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6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内裤里衬、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有一种设置了一对侧面防漏部的产品。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为了防止从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的两侧部发生侧漏,在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两侧部设置了一对侧面防漏部。由此,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形成抑制液体扩散的区域,并根据不同情况形成立体的壁,从而可防止液体朝横向移动。
而且,在特表平11-514551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具有一对侧面防漏部的生理用卫生巾,其中侧面防漏部由产生压缩阻力和弯曲阻力的柔软性部件和弹性部件构成。
在特表平11-514551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具有对该侧面防漏部产生压缩阻力和弯曲阻力的柔软性部件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具备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弹性部件的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在视觉上互不相同,第二部位具有多个隆起的肋骨形状的部分,第一部位具有至少两个实质上为平面的部位,弹性部件在柔软性部件的周围折叠成C字状。
另外,在特表平11-29982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合身性良好、防褶皱性和防漏性优良的生理用卫生巾。
本申请人先前在特表平11-299821号公报中提出了下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具备液体透过性的正面层、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层和介于两层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并实质上形成纵长形状,在吸收性物品的左右两侧边部上按照使上述两侧边位于比吸收层的侧边更靠吸收性物品的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带状的弹性片材,由该弹性片材形成了左右一对环状的中空部。
另外,在特开2001-145667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的生理用卫生巾设置有在正面设置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夹在两个片材之间的吸收层和在正面的宽度方向两侧且沿纵向延伸的侧面防漏部,侧面防漏部具有从正面立起的侧壁部和从侧壁部的上端朝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肌肤紧贴部,在侧壁部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上沿纵向设置有折入诱导部,当肌肤紧贴部被挤压在正面上时,折入诱导部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将侧壁部折入。侧面防漏部由热压成波浪形状的无纺布对折而形成,实现了其立体形状的稳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上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由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形成,上述无纺布按照具有上述凹凸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叠成2层,相对的上述两面之中一个面上的凸部与另一个面上的凸部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上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如下形成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按照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的方式将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到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在上述折回端部的前端未形成上述压花部,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由2张以上的无纺布层叠并通过大量的压花部接合一体化而形成;非压花部通过形成上述压花部而向外侧隆起。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上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如下形成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按照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的方式将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到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上述压花部分别在折回的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相对的内表面一侧突出;上述压花部各自的前端形成为平面状,且该平面状部分被薄膜化。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X-X线剖面图。
图3是将形成图1所示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的无纺布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图3所示无纺布对折后凸部之间接触的状态的图3的Y-Y线剖面图。
图5(a)和图5(b)是将形成第二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的无纺布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5(a)是相当于图3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Z-Z线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X-X线剖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将图8所示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10(a)是非压花部彼此接触的部分,图10(b)是折回端部。
图11是表示形成图8所示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展开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12(a)-图12(d)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要部的示意图。
图13(a)-图13(d)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要部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的X-X线剖面图。
图16是将图14所示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17是将图14所示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的内侧边部附近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形成图14所示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展开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19(a)和图19(b)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8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特表平11-514551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中,与卫生巾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弹性部件由薄膜形成,穿戴舒适感差。另外,肋骨形状的部分是中空的,并且弹性部件本身不具有立体形状的稳定性,所以需要有柔软性部件作为支撑材料。
此外,特表平11-299821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中,具有由弹性片材构成的中空环作为侧面防漏部,但是由于该侧面防漏部是中空的,所以在其立体形状的稳定性方面还有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涉及具有结构简单并且立体形状的稳定性和穿戴舒适感优良的侧面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涉及具有穿戴舒适感和立体形状的稳定性优良的侧面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
此外,在特开2001-145667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侧面防漏部上,通过热压强劲地压缩无纺布的纤维而形成了波浪形状的顶部和底部。因此,穿戴卫生巾时,坚硬的顶部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所以可以认为侧面防漏部的穿戴舒适感不好。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涉及具有结构简单并且穿戴舒适感和立体形状的稳定性优良的侧面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涉及一种下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上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由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形成,上述无纺布按照具有上述凹凸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叠成2层,相对的上述两面之中一个面上的凸部与另一个面上的凸部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涉及一种下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上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按照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的方式将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到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形成,在上述折回端部的前端未形成上述压花部,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由2张以上的无纺布层叠并通过大量的压花部接合一体化而形成,非压花部通过形成上述压花部而向外侧隆起。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涉及一种下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上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按照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的方式将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到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形成,上述压花部分别在折回的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相对的内表面一侧突出,上述压花部各自的前端形成为平面状,且该平面状部分被薄膜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具有侧面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侧面防漏部的结构简单并且具有优良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和穿戴舒适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具有侧面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侧面防漏部具有优良的穿戴舒适感。另外,通过按照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相对的内表面上的非压花部彼此接触的方式将该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可以提高侧面防漏部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和穿戴舒适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具有侧面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侧面防漏部的结构简单并且具有优良的穿戴舒适感。另外,通过按照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相对的内表面上的压花部彼此接触的方式将该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可以提高侧面防漏部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和穿戴舒适感。
