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通脉舒络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20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瘫通脉舒络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中药配制的内服药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偏瘫 通脉舒络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俗称,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具有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威协人类健康 的主要疾病之一。中风为中医四大难症之一,因其发病急骤,症状多端,变 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的特征有相似之处,故而得名。尽管随着我国医疗 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生存率也逐年提高。但存活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 度的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致残,不仅对患者的预后、 生存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造成了沉重的经
济负担。据估计,我国每年花费在中风治疗、康复和护理上的费用高达100
亿元以上。且现在的中风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鉴于此,找到治疗中风病的 治疗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 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 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中风的发生是 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虚是其主要的病因,
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 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 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 清窍,内应身体亏虚,导致"穷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由于中风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即使是相同的发病原因引起的症状也不一 样。目前治疗中风病的药物有多种,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偏瘫通脉舒络中药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瘫通脉舒络中药制 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IOO、党参60—80、当归50—70、
3川芎30—50、赤芍30—50、丹参40—60、红花25—40、橘络30—50、地龙 30—50、穿山甲20—30、全蝎20—30、白附子20—30、僵蚕30—50、天麻 40—60、黄芩30—50、龙胆草30—60、麝香0.6—0.8、川牛膝30—50、桑 寄生40_50、石菖蒲30—50、胆南星30—50、清半夏30—40、川续断40 一50、制水蛭30—40、大黄20—30、钩藤40—60、石决明30—50。
本发明主要的功效贵在益气活血、通脉舒络,排滞荡邪,祛瘀生新。方 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益气通络,其中黄芪为补气要药,配合诸活血之品, 其行气、补气活血之功能更甚;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活血祛瘀, 兼以养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其性辛香走窜,可温通脉络,活血行气,祛 风止痛,走而不守,既能上行头目,又可外彻皮毛,旁达四肢更可通行血脉, 丹参功似"四物",善活血凉血,养血益心,祛瘀生新,安神定志,红花活 血化瘀行滞之力甚强,几者相得益彰;橘络、地龙、白附子温经通络化瘀,地 i咸寒走窜,入络剔邪,畅通血气,熄风止痉;全蝎、僵蚕、天麻祛风化瘀, 通络止痉;黄芩、龙胆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麝香芳香开窍醒脑,通经祛 瘀,逐秽化痰;川牛膝、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味苦重于 甘,攻破之力甚强,非但可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亦可引血下行,走而能补; 石菖蒲、胆南星、清半夏清热燥湿化痰开窍;穿山甲、制水蛭有破血逐瘀, 散瘕通经的作用;大黄泻热通便,破瘀解毒,逐瘀通经,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钩藤、石决明清热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该方"泻中有 补,补中有泻",且寒温之品并施,以防辛温走窜之品伤及阴血,共奏益气 活血,通脉舒络,排滞荡邪,祛瘀生新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以上诸药有 不同程度的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心律失常的 功能。
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60—80度烘干、粉碎,过120 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 装0.5克为胶囊。
本发明疗效显著,按每粒0.5克,每次3粒,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l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禁食生冷,忌油腻辛辣刺激物。调整患者的饮食, 宜少食多餐,予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据对678例中风病患者的观察;其 中基本治愈583例(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走路如常人,口不歪眼不斜,语 言清楚,随访3年以上未见复发),不低于86%;明显好转92例(标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走路与常人稍有不同,或口稍歪,说话多了不流利),
