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1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正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富有立体感并具有高缓冲性,同时通过降低与肌肤的接触面积消除肌肤问题,并且凹凸状的压花的形状保持性优良。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市场提供如下产品为了通过降低与肌肤的接触面积抑制潮湿感,或者得到质感,并同时提高触觉性等目的施加适当的压花图案。作为这种产品,例如例举下述专利文献15。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无纺布作为正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无纺布上,以不具有平面部的方式交替排列多个隆起部和槽部,上述隆起部凸状弯曲并且上述槽部凹状弯曲,上述槽部具有空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开孔。而且,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正面薄片,由多个第一凸条和多个第二凸条构成,所述第一凸条,由顶部和与该顶部的两侧连接而向正面薄片的反面侧弯曲的两侧壁部构成,截面具有朝下的U形,相互分离而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凸条,具有顶部,连接于上述第一凸条的两侧壁部之间并相互分离,由上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划分开孔,第二凸条的顶部比第一凸条的顶部较低形成。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划分从正面薄片凹陷的多个熔敷点所构成的多条熔敷线,该熔敷线相对吸收性物品的纵轴倾斜延伸,形成格子状的凹条槽,并且上述熔敷点在熔敷线的各交叉点之间存在多个而形成格子眼。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塑料薄片,具有热塑性,在密封面施加熔融图案(压花图案)而成,上述熔融图案,在塑料薄片的伸长条件下,连接没有形成熔融图案的区域的大致伸长方向的假想线不直线连续,而形成为锯齿状或者菱形模样,在塑料薄片表面上形成与上述熔融图案排列对应的凹凸状的皱褶。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如下正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在将构成第一以及第二纤维层的纤维集合体层压之后,通过将规则设置有多个销的压花面(压花辊的周面等)压接于第一纤维层侧,使被各销热压的部位上的第一和第二纤维层的构成纤维熔融而热熔敷,从而具有沿薄片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不连续的多个隆起部,0.5cN/cr^压下时的薄片厚度为0.510mm,邻接的隆起部彼此间的最短距离为0.515mm。专利文献1特开平8-302555号公报专利文献2实开平10-112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7-328060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2-160293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3-126147号公报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正面薄片,确实通过使隆起部和槽部交替排列而在薄片表面造成立体感,但是上述隆起部与肌肤线状接触,与肌肤的接触面积较多,不能有效防止擦伤、炎症、发痒等肌肤问题,并且不能消除排血时的发硬感。而且,在无纺布上形成隆起部和槽部的波状加工的形状保持性不充分,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就坐、就寝时承受压力的状态持续时,波状加工的凹凸程度会逐渐减少等。而且,对于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正面薄片而言,第一凸条线状与肌肤接触,与肌肤接触的面积增大,不能有效防止擦伤、炎症、发痒等肌肤问题,并且不能消除排血时的发硬感。而且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构成的薄片构造形成特殊构造,制造工序复杂化,因而难以实施。进而,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不过是对正面薄片表面功能性地施加特定形状的压花,还是不能得到高的凹凸感和柔和手感。对于上述专利文献4记载的塑料薄片而言,虽然克服了由平滑的塑料薄片表面造成的冷硬外观和感觉,但是在薄片表面整体上,随机皱褶所带来的手感呈现与没有熨烫之前的手绢等相近的坯布外观,稍微有点缺乏立体感。上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正面薄片,由于在肌肤面侧突出形成多个隆起部,因而可以使与肌肤接触的面积最小化并且缓冲性也优良。但是,通过从表面侧的压花加工,由压接使与凹部相当的纤维部分热熔敷而高密度化,因而排出的经血等由于毛细管现象吸收于上述凹部,难以排出到吸收体侧。因此,在经血量较多的情况下等,由于保持于正面薄片的经血等会感觉到发硬感。