以下,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案的吸收性物品1是生理用卫生巾,具备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11和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层12的吸收性主体10,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卫生巾1中的吸收层11由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2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构成,防漏层12由具有透气性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材3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在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上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5、5,并覆盖该两侧部。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由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50形成,无纺布50按照具有凹凸的面50a、50a’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叠成2层,相对的上述面50a、50a’中,一个面中的凸部53与另一个面中的凸部53’接触。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进一步详述。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呈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一致。吸收体4呈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一致,被夹持固定在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之间。正面片材2的宽度形成得与吸收体4的宽度大致相同,而比背面片材3的宽度窄。正面片材2覆盖吸收体4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整个表面区域。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两端伸出,在其伸出部分的地方通过热密封、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相互接合。
另外,如图2所示,卫生巾1具有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伸出的一对翼部6、6,该一对翼部6、6分别由从侧面防漏部5伸出的无纺布50形成。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的一对侧面防漏部5、5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形成为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一致。另外,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遍及于卫生巾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而配置。
如图2所示,分别形成一对侧面防漏部5、5的无纺布50在卫生巾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吸收层11一侧折回,其折回端部形成了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此外,折回的无纺布50的前端部在密封部9处与正面片材2接合。侧面防漏部5在背面片材3的宽度方向端部附近通过密封部8与背面片材3接合。密封部8和密封部9通过热密封、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
折回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无纺布50中的内侧边部51和密封部9之间的部分未与正面片材2接合,形成了立体的障壁,进而通过形成后述的凹槽7,吸收层11在凹槽7的周围陷入而增加立体度,从卫生巾宽度方向内侧流到正面片材2上的液体,在侧面防漏部5中其继续移动得到了阻止。此外,在卫生巾长度方向两端部,折回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无纺布50中的内侧边部51和密封部9之间的部分遍及大致整个面或在内侧边部51的附近与正面片材2接合(未图示)。
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那样,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两侧边附近的区域的密封部8处与背面片材3接合。密封部8的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卫生巾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形状,以使当连续设置的翼部6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时,翼部6容易与该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吻合。
从获得良好的防漏性和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一对侧面防漏部5、5各自的宽度优选具有以下的尺寸。在卫生巾长度方向的设置有一对翼部6、6的部分上,在其翼部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在卫生巾宽度方向上沿着侧面防漏部5的表面测定到的密封部8和内侧边部51一侧的端缘之间的长度优选为10-30mm,特别优选为15-25mm。
形成侧面防漏部5的无纺布50是对膨松的无纺布从其两面进行压花加工而形成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两面具有凸部53。
在无纺布50中,压花加工形成的接合部52配置成所谓锯齿状的图案,每个接合部52分别以俯视圆形不连续地形成。接合部52被压实,与无纺布50中的其它部位相比,厚度小并且密度大,形成了凹部。
如图3所示,位于接合部52之间的部分(详细而言,四个角部具有接合部52的大致矩形部分)形成凸状(半圆球状),由此,在无纺布50的两面上形成了大量的凸部53。各凸部53的内部充满了构成无纺布50的纤维,凸部53是填充了纤维材料的状态。无纺布50的两面上分散配置了各个独立的凸部53。
从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性从而提高防漏性、同时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无纺布50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100g/m2,特别优选为25-50g/m2。
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例如如下测定。将无纺布50裁断成10mm×10mm以上的大小,优选裁断成30mm×30mm以上的大小,从一个卫生巾上截取总面积为250mm2以上的测定片,用最小显示为1mg的电子天平测定该测定片的重量,换算求出单位面积质量。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精度,优选从多个卫生巾截取测定片,求出5点以上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出发,无纺布50中的凸部53的高度T(参照图4)优选为0.3-5mm,特别优选为0.5-3mm。另外,以接合部52为边界的内表面一侧的凸部53的高度T和外表面一侧的凸部53的高度T1,从易于获得缓冲感和表面的光滑触感的观点出发,优选T比T1高或相等。
这里,凸部53的高度T例如如下测定。首先,从无纺布50上切出纵横的长度为10mm×10mm以上的大小的试验片。然后,用通过接合部52和凸部53的线作剖切面。用显微镜(KEYENCE株式会社制造,VH-8000)得到该剖面的放大照片。按照放大照片的比例,测定从凸部53的顶部到底部(相邻的接合部52的上表面)的高度T(参照图4)。高度T是通过测量向卫生巾宽度方向的内侧伸出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无纺布50的内表面50a一侧而得到的。折回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无纺布还有与正面片材接合在一起的情况等,不优选用于高度测量。另外,优选在测定剖面前,使用KES测量系统的KES-G5 HANDY-TYPECOMPRESSION TESTER(KATO TECH株式会社),预先测量厚度T0(0.5g/cm2负荷下的厚度),确认厚度TZ(参照图4)为厚度T0的90-110%,如果低于90%或为140%以上则变换测定部位,如果为110-130%,则将样品夹在2张板内以调整厚度后,通过放大照片测量高度T。
另外,从容易使无纺布50弯曲或弯折、同时形成大量的凸部53的观点出发,在无纺布50中,距离最接近的接合部52之间的长度(接合部的中心间距离)优选为1-10mm,特别优选为2-7mm。
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无纺布50上形成了多条凸部53和接合部52交替排列的列。无纺布50尽管是膨松的,但通过设置作为凹部的接合部52而变得容易弯曲或弯折。无纺布50特别是沿着多个接合部52隔开距离排列的上述列,能够容易地弯曲。详细而言,作为凹部的接合部52本身由于被压实而有比周围变得更坚硬的倾向,因此会沿着接合部52周围的厚度程度不会引起弯折难度的厚度部分、即沿着凹部的周围弯折。
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接合在吸收性主体10上,使无纺布50上的凸部53和接合部52交替排列的列沿着卫生巾的长度方向。另外,在侧面防漏部5上,凸部53和接合部52交替排列的列除了形成在卫生巾的长度方向上之外,在卫生巾的宽度方向和在相对于卫生巾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也形成了多列。
侧面防漏部5上的内侧边部51是由无纺布50沿着凸部53和接合部52交替排列的列折回而形成的,所以即使无纺布50是膨松的,也容易将其折回并且不容易因该折回而产生皱纹。
此外,穿戴卫生巾1使其沿着穿戴者的肌肤弯曲时,基于同样的理由,无纺布50上不容易产生皱纹。因此,侧面防漏部5不容易产生向卫生巾宽度方向延伸的皱纹,防止液体朝该方向渗漏的性能优良。
在侧面防漏部5中的无纺布50被对折的部分上,相对的面50a、50a’如图2和图4所示,一个面50a中的凸部53和另一个面50a’中的凸部53’接触。
这里,所谓接触是指下述状态凸部53和凸部53’以至少凸部53或凸部53’的任一个伴有变形的方式接触,并且俯视时,凸部的剖面重叠。凸部53、53’是填充了纤维材料的状态,对变形具有弹性。因此,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是通过凸部53、53’之间伴有变形的接触状态而构成的,对于来自于外部的侧面防漏部5的变形,具有弹性产生的恢复力并具有稳定性。
另外,所谓凸部的剖面是指,在无纺布50的厚度方向上,在将凸部的最高部分和凹部的最低部分平分的位置上,用假想面P将凸部进行剖切时的该剖切面(参照图4)。
从使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稳定的观点出发,凸部53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优选为10-90%,特别优选为20-80%。其中,凸部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是接触的2个凸部中的一个凸部的剖面与另一个凸部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即,如果一个凸部的剖面全部与另一个凸部的剖面重叠,则凸部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为100%。当凸部的剖面面积不同的凸部彼此接触时,将该剖面面积大的凸部的剖面设定为一个凸部的剖面。
这里,凸部如下定义。
按照与上述高度T同样的步骤和测量方法求出通过压花加工形成的凹部和与该凹部相邻的凹部之间的最隆起部分的高度H1。此时,在能够不通过最隆起的凸部53的顶部来对凹部之间进行多个测量的情况下,将测量结果中隆起最低的设定为高度H1。比该高度H1突出的部位设定为凸部。
接着,如下所述地测量凸部的剖面面积。凸部53的剖面面积是假定用高度H1剖切凸部53时的面积。
首先,用上述的显微镜以20-100倍的任意倍率(选择顶部照到5-10个的倍率)拍摄相对的无纺布50的内表面50a、50a’各自的平面照片并进行图象保存(必要的话进行印刷)。然后,在平面照片上记录从各凸部的顶部至与该凸部相邻的凹部的线(以下设定为顶部-凹部线)。
接着,着眼于某个凸部53,对剖切面进行测量。剖切面的测量必须针对与上述凸部相邻的所有的凹部进行。与上述凸部相邻的凹部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上。各测量如下进行使用求出了上述高度H1的剖切面,在该剖切面上记录表示高度H1的线(H1线),求出从H1线上相当于顶部的位置到凸部的轮廓的长度,根据这些长度的平均值反映到平面照片上的结果显示,凸部的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将该圆形或椭圆形设定为凸部的剖面面积。
对平面照片中所有的凸部进行同样的操作。
凸部的剖面的重叠是通过再现在内侧边部51折回的状态来对向卫生巾宽度方向的内侧伸出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无纺布50中的内表面50a的平面照片和在此记录的凸部的剖面面积、以及折回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无纺布50中的内表面50a’的平面照片和在此记录的凸部的剖面面积进行测量。为了再现重叠状态,使用在一个平面照片中将透明或半透明的另一个凸部的剖面面积映到胶片上的方法;利用软件的层结构使凸部的剖面面积重叠的方法等,用图像解析软件(NEXUS制的NEWQUBE ver.4.22)测量重叠部的面积。由得到的重叠部的面积和平面照片的凸部的剖面面积(剖面面积较大者)测量凸部53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
另外,在侧面防漏部5中的无纺布50对折的部分上,相对的面各自的所有凸部之间也可以不接触。其理由是,在内侧边部51附近产生的凸部的重叠使得在内侧边部51和接合部9之间,面50a和面50a’容易分开,形成凸部之间不接触的状态。这种浮起状态的情况从提高缓冲感的观点出发是更加优选的。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进一步说明。一对翼部6、6分别由一张无纺布50与卫生巾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的侧面防漏部5一体地形成,并从侧面防漏部5的长度方向的外侧边部的中央区域向外侧伸出。
一张无纺布50以密封部8为边界分成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一对翼部6、6分别由具有凹凸的无纺布50形成,容易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
另外,在分别构成一对翼部6、6的无纺布50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的翼部6固定于该内裤的外表面的粘合层(未图示)。
如图1所示,在卫生巾1中的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上设置有凹槽7。凹槽7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压花凹槽和在该压花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2层压花凹槽形成。此外,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上述压花凹槽分别具有向内侧收紧的形状。通过凹槽7,正面片材2和吸收体4相接合。
如图2所示,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就位于凹槽7的外侧。
下面,就形成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的材料进行说明。作为形成侧面防漏部5的无纺布,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以往所使用的各种无纺布,优选使用防水性的无纺布。可以列举出例如纺粘法无纺布、纺粘法无纺布(S)和熔喷法无纺布(M)复合而成的片材(例如SM、SMS、SMMS等)、利用梳理法或气流成网法来形成纤维网的热辊法无纺布、热风法无纺布等防水性(疏水性)无纺布。从通过增加膨松性而提高缓冲感的观点出发,也优选如将纺粘法无纺布或SMS片材与热风法无纺布制成复合片材那样将多种无纺布重叠后使用,此时,在作为正面一侧的部分使用防水性的无纺布即可。
另外,作为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或吸收体4的形成材料,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以往所使用的各种材料。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50按照具有该凹凸的面之间相对的方式对折,从而形成了侧面防漏部5,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而且其立体形状的稳定性和穿戴舒适感优良。此外,侧面防漏部5以其凸部53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因此肌肤触感良好。
