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2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
背景技术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和月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是妇女常见多发病,其病因比较复杂,对妇女的身体和精神有很大的影响,经期痛经时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劳动,因此痛经对妇女患者是一大烦恼、困惑和痛苦,为解决此病患,现有各种药物,如消炎痛、布洛芬、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还有采用服中药汤、加味逍遥丸、针灸等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西药物及针灸等一般只能缓解和减轻痛苦,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患,因此,新药物的研制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可有效解决痛经的治疗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中医学大宝库,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标本兼治,辩证治疗的原则,用消炎、活血、散瘀、止痛补气血的药物,有机配合,相互支持,实现治疗痛经之目的,痛经病因复杂,但从类型上讲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原发性痛经有全身方面的因素,如精神因素、经期剧烈活动、不注意风寒湿冷、体质虚弱,对疼痛过分敏感或痛阈较低而引起,还有内分泌因素引起的痉挛疼痛或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不能碎解等引起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是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盆腔瘀血症等引起的痛经。从中医理论讲痛经为寒湿、气血不活所致,可分为寒湿性、气滞血瘀型及血虚型,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红花、白芷、川芎、乌药、丹参、铅丹和芝麻香油制成,其中先将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白芷、川芎、乌药、丹参混合在一起加入芝麻香油煎熬,在适当时间再加入红花继续煎熬成油药液,滤去药渣,加热油药液,边加热边搅拌地再加入铅丹混配均匀成药膏,药膏置入冷水内去火毒后,加热熔化,均匀摊涂在布或纸上,冷却后,切制成块即成药贴,待用,本发明组方简单,配伍合理,易生产,易贴用,效果好,是治疗痛经的良药,是对中医药学上创造性的贡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由技术方案给出,本发明是由药膏和衬布或纸构成,所说的药膏是由益母草40-60g、元胡40-60g、当归40-60g、白芍40-60g、红花25-35g、白芷35-45g、川芎40-60g、乌药25-35g、丹参25-35g以及铅丹和芝麻香油制成,其中先将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白芷、川芎、乌药、丹参混合在一起,加入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红花、白芷、川芎、乌药和丹参总重量和的3-5倍量的芝麻油进行煎熬,煎熬1小时后加入红花,继续煎熬0.5-1小时,滤去药渣,加热药油液,边加热边搅拌地将铅丹加入药油液内混匀成药膏,铅丹加入量为药油液重量的30-40%,热药膏置于冷水中浸泡3-5天(72-120小时)捞出,加热熔化,摊匀在布或纸上,冷却后切块,即可成药贴待用,摊膏量为每8cm×10cm的药贴上为3-5g。
实施中,本发明最好是由益母草50g、元胡50g、当归50g、白芍50g、红花30g、白芷40g、川芎50g、乌药30g、丹参30g、芝麻香油1400g和铅丹制成,其中先将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白芷、川芎、乌药、丹参放入芝麻香油内进行煎熬1小时,再加入红花继续煎熬45分钟,用滤布滤去药渣得药油液,药油液边加热边搅拌地加入铅丹均匀成药膏,铅丹加入量为药油液重量的35%,再将药膏置于25℃以下的冷水中浸96小时(4天),捞出药膏,均匀摊在布或纸上,每块8×10cm2的布或纸上摊药膏5g,即成所需的药贴,待用。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益母草为全草和果实,去除杂质,阴干或晒干,具有活血、祛瘀生新之功能,用于活血、利尿消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急性肾炎水肿等;元胡去其泥土,用醋炒至黄色,打碎,具有活血利气、止痛之功能,用于胸肋、脘腹痛、瘀血作痛、经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当归去泥土,熏干、切片,功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月经不调,闭经,经痛,产后腹痛;白芍洗净泥土,切片,晒干,醋炒或酒炒,可用于养血舒肝、缓急止痛,用于头痛、眩晕,胸肋疼痛,胃肠痉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白芷去泥土须根,切片晒干,具有发汗散风,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牙痛、白带痛经等;川芎去泥土,切片,晒干,功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头痛胸肋痛、风湿痛、跌打损伤等;乌药去杂、切片,晒干,功用顺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胀、疼痛,小便频多,痛经散气等;丹参切片、晒干,具有祛瘀清热止痛,活血调经之功能;铅丹又称黄丹、广丹、丹粉,外用,拔毒生肌,使用时需去毒性,以防中毒;芝麻香油由芝麻种子制得的油,药用具有清热、消毒、抑菌之功能,同时可用于药物调和剂。