而且,隆起部的纤维部分在干燥状态下可以确保隆起量,但是变成湿润状态时纤维自然压縮(萎縮),隆起量变小,存在缓冲性极端降低等凹凸的形状保持性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及其正面薄片,富有立体感并具有高缓冲性,同时通过使与肌肤的接触面积最小化,有效防止擦伤、炎症、发痒等肌肤问题,提高肌肤触感,并消除体液吸收时的发硬感,进而通过提高凹凸压花的形状保持性,不仅在干燥状态下,而且在体液吸收时也可以持续保持凹凸形状,并且可以提高体液的吸收速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的正面薄片和反面薄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正面薄片为至少具有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的多层片,上述塑料薄膜层使用熔点比上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在上述塑料薄膜层的熔点以上、且小于上述无纺布层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对上述正面薄片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幵孔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中,上述正面薄片由至少具有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层压的塑料薄膜层的多层片构成,上述塑料薄膜层使用熔点比上述无钫布层低的材料。而且,在塑料薄膜层的熔点以上、且小于上述无纺布层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对上述正面薄片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因此,形成在上述正面薄片上的压花,由于是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因而可以使与肌肤接触的面积最小化,有效防止擦伤、炎症、发痒等肌肤问题,并可以提高肌肤触感,消除体液吸收时的发硬感。而且,在进行压花加工处理时,由于在塑料薄膜层的熔点以上、且小于上述无纺布层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进行,上述塑料薄膜层通过加热而在半熔融或者熔融状态下发生变形,因而压花加工处理后可以牢固保持其凹凸曲线形状,因而不仅可以保持干燥状态下的缓冲性,而且在湿润状态下也能保持凹凸形状。而且,构成表面层的无纺布层,可以在压花时不太受到热影响,因而可以维持手感。进而,通过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可以使排出到正面薄片的上表面的体液迅速转移到吸收体侧。作为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的正面薄片和反面薄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并且在上述正面薄片和吸收体之间夹设亲水性的第二无纺布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正面薄片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构成的2层的多层片,上述塑料薄膜层使用熔点比上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在上述正面薄片的反面侧贴合使用熔点比上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的第二无纺布薄片的'状态下,在上述塑料薄膜层以及第二无纺布薄片的熔点以上且小于上述无纺布层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对由上述正面薄片和第二无纺布薄片构成的复合片实施有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表示了在上述正面薄片的反面侧设置第二无纺布薄片的方式。在使亲水性的第二无纺布薄片和正面薄片分体并重合的情况下,在第二无纺布薄片和正面薄片之间(特别是压花凸部的部位)会形成空间,但是在将第二无纺布薄片重叠贴合在上述正面薄片上后,实施压花加工和开孔处理,由此可以迅速由第二无纺布薄片吸收存在于正面薄片的体液,并吸收入吸收体,可以消除体液的表面残留。而且,通过第二无纺布薄片可以得到更高的缓冲性。作为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二薄片是热风无纺布。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中,作为上述第二无纺布薄片使用热风无纺布。通过热风无纺布的蓬松性可以给予正面薄片以高的缓冲性。作为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正面薄片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构成的2层的多层片。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使上述正面薄片的基材构造具体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构成的2层的多层片。作为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薄片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和层压在该塑料薄膜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无纺布层构成的3层的多层片。