另外,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由一张无纺布50形成,其制造变得容易。
下面,就本发明(第一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参照着图5进行说明。对于第二实施方案没有特别说明的地方,可以适宜适用对上述的实施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5中,对与图1-4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一对侧面防漏部5、5各自在卫生巾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伸缩性。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在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接合于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上。
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由于一对侧面防漏部5、5的收缩力而在卫生巾长度方向上朝着该卫生巾1的肌肤接触面一侧弯曲。所谓自然状态,是指重力以外的外力实质上不作用于卫生巾1的状态。
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一体地形成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的无纺布50具有伸缩性。这里,本说明书中的所谓伸缩性,是指在手的拉力下被拉伸,当这种拉力消失的时候,无纺布收缩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对于伸缩性来说,优选的是具有在用手轻轻拉伸的情况下,在拉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到大致原来状态的弹性。
由无纺布50形成的侧面防漏部5能够在包括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无纺布50的面内360°的所有方向上进行弹性伸缩。
有关其它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案相同。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无纺布50进一步说明。
如图5(a)和图5(b)所示,无纺布50由配置于一个面上的第一层54、配置于另一个面上的第二层55和位于该两层之间的第三层56层叠后通过规定图案的接合部52局部地接合。无纺布50中的接合部52配置成所谓锯齿状的图案,每个接合部52分别以俯视圆形不连续地形成。接合部52被压实,与无纺布50中的其它部位相比,厚度变小并且密度变大,形成了凹部。
在第一层54中,接合部52以外的部分形成凸状。即,无纺布50在俯视时,位于第一层54的接合部52之间的部分(详细而言,四个角部具有接合部52的大致矩形部分)形成凸状(半圆球状),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凸部53a。各凸部53a的内部充满了构成第一层54的纤维,此外,接合部之间的第一层54和第三层56之间的界面尽管没有接合,但遍布整个区域形成了密合的状态。
在第二层55中,除了朝着与第一层54中的凸部53a相反一侧形成了大量的凸部53b以外,和第一层54具有同样的结构。
下面,就形成无纺布50的第一层54、第二层55和第三层56的构成纤维分别进行详述。首先,作为构成第一层54和第二层55的纤维,优选使用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纤维。作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列举出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酰胺等。此外,也可以使用由上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组合构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
另外,作为构成第一层54和第二层55的纤维,使用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或者在后述的构成第三层56的纤维的热收缩温度以下不热收缩的纤维。
作为构成第三层56的纤维,优选使用主要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热收缩性纤维。而且该纤维使用表现出弹性体行为的纤维。作为这种纤维的示例,可以列举出潜在卷曲性纤维。潜在卷曲性纤维是在被加热前可以与现有无纺布用的纤维同样地进行处理,并且通过规定温度下的加热而表现出螺旋状的卷曲,从而具有收缩性质的纤维。通过使用潜在卷曲性纤维,可以同时表现出热收缩性和弹性体行为两者。
潜在卷曲性纤维由例如以收缩率不同的两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构成。作为其示例,可以列举出特开平9-296325号公报及特许275933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纤维。
从纤维制造的容易性、以及使其表现出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构成部件的良好的触感的观点出发,构成无纺布50的各纤维层的上述纤维的纤度优选为1.0-10dtex,特别优选为1.8-4.0dtex。
作为构成第一层54的纤维的集合体的形态,可以列举出例如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用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网、将自身具有熔融粘合性的纤维(粘合纤维)和非熔融粘合性纤维(熔点高的纤维)混合解纤后无纺布化而形成的熔融粘合点少的无纺布、无纺布和上述纤维网重叠的集合体等。当第一层54是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的形态时,无纺布上形成膨松并且充满了构成该纤维网的纤维的凸部,而且该纤维沿着凸部取向。特别地,如果第一层54使用由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来构成时,则第一层54成为非常稀疏的结构,可以实现高粘度液体的透过和保持。而且,该第一层54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时的压缩变形性也得到提高。作为高粘度的液体,可以列举出软便或经血、人体用的清洁剂或保湿剂、或物体用的清洁剂。
由梳理法或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网是指处于无纺布化之前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即,由梳理法或气流成网法形成的该纤维网还处于没有实施过在制造无纺布时使用的纤维网化工序之后进行的处理的状态,例如还没有实施过热风法及热辊(压花)法的加热熔融粘合处理,其是处于纤维之间极其松散地缠绕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将由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用于第一层54时,在第一层54和其它纤维层接合的同时或在其接合后,使第一层54中的纤维之间热熔融粘合或用溶剂粘接或使其机械地交织。
对第一层54进行的上述说明也适用于第二层55。
作为构成第三层56的纤维的集合体的形态,可以列举出(1)含有潜在卷曲性纤维并且利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或(2)作为具有热收缩性的无纺布,可以列举出用热熔融粘合法形成的无纺布、用水流交织法形成的无纺布、用针刺法形成的无纺布、用溶剂粘接法形成的无纺布、用纺粘法形成的无纺布、用熔喷法形成的无纺布。其中,具有热收缩性的无纺布,是指具有在规定温度下加热时会收缩的性质的无纺布;还可以列举出(3)具有热收缩性的网状物。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由于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具有伸缩性,所以即使在穿戴卫生巾1使其沿着穿戴者的肌肤弯曲时,在侧面防漏部5上也更不容易产生皱纹。
另外,在侧面防漏部5的无纺布50对折的部分上,相对的面中,尽管一个面50a中的凸部53和另一个面50a’中的凸部53’相接触,但凸部53、53’的缓冲性得到了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和穿戴舒适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可以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案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第一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可以进行适宜变更。
例如,在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中,侧面防漏部也可以由2张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按照具有凹凸的面相对的方式重叠而形成。
另外,在各实施方案中,在形成侧面防漏部5的无纺布50上分散配置有各个独立的凸部53,但无纺布也可以设置成在膨松的无纺布上分散配置有凹部。即,无纺布也可以设置成凸部是大致连续的,该凸部的区域在外观上是平坦的。另外,无纺布中的凸部53可以位于至少对折的内侧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外侧的面上。此外,在各实施方案中,接合部52的俯视形状是圆形,除了圆形之外,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它们的组合等。而且也可以将接合部52形成为连续的形状例如直线或曲线等线状、格子状等。另外,一对侧面防漏部5、5优选遍及吸收性主体10的全长,但也可以至少遍及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部分。
进而,在作为本发明(第一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分别形成一对侧面防漏部5、5的无纺布50从卫生巾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延伸,在该内侧朝肌肤接触面一侧折回,其折回端部形成侧面防漏部的内侧边部51后,向卫生巾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卫生巾宽度方向端部朝吸收层11一侧折回。另外,如图7所示,生理用卫生巾1中,一对翼部6、6可以分别由与侧面防漏部5不同的部件形成,侧面防漏部5可以在密封部8处重叠后与背面片材3固定。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也可以不具有一对翼部。
本发明(第一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也可以是内裤里衬、失禁衬垫等。
上述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省略说明的部分和仅有一个实施方案具有的部分都可以适宜相互利用。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实施方案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案的吸收性物品1是生理用卫生巾,如图8和图9所示,具备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11和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层12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的吸收性主体10,由一对侧面防漏部5、5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卫生巾1中的吸收层11由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2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构成,防漏层12由具有透气性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材3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52、52…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按照在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51的方式,将该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折回到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形成,折回端部51的前端未形成压花部52。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仅称为卫生巾)进一步详述。卫生巾1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以下也称为主体长度方向)一致。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主体长度方向一致。吸收体4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主体长度方向一致,并被夹持固定于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之间。正面片材2的宽度与吸收体4的宽度大致相同,形成得比背面片材3的宽度窄。正面片材2覆盖吸收体4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整个表面区域。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两端伸出,在其伸出部分的地方通过热密封、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相互接合。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的一对侧面防漏部5、5进一步说明。如图8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形成为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主体长度方向一致。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遍及于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而配置。
如图9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在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部通过第一密封部8与背面片材3接合。一对侧面防漏部5、5中,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从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部向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以下也仅称为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并按照形成作为折回端部51的内侧边部的方式向着吸收层11折回到主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后,朝主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前端部在沿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部9处与正面片材2接合。第二密封部9横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部8和第二密封部9分别可以通过热密封、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
