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1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泪小管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等疾病的治疗工具,尤其涉及可固定的人工泪 小管。
背景技术
泪小管阻塞和泪小管断裂均是常见的眼部疾病,目前,主要用泪道探术及泪道植管 术进行治疗。泪道探术损伤小、操作简单,但是长期效果不稳定,复发率高,其应用受 到一定的限制。泪道植管术是将硅胶制成的人工泪小管植入人体泪小管中,大约三个月 后拔出人工泪小管,使人体泪小管恢复通畅。现有的人工泪小管上没有设固定装置,仅 为一空心管,因此必需将人工泪小管的一部分暴露在外,以便之后拔出人工泪小管,这 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生活和工作,而且若护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人体泪小管撕裂,使得 人工泪小管拔出后,人体泪小管出现再次阻塞。因此,目前对泪小管阻塞和泪小管断裂 的治疗,均没有很理想的治疗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便于安装、便于护理、固定可靠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于靠近 环状凸缘一端的引流管外壁上设有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泪小管中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为一漏斗状固定环,所述漏斗状固定环与引流管夹角的开口朝向环状凸缘。
所述漏斗状固定环与引流管的夹角为15° ~45° ,漏斗状固定环的高度为 lmm~1.5mm,漏斗状固定环根部到环状凸缘顶部的距离为2mm~3.5mm。
所述突出部为一翼状固定片,所述翼状固定片与引流管夹角的开口朝向环状凸缘。
所述翼状固定片设有两片,并于引流管两侧对称布置,各片翼状固定片顶端的扇形 展开角度为30。 ~90° 。
所述翼状固定片与引流管的夹角为15° ~45° ,翼状固定片的高度为lmm~1.5mm, 翼状固定片根部到环状凸缘顶部的距离为2mm~3.5mm。 所述突出部为一球状固定体。
所述球状固定体内部为一与引流管相通的球状腔体。 所述环状凸缘上设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内的导液凹环。
所述引流管远离环状凸缘的一端设有一引导钢丝,所述引导钢丝一端套设于引流管 内,另一端设有便于用钩针牵拉引导钢丝的突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
1、 采用本发明的人工泪小管对患者实施泪道植管术时,先将引流管未设环状凸缘和 突出部的一端经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植入患者的泪小管中,并将该端从鼻道引出,直至 将引流管上设有突出部的一端经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引入泪小管,并通过环状凸缘将引 流管的端部定位于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处。制作人工泪小管的硅胶材料是具有一定弹性 的,突出部设于引流管的外壁上,其被植入患者泪小管时,可以收拢,便于安装;同时, 引流管通过环状凸缘定位后,突出部可提供张力,起到固定作用。
2、 漏斗状固定环与引流管的夹角开口朝向环状凸缘,当漏斗状固定环进入泪小管时 是小端先进入,便于安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翼状固定片与引流管的夹角开口朝向环状凸缘,当翼状固定片进入泪小管时是小 端先进入,便于安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翼状固定片体积小,对结膜的压迫面 积少,可减轻患者的异物感。
4、 人工泪小管被植入患者泪小管后,会受挤压而收拢,但是球状固定体内部为一与 引流管相通的球状腔体,故仍可使人工泪小管保持通畅,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5、 环状凸缘上设有导液凹环,便于泪水的收集,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内。
6、 引流管远离环状凸缘的一端套设有一引导钢丝,引导钢丝刚度较好,便于将其植 入人体泪小管,可起到引导引流管植入的作用;引导钢丝端部设有突起部,可方便的通 过钩针牵拉引导钢丝,将引导钢丝从鼻腔取出,便于将人工泪小管植入泪道。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A—A剖面视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5是图4的B—B剖面视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俯视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8是图7的C一C剖面视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I、 引流管 2、环状凸缘