上述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中,使上述正面薄片的基材构造具体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和层压在该塑料薄膜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无纺布层构成的3层的多层片。作为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上述表面薄片的肌肤接触面层的上述无纺布层的材料是聚丙烯,上述塑料薄膜层的材料是聚乙烯。在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中,具体使构成正面薄片的上述无纺布层的材料为聚丙烯,使上述塑料薄膜层的材料为聚乙烯。在此,上述聚丙烯的熔点是165°C,上述聚乙烯的熔点在低密度下为115。C,高密度下为137°C。作为技术方案7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于上述正面薄片上的凹凸状压花的凹部间隔为37mm的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中,形成于上述正面薄片上的凹凸状压花的凹部间隔为37mm的范围。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通过形成凹部间隔为37mm范围的隆起部的配置图案,可以富有立体感,并具有高的缓冲性。结果可以提高肌肤触感,并消除体液吸收时的发硬感。作为技术方案8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通过排列有多个凸状部的凸侧压花辊和与上述凸状部对应形成多个凹状部的凹侧压花辊的上述凸状部和上述凹状部的啮合来施加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同时通过在上述凸侧压花辊的凸状部和上述凹侧压花辊的凹状部内的一方侧所形成销压花来形成开孔。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中,凹凸状的压花加工,通过排列有多个凸状部的凸侧压花辊和与上述凸状部对应形成多个凹状部的凹侧压花辊的上述述凸状部和上述凹状部的啮合来进行。由于通过凸状部和凹状部的啮合来施加压花,相对正面薄片可以不形成纤维的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之间的极端的纤维密度差,体液不会保留在纤维的高密度区域,可以消除体液吸收时的发硬感。并且,由于在上述压花加工的同时,通过在上述凸侧压花辊的凸状部和上述凹侧压花辊的凹状部内的一方侧所形成销压花来形成开孔,因而可以高效地进行开孔处理。作为技术方案9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使用将上述凹状部的深度形成得大于上述凸状部的高度的凸侧压花辊和凹侧压花辊。在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中,使用将上述凹状部的深度形成得大于上述凸状部的高度的凸侧压花辊或凹侧压花辊。即,通过消除凹状部和凸状部接触的部分而形成压花,可以在正面薄片的无纺布层上不形成纤维的高密度区域而形成压花。如上详述,根据本发明,富有立体感并具有高缓冲性,同时通过使与肌肤的接触面积最小化,有效防止擦伤、炎症、发痒等肌肤问题,提高肌肤触感,并消除体液吸收时的发硬感,并且,由于仅使塑料薄膜层在半熔融或者熔融的状态下发生变形,因而可以在保持表面无纺布层的手感的同时提高凹凸压花的形状保持性,不仅在干燥状态下,而且在体液吸收时也可以保持凹凸形状。而且,通过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可以使排出于正面薄片上表面的体液迅速转移到吸收体侧。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吸收性物品1的局部剖透视图。图2是表示透液性正面薄片3的基材截面构成(压花加工前)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透液性正面薄片3的基材截面构成(压花加工后)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凹侧压花辊10的图,(A)是俯视图,(B)是其B-B向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凹侧压花辊11的图,(A)是俯视图,(B)是其B-B向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凸侧压花辊10和凹侧压花辊11啮合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透液性正面薄片3的基材剖面构成(压花加工后)的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凹侧压花辊10的图,(A)是俯视图,(B)是其B-B向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凹侧压花辊11的图,(A)是俯视图,(B)是其B-B向视图。图IO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凸侧压花辊IO和凹侧压花辊11啮合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透液性正面薄片3的基材剖面构成(压花加工前)的图。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透液性正面薄片3的基材剖面构成(压花加工后)的图。