在侧面防漏部5中,比第二密封部9更靠主体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优选不与正面片材2接合。另外,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的内侧边部51和第二密封部9之间的部分优选遍及大致整个面或者在内侧边部51附近与正面片材2接合(未图示)。
下面,对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进一步说明。
如图9和图10(a)所示,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5张无纺布层叠,并由其两侧按照规定的图案通过大量的压花部52、52…接合一体化而形成,非压花部通过形成压花部52、52…而向外侧隆起,形成了大量的凸部53、53…。
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由一个最外层的无纺布54a形成,侧面防漏部5的内表面由另一个最外层的无纺布54b形成。
位于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之间的内层的三层无纺布55a、55b、55c中的至少一层优选在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以下也仅称为主体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方案中,位于层叠的无纺布的中央的内层无纺布55b具有伸缩性。
本实施方案中,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以及与该两无纺布54a、54b相邻的内层无纺布55a、55c分别由于内层无纺布55b的收缩而向外侧隆起。
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如图8所示,压花部52配置成所谓锯齿状的图案,每个压花部52分别以俯视椭圆形不连续地形成,沿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呈纵长形状。即,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与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大致一致。压花部52被压实,与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的其它部位相比,厚度变小并且密度变大。
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中,压花部52以外的非压花部形成凸状。即,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俯视时,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的位于压花部52之间的非压花部(详细而言,四个角部具有压花部52的大致矩形部分)形成凸状(半圆球状),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凸部53、53…。此外,本实施方案中,与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分别相邻的内层55a、55c中的压花部52以外的部份也形成凸状。
在各凸部53的内部,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内层的无纺布55a、55b、55c各自的界面未接合,至少局部分开。
从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性从而提高防漏性,同时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的凸部53的高度T(参照图10(a))优选为0.1-1mm,特别优选为0.2-0.5mm。另外,以压花部52为边界的内表面一侧的凸部53的高度T和外表面一侧的凸部53的高度T1,从获得缓冲感和表面的光滑触感的观点出发,优选T比T1高或相等。
这里,凸部53的高度T例如如下测定。首先,从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切出纵横的长度为10mm×10mm以上的大小的试验片。然后,用通过压花部52和凸部53的线作剖切面。用显微镜(KEYENCE株式会社制造,VH-8000)得到该剖面的放大照片。按照放大照片的比例,测定从凸部53的顶部到底部(相邻的压花部52的上表面)的高度T(参照图10(a))。高度T优选测量从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向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伸出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部分(侧面防漏部5的一个内表面50a)。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部分(侧面防漏部5的另一个内表面50b)还有与正面片材2接合在一起的情况等,不优选用于高度测量。另外,优选在测定剖面前,使用KES测量系统的KES-G5HANDY-TYPE COMPRESSION TESTER(KATO TECH株式会社),预先测量厚度T0(0.5g/cm2负荷下的厚度),确认厚度TZ(参照图10(a))为厚度T0的90-110%,如果低于90%或为140%以上则变换测定部位,如果为110-130%,则将样品夹在2张板内以调整厚度后,通过放大照片测量高度T。
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从使得大量的凸部53形成为具有适度的高度和缓冲性、同时侧面防漏部5容易弯曲或弯折的观点出发,压花部52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比优选为1∶1-3∶1,特别优选为3∶2-2∶1。
另外,基于同样的理由,距离最接近的压花部52之间的间隔(中心间的间隔)在主体长度方向上优选为1-5mm,特别优选为2-3mm,在主体宽度方向上优选为1-10mm,特别优选为2-8mm。此外,根据压花的配置的不同,中心间的间隔也有可能不是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因此主体长度方向和主体宽度方向有时是假想地设定连接压花之间的长度方向线和宽度方向线,通过该假想线和距离最接近的压花部52的中心之间的间隔求出。
具有上述结构的凸部53对于压瘪该凸部那样的压缩力具有恢复力,所以在穿戴卫生巾时也可维持其立体形状。
侧面防漏部5由具有上述大量的凸部53、53…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对折而形成,所以具有缓冲性,穿戴舒适感优良。
如图11所示,在展开状态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设置有沿着主体长度方向在主体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且形成该片材50的多层无纺布54a、54b、55a、55b、55c未接合的非压花区域Q。
侧面防漏部5是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按照在主体宽度方向上大致平分非压花区域Q的假想线L折回而形成的,其折回端部形成了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
具体而言,从形成内侧边部51的缓冲感和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高度的观点出发,非压花区域Q在主体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优选为1-15mm,特别优选为2-10mm。另外,从容易折回的观点出发,优选形成得比上述的压花部52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更长。
此外,在展开状态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如图11所示,大量的压花部52、52…分别优选相对于假想线L呈线对称位置地形成。同样,非压花部的凸部53、53…也分别优选相对于假想线L呈线对称位置地形成。优选以至少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假想线L折回时,非压花部的凸部53之间局部接触的方式形成了压花部52、52…。
因此,由于侧面防漏部5是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假想线L折回而形成的,所以在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相对的内表面50a、50b上,如图9和图10(a)所示,非压花部的凸部53之间相接触。图10(a)是图9中的圆圈标记A的局部放大图。
这里,所谓接触是指下述状态以侧面防漏部5的一个内表面50a上的凸部53或另一个内表面50b上的凸部53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伴有变形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且俯视时,凸部的剖面相重叠。凸部53由多层无纺布层叠而形成,对于变形具有弹性。因此,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是通过凸部53之间伴有变形的接触状态而构成的,对于来自外部的侧面防漏部5的变形,具有弹性所产生的恢复力,从而具有立体形状的稳定性。
从使得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稳定的观点出发,凸部53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优选为10-90%,特别优选为20-80%。这里,凸部53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是指,接触的两个凸部53中的一个凸部53的剖面与另一个凸部53的剖面重叠的比例。即,一个凸部53的剖面如果全部与另一个凸部53的剖面重叠,则凸部53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是100%。当一个凸部53的剖面面积与另一个凸部53的剖面面积不同时,将该剖面中面积较大的凸部53设定为一个凸部。
凸部53的剖面面积的测量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首先,这里的凸部如下定义。
用和上述高度T同样的步骤及测量方法求出压花部和与该压花部相邻的压花部之间的最隆起部分的高度H1(未图示)。此时,在能够不通过最隆起的凸部53的顶部来对压花部间进行多个测量的情况下,将测量结果中隆起最低的设定为高度H1。比该高度H1突出的部位设定为凸部。
接着,如下所述地测量凸部的剖面面积。凸部53的剖面面积是假定用高度H1剖切凸部53时的面积。
首先,用上述的显微镜以20-100倍的任意倍率(选择顶部照到5-10个的倍率)拍摄相对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内表面50a、50b各自的平面照片并进行图象保存(必要的话进行印刷)。然后,在平面照片上记录从各凸部的顶部至与该凸部相邻的压花部的线(以下设定为顶部-压花部线)。
接着,着眼于某个凸部53,对剖切面进行测量。剖切面的测量必须针对与上述凸部相邻的所有的压花部进行。与上述凸部相邻的压花部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上。各测量如下进行使用求出了上述高度H1的剖切面,在该剖切面上记录表示高度H1的线(H1线),求出从H1线上相当于顶部的位置到凸部的轮廓的长度,根据这些长度的平均值反映到平面照片上的结果显示,凸部的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将该圆形或椭圆形设定为凸部的剖面面积。
对平面照片中所有的凸部进行同样的操作。
凸部的剖面的重叠是通过再现在内侧边部51折回的状态来对向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伸出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的内表面50a的平面照片和在此记录的凸部的剖面面积、以及折回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的内表面50b的平面照片和在此记录的凸部的剖面面积进行测量。为了再现重叠状态,使用在一个平面照片中将透明或半透明的另一个凸部的剖面面积映到胶片上的方法;利用软件的层结构使凸部的剖面面积重叠的方法等,用图像解析软件(例如NEXUS制的NEW QUBE ver.4.22)测量重叠部的面积。由得到的重叠部的面积和平面照片的凸部的剖面面积(剖面面积较大者)测量凸部53的剖面相重叠的比例。
另外,在内侧边部51和第二密封部9之间,侧面防漏部5的相对的内表面50a、50b各自的所有凸部53之间也可以不接触。通过内侧边部51附近的凸部53之间的重叠,一个内表面50a和另一个内表面50b容易分开,从而能够形成凸部53之间不接触的部分。形成这样的分开的部分可以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缓冲感,从这个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下面,就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进一步说明。
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上述的非压花区域Q折回而形成。内侧边部51形成了侧面防漏部5的主体宽度方向内侧的自由端部,并在主体长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从形成立体障壁的观点出发,优选内侧边部51与正面片材2分开。另外,对于内侧边部51,由于通过形成后述的凹槽7而使正面片材2陷入凹槽7周围,所以侧面防漏部5相对于正面片材2的立体度增加,可以有效防止在正面片材2上流过来的体液从主体宽度方向内侧朝着外侧移动。
内侧边部51的外表面由在卫生巾1的肌肤接触面一侧与形成侧面防漏部5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的最外层无纺布54a连续相连的无纺布构成。
在侧面防漏部部形成片材50的折回端部的前端即内侧边部51的外表面上未形成压花部52。即,内侧边部51的外表面仅由非压花部的凸部53形成。
形成内侧边部51的前端的一个最外层的无纺布54a如图10(b)所示那样,具有朝着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成凸状的形状。同样,与最外层的无纺布54a相邻的内层无纺布55a也具有朝着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稍稍弯曲成凸状的形状。图10(b)是图9中的圆圈标记B的局部放大图。
这样,内侧边部51的前端圆滑,具有缓冲性,穿戴舒适感良好。
另外,内侧边部51的内表面由与分别形成侧面防漏部5的相对的内表面50a、50b的无纺布54b连续相连的无纺布形成。
形成内侧边部51的内表面的另一个最外层的无纺布54b如图10(b)所示那样,朝着主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同样,与最外层的无纺布54b相邻的内层无纺布55c也具有朝着主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稍稍突出的形状。
这样,折回端部即内侧边部51的内表面如图10(b)所示,形成非压花部的内表面一侧的无纺布54b、55c是突出的,因此在穿戴卫生巾时,内侧边部51不容易被压瘪,可以维持上述的内侧边部51的前端的圆滑形状。