II、 引导钢丝 21、导液凹环 31、漏斗状固定环 32、翼状固定片 33、球状固定体 111、突起部 331、球状腔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采用硅胶
制作,它包括引流管l,引流管l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2,于靠近环状凸缘2—端的引流 管1外壁上设有漏斗状固定环31,漏斗状固定环31与引流管1夹角的开口朝向环状凸缘 2,当漏斗状固定环31进入泪小管时是小端先进入,便于安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环状凸缘2上设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1内的导液凹环21,便于泪水的收集,有利于 将泪水导入引流管l内。引流管1远离环状凸缘2的一端设有一引导钢丝11,引导钢丝 ll一端套设于引流管l内,另一端设有便于用钩针牵拉引导钢丝ll的突起部lll。漏斗 状固定环31与引流管1的夹角a为15° ~45° ,漏斗状固定环31的高度L2为 lmm~1.5mm,漏斗状固定环31根部到环状凸缘2顶部的距离Ll为2mm~3.5mm,本实 施例中,夹角a设为20。 , L2设为l.lmm, Ll设为2.1mm。引流管1内径为0.3mm, 外径为0.6mm,长度为lOOmm,引导钢丝11直径0.5mm,长度为60mm,引流管1柔韧 性好,具有一定弹性,引导钢丝ll将引流管l张紧,使引导钢丝ll与引流管l之间具 有足够的张紧力,以便通过引导钢丝ll牵拉引流管l。
采用本实施例的人工泪小管对患者实施泪道植管术时,先将引导钢丝11经上泪小点 或下泪小点插入泪囊,按常规方法探通泪道,此时引导钢丝ll的突起部lll位于下鼻道 中,再用专用钩针钩住引导钢丝ll端部的突起部lll后牵拉引导钢丝ll,将引导钢丝从 鼻腔取出,通过引导钢丝11将引流管1带入患者的泪小管中,直至将引流管1上所设漏 斗状固定环31引入泪小管,并通过环状凸缘2将引流管1的端部定位于上泪小点或下泪 小点处。引流管1内径大,便于泪水流通,又具有足够的长度,手术结束时可将伸出鼻
道的多余部分连同引导钢丝11 一起剪除。制作人工泪小管的硅胶材料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漏斗状固定环31设于引流管1的外壁上,且直径大于引流管1的直径,其被植入患者泪 小管时,可以收拢,便于安装;同时,引流管1通过环状凸缘2定位后,漏斗状固定环 31可提供张力,起到固定作用。
实施例2: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本实施例 中是采用硅胶制成,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一定弹性的医用材料制作。该人工泪小 管包括引流管l,引流管l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2,并于靠近环状凸缘2处设有翼状固定 片32,翼状固定片32与引流管1夹角的开口朝向环状凸缘2。当翼状固定片32进入泪 小管时是小端先进入,便于安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环状凸缘2上设有导液凹环21, 便于泪水的收集,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1内。引流管1远离环状凸缘2的一端设有 一引导钢丝11,引导钢丝11 一端套设于引流管1内,另一端设有便于用钩针牵拉引导钢 丝11的突起部111。翼状固定片32设有两片,并于引流管1两侧对称布置,各片翼状固 定片32顶端的扇形展开角度e为30° ~90° ,翼状固定片32与引流管1的夹角a为 15° ~45° ,翼状固定片3的高度L2为lmm 1.5mm,翼状固定片32根部到环状凸缘2 顶部的距离Ll为2mm 3.5mm,本实施例中,扇形展开角度P设为45° ,夹角a设为 20° , L2设为l.lmm, Ll设为2.1mm。引流管1内径为0.3mm,外径为0.6mm,长度 为100mm,引导钢丝11直径0.5mm,长度为60mm,弓卜流管1柔韧性好,具有一定弹性, 引导钢丝11将引流管1张紧,使引导钢丝11与引流管1之间具有足够的张紧力,以便 通过引导钢丝ll牵拉引流管l。
采用本实施例的人工泪小管对患者实施泪道植管术时,先将引导钢丝11经上泪小点 或下泪小点插入泪囊,按常规方法探通泪道,此时引导钢丝ll的突起部lll位于下鼻道 中,再用专用钩针钩住引导钢丝11端部的突起部111后牵拉引导钢丝11,将引导钢丝从 鼻腔取出,通过引导钢丝ll将引流管l带入患者的泪小管中,直至将引流管l上所设翼 状固定片32引入泪小管,并通过环状凸缘2将引流管1的端部定位于上泪小点或下泪小 点处。引流管1内径大,便于泪水流通,又具有足够的长度,手术结束时可将伸出鼻道 的多余部分连同引导钢丝11 一起剪除。制作人工泪小管的硅胶材料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翼状固定片32设于引流管1的外壁上,且直径大于引流管1的直径,其被植入患者泪小 管时,可以收拢,便于安装;同时,引流管1通过环状凸缘2定位后,翼状固定片32可 提供张力,起到固定作用;且翼状固定片32体积小,对结膜的压迫面积少,可减轻患者 的异物感。
