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50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歩辅具器材,特别是指一种电动轮椅。
技术背景一般电动轮椅主要作为神经肌肉病变者、功能性退化的老人、肢体障碍及慢性 病患等缺乏独立行动能力者在闩常生活中代歩的医疗辅具。请参阅图l所示,即显示现有电动轮椅的立体图,其主要于车架ll上方设置有 一座椅12,以供患者乘坐,而于座椅12两侧设有扶手13,以供患者扶握,另外, 于车架11下方周侧设置有左、右前轮lll、 112以及左、右后轮113、 114,其中该 左、右后轮113、 114分别受动力装置14、 15所驱动,最后,于车架ll甜端设置有 一脚踏板115,以供患者放置双脚,据此,患者乘坐后得以随意识操控扶手13上的 控制器16,该控制器16便驱动该动力装置14、 15,进而控制该电动轮椅座执行甜、 后、左、右的行进动作,只是,现有的电动轮椅在实际制作与使用上仍具有下述需 立即改善的缺陷其一、现有电动轮椅的驱动方式,主要通过二可独立输出动力的动力装置14、 15所带动,而该二动力装置14、 15分别辨设于车架11的左右两侧,由此来独立带 动左、右后轮113、 114转动,而透过控制器16控制该二动力装置14、 15同时作动 或单一作动,使该电动轮椅执行前、后、左、右的行进动作,例如,欲使该电动轮 椅执行甜进动作时,患者操控该控制器16后,该二动力装置14、 15同时且同方向 带动该左、右后轮113、 114转动,使电动轮椅达到前进动作。又欲使该电动轮椅执 行右侧转弯动作时,患者操控该控制器16后,令右侧的动力装置15不作动,使右 后轮114无法转动,而左侧的动力装置14作动,使左后轮113转动,使电动轮椅达 到右转动作。据此,由于目前电动轮椅结构设计的缘故,因此必须受限于上述驱动方式,亦 即现有电动轮椅需搭配两组的动力装置14、 15来分别控制带动左、右后轮113、 114, 以达到前进以及转向的功能。而由于该动力装置14、 15由马达搭配减速机、控制器… 等单元所构成,并非单一单元即可构成,因此,若能降低动力装置14、 15的使用,又可控制电动轮椅执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的动作,对制作厂商而苦,势必得以节 省制作以及组装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其二、由于电动轮椅主要提供缺乏独立行动能力者所使用,因此,患者上肢若 不再作适当的活动,势必丧失最低的活动能力,由此观察现有电动轮椅,其作动的 控制方式主要透过患者单手单指操控扶手13上的控制器16即可完成,虽然操控上 相当简便,然而对患者而言,并无法使上肢得到完全的活动,而具冇复健以及防止 上肢肌肉萎縮的功能,因此,现有电动轮椅在研发设计上仍具有更进一步精进的必 要。是以,如何能开发出一种电动轮椅,可解决上述的缺陷,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机。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其可节省电动轮椅的制作以及组 装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其可使患者具有复健以及防止 上肢肌肉萎縮的功能。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其包含有一车架,其上设有坐垫;二后轮组,其分别组设于该车架的后方左右两侧;一动力装置,其同时带动该二后轮组转动;二甜轮组,其分别可横向转动地枢设于该车架的前方左右两侧;一连动杆组,其连接于该二前轮组,使该二前轮组同步且同向的横向转动;一摆动杆件,令其两端部为上、下端部,其中下端部枢接于该二前轮组的其中一组,且可带动该甜轮组进行横向转动,另外该摆动杆件可朝电动轮椅行进方向枢摆;一握把杆件,其一端部枢接于该摆动杆件的上端部,该握把杆件可于摆动杆件 上水平推移,同时带动摆动杆件横向旋转;一控制器,其组设于该握把杆件,该控制器控制该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图l现有电动轮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TH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操控状态示意图一,显示电动轮椅转向前的状态。图7为本实用新型操控状态示意图二,显示电动轮椅左转时的状态。图8为本实用新型操控状态示意图三,显示电动轮椅右转时的状态。图9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示意图,显示握把杆件收折的状态。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示意图,显示电动轮椅收折甜的状态。图11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5&局部放大图一,显示该限位件脱离该枢接组的状态。图12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局部放大图二,显示该枢接组的枢摆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图,显示摆动杆件折收的状态。