如图8所示,在上述的侧面防漏部5上形成有大量的凸部53和压花部52交替排列的列。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尽管由多层无纺布层叠而形成,但通过设置大量的压花部52而变得容易弯曲或弯折。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特别是沿着多个压花部52隔开距离排列的上述列,能够容易地弯曲。详细而言,压花部52本身由于被压实而比凸部53坚硬,因此是难以弯折的部位,但是凸部53中的压花部52附近的部位的厚度比较小,容易弯折。即,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容易沿着压花部52的周围弯折。
另外,在穿戴卫生巾1使其沿着穿戴者的肌肤弯曲时,由于同样的理由,所以不容易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产生皱纹。因此,侧面防漏部5不容易产生沿主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皱纹,防止液体朝该方向渗漏的性能优良。
从获得良好的防漏性和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一对侧面防漏部5、5各自的宽度优选具有如下所述的尺寸。在主体长度方向的设置了一对翼部6、6的部分上,在该翼部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在主体宽度方向上沿着侧面防漏部5的表面测定到的第一密封部8和内侧边部51一侧的端缘之间的长度优选为10-30mm,特别优选为15-25mm。
另外,在主体宽度方向上沿着侧面防漏部5的表面测定到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折回部分的长度相对于侧面防漏部5的上述宽度优选为70-100%,特别优选为85-95%,基于同样的理由以及从容易形成第一密封部8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为10mm以上。
从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性从而提高防漏性,同时得到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100g/m2,特别优选为25-50g/m2。
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例如如下测定。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裁断成10mm×10mm以上的大小,优选裁断成30mm×30mm以上的大小,从一个卫生巾上截取总面积为250mm2以上的测定片,用最小显示为1mg的电子天平测定该测定片的重量,换算求出单位面积质量。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精度,优选从多个卫生巾截取测定片,求出5点以上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进一步说明。如图9所示,具有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伸出的一对翼部6、6,该一对翼部6、6分别由从吸收性主体10伸出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形成。
一对翼部6、6分别和主体长度方向的相同一侧的侧面防漏部5由一张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一体地形成,并从侧面防漏部5的长度方向的侧边的中央区域向外侧伸出。
一张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以第一密封部8为边界分成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一对翼部6、6分别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形成,容易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
在分别构成一对翼部6、6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的翼部6固定于该内裤的外表面的粘合层(未图示)。
如图9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两侧边部的第一密封部8处与背面片材3接合。第一密封部8的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主体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形状,使得当连续设置的翼部6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时,翼部6容易与该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吻合。
此外,如图8所示,在卫生巾1中的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上设置有凹槽7。该凹槽7由在主体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压花凹槽和在该压花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沿主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2层压花凹槽形成。此外,在主体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上述压花凹槽分别具有向内侧收紧的形状。通过凹槽7,正面片材2和吸收体4相接合。如图9所示,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就位于凹槽7的外侧。
下面,就形成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的材料进行说明。
首先,就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以及内层无纺布的形成材料进行详述。
作为形成位于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的最外层无纺布54a的无纺布,优选使用例如将由梳理法制造的热熔融粘合纤维网进行热风处理而得到的热风法无纺布、纺粘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以及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作为这些无纺布中的纤维的结合方法,从获得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不会使其结合部位的厚度比其它部位小而密度比其它部位大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粘合剂的结合或通过热熔融粘合的结合。此外,代替纤维的结合,也可以象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那样利用纤维的机械络合。为了对立体片材显著地实现光滑的肌肤触感以及柔软性,作为无纺布,最优选使用将由梳理法得到的热熔融粘合纤维网进行热风处理,并在不施加强有力的压缩的条件下无纺布化而得到的热风法无纺布。
从使得侧面防漏部5的肌肤接触面一侧具有良好的穿戴舒适感,并且内侧边部51的肌肤接触面一侧圆滑而具有缓冲性的观点出发,形成位于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的无纺布54a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5-30g/m2,特别优选为12-20g/m2。
作为具有伸缩性的内层的无纺布,使用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热风法、纺粘法、熔喷法得到的无纺布,可以使用在热熔融粘合性纤维中混合非熔融粘合性纤维、从而使纤维之间的熔融粘合点的数量减少的构成;形成折叠结构并使折叠的顶部局部接合而得到的构成;通过显示弹性行为的树脂来形成结合点的纤维所组成的构成等。
此外,作为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也优选使用例如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的说明书中记载的无纺布。
另外,作为位于侧面防漏部5的内表面的最外层无纺布54b和不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无纺布。可以根据立体片材的具体目的和用途适宜选择使用例如将由梳理法制造的热熔融粘合纤维网进行热风处理而得到的热风法无纺布、纺粘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以及针刺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作为这些无纺布中的纤维的结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粘合剂的结合或通过热熔融粘合的结合。此外,代替纤维的结合,也可以象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那样利用纤维的机械络合。为了对立体片材显著地实现光滑的肌肤触感以及柔软性,作为无纺布,最优选使用将由梳理法得到的热熔融粘合纤维网进行热风处理,并在不施加强有力的压缩的条件下无纺布化而得到的热风法无纺布。
从使得内侧边部51不容易被压瘪并得到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上述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5-30g/m2,特别优选为10-20g/m2。
从确保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强度的观点出发,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优选构成可以列举出例如下述构成使用热风法无纺布作为一个最外层的无纺布54a,使用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作为另一个最外层的无纺布54b,使用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的说明书中记载的热卷曲性纤维层作为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55b,使用SMS无纺布作为不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55a、55c。
此外,作为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或吸收体4的形成材料,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以往使用的各种材料。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结构简单,且穿戴舒适感和立体形状的稳定性优良。此外,侧面防漏部5由于通过其凸部53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因此肌肤触感良好。
另外,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由一张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形成,其制造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变得容易。
下面,根据上述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优选制造方法的实施形态,就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卫生巾的优选第一实施形态,可以列举出例如以下的方法。
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形态是,在侧面防漏部5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内层配置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55,然后层叠3张无纺布54a、54b、55,接着,使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55伸长,在该无纺布55伸长的状态下,沿着与该伸长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不将3张无纺布54a、54b、55接合的非压花区域Q,同时将层叠的3张无纺布54a、54b、55通过大量的压花部52、52…进行接合一体化,然后解除内层无纺布55的伸长状态,制作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然后,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非压花区域Q折回,制作成侧面防漏部5。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5张无纺布层叠而形成,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3张无纺布层叠而形成。
下面,就本实施形态的卫生巾1的制作方法进一步说明。
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制作图8和图9所示的吸收性主体10,其具有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和介于两片材之间的吸收体4。
接着,在侧面防漏部5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具有伸缩性的一张纵长矩形形状的无纺布55和相同形状的2张无纺布54a、54b。然后,在内层配置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55,如图12(a)所示,层叠3张无纺布54a、54b、55。无纺布55优选按照其具有伸缩性的方向与后述的被伸长的方向一致的方式来进行配置。3张无纺布54a、54b、55的形状相同,其尺寸优选具有能够一体地形成卫生巾1的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的大小。
然后,如图12(b)所示那样,将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55沿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从两侧拉伸而将其伸长。然后,在伸长无纺布55的状态下,沿着与该伸长方向(以下也称作方向D1)垂直的方向(以下也称作方向D2),如图11所示那样,横跨无纺布5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不将3张无纺布54a、54b、55接合的非压花区域Q,同时将层叠的3张无纺布54a、54b、55如图12(c)所示那样,用大量的压花部52、52…进行接合一体化。
在层叠的无纺布的宽度方向上,形成非压花区域Q的位置优选按照下述方式设定在该非压花区域Q的两侧可分别确保展开状态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宽度和翼部6的宽度。
大量的压花部52、52…优选例如如图11所示那样配置成锯齿状。此外,各压花部52优选在方向D1上形成为纵长形状。另外,大量的压花部52优选相对于沿方向D2将非压花区域Q大致平分的假想线L呈线对称地形成。压花加工优选使用例如热密封。
然后,解除内层无纺布55的伸长状态,如图12(d)所示,制作具有大量的凸部53、53…的纵长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通过伸长的内层无纺布55的收缩,两最外层无纺布54a、54b分别向外侧隆起,各凸部53形成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两面上。同样地再制作一个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
接着,通过热密封将如上所述制作的一对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50各自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缘部与吸收性主体10的正面片材2的两侧边部接合。
