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24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式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具体说是一种气囊式内窥镜。
技术背景现有的内窥镜插入方式主要是依靠在体外往前推送插入管前行,由于 插入管较长又有一定的柔软度,尤其对于进入人体肠道深处的内窥镜,由 于长度大幅度增加,且肠道弯曲较多,在体外依靠简单推送的传统方法不 可能使内窥镜探头达到消化道最深处需要检查的部位,尤其对于处于游离 状态的小肠部位,这就是多年来小肠部位--直被医务界认为消化道内窥镜 检査的盲区的原因。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式内窥镜,它真正弥补了现有技 术内窥镜不能有效检査消化道深处、全小肠的空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囊式内窥镜, 包括内窥镜主体,与内窥镜主体连接的带有内镜头端的插入管,其特征在 于该插入管前端设有第一气囊,在插入管外套有外套管,外套管位于第-气囊之后,外套管设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通过通气管道与 气囊控制装置连通,第二气囊位于外套管的前端。第一气囊与插入管为可 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由气囊控制装置控制,通过双气囊交替膨胀、 收縮,依靠气囊膨胀使得内窥镜的相应部分的位置与消化道有选择地相对 固定,配合外套管和插入管之间的相对移动,通过"套拉式"原理,使得 内窥镜能顺利达到消化道深处及小肠末端回盲部,检査整个小肠部位。由 于内窥镜具有体外器械和药物可随时进入的特性,因此也弥补了 "胶囊内镜"无法主动控制只能被打的观察检査和不能活体取样,不能治疗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法方便。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内窥镜主体,与内窥镜主体1连接的是内窥镜图 像处理器6,与内窥镜主体1组合的有带有内镜头的插入管2,其特征在于插入管2前端设有第一气囊3,在插入管外套有外套管4,外套管4位于第 一气囊3之后,外套管4设有第二气囊5,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5均通 过通气管道8与气囊控制装置7连通,第二气囊5位于外套管4的前端。首先将带有第二气襄5的外套管4套在插入管2外,然后在插入管2 的前端即内镜头端部装上第一气囊3,形成"双气囊"。通过第一气囊3和 第二气囊5的重复交替膨胀固定肠臂,从而分别将内镜插入管2和外套管 4交替向人体消化道深处推进。待插入管2和外套管4都完全进入人体, 可将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5同时膨胀,并连同肠道一起往外拉,使之收 縮在内窥镜插入部的近身端,然后再将插入管2和外套管4向前推进,如 此重复,可直至消化道小肠回盲部,通过观察可发现沿途病变病灶。在文中靠近内窥镜主体1的方向称为后,远离内窥镜主体1的方向称 为前。其中第一气囊与插入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嫘纹连接、卡口连 接等。其中气囊控制装置7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 气囊式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与内窥镜主体连接的带有内镜头端的插入管,其特征在于该插入管前端设有第一气囊,在插入管外套有外套管,外套管位于第一气囊之后,外套管设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通过通气管道与气囊控制装置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囊与插入管 为可拆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插入管前端设有第一气囊,在插入管外套有外套管,外套管位于第一气囊之后,外套管设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通过通气管道与气囊控制装置连通,第二气囊位于外套管的前端。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由气囊控制装置控制,通过双气囊交替膨胀、收缩,依靠气囊膨胀使得内窥镜的相应部分的位置与消化道有选择地相对固定,配合外套管和插入管之间的相对移动,通过“套拉式”原理,使得内窥镜能顺利达到消化道深处及小肠末端回盲部,检查整个小肠部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法方便。
文档编号A61B1/00GK201115659SQ200720071308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9日
发明者樋口武 申请人:上海富士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