图13是表示凹侧压花辊11的变形例的凸侧压花辊IO和凹侧压花辊11啮合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凸侧压花辊IO的变形例的凸侧压花辊IO和凹侧压花辊11啮合状态的图。图15是以两个工序进行开孔处理和压花处理时的图,(A)是开孔处理辊的啮合状态图,(B)是压花辊的啮合状态图。图16(A)是KES压縮试验机的实验要领图,(B)是表示KES压縮实验结果的压力和变形量的关系图。图17是表示实施例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薄型生理用卫生巾1的局部剖透视图。(吸收性物品1的构造)生理用卫生巾1主要用于卫生护垫、生理用卫生巾、白带薄片、失禁衬垫等的用途,例如图1所示其构造是在不透液反面薄片2和透液性正面薄片3(以下仅称为正面薄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4或如该图所示的由绉纱纸5包围的吸收体4,并且在上述正面薄片3和吸收体4之间配置有亲水性第二薄片6。在上述吸收体4的周围,上述不透液反面薄片2和正面薄片3通过热熔接合剂等粘接方式被粘接。上述不透液性反面薄片2使用聚乙烯、聚丙稀等至少具有隔水性的薄片材料,此外也可在夹设有隔水薄膜以实质上确保不透液性的基础上使用无纺布薄片(这种情况下,由隔水薄膜和无纺布构成不透液性反面薄片)等。近些年来从防止闷湿的角度出发倾向于使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该隔水/透湿性薄片材料优选使用向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捏炼无机填充剂并形成薄片后,通过向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而获得的微多孔性薄片。上述正面薄片3使用如下所述形成的薄片使用至少具有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的多层片,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7、7……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而形成。对该正面薄片3在后具体详述。介于上述不透液性反面薄片2和正面薄片3之间的吸收体4例如使用在纸桨中混入了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或者在纸浆中混入化学纤维的同时还混入了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上述吸收体4如图所示,为了保持形状,且为了使经血等迅速扩散并防止已经吸收的经血等倒流,优选由绉纱纸5围绕。上述纸浆包括由木材制得的化学纸浆,熔融纸浆等纤维素纤维、人造丝、醋酸人造丝等人工纤维素纤维等构成的纸浆,从功能及价格角度考虑,和阔叶树纸浆相比,优选使用纤维长的针叶树纸浆。上述高吸水性树脂例如包括聚丙烯酸盐交联物、自交联的聚丙烯酸盐、丙烯酸酯-醋酸乙烯共聚物交联物的皂化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交联物、聚磺酸盐交联物、或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酰胺等水膨润性聚合物部分交联得到的树脂。其中,优选吸水量、吸水速度优良的丙烯酸或者丙烯酸盐类树脂。具有上述吸水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在制造工艺中,通过调整交联密度及交联密度梯度,可调整吸水力和吸水速度。上述高吸水性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1060%。当高吸水性树脂含有率低于10%时,无法获得充分的吸收性能,当超过60%时,纸浆纤维间的缠绕消失,薄片强度下降,容易发生破裂、裂纹。配置在上述透液性正面薄片3和吸收体4之间的亲水性第二薄片6只要是对体液具有亲水性的材料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通过使用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而使材料自身具有亲水性的材料,或者使用通过亲水化剂对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赋予亲水性的纤维。而且,上述亲水性第二薄片6,由于具有硬挺度,因而可以在反面侧(吸收体4)具有多孔的薄膜层,也可以为与绉纱纸的层叠片,进而还可以使用含有纸浆的材料。(正面薄片3的构造)(第一实施例)上述正面薄片3,使用如下所述形成的透液性薄片至少具有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的多层片,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7、7……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上述正面薄片3的基材构成,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可使用由疏水性无纺布层3A/塑料薄膜层3B构成的双层构造的薄片、或由亲水性无纺布层3A/塑料薄膜层3B构成的双层构造的薄片,或者如图2(B)所示,使用由疏水性无纺布层3A/塑料薄膜层3B/疏水性无纺布层3C构成的三层构造的薄片基材、或疏水性无纺布层3A/塑料薄膜层3B/亲水性无纺布层3C构成的三层构造的薄片基材、或有亲水性无纺布层3A/塑料薄膜层3B/亲水性无纺布层3C构成的三层构造的薄片等。