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图,显示电动轮椅车折收的状态。11车架 112右前轮 114右后轮 12座椅 14动力装置 16控制器111左前轮 113左后轮 115脚踏板 13扶手 15动力装置21车架 212第一架体 214左管件 216踏板 22后轮组 24动力装置211坐塾 213第二架体 215右管件23后轮组 25控制器30左前轮组 311转轴部 32左轮子31左支架 312枢接部40右前轮组 411转轴部 42右轮子41右支架 412枢接部 43轴承50连动杆组 511外端部 52右端杆件 522内端部 53中杆件 532端部51左端杆件 512内端部 521外端部531端部60摆动杆件 611凸耳61上端部 62下端部70握把杆件 72握把套71端部80枢接组 82第二枢片件 83定位件 84限位件 842下挡部 85弹簧81第一枢片件 821限位凸 831头部 841上挡部 843拉钮90双手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 3、 4、 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动 轮椅,其主要由一车架21、 二后轮组22、 23、 一动力装置24、 一左前轮组30、 一 右甜轮组40、 一连动杆组50、 一摆动杆件60、 一握把杆件70以及一控制器25所组 成,其中该车架21,其上设有坐垫211;更进一步界定,该车架21由第一架体212与第 二架体213交叉叠置而成,于其交叉处即为枢.接处,使该车架21得以折收,另外, 于第一架体212前方设有踏板216、以及左右两侧具有一左管件214与右管件215, 且左、右管件214、 215呈纵向设置。该二后轮组22、 23,其分别组设于该车架21的后方左右两侧。 该动力装置24,其组设于该车架21上,且同时带动该二后轮组22、 23转动。 该左前轮组30,其可横向转动地枢设于该车架21的前方左侧;更进一歩界定, 该左前轮组30由一左支架31以及一左轮子32所组成,该左支架31具有一轴转部 311、以及于该轴转部311下端向下分歧且呈对应状的二枢接部312,其中该轴转部 311可横向转动地枢穿于该车架21的左管件214,而该左轮子32可转动地组设于该 二枢接部312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该左支架31的轴转部311与车架21的左管件 214枢接的组态系由轴承来达成。该右甜轮组40,其可横向转动地枢设于该车架21的前方右侧更进一步界定, 该右前轮组40由一右支架41以及一右轮子42所组成,该右支架41具有一轴转部 411、以及于该轴转部411下端向下分歧且呈对应状的二枢接部412,其中该轴转部 411可横向转动地枢穿于该车架21的右管件215,而该右轮子42可转动地组设于该 二枢接部412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该右支架41的轴转411部与车架21的右管件 215枢接的组态系由轴承43来达成。该连动杆组50,其连接于该左、右前轮组30、 40,使该左、右前轮组30、 40 同步且同向的横向转动;更进一步界定,该连动杆组50由一左端杆件51、 一右端杆 件52、以及一中杆件53所构成,该左、右端杆件51、 52各具有外端部511、 521及 内端部512、 522,各外端部511、 512分别固接于左、右前轮组30、 40的左、右支 架31、 41的枢接部312、 412,而该中杆件53位于该左、右端杆件51、 52之间,且 其两端部531、 532分别枢接于该左、右端杆件51、 52的内端部512、 522,而该中杆件53与左、右端杆件51、 52的枢接可由嫘栓搭配枢孔來达成。该摆动杆件60,令其两端部为上、下端部61、 62,其中该上端部61向上成形 有二凸耳611,该下端部62枢接于该右前轮组40的右支架41的轴转部411,且可 带动该右支架41进行横向转动,另该摆动杆件60可朝电动轮椅行进方向枢摆;值 得一提的是,该摆动杆件60的下端部62与右甜轮组40的右支架41的轴转部411 的枢接,透过一可相对进行栴摆动作的枢接组80来达成;更进一歩界定,该枢接组 80由第一枢片件81与第二枢片件82所构成,该二枢片件一端相互枢接成一体,其 中第一枢片件81与该右甜轮组40的右支架41的轴转部411固接,而第二枢片件82 与该摆动杆件60的下端部62固接。其次,本实施例中,于该枢接组80的第一枢片件81横向设置有一定位件83, 且该定位件83对应该枢接组80的枢接处,该定位件83外端具有一头部831:另外, 于该定位件83上设有一可横向活动的限位件84,且该限位件84位于该枢接组80与 定位件83头部831之间,该限位件84上下两端背向定位件83头部831弯折成形有 上挡部841与下挡部842,由此来限定第一枢片件81与第二枢片件82最大枢摆角度; 其次,于该定位件83上套设有一弹簧85,且该弹簧85位于该限位件84与定位件 83头部831之间,使该限位件84靠抵于该枢接组80;最后,于该限位件84上设有 一拉钮843,拉动该拉钮843使该限位件84脱离该枢接组80,使该摆动杆件60得 以折收。