实施例3: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包括引流 管l,引流管l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2,于靠近环状凸缘2—端的引流管1外壁上设有球 状固定体33。球状固定体33内部为一与引流管1相通的球状腔体331,使人工泪小管在 受挤压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通畅。环状凸缘2上设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1内的导液凹 环21,便于泪水的收集,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1内。引流管1远离环状凸缘2的一 端设有一引导钢丝11,引导钢丝11 一端套设于引流管1内,另一端设有便于用钩针牵拉 引导钢丝11的突起部111。引流管1内径为0.3mm,外径为0.6mm,长度为100mm,引 导钢丝11直径0.5111111,长度为60mm,引流管1柔韧性好,具有一定弹性,引导钢丝ll 将引流管l张紧,使引导钢丝ll与引流管l之间具有足够的张紧力,以便通过引导钢丝 ll牵拉引流管1。
采用本实施例的人工泪小管对患者实施泪道植管术时,先将引导钢丝11经上泪小点 或下泪小点插入泪囊,按常规方法探通泪道,此时引导钢丝ll的突起部lll位于下鼻道 中,再用专用钩针钩住引导钢丝ll端部的突起部lll后牵拉引导钢丝ll,将引导钢丝从 鼻腔取出,通过引导钢丝ll将引流管l带入患者的泪小管中,直至将引流管l上设有球 状固定体33的一端经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引入泪小管,并通过环状凸缘将引流管1的端 部定位于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处。弓疏管1内径大,便于泪水流通,又具有足够的长度, 手术结束时可将伸出鼻道的多余部分连同引导钢丝11 一起剪除。制作人工泪小管的硅胶 材料是具有一定弹性的,球状固定体33设于引流管1的外壁上,其被植入患者泪小管时, 可以收拢,便于安装;引流管1通过环状凸缘2定位后,球状固定体33可提供张力,起 到固定作用;该人工泪小管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2),于靠近环状凸缘(2)一端的引流管(1)外壁上设有用于将引流管(1)固定于人体泪小管中的突出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一漏斗状固定环(31),所述漏斗状固定环(31)与引流管(1)夹角的开口朝向环状凸缘(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球状固定体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固定环(31)与引流管(1)的夹角(a )为15° ~45° ,漏斗状固定环(31)的高度(L2) 为lmm 1.5mm,漏斗状固定环(31)根部到环状凸缘(2)顶部的距离(Ll)为2mm 3.5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一翼状 固定片(32),所述翼状固定片(32)与引流管(1)夹角的开口朝向环状凸缘(2)。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固定片(32) 设有两片,并于引流管(1)两侧对称布置,各片翼状固定片(32)顶端的扇形展开角度(e )为30° ~90° 。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固定片(32) 与引流管(l)的夹角(a)为15。 ~45° ,翼状固定片(32)的高度(12)为1111~1.5111111, 翼状固定片(32)根部到环状凸缘(2)顶部的距离(Ll)为2111111~3.5111111。 _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一球状 固定体(33)。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固定体(33) 内部为一与引流管(1)相通的球状腔体(331)。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状凸缘(2)上设有利于将泪水导入引流管(1)内的导液凹环(21)。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远 离环状凸缘(2)的一端设有一引导钢丝(11),所述引导钢丝(11) 一端套设于引流管(1)内,另一端设有便于用钩针牵拉引导钢丝(11)的突起部(1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于靠近环状凸缘一端的引流管外壁上设有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泪小管中的突出部;远离环状凸缘的一端设有一引导钢丝,引导钢丝一端套设于引流管内,另一端设有便于用钩针牵拉引导钢丝的突起部。该可固定的人工泪小管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便于安装、便于护理、固定可靠的优点,通过钩针牵拉带突起部的引导钢丝,便于将人工泪小管植入泪道。
文档编号A61F9/007GK101194867SQ20071030347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戴珊珊, 肖满意 申请人:肖满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