁延,正虚邪恋,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痢久不愈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而致痢下不止。
在做出痢疾的诊断后,应先进行抗菌治疗,而不要等大便培养的结果(应在治疗前留下送培养的大便)。待大便培养有结果时,再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药物。治疗菌痢最好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以增加疗效。如果药物治疗2~3天后,症状不见好转,应考虑换药。菌痢治疗要彻底,不能以有无症状作为停止治疗的标准,应以肠道内病变是否愈合作为停药的根据,因此,治疗过程应反复查大便及做大便培养。如果药量不足、疗程不够长、治疗不彻底,则可能转变成慢性痢疾。慢性痢疾可以经久不愈,也可反复急性发作,经常腹痛、腹胀、腹泻、排粘液脓血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并长期成为传染源。因此,对于菌痢,要抓紧在急性期治疗,以期完全治愈。对于急性痢疾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杀菌疗法,此方法见效快,但是对于有些患者易过敏和易产生抗药性。不能彻底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性痢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9~15、黄连1~3、黄柏5~10、秦皮6~12、金银花8~15、赤芍6~12、黄芩6~12、地榆8~12、贯众6~12、木槿花6~12、乌梅6~12和仙鹤草10~15。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10、黄连2、黄柏6、秦皮8、金银花10、赤芍6、黄芩8、地榆10、贯众10、木槿花10、乌梅8和仙鹤草12。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药理作用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
黄连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黄柏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秦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金银花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痘,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贯众苦、涩,微寒 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风热感冒,乙型脑炎,痄腮,血痢,肠风便血,血崩,带下,产后血气胀痛,驱蛔虫和蛲虫,热毒疮疡。
木槿花甘,平。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用于痢疾,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疮疖痈肿,烫伤。
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仙鹤草性平,味苦、涩。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疟疾、脱力劳伤、痈肿。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清热凉血解毒,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等症。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经临床45例验证,治愈率达96%。
典型病例例一张某,男,36岁,患者患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主要症状是恶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体温38.4℃,大便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培养有福氏痢疾杆菌生长。给予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次日体温恢复正常,腹痛、里急后重减轻,大便中脓血显著减少,3日后脓血消失。继续治疗3天,每隔3日作1次粪便培养,连作3次均为阴性。
例二曹某,女,23岁,患者患细菌性痢疾,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体温38.9℃。属细菌性痢疾之疫毒痢。给予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两剂后体温恢复正常,腹痛,里急后重减轻,三剂后大便中脓血显著减少,继续服用两剂,脓血消失,诸症悉除,已痊愈。
例三周某,男,18岁,患者平常身体健康,一日半夜突然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伴随高烧38.1℃,严重时神昏痉厥,可见舌质红绛、苔黄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给予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一剂后,高烧减退,两剂后,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除,继续服用两剂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一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9、黄连1、黄柏5、秦皮6、金银花8、赤芍6、黄芩6、地榆8、贯众6、木槿花6、乌梅6和仙鹤草10。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例二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15、黄连3、黄柏10、秦皮12、金银花15、赤芍12、黄芩12、地榆12、贯众12、木槿花12、乌梅12和仙鹤草15。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三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12、黄连1.5、黄柏6、秦皮10、金银花12、赤芍8、黄芩10、地榆10、贯众8、木槿花10、乌梅9和仙鹤草13。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四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10、黄连2、黄柏6、秦皮8、金银花10、赤芍6、黄芩8、地榆10、贯众10、木槿花10、乌梅8和仙鹤草12。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9~15、黄连1~3、黄柏5~10、秦皮6~12、金银花8~15、赤芍6~12、黄芩6~12、地榆8~12、贯众6~12、木槿花6~12、乌梅6~12和仙鹤草10~15。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白头翁10、黄连2、黄柏6、秦皮8、金银花10、赤芍6、黄芩8、地榆10、贯众10、木槿花10、乌梅8和仙鹤草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金银花、赤芍、黄芩、地榆、贯众、木槿花、乌梅和仙鹤草按一定重量分配制成。水煎服,一日一剂。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清热凉血解毒,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等症。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经临床45例验证,治愈率达96%。
文档编号A61P1/00GK101040945SQ20071001454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9日
发明者宋建华, 张秀丽 申请人:宋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