然后,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按照具有大量的凸部53、53…的面50a、50b相对的方式朝着上方在假想线L折回到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外侧,使一个内表面50a中的凸部53和另一个内表面50b中的凸部53接触。一对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50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缘侧的部分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向外侧伸出。
另外,通过热密封将如上所述折回的状态的一对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50和吸收性主体10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部接合,同时,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用粘接剂将一对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50和正面片材2粘接。
另外,将吸收性主体10和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各自的外形切断成规定的轮廓,在制作侧面防漏部5的同时制作翼部6,得到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卫生巾1。
在上述的本实施形态中,是一个一个地制作卫生巾1,但还优选使用长条状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和长条状的吸收性主体,连续地制作卫生巾。作为形成长条状的上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长条状的无纺布坯布,优选使用另外制作的以卷曲状态保管的无纺布。卷曲的无纺布的体积减小时,优选恢复卷曲的无纺布坯布的体积,使用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坯布来制作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
作为使用热风来恢复卷曲的无纺布的体积的方法,有例如特开2004-137655号公报的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
此外,具有伸缩性的内层无纺布55在其具有伸缩性的方向上伸长20%时(将100mm伸长到120mm的状态)的伸长恢复率优选为3%以上,特别优选为5%以上。无纺布55所要求的伸缩性并不那么高。
上述伸长恢复率按照例如如下方法测定。使用ORIENTEC公司生产的拉伸压缩测试仪TENSILON“RTA-100”按照拉伸模式进行测定。首先,将无纺布55裁剪成在具有伸缩性的方向上为70mm×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为50mm的大小以获得测定片。在安装于拉伸压缩测试仪上的气动卡盘之间,使该气动卡盘之间的方向与无纺布55的具有伸缩性的方向一致,按照使初始试样长度(卡盘之间的距离)为50mm来设置测定片,使安装在拉伸压缩测试仪的测力传感器(额定输出为5kg)上的卡盘以100mm/分钟的速度上升,使测定片伸长。当测定片伸长了初始试样长度的20%,即伸长了10mm的时候,使卡盘的移动方向反向,并使卡盘以100mm/分钟的速度下降,回到初始试样长度的位置。按照这期间的操作,在图表中记录用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负荷与测定片的伸长之间的关系,根据该图表由下式求出伸长恢复率(%)。
伸长恢复率=恢复伸长量/最大伸长长度(=10mm)×100其中,恢复伸长量定义为,从最大伸长长度(=10mm)使卡盘下降,最初记录到负荷为零时,卡盘从最大伸长长度移动的距离。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卫生巾的优选制造方法,对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对第二实施形态没有特别说明的地方,可以适宜适用对第一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
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形态是,在侧面防漏部5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两最外层配置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54a、54b,然后层叠3张无纺布54a、54b、55。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54a、54b优选按照其具有伸缩性的方向与后述的被伸长的方向一致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然后,分别伸长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在伸长该无纺布54a、54b的状态下,沿着与该伸长方向D1垂直的方向D2设置不将3张无纺布54a、54b、55接合的非压花区域Q,同时,用大量的压花部52、52…将层叠的3张无纺布54a、54b、55进行接合一体化,然后解除两最外层无纺布54a、54b各自的伸长状态,制作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然后,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非压花区域Q折回,制作成侧面防漏部5。
下面,就本实施形态的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进一步说明。
在侧面防漏部5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具有伸缩性的2张纵长矩形形状的无纺布54a、54b和相同形状的1张无纺布55。然后,在两最外层配置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54a、54b,如图13(a)所示,层叠3张无纺布54a、54b、55。
然后,如图13(b)所示那样,将具有伸缩性的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分别沿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从两侧拉伸而将其伸长相同程度。然后,在伸长无纺布54a、54b的状态下,沿着与该伸长方向D1垂直的方向D2,如图11所示那样,横跨无纺布54a、54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不将3张无纺布54a、54b、55接合的非压花区域Q,同时,将层叠的3张无纺布54a、54b、55如图13(c)所示那样,用大量的压花部52、52…接合一体化。
然后,解除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的伸长状态,如图13(d)所示,制作具有大量的凸部53、53…的纵长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通过伸长的两最外层无纺布54a、54b的收缩,内层的无纺布55收缩,在无纺布55上形成皱纹55a、55b。然后,同样地再制作一个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
然后,与上述的本实施形态同样地,在制作侧面防漏部5的同时制作翼部6,得到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卫生巾1。
由本实施形态制作的卫生巾1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如图13(d)所示,由3张无纺布54a、54b、55层叠并通过大量的压花部52、52…接合一体化而形成。
非压花部的凸部53的内层无纺布55具有皱纹55a、55b,与该无纺布55相邻的无纺布54a、54b由于皱纹55a、55b而向外侧挤出,两最外层无纺布54a、54b分别向外侧隆起而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两面上形成了凸部53。
下面进行详述。凸部53的内层无纺布55例如如图13(d)所示,具有皱纹55a、55b,一个皱纹55a向着相邻的最外层无纺布54a一侧突出,另一个皱纹55b向着相邻的最外层无纺布54b一侧突出。两最外层的无纺布54a、54b分别具有伸缩性,因而容易向外侧隆起。
本发明(第二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或实施形态,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可以进行适宜变更。
例如,在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中,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多张无纺布形成,但是也可以由一张无纺布形成。例如,对于膨松的无纺布,也可以在由其一面或两面形成大量的压花部的同时,形成大量的凸部。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5张无纺布形成,但也可以由5张以下或5张以上的无纺布层叠,并通过大量的压花部52、52…接合一体化而形成。当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2张无纺布形成时,一张无纺布向外侧隆起而形成凸部53。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压花部52不连续地形成,但也可以遍及侧面防漏部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地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压花部52的俯视形状是椭圆形状,但除了椭圆形状以外,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它们的组合等。另外,也可以将压花部52形成为连续的形状例如直线或曲线等线状、格子状等。此外,一对侧面防漏部5、5优选遍及吸收性主体10的全长而形成,但也可以在至少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
再者,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由3张无纺布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但也可以由2张或3张以上的无纺布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此外,在第二实施形态中,由3张无纺布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但也可以由3张以上的无纺布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
再者,生理用卫生巾1也可以不具有一对翼部。
本发明(第二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但也可以是内裤里衬、失禁衬垫等。
上述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省略说明的部分和仅有一个实施方案具有的部分都可以适宜相互利用。而且上述的一个实施形态中省略说明的部分和仅有一个实施形态具有的部分都可以适宜相互利用。
下面,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就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方案的吸收性物品1是生理用卫生巾,具备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11和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层12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的吸收性主体10,由一对侧面防漏部5、5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卫生巾1中的吸收层11由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2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构成,防漏层12由具有透气性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材3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52、52…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按照在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内侧具有折回端部51的方式,将该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折回到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形成,压花部52、52…分别向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相对的内表面50a、50b一侧突出,压花部52、52…各自的前端56形成为平面状,该平面状部分被薄膜化。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仅称为卫生巾)进一步详述。卫生巾1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以下也称为主体长度方向)一致。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主体长度方向一致。吸收体4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主体长度方向一致,并被夹持固定于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之间。正面片材2的宽度与吸收体4的宽度大致相同,形成得比背面片材3的宽度窄。正面片材2覆盖吸收体4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整个表面区域。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两端伸出,在其伸出部分的地方通过热密封、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接合。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的一对侧面防漏部5、5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形成为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主体长度方向一致。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遍及于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而配置。
如图15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在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部通过第一密封部8与背面片材3接合。一对侧面防漏部5、5中,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从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部向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以下也仅称为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并按照形成作为折回端部51的内侧边部的方式向着吸收层11折回到主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后,朝主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前端部在沿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部9处与正面片材2接合。第二密封部9横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部8和第二密封部分别可以通过热密封、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