作为构成上述无纺布层3A、3C的材料纤维,例如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外,还可以是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可使用通过热风法、射流喷网成布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等适当的加工方法获得的无纺布。在这些加工方法中,射流喷网成布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柔软性、纺粘法的优点在于富有悬垂性,热风法、热粘合法的优点在于膨松、柔软。无纺布的纤维为长纤维或短纤维均可,为了具有毛巾坯布一样的手感,优选使用短纤维。并且,为了便于进行压花处理,优选使用熔点较低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纤维。并且,也可优选使用以高熔点的纤维为芯、以低熔点的纤维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平行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另一方面,,为上述塑料薄片3B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在该正面薄片3中,从上述无纺布材料组以及塑料薄膜材料组选定各自的材料,使上述塑料薄膜层3B的材料相对于上述无纺布层3A、3C相对为低熔点。在进行压花加工处理时,在上述塑料薄膜层3B的熔点以上且小于上述无纺布层3A、3C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如图3所示,对上述正面薄片3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7、7……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实施开孔3a处理。作为最一般的材料组合的例子,可以例举使上述无纺布层3A、3C的材料为聚丙烯,使上述塑料薄膜层3B的材料为聚乙烯的组合例。上述聚丙烯的熔点是165°C,上述聚乙烯的熔点在低密度下为115'C,在高密度下为137°C,因而通过将压花加工时的辊加热温度设定为超过115°C(137°C)且小于165。C的温度,仅上述塑料薄膜层3B在半熔融或者熔融的状态下发生变形,因而在压花加工处理后可以牢固保持其凹凸曲线形状,因而不仅在干燥状态下可以保持缓冲性,在湿润状态下也能保持凹凸形状。但是在设定为超过上述无纺布层3A、3B的熔点的加热温度的情况下,由于构成表层的无纺布层3A的表面整体塑性化和硬化,因而会有损表面的手感以及肌肤触感。在上述正面薄片3上实施压花加工以及开孔处理时,使用如图4所示的凸侧压花辊IO和如图5所示的凹侧压花辊11,所述凸侧压花辊10,配置有多个凸状部10a、10a……,并在凸状部10a、10a之间的大致中央形成有销压花10b,所述凹侧压花辊11,与上述凸状部10a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凹状部lla、lla……,使正面薄片3通过这些凸侧压花辊10和凹侧压花辊11之间,从而通过上述凸状部10a和上述凹状部lla的啮合来施加压花,同时通过上述销压花10b、10b……来对凸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此时,上述凸侧压花辊10的凸状部10a的高度hl期望为1.52.5mm程度,上述凹侧压花辊11的凹状部11a的深度h2期望为1.72.7mm程度。而且,上述凹状部1la的深度形成得大于上述凸状部10a的高度,如图6所示,在啮合状态下,希望上述凸状部10a与凹状部lla不接触,在整体上形成规定的间隙,具体为0.10.5mm、优选0.20.4mm的间隙。通过消除凹状部lla和凸状部10a接触的部分地施加压花,可以在正面薄片3的无纺布层3A上不形成纤维的高密度区域而施加压花。期望在上述正面薄片3上形成的凹凸状压花的凹部间隔P(参照图5)设定为37mm、优选为36mm的范围。上述凹部间隔P小于3mm时,隆起部7、7过于接近,因而缺乏立体感,得不到期望的缓冲性。上述凹部间隔P超过7mm时,间隔过宽而得不到期望的缓冲性。而且,由于凹部与肌肤接触,因而肌肤触感变差,并且不能消除体液吸收时的发硬感。上述与肌肤接触的无纺布层3A、中间的塑料薄膜层3B以及下层的无纺布层3C的各单位面积重量期望分别为1020g/m2、520g/m2、1020g/m2。此时,为了消除发硬感,期望表层的上述无纺布层3A在1015g/n^的范围,相对减少单位面积重量。作为上述正面薄片3可个开孔的薄片。对于该薄片也可以进而实施本发明的压花,并施加开孔3a。另一方面,形成于上述正面薄片3上的开孔3a期望为0.3mm24.0mm2。特别是通过开孔3a提高体液的吸收且不发生倒流的优选开孔面积为0.5mr^2.0mr^的范围。而且,以开孔率l19%的比例形成。然而,上述第二薄片6形成与上述正面薄片3重叠的状态,通过上述凸侧压花辊10和凹侧压花辊11之间。这时,在正面薄片3的开孔3a的周缘利用热熔敷接合上述第二薄片6。(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对上述凹凸状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但是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对上述凹凸状压花内的凹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在对上述正面薄片3实施压花加工和开孔处理时,使用如图8所示的凸侧压花辊10和如图9所示的凹侧压花辊11,所述凸侧压花辊IO配置有多个凸状部10a、10a……,并在各凸状部10a、10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销压花10b,所述凹侧压花辊11,与上述凸状部10a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凹状部lla、lla……,使正面薄片3在这些凸侧压花辊10和凹侧压花辊11之间通过,从而通过上述凸状部10a和上述凹状部lla的啮合来施加压花,同时通过上述销压花10b、10b……来对凹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其他情况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省略说明。