由上诸药配伍可知,本发明药贴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寒、调经止痛、有效用于妇女痛经的治疗,内病外治,贴用方便,简单,效果好,临床资料有充分证明,具体有关本发明药贴的有关临床资料如下一、选择病例的标准痛经是指在月经期或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的症状,因此凡妇女具有上述症状的,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二、诊断标准痛经可分为1、原发性痛经,其中有精神因素,经期剧烈活动,不注意风寒湿冷,体质虚弱,对疼痛过分敏感或痛阈较低;内分泌因素主要是因经期子宫内膜或血中PGF 2α的含量过高,引起子宫、胃肠道、泌尿道的平滑肌及血管痉挛而致疼痛;子宫方面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屈致子宫强烈收缩而引起疼痛;膜样痛经因子宫内膜不能碎解,致子宫收缩增强或不协调性收缩引起疼痛。
2、继发性痛经,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盆腔瘀血症、黏膜下子宫肌瘤等致不同性质疼痛。
诊断中常见表现为痉挛性痛经疼痛多发生在经期第1-2天或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呈阵发加重的下腹账痛或坠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上部,可伴恶心、呕吐、尿频、便泌或腹泻,甚至面色苍白、出冷汗、晕厥、虚脱。持续2-3即减轻,月经干净痛亦停止。若为膜性痛经,往往是排出部分膜样物后,剧痛即缓解,反复发作,以月经第3-4天最重。充血性痛经系经期盆腔充血加重所致,多见于盆腔炎症、盆腔瘀血症等盆腔充血患者,其特点是经前1周左右出现持续加重的腰酸、腹坠胀痛,以腰骶部较甚,可向肛门放射,月经来潮后症状渐减轻,月经干净后即完全消失。子宫内膜异位性痛始于经前,疼痛一般较重,多伴有大小便坠胀感,月经干净后仍持续数天,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凡具有上述特征及症状均可确诊为痛经。
三、治疗方案患者经期前一天用两张8×10cm2的药贴贴于肚脐下及小腹部二个地方(最好是贴在神缺穴处),2-3天后再换一次,同样在下一次经期前再按上述办法贴用,连续5-6个经期(即5-6个月)即可达到预期目的,停止用药。
四、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完全正常,经期间对生活、工作、学习和劳动无影响。
有效症状有改善,经期间仍有不适,但能坚持工作、学习,需继续治疗。
无效症状无改善,无有明显效果,用药与不用药无区别,无任何缓解的感觉。
五、统计处理临床经368例患者应用,其中原发性痛经患者216人,继发性痛经患者152人,其中原发性患者年龄在14-30岁及未婚者有189人,按上述治疗方案进行,6个月后统计疗效,一年后回访,其统计情况如下表

在上述患者治疗中,原发性患者中,尤以寒湿及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继发性尤以炎症及瘀血症引起的痛经效果最好,有效率均在99%以上,统计中未单独列出,对有实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引起的痛经效果差,应用其他方法对症治疗。
六、结论由上述表明,本发明是治疗痛经的有效药贴,方法简单,效果好,费用低,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为痛经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是中药内病外治上的一大创造,造益于社会。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是由药膏和衬布或纸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膏是由益母草40-60g、元胡40-60g、当归40-60g、白芍40-60g、红花25-35g、白芷35-45g、川芎40-60g、乌药25-35g、丹参25-35g以及铅丹和芝麻香油制成,其中先将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白芷、川芎、乌药、丹参混合在一起,加入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红花、白芷、川芎、乌药和丹参总重量和的3-5倍量的芝麻油进行煎熬,煎熬1小时后加入红花,继续煎熬0.5-1小时,滤去药渣,加热药油液,边加热边搅拌地将铅丹加入药油液内混匀成药膏,铅丹加入量为药油液重量的30-40%,热药膏置于冷水中浸泡3-5天捞出,加热熔化,摊匀在布或纸上,冷却后切块,摊膏量为每8cm×10cm的药贴上为3-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膏是由益母草50g、元胡50g、当归50g、白芍50g、红花30g、白芷40g、川芎50g、乌药30g、丹参30g、芝麻香油1400g和铅丹制成,其中先将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白芷、川芎、乌药、丹参放入芝麻香油内进行煎熬1小时,再加入红花继续煎熬45分钟,用滤布滤去药渣得药油液,药油液边加热边搅拌地加入铅丹均匀成药膏,铅丹加入量为药油液重量的35%,再将药膏置于25℃以下的冷水中浸96小时,捞出药膏,均匀摊在布或纸上,每块8×10cm2的布或纸上摊药膏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药贴,可有效解决痛经的治疗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红花、白芷、川芎、乌药、丹参、铅丹和芝麻香油制成,其中先将益母草、元胡、当归、白芍、白芷、川芎、乌药、丹参混合在一起加入芝麻香油煎熬,在适当时间再加入红花继续煎熬成油药液,滤去药渣,加热油药液,边加热边搅拌地再加入铅丹混配均匀成药膏,药膏置入冷水内去火毒后,均匀摊涂在布或纸上,切制成块即成药贴,待用,本发明组方简单,配伍合理,易生产,易贴用,效果好,是治疗痛经的良药,是对中医药学上创造性的贡献。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1085063SQ20071005467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8日
发明者董连青 申请人:董连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