此外,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相对的内表面50a、50b上,压花部52的前端56彼此接触。
在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由无纺布形成。
在侧面防漏部5中,从容易形成兜部的观点出发,比第二密封部9更靠主体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优选不与正面片材2接合。另外,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的内侧边部51和第二密封部9之间的部分优选遍及大致整个面或者在内侧边部51附近与正面片材2接合(未图示)。
下面,对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进一步说明。
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是在无纺布上设置大量的压花部52、52…而形成的。侧面防漏部50中未形成压花部52的部分是无纺布的非压花部分。
如图14所示,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中,压花部52配置成所谓锯齿状的图案,每个压花部52分别以俯视圆形不连续地形成。压花部52中,无纺布的纤维被压实,密度变大。
如图15和图16所示,通过压花部52而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形成了凹部52a。该凹部52a由从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50c一侧向内表面50a、50b一侧伸出的无纺布形成。凹部52a在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50c上具有开口。各凹部52a优选具有相同的尺寸。
这里,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50c是侧面防漏部5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侧面防漏部5的内表面50a、50b是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相对的面。此外,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50c通过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折回而使其一部分与正面片材2相对。
作为凹部52a的形态,可以列举出例如圆筒状、凹部52a的直径从外表面50c一侧向内表面50a、50b一侧逐渐增加的锥形的形状,但从凹部52a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如图15和图16所示,凹部52a的形态优选为凹部52a的直径从外表面50c一侧向内表面50a、50b一侧逐渐减小的倒锥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案中,凹部52a具有倒圆锥状的形状。凹部52a的前端56由形成其外表面的底面部56a和在该底面部56a的周围连续设置的壁部57构成。底面部56a的外表面是侧面防漏部5的内表面50a、50b的一部分。
从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缓冲性和光滑的触感的观点出发,凹部52a中的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50c的开口直径优选为1-5mm,特别优选为1.5-3mm。
如图17所示,凹部52a的底面部56a在俯视时具有圆形形状,形成为平板状,并被薄膜化。从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底面部56a被薄膜化的部分相对于俯视底面部56a时的面积优选为30-100%,特别优选为60-100%。在本实施方案中,底面部56a全部被薄膜化。
在本说明书中,薄膜化是指,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构成树脂中至少熔点最低的树脂发生软化(优选为熔融固化),从而构成纤维粘合成薄膜状的状态,被薄膜化的部分优选纤维形状大致消失。被薄膜化的底面部56a与凹部52a的未薄膜化的部分相比,厚度更薄,密度更高,而且其表面变得平滑。
如图18所示,在展开状态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沿着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在主体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非压花区域Q。
侧面防漏部5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按照在主体宽度方向上平分非压花区域Q的假想线L折回而形成,其折回端部形成了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
具体而言,从提高内侧边部51的缓冲感和侧面防漏部5的防漏性的观点出发,非压花区域Q在主体宽度方向的宽度优选为1-15mm,特别优选为2-10mm。
另外,在展开状态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如图18所示,大量的凹部52a、52a…分别优选相对于假想线L呈线对称位置地形成。优选按照当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假想线L处折回时,凹部52a的底面部56a之间至少局部接触的方式形成了凹部52a、52a…。
因此,由于侧面防漏部5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按照假想线L折回而形成,所以在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相对的内表面50a、50b上,如图15和图16所示,凹部52a的底面部56a彼此接触。图16是图15中的圆圈标记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6所示,凹部52a的底面部56a被薄膜化成平板状。
底面部56a的外表面是平面状,底面部56a之间由于是面与面相接触,所以底面部56a之间具有比较大的接触面积。
凹部52a的底面部56a之间优选为大致整体重合,此时,一对倒圆锥形状成为底面(直径较小的底面)彼此接触的形状。具有这种结构的侧面防漏部5的结构简单,膨松而具有缓冲性,穿戴舒适感优良,同时具有良好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
此外,根据制造工序的加工精度的不同,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折回而形成侧面防漏部5时,实际的折回位置有可能偏离假想线L,但对于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5来说,实际的折回位置在主体宽度方向上的偏离相对于假想线L只要在底面部56a的直径的一半以下,就能够得到至少底面部56a之间局部接触的状态。
优选的底面部56a的直径尽管也取决于制造工序的加工精度,但从获得底面部56a之间接触的状态的观点出发,通常为以下的范围。凹部52a的底面部56a的直径优选为0.5-4mm,特别优选为1-3mm。
此外,从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形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相互重合的底面部56a的比例相对于俯视底面部56a时的面积优选为10-90%,特别优选为20-80%。
此外,基于同样的理由,距离最接近的凹部52a之间的间隔(例如中心间的间隔)优选为1-5mm,特别优选为2-3mm,在主体宽度方向上优选为1-8mm,特别优选为2-5mm。另外,根据压花部的配置的不同,中心间的间隔有可能不是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以,有时主体长度方向和主体宽度方向是假想地设定连接压花部之间的长度方向线和宽度方向线,由该假想线和距离最接近的压花部52的中心之间的间隔求出。
在穿戴卫生巾1时,侧面防漏部5中形成的凹部52a有可能受到将凹部52a压弯那样的压缩力。凹部52a优选即使受到上述的压缩力也不容易压弯,并且假设凹部52a被压弯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从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缓冲性和防漏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如图17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的优选的侧面防漏部5,侧面防漏部5的凹部52a的壁部57被局部薄膜化。
壁部57具有薄膜化的部分57a和未薄膜化的部分。凹部52a由于具有壁部57被薄膜化的部分57a,所以对于压缩力不容易压弯。此外,凹部52a由于具有壁部57未被薄膜化的部分,所以假设凹部52a被压弯,也可以利用未薄膜化部分的柔软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例如,当壁部57全部被薄膜化时,如果壁部57一旦被压弯,则凹部52a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再者,凹部52a由于具有未薄膜化的部分,所以可以维持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形状稳定性和柔软性,确保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此外,在壁部57上形成有开口部57b,该开口部57b的周围被薄膜化。通过在薄膜化的部分57a中设置开口部57b,可以防止部分57a变得过硬,所以即使在凹部52a被压弯的情况下,也容易恢复到压弯前的凹部52a的形状。
下面,对凹部52a的壁部57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壁部57由于遍及凹部52a的深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以规定的宽度被薄膜化,所以凹部52a的防止压弯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从防止凹部52a的压弯、同时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性的观点出发,薄膜化的部分57a的规定的上述宽度相对于凹部52a的底面部56a的直径优选为20-90%,特别优选为30-80%。此外,从形状稳定性、柔软性和不容易压弯的观点出发,与薄膜化的部分57a全部形成薄膜状的情况相比,更加优选薄膜化的部分57a具有未形成薄膜状的部分,特别优选该未形成薄膜状的部分独立分散于薄膜化的部分57a内。
此外,如图17所示,壁部57在主体长度方向上被薄膜化。薄膜化的部分57a夹住底面部56a在壁部57的相对的位置上沿主体长度方向形成。在各个凹部52a中,通过使薄膜化的部分57a的方向都沿着主体长度方向,可以确保侧面防漏部5的主体宽度方向的柔软性。
卫生巾1在穿戴者的裆部受到由穿戴者的两大腿根内侧从左右向内侧产生的压缩力,从而变形而朝着使用者的肌肤弯曲成凸状的形状时,侧面防漏部5也能够柔软地变形,给予卫生巾穿戴者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从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性从而提高防漏性、同时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侧面防漏部5中的凹部52a的深度T(参照图16)优选为0.2-5mm,特别优选为0.5-2mm。
这里,凹部52a的深度T例如如下测定。首先,从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切出纵横的长度为10mm×10mm以上的大小的试验片。然后,用通过压花部52和非压花部分的线作剖切面。用显微镜(KEYENCE株式会社制造,VH-8000)得到该剖面的放大照片。按照放大照片的比例,测定从压花部52的前端56到非压花部分的外表面的高度T(参照图16)。高度T优选测量从吸收性主体10的侧边向主体宽度方向的内侧伸出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部分(侧面防漏部5的一个内表面50a一侧)。折回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部分(侧面防漏部5的另一个内表面50b一侧)还有与正面片材2接合在一起的情况等,不优选用于高度测量。另外,优选在测定剖面前,使用KES测量系统的KES-G5HANDY-TYPE COMPRESSION TESTER(KATO TECH株式会社),预先测量厚度T0(0.5g/cm2负荷下的厚度),确认厚度TZ(参照图16)为厚度T0的90-110%,如果低于90%或为140%以上则变换测定部位,如果为110-130%,则将样品夹在2张板内以调整厚度后,通过放大照片测量高度T。
侧面防漏部5上形成了上述的大量的凹部52a、52a…,凹部52a因压缩力而变形,因此侧面防漏部5可以给予卫生巾穿戴者柔软的感觉。此外,当压缩力消失时,凹部52a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所以可以维持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高度,确保良好的防漏性。
另外,侧面防漏部5由于具有大量的凹部52a、52a…,所以当体液附着在侧面防漏部5的肌肤接触面…侧的面上时,体液流入到凹部52a中,由此在侧面防漏部5的肌肤接触面一侧不容易产生体液残留。
另一方面,侧面防漏部5的非压花部分的无纺布由于未形成压花部,也未经薄膜化,所以手感良好。与卫生巾穿戴者的肌肤直接接触的侧面防漏部5的外表面由于是由无纺布的非压花部分形成的,因此肌肤触感良好。
下面,就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进一步说明。
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是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在上述的非压花区域Q折回而形成的。内侧边部51形成了侧面防漏部5的主体宽度方向内侧的自由端部,并沿主体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
从形成立体障壁的观点出发,内侧边部51优选与正面片材2分开。另外,对于内侧边部51,由于通过形成后述的凹槽7而使正面片材2陷入凹槽7周围,所以侧面防漏部5相对于正面片材2的立体度增加,可以有效防止在正面片材2上流过来的体液从主体宽度方向内侧朝着外侧移动。
另外,在内侧边部51上未形成压花部52。即,内侧边部51仅由非压花部分形成,内侧边部51的前端圆滑,具有缓冲性,穿戴舒适感良好。
如图14所示,在上述的侧面防漏部5上形成了大量的压花部52和非压花部分交替排列的列。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通过设置大量的压花部52、52…而变得容易弯曲或弯折。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特别是沿着多个压花部52隔开距离排列的上述列,能够容易地弯曲。详细而言,压花部52本身由于被压实而比非压花部分坚硬,因此是难以弯折的部位,但是非压花部分中的压花部52附近的部位容易弯折。即,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容易沿着压花部52的周围弯折。
另外,在穿戴卫生巾1使其沿着穿戴者的肌肤弯曲时,由于同样的理由,所以不容易在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上产生皱纹。因此,侧面防漏部5不容易产生沿主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皱纹,防止液体朝该方向渗漏的性能优良。