不低于12%;无效3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取黄芪100g、党参60g、当归50g、川芎30g、赤芍30g、丹 参40g、红花25g、橘络30g、地龙30g、穿山甲20g、全蝎20g、白附子20g、 僵蚕30g、天麻40g、黄芩30g、龙胆草30g、麝香0.6g、川牛膝30g、桑寄 生40g、石菖蒲30g、胆南星30g、清半夏30g、川续断40g、制水蛭30g、 大黄20g、钩藤40g、石决明30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60—65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实施例2:取黄芪100g、党参65g、当归55g、川芎35g、赤芍35g、丹 参45g、红花30g、橘络35g、地龙35g、穿山甲25g、全蝎25g、白附子22g、 僵蚕35g、天麻45g、黄芩35g、龙胆草35g、麝香0.65g、川牛膝35g、桑寄 生45g、石菖蒲35g、胆南星35g、清半夏35g、川续断45g、制水蛭35g、 大黄25g、钩藤45g、石决明35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65—70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实施例3:取黄芪100g、党参70g、当归60g、川芎40g、赤芍40g、丹 参50g、红花35g、橘络40g、地龙40g、穿山甲30g、全蝎30g、白附子24g、 僵蚕40g、天麻50g、黄芩40g、龙胆草40g、麝香0.7g、川牛膝40g、桑寄 生50g、石菖蒲40g、胆南星40g、清半夏40g、川续断50g、制水蛭40g、 大黄30g、钩藤50g、石决明40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70—75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实施例4:取黄芪100g、党参75g、当归65g、川芎45g、赤芍45g、丹 参55g、红花40g、橘络45g、地龙45g、穿山甲22g、全蝎22g、白附子26g、 僵蚕45g、天麻55g、黄芩45g、龙胆草45g、麝香0.75g、川牛膝45g、桑寄 生42g、石菖蒲45g、胆南星45g、清半夏32g、川续断43g、制水蛭32g、 大黄22g、钩藤55g、石决明45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75—80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5实施例5:取黄芪100g、党参80g、当归70g、川芎50g、赤芍50g、丹 参60g、红花28g、橘络50g、地龙50g、穿山甲24g、全蝎24g、白附子28g、 僵蚕50g、天麻60g、黄芩50g、龙胆草50g、麝香0.8g、川牛膝50g、桑寄 生47g、石菖蒲50g、胆南星50g、清半夏38g、川续断48g、制水蛭38g、 大黄28g、钩藤60g、石决明50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60—80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
实施例6:取黄芪100g、党参62g、当归52g、川芎32g、赤芍32g、丹 参42g、红花38g、橘络32g、地龙32g、穿山甲28g、全蝎28g、白附子30g、 僵蚕38g、天麻42g、黄芩32g、龙胆草55g、麝香0.62g、川牛膝32g、桑寄 生46g、石菖蒲32g、胆南星32g、清半夏40g、川续断50g、制水蛭40g、 大黄27g、钩藤42g、石决明32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63—68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实施例7:取黄芪100g、党参80g、当归70g、川芎50g、赤芍50g、丹 参60g、红花40g、橘络50g、地龙50g、穿山甲30g、全蝎30g、白附子30g、 僵蚕50g、天麻60g、黄芩50g、龙胆草60g、麝香0.8g、川牛膝50g、桑寄 生50g、石菖蒲50g、胆南星50g、清半夏40g、川续断50g、制水蛭40g、 大黄30g、钩藤60g、石决明50g。将各味中药(麝香除外)放入烘箱内,用 73—78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再将麝香研为极细面与其它药物充 分混合,密闭3天后,以无菌装0.5克为胶囊。
本发明不拘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在烘干、粉碎、混匀过筛后也可作 为散剂冲服。
权利要求
1、一种偏瘫通脉舒络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00、党参60—80、当归50—70、川芎30—50、赤芍30—50、丹参40—60、红花25—40、橘络30—50、地龙30—50、穿山甲20—30、全蝎20—30、白附子20—30、僵蚕30—50、天麻40—60、黄芩30—50、龙胆草30—60、麝香0.6—0.8、川牛膝30—50、桑寄生40—50、石菖蒲30—50、胆南星30—50、清半夏30—40、川续断40—50、制水蛭30—40、大黄20—30、钩藤40—60、石决明30—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偏瘫通脉舒络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00、党参60-80、当归50-70、川芎30-50、赤芍30-50、丹参40-60、红花25-40、橘络30-50、地龙30-50、穿山甲20-30、全蝎20-30、白附子20-30、僵蚕30-50、天麻40-60、黄芩30-50、龙胆草30-60、麝香0.6-0.8、川牛膝30-50、桑寄生40-50、石菖蒲30-50、胆南星30-50、清半夏30-40、川续断40-50、制水蛭30-40、大黄20-30、钩藤40-60、石决明30-50。本发明疗效显著,据对678例中风病患者的观察;其中基本治愈583例,不低于86%;明显好转92例,不低于12%。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468154SQ20071030009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牛海艳 申请人:牛海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