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贝薄荷梅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14644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川贝薄荷梅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贝薄荷梅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保健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青梅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保健食品,对增强入体免疫功能、软化血管、消除疲劳、抵抗衰老、保健美容有独特的功效;在助消化方面,也素有“北山楂,南青梅”之赞益。青梅果富有被医药界称为“万能之药”的柠檬酸,其柠檬酸含量高达19%,占青梅中有机酸含量达90%,其它的有机酸为苹果酸、琥珀酸、丙酮酸、齐墩果酸等。青梅果还含有丰富的钙、镁、钾、磷等微量元素,是平衡人体食物链的不可多得典型碱性食品。
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明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痛、喉厥僵仆”。
另外,据传统中医药方,川贝、薄荷、甘草、白芷、千张纸、胖大海、北沙参、生姜、生地、牛子、陈皮等十一味中药,对治喉疾均有一定功效。
川贝,又名川贝母,性味苦甘,凉;功效润肺散结,止嗽化痰。
薄荷,性味辛,凉;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甘草,性味甘,平;功效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白芷,性味辛,温;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千张纸,中药名称木蝴蝶,性味苦、寒;功效润肺,舒肝,和胃,生肌。
胖大海,性味甘淡,凉;功效清热,润肺,利咽,解毒。
北沙参,性味甘苦淡,凉;功效养阴清肺,祛痰止咳。
生姜,性味辛,温;功效发表,散寒,止呕,开痰。
生地,又名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功效清热,凉血,生津。
牛子,又名牛蒡子,性味辛苦,凉;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
陈皮,性味性温,味苦、辛;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目前,未有把青梅果与中药药方结合进行食品加工生产保健食品的报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发口味甘爽、对清新口腔、生津利咽和烟酒过量而引发的口干舌燥、咽喉不适有极好的调理和缓和作用的保健食品,必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合在各种土壤中种植、采收方便、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状好的一种川贝薄荷梅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药用价值很高的青梅果和传统治喉疾中医药方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口味甘爽、对清新口腔、生津利咽和烟酒过量而引发的口干舌燥、咽喉不适有极好的调理和缓和作用的川贝薄荷梅。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
一种川贝薄荷梅,含有中药成分,中药原料以重量配比计算,5~10份川贝,5~10份薄荷,5~10份白芷,5~10份千张纸,5~10份胖大海,2~8份北沙参,2~8份生姜,2~8份生地,2~8份牛子,2~8份陈皮,8~10份甘草。
优选地,川贝薄荷梅的中药原料重量配比为,10份川贝,10份薄荷,7份白芷,7份千张纸,8份胖大海,8份北沙参,6份生姜,5份生地,5份牛子,4份陈皮,10份甘草。
一种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包括1)、以重量配比计算,选取川贝∶薄荷∶白芷∶千张纸∶胖大海∶北沙参∶生姜∶生地∶牛子∶陈皮∶甘草=5~10∶5~10∶5~10∶5~10∶5~10∶2~8∶2~8∶2~8∶2~8∶2~8∶8~10组成中药原料;2)、以重量比计算,1份上述中药原料配15~20份水煮制药液,煮制时,先以明火烧沸,再以文火熬煮1~3小时,制得12~18份中药药液;3)、以重量比计算,将1份青梅干果放入0.2~0.3份上述制得的中药药液中,浸渍入药;室温下浸渍时间为8~12天,然后,将入药梅果取出,进行常规晒干或干燥,得到川贝薄荷梅成品。
该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以重量配比计算,优选川贝∶薄荷∶白芷∶千张纸∶胖大海∶北沙参∶生姜∶生地∶牛子∶陈皮∶甘草=10∶10∶7∶7∶8∶8∶6∶5∶5∶4∶10组成中药原料。
本发明,川贝薄荷梅具有口味甘爽、对清新口腔、生津利咽和烟酒过量而引发的口干舌燥、咽喉不适有极好的调理和缓和的作用,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容易实施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一种川贝薄荷梅,含有中药成分,以重量配比计算,由10份川贝、10份薄荷、7份白芷、7份千张纸、8份胖大海、8份北沙参、6份生姜、5份生地,5份牛子、4份陈皮、10份甘草组成中药原料。
实施例2一种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包括1)、以重量配比计算,选取川贝∶薄荷∶白芷∶千张纸∶胖大海∶北沙参∶生姜∶生地∶牛子∶陈皮∶甘草=10∶10∶7∶7∶8∶8∶6∶5∶5∶4∶10组成中药原料;2)、以重量比计算,1份上述中药原料配20份水煮制药液,煮制时,先以明火烧沸,再以文火熬煮1~3小时,制得16~18份中药药液;3)、以重量比计算,将1份青梅干果放入0.2~0.3份上述制得的中药药液中,浸渍入药;室温下浸渍时间为8~12天,然后,将入药梅果取出,进行常规晒干或干燥,得到川贝薄荷梅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川贝薄荷梅,含有中药成分,中药原料以重量配比计算,5~10份川贝,5~10份薄荷,5~10份白芷,5~10份千张纸,5~10份胖大海,2~8份北沙参,2~8份生姜,2~8份生地,2~8份牛子,2~8份陈皮,8~10份甘草。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川贝薄荷梅,其特征为中药原料优选重量配比为,10份川贝,10份薄荷,7份白芷,7份千张纸,8份胖大海,8份北沙参,6份生姜,5份生地,5份牛子,4份陈皮,10份甘草。
3.一种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包括1)、以重量配比计算,选取川贝∶薄荷∶白芷∶千张纸∶胖大海∶北沙参∶生姜∶生地∶牛子∶陈皮∶甘草=5~10∶5~10∶5~10∶5~10∶5~10∶2~8∶2~8∶2~8∶2~8∶2~8∶8~10组成中药原料;2)、以重量比计算,1份上述中药原料配15~20份水煮制药液,煮制时,先以明火烧沸,再以文火熬煮1~3小时,制得12~18份中药药液;3)、以重量比计算,将1份青梅干果放入0.2~0.3份上述制得的中药药液中,浸渍入药;室温下浸渍时间为8~12天,然后,将入药梅果取出,进行常规晒干或干燥,得到川贝薄荷梅成品。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川贝薄荷梅的生产方法,其特征为以重量配比计算,优选川贝∶薄荷∶白芷∶千张纸∶胖大海∶北沙参∶生姜∶生地∶牛子∶陈皮∶甘草=10∶10∶7∶7∶8∶8∶6∶5∶5∶4∶10组成中药原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贝薄荷梅及其生产方法,川贝薄荷梅的中药原料,以重量配比计算,5~10份川贝,5~10份薄荷,5~10份白芷,5~10份千张纸,5~10份胖大海,2~8份北沙参,2~8份生姜,2~8份生地,2~8份牛子,2~8份陈皮,8~10份甘草;其生产方法,1份中药原料配15~20份水煮制药液,煮制时,先以明火烧沸,再以文火熬煮1~3小时,制得12~18份中药药液;将1份青梅干果放入0.2~0.3份中药药液中,浸渍入药;室温下浸渍时间为8~12天,然后,将入药梅果取出,进行常规晒干或干燥,得到川贝薄荷梅成品。本发明,川贝薄荷梅具有口味甘爽、对清新口腔、生津利咽和烟酒过量而引发的口干舌燥、咽喉不适有极好的调理和缓和的作用,生产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容易实施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1/02GK101057626SQ20071002832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少林 申请人:王少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