从获得良好的防漏性和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一对侧面防漏部5、5各自的宽度优选具有如下所述的尺寸。在主体长度方向的设置了一对翼部6、6的部分上,在该翼部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在主体宽度方向上沿着侧面防漏部5的表面测定到的第一密封部8和内侧边部51一侧的端缘之间的长度优选为10-30mm,特别优选为15-25mm。
另外,在主体宽度方向上沿着侧面防漏部5的表面测定到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折回部分的长度相对于侧面防漏部5的上述宽度优选为70-100%,特别优选为85-95%,基于同样的理由以及从容易形成第一密封部8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为10mm以上。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卫生巾1具有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伸出的一对翼部6、6,该一对翼部6、6分别由从吸收性主体10伸出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形成。
一对翼部6、6分别和主体长度方向的相同一侧的侧面防漏部5由一张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一体地形成,并从侧面防漏部5的长度方向的侧边的中央区域向外侧伸出。
一张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以第一密封部8为边界分成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一对翼部6、6分别由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形成,容易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
在分别构成一对翼部6、6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的翼部6固定于该内裤的外表面的粘合层(未图示)。
如图15所示,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两侧边部的第一密封部8处与背面片材3接合。第一密封部8的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主体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形状,使得当连续设置的翼部6沿着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弯折时,翼部6容易与该内裤裆部的边缘部吻合。
这样,在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中,侧面防漏部5和翼部6由一张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形成,其制造变得容易。
此外,如图14所示,在卫生巾1中的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上设置有凹槽7。凹槽7由在主体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压花凹槽和在该压花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沿主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2层压花凹槽形成。此外,在主体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上述压花凹槽分别具有向内侧收紧的形状。通过凹槽7,正面片材2和吸收体4相接合。如图15所示,侧面防漏部5的内侧边部51就位于凹槽7的外侧。
下面,就形成本实施方案的卫生巾1的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无纺布,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无纺布。可以使用例如将由梳理法制造的热熔融粘合纤维网进行热风处理而得到的热风法无纺布、纺粘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以及针刺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作为这些无纺布中的纤维的结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粘合剂的结合或通过热熔融粘合的结合。此外,代替纤维的结合,也可以象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那样利用纤维的机械络合。为了对侧面防漏部5显著地实现光滑的肌肤触感以及柔软性,作为无纺布,最优选使用将由梳理法得到的热熔融粘合纤维网进行热风处理,并在不施加强有力的压缩的条件下无纺布化而得到的热风法无纺布。
从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性从而提高防漏性、同时获得侧面防漏部5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的观点出发,形成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100g/m2,特别优选为25-50g/m2。
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例如如下测定。将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裁断成10mm×10mm以上的大小,优选裁断成30mm×30mm以上的大小,从一个卫生巾上截取总面积为250mm2以上的测定片,用最小显示为1mg的电子天平测定该测定片的重量,换算求出单位面积质量。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精度,优选从多个卫生巾截取测定片,求出5点以上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另外,作为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或吸收体4的形成材料,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以往所使用的各种材料。
如图19(a)和图19(b)所示,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可以通过将作为坯布的无纺布50’夹在第一压模100和第二压模102之间并挤压来容易且高效地进行制造。图19(b)是将图19(a)中的要部在与无纺布50’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表示的放大剖面图。
第一压模100由金属辊构成,该金属辊上沿着无纺布50’的运送方向呈列状具有大量圆锥形状的凸部101,并且上述列并列设置成多列。在各列中,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凸部101,当着眼于一列中的任意一个凸部101时,在与该列相邻的左右的列中,在与该一个凸部101相邻的位置上没有凸部。第二压模102由金属辊构成,该金属辊上具有使第一压模100中的多列凸部101嵌入的凹部103。
此外,第一压模100和第二压模102如图19(b)所示,预先使凸部101的前端面和凹部103的底面之间的间隙相对于无纺布50’的厚度充分小,而且,预先将凸部101的前端面和/或凹部103的底面至少设定为构成无纺布50’的构成纤维的树脂中的熔点最低的树脂的软化点或熔点以上。另外,在多列的凸部101之间的部分104中,从肌肤触感等的观点出发,第一压模100和第二压模102之间的间隙优选预先设定为无纺布50’的厚度以上,使得不容易因热而引起无纺布的变化。
优选在第一压模100的圆周面上以规定宽度设置不具有多列凸部101的区域Q’(未图示),并预先使该区域Q’中的第一压模100和第二压模102之间的间隙与部分104相同。
在第一压模100和第二压模102之间挤压的结果是,无纺布50’变形而形成凹部52a,该凹部52a的底面部56a被薄膜化成平板状,而且同时,在凹部52a的壁部57上,沿无纺布50’的运送方向形成了被薄膜化的部分57a,得到具有大量的凹部52a、52a…的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另外,优选在多列的凸部101之间的部分104和区域Q’处,无纺布50’未进行薄膜化或压实化的任何一种。
在凹部52a的壁部57上沿无纺布50’的运送方向形成薄膜化的部分57a的理由如下所述。第一,在运送方向上,压模100的多列凸部101与不具有凹凸结构的无纺布最先接触。因此,与其它部位相比,容易施加热的总量和压力。第二,嵌合后拔出的凸部101容易对运送方向的后部施加压力。第三,装置在宽度方向上不容易产生偏差,在运送方向上有时产生时间偏差。由于以上的要因而容易在运送方向上施加热和压力,所以推定容易薄膜化。
此外,在各凹部52a中,在壁部57的薄膜化的部分57a中由于以下原因而形成开口部57b。如上所述,由于容易施加压力,所以在薄膜化的部分中,树脂厚度容易变薄,树脂容易以熔融状态或与其接近的状态聚集,无纺布50’本身不均匀等,由于这些要因而形成开口部57b。
本发明(第三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或实施形态,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可以进行适宜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压花部52的俯视形状是圆形,除了圆形之外,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它们的组合等。另外,一对侧面防漏部5、5优选遍及吸收性主体10的全长形成,但也可以至少形成在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部分上。
此外,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10的展开状态如图18所示,俯视圆形的凹部52a配置成锯齿状,但也可以是纵长的凹部52a如图20所示那样配置。凹部52a在主体长度方向上形成列T1、T2、T3、T4。在各列中,凹部52a之间的间隔为长度P1,该P1比凹部52a的主体长度方向的长度P2短。列T1和列T3以及列T2和列T4分别相对于假想线L在主体宽度方向上等距离地配置。此外,列T1和列T2中的凹部52a相对于列T3和列T4中的凹部52a在主体长度方向上错开位置配置。另外,从提高侧面防漏部5的立体高度,从而提高其防漏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线状的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沿着假想线L与图20所示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接合,然后形成侧面防漏部5。
再者,上述的本实施方案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50的优选制造方法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用在此列示的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制造。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也可以不具有一对翼部。
本发明(第三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也可以是内裤里衬、失禁衬垫等。
上述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省略说明的部分和仅有一个实施方案具有的部分都可以适宜相互利用。
权利要求
1.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所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由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形成;所述无纺布按照具有所述凹凸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叠成2层,相对的所述两面之中一个面上的凸部与另一个面上的凸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凸部是填充了纤维材料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所述侧面防漏部的所述无纺布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内侧向所述吸收层一侧折回,其折回端部形成了所述侧面防漏部的内侧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伸出的一对翼部,所述一对翼部分别由从所述侧面防漏部伸出的所述无纺布形成。
5.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所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如下形成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按照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的方式将所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到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在所述折回端部的前端未形成所述压花部;所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由2张以上的无纺布层叠并通过大量的压花部接合一体化而形成;非压花部通过形成所述压花部而向外侧隆起。
6.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具有吸收层和防漏层的吸收性主体,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所述一对侧面防漏部分别如下形成由具有大量的压花部的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按照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有折回端部的方式将所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折回到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压花部分别在折回的所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的相对的内表面一侧突出;所述压花部各自的前端形成为平面状,且该平面状部分被薄膜化。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伸出的一对翼部,所述一对翼部分别由从所述吸收性主体伸出的所述侧面防漏部形成片材形成。
全文摘要
吸收性物品(1),其具备具有吸收层(11)和防漏层(12)的吸收性主体(10),并实质上呈纵长形状,其中,在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一对侧面防漏部(5、5),一对侧面防漏部(5、5)分别由具有凹凸的膨松的无纺布(50)形成,无纺布(50)按照具有所述凹凸的面(50a、50a’)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叠成2层,相对的面(50a、50a’)中,一个面中的凸部与另一个面中的凸部接触。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061978SQ200710091758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三浦晴美, 河崎宏典, 横松弘行, 坂桥春夫, 长原进介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