(正面薄片3和第二无纺布薄片6的构造)(第三实施例)本第三实施例,如图11所示,在上述正面薄片3的反面侧,通过热熔或者热熔敷贴合使用熔点比上述无纺布层3A低的材料构成的上述第二无纺布薄片6的状态下,在上述塑料薄膜层3B和第二无纺布薄片6的熔点以上且小于上述无纺布层3A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如图12所示,对上述正面薄片3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7、7……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所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未图示)。上述第二无纺布薄片6,相对体液具有亲水性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通过使用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而使材料自身具有亲水性的材料,或者使用通过亲水化剂对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赋予亲水性的纤维。而且,上述亲水性第二无纺布薄片6,由于具有硬挺度,因而可以在反面侧(吸收体4)具有多孔的薄膜层,也可以为与绉纱纸的层叠片,进而还可以使用含有纸浆的材料。作为上述无纺布第二无纺布薄片6,使用熔点比上述无纺布层3A低的材料。为了具有蓬松性而优选使用热风无纺布。在上述正面薄片3和第二薄片6粘接时,通过热熔粘接剂或热熔敷以粘接强度0.3N以上进行粘接。如果粘接强度不到0.3N,则其后可能产生剥离。在粘接上述正面薄片3和第二薄片6之后,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要领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或者以与上述第二实施例同样的要领,对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凹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其他实施例)(1)在与上述凸侧压花辊10的凸状部10a对应形成多个凹状部lla的凹侧压花辊11上,如图13(A)、(B)所示,可以形成与销压花10b对应的销凹部llb。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述销凹部llb的形状尺寸调整开孔3a的直径。(2)在上述第一第三的各实施例中,限定于上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而实施开孔处理,但是也可以追加在凹凸压花的壁面形成开孔3a。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对于凸侧压花辊10的凸状部10a,在其倾斜面上也形成销压花10b、10b即可。(3)在上述第一第三的各实施例中,通过使上述正面薄片3通过凸侧压花辊IO和凹侧压花辊11之间而利用上述凸状部10a和上述凹状部lla之间的啮合来施加压花,同时对凸状压花部施加开孔3a,但是可以分开成施加开孔工序和施加压花工序的两个工序。此时如图15(A)所示,使正面薄片3通过在周面形成有销压花12a、12a的施加开孔辊12和砧辊13之间而进行开孔处理后,如图15(B)所示,使用排列有多个凸状部10a、10a的凸侧压花辊IO和与上述凸状部10a对应形成有多个凹状部lla、lla……的凹侧压花辊11,使上述正面薄片3通过这些凸侧压花辊10和凹侧压花辊11之间而利用上述凸状部10a和上述凹状部lla之间的啮合来施加压花。(实施例)(1)根据凹侧间隔P的不同的缓冲性试验在本实施例中,对上述凹部间隔P不同时的缓冲性的差异进行研究,试验如下进行,即,制造上述凸侧压花辊10的凸状部10a的高度hl固定为1.8mm,侧压花辊11的凹状部11a的深度h2固定为1.8mm,使凹部间隔在2.510mm的范围内变化的辊,对于没有进行压花加工的各试样体,使用KES压縮试验机来试验测定WC值(压縮能量)作为缓冲性的指标值。上述KES压縮试验机(力卜-f7,株式会社制)是用于模拟人的指尖接触物体时的感觉的试验机,可以测定压縮能量、压縮硬度、压縮恢复性等。测定如图16(A)所示,在速度0.1cm/sec、压縮面积2cm2、SENS:2(力计200g/v)、DEF灵敏度5、压縮载荷50gf/cm2的条件下对试样进行压缩,由压力和比变形量的关系图计算LC(压缩硬度)、WC(压縮能量)和RC(压縮恢复性)。上述LC(压縮硬度)在如图16(B)所示的压力和变形量的关系图中,由(a+b的面积)/(AABC的面积)表示,其值越接近1,越评价为压縮硬度大。上述WC(压縮能量)由(a+b的面积)表示,其值越大越评价为容易压缩。最后的RC(压縮恢复性由(b的面积)/(a+b的面积)表示,其值越靠近100%越评价为具有恢复性。在这些试一项目中,关于由感官评价判断的柔软度(缓冲性),优选以WC(压縮能量)为指标。将上述试验结果表示于下表1并图示于图17。