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胃穿刺造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47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经皮胃穿刺造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医疗手术器械的穿剌造瘘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经 皮胃穿刺造瘘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方式,其中胃造瘘是一些危重病人、 衰竭病人、不能口腔进食病人营养供给的首选方法。传统的胃造瘘手术一般由 外科医生在患者全麻状态下,在患者腹部作标准的胃手术切口,打开腹腔进行。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较长,对患者伤害较重。另一方面,术后切口容易感 染,且易导致手术后的肠粘连。
在胃(肠)镜引导下进行穿刺造瘘克服了开腹造瘘的缺陷,具有一定的积 极效果,这种方法已有报道。但其局限性较大, 一方面,对咽部、口腔、上消 化道肿瘤患者来说,肿瘤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无法插入胃(肠)镜,或者虽能插 入但入镜过程存在大出血等严重风险。另一方面,现有的穿刺造瘘方法和装置 存在导流管固定方式繁琐,且不易拆除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己有造瘘方法和产品的缺陷,提
供一种经皮胃穿剌造瘘装置,实现在腹腔镜或B超引导下从腹外向内穿刺造瘘, 导流管固定方式简捷,且易于拆除。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皮胃穿刺造瘘装置,包括导流管和套装在导流管内的穿刺针,其特 征是在导流管外套装有移动套管;该移动套管后端通过定位螺栓与导流管配 合连接,前端通过伞形支架与导流管活动连接;其中,伞形支架为互相铰接的
两段,前段与导流管铰接,后段与移动套管的前端铰接。 伞形支架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完成穿剌造瘘后,将所述移动套管向前推进,籍 以撑开伞形支架,然后用定位螺栓将移动套管和导流管固定,伞形支架即牢固 地将导流管前端固定在胃中。需要拆除时只需松动定位螺栓,向外拉伸移动套 管即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穿刺针1套装在导流管2内,在导流管2外套装 有移动套管4。该移动套管4后端通过定位螺栓5与导流管2配合连接,前端通 过伞形支架3与导流管2活动连接;其中,伞形支架3为互相铰接的两段,前 段与导流管2铰接,后段与移动套管4的前端铰接。
伞形支架3 —般为两套或者三套。
手术时,首先使伞形支架3的前后段处于一条直线上,在腹腔镜或B超引 导下从腹外向内进行穿刺造瘘,然后向前推进移动套管4,使伞形支架3沿与穿 刺针1垂直的方向撑开,支辨前后段接近平行并列状态,再旋紧定位螺栓5使 移动套管4和导流管2固定,最后抽出穿刺针l。
权利要求
1、一种经皮胃穿刺造瘘装置,包括导流管(2)和套装在导流管(2)内的穿刺针(1),其特征是在导流管(2)外套装有移动套管(4);该移动套管(4)后端通过定位螺栓(5)与导流管(2)配合连接,前端通过伞形支架(3)与导流管(2)活动连接;其中,伞形支架(3)为互相铰接的两段,前段与导流管(2)铰接,后段与移动套管(4)的前端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经皮胃穿刺造瘘装置,其特征是伞形支架(3) 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经皮胃穿刺造瘘装置,穿刺针(1)套装在导流管(2)内,在导流管(2)外套装有移动套管(4);该移动套管(4)后端通过定位螺栓(5)与导流管(2)配合连接,前端通过伞形支架(3)与导流管(2)活动连接。完成穿刺造瘘后,将所述移动套管向前推进,籍以撑开伞形支架,然后用定位螺栓将移动套管和导流管固定,伞形支架即牢固地将导流管前端固定在胃中。需要拆除时只需松动定位螺栓,向外拉伸移动套管即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25/00GK101293121SQ20071001544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5日
发明者李新民 申请人:李新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