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61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钳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钳形针。
技术背景目前,治疗软组织损伤常用的医疗器械为小针刀。其治疗效果虽然较为显 著,但因针刀刀口宽大、锋利,对体内血管、神经损伤较大。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难以接受;若操作不当,极易引起严重的医疗事故;同时因 针刀刃口短,仅为单柄,切割分离体内病变组织时无法达到一定的分离力度和 时间;难以分离一些硬度较大,弹性较差的组织,如瘢痕和骨性组织等。常用 小针刀的这些不足限制了针刀技术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 本低、易于加工、操作方面、安全可靠的钳形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钳形针包括钳形针头、 上针柄和下针柄,上针柄和下针柄的前端都设置有针头,上针柄和下针柄通过 铰链连接在一起。上针柄和下针柄的中后部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上针柄的后部内侧设置有 限位片,下针柄的后端设置有手指环。本实用新型的钳形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钳形针针头光滑,进入体内后对病变组织仅做钝性分离,不易损伤血 管和神经。二、 其撑开分离力度大,尤其适用于松解弹性较差粘连、疤痕、挛缩病变 组织和骨性组织等。三、 其撑开分离的角度及大小可以通过限位片控制,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四、 对病变组织的撑开分离能维持必要的时间,进而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五、 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技术易掌握,切口小,术后不用缝合,经加压包 扎即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钳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钳形针头,2、铰链,3、上针柄,4、复位弹簧,5、限位片,6、 下针柄,7、手指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钳形针,其结构包括钳形针头l、上针柄3和下针柄6,上针 柄3和下针柄6的前端都设置有钳形针头1,上针柄3和下针柄6通过铰链2连,接在一起。上钳针柄3和下针柄6的中后部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4;上针柄3的后部内 侧设置有限位片5,下针柄6的后端设置有手指环7。本实用新型钳形针适用于两个相邻组织平面分离的治疗或体内囊状病灶的 切开;特别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之粘连、疤痕、挛縮和内外压力失衡出现的 筋膜增厚、滑囊闭锁,增生变形骨关节和骨质增生闭合性松解术中肌纤维纵行 的切开、分离。对神经卡压类、骨性管道狭窄类疾病的治疗等更为适用。本实用新型钳形针加工制作简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钳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形针头,上针柄和下针柄,上针柄和下针柄的前端都设置有针头,上针柄和下针柄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形针,其特征在于上针柄和下针柄的中后部内 侧设置有复位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形针,其特征在于上针柄的后部内侧设置有限 位片,下针柄的后端设置有手指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钳形针,属于医疗器械,其结构包括钳形针头、上针柄和下针柄,上针柄和下针柄的前端都设置有针头,上针柄和下针柄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钳形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1029894SQ200720020998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于心存, 于松钺, 于永梅, 韩翔宇 申请人:于心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