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如图17所示,将横轴作为凹部间隔,纵轴作为压縮做功量的图表中,整体形成向上方侧突出的凸曲线,可知将凹部间隔设定为37mm范围时尤其具有高的缓冲性。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的正面薄片和反面薄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薄片为至少具有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的多层片,所述塑料薄膜层使用熔点比所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在所述塑料薄膜层的熔点以上、且小于所述无纺布层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对所述正面薄片实施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所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2.—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的正面薄片和反面薄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并且在所述正面薄片和吸收体之间夹设亲水性的第二无纺布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薄片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构成的2层的多层片,所述塑料薄膜层使用熔点比所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在所述正面薄片的反面侧贴合使用熔点比所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的第二无纺布薄片的状态下,在所述塑料薄膜层以及第二无纺布薄片的熔点以上且小于所述无纺布层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对由所述正面薄片和第二无纺布薄片构成的复合片实施有由向外方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对所述凹凸状的压花内的凸状压花部或者凹状压花部实施开孔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二薄片是热风无纺布。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薄片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构成的2层的多层片。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薄片为由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层压在该无纺布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和层压在该塑料薄膜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无纺布层构成的3层的多层片。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所述表面薄片的肌肤接触面层的所述无纺布层的^;料是聚丙烯,所述塑料薄膜层的材料是聚乙烯。'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于所述正面薄片上的凹凸状压花的凹部间隔为37mm的范围。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通过排列有多个凸状部的凸侧压花辊和与所述凸状部对应形成多个凹状部的凹侧压花辊的所述凸状部和所述凹状部的啮合来施加所述凹凸状的压花,同时通过在所述凸侧压花辊的凸状部和所述凹侧压花辊的凹状部内的一方侧所形成销压花来形成开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使用将所述凹状部的深度形成得大于所述凸状部的高度的凸侧压花辊和凹侧压花辊。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富有立体感,具有高的缓冲性,并且通过提高凹凸压花的形状保持性,不仅在干燥状态下、在体液吸收时也可以持续地维持凹凸形状。吸收性物品(1)在透液性的正面薄片(3)和反面薄片(2)之间夹设吸收体(4),其中,所述正面薄片(3)为至少具有构成肌肤接触面层的无纺布层(3A)和层压在该无纺布层(3A)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塑料薄膜层(3B)的多层片,且,所述塑料薄膜层(3B)使用熔点比所述无纺布层低的材料构成,在所述塑料薄膜层(3B)的熔点以上且小于所述无纺布层(3A)的熔点的加热条件下,对所述正面薄片(3)实施有向外方突出的多条隆起部(7、7……)构成的凹凸状的压花加工,并且在所述凹凸状的压花中的凸状压花的顶部或者凹状压花的底部实施开孔处理。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152114SQ20071016129公开日2008年4月2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25日优先权日2006年9月25日发明者铃木理惠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