另外,该枢接组80的第二枢片件82与第一枢片件81枢接处具有限位凸821, 该限位凸821得以对应卡抵于第一枢片件81,由此來限定第一枢片件81与第二枢片 件82的最大枢摆角度。该握把杆件70,其一端部71枢接于该摆动杆件60的上端部61 二凸耳611之间, 该握把杆件70可于摆动杆件60上水平推移,同时带动摆动杆件60横向旋转值得 一提的是,该握把杆件70上设有握把套72,且该握把套72上亦可具有符合手指握 合的凹凸结构。该控制器25,其组设于该握把杆件70,该控制器25控制该动力装置24的动力 输出。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结构概述。 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与功效,请配合图6、 7所示,首先,本实 用新型在进行转向动作时,乘坐在电动轮椅的患者可借由双手90握持住于前方的握把杆件70,而按照其意识横向推移该握把杆件70,即可使电动轮椅转向。例如患 者欲进行左转动作时,双手90将握把杆件70朝向身体横向拉移,此时,该握把杆 件70带动该摆动杆件60横向转动,同时该摆动杆件60亦带动该右甜轮组40的右 支架41以及右轮子42横向转动(逆时针转动),而该右支架41在横向转动的同时, 其上固设的右端杆件52则迫使该中杆件53连动,连动的中杆件53则带动左端杆件 51同动,最后左端杆件51则带动所固接的左支架31以及左轮子32橫向转动(同为 逆时针转动),因此,将该握把杆件70朝向身体横向拉移后,即可使左、右轮子32、 42同步且同向的横向转动(逆时针转动),由此来达到左转的动作。其次,患者欲进行右转动作时,如图8所示,双手90将握把杆件70远离身体 方向横向推移,同样的,通过该握把杆件70、连动该握把杆件70的摆动杆件60、 连动该摆动杆件60的右前轮组40、以及通过连动杆组50而使右前轮组40与左前轮 组30相互连动的连动关系,即可使左、右前轮组30、 40的左、右轮子32、 42同步 且同向的横向转动(顺时针转动),而达到右转的动作。据此,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述功效其一、提升电动轮椅产品竞争力。由于本实用新型透过各组件的连动关系,以及患者的操控,即可使该电动轮移 进行转向,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需透过一动力装置来推动该电动轮椅,即可使该电 动轮椅执行甜、后、左、右的行进动作,是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电动轮椅相比确 得以减少一组动力装置的使用,即可控制电动轮椅执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的动作, 而这对制作厂商而言,势必节省电动轮椅制作以及组装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其二、使患者具有复健以及防止上肢肌肉萎縮的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患者欲使该电动轮椅进行转向时,其需透过 患者上肢的施力操控(水平推动或拉动),方得以使该电动轮椅转向,因此,本实 用新型对患者而言,迫使患者上肢得到完全的活动,因而而具有复健以及防止上肢 肌肉萎縮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如图9所示,即显示本实用新型握把杆件折收状态示意图。由 于该电动轮椅主要提供缺乏独立行动能力者所使用,而患者在乘坐以及离开该电动 轮椅时,皆需第三者的协助帮忙,因此,电动轮椅正前方并无障碍机构的设置。而 患者在乘坐以及离开该本实用新型时,虽然本实用新型于电动轮椅正前方设置有握 把杆件70,但是由于该握把杆件70 —端部71枢接于该摆动杆件60的上端部61,因此,第三者可将设置在电动轮椅甜方的握把杆件70向上推移,即可解除电动轮椅 正前方的障碍机构,让患者得以方便乘坐以及离开。紧接着,请配合参阅图2与1 O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于摆动杆件60与右前轮 组40的右支架41之间设有枢接组80,且改枢接组80第一枢片件81与第二枢片件 82最大枢摆角度受限于该该限位件84,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操控转向时,其可 按照患者上肢长度的需求而适时的推拉该握把杆件70,使握把杆件70与患者之间的 距离最为方便操控,以符合实际的需要。最后,请配合参阅图l 0至1 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折收时,可拉动该限 位件84上的拉钮843,使该限位件84上挡部841与下挡部842脱离该枢接组80的 第一枢片件81与第二枢片件82,此时,即可将改摆动杆件60朝向后轮组22、 23方 向推动,而由于该第二枢片件82具有限位凸821的结构设计,且该限位凸821对应 卡抵于第一枢片件81,因此得以限定第一枢片件81与第二枢片件82最大枢摆角度, 换句话说,即限定固接于第二枢片件82的摆动杆件60收折的幅度,紧接着放开限 位件84上的拉钮843,使限位件84受弹簧85的推迫而靠抵于第一枢片件81,而最 后再将车架21进行弯折收合即可将电动轮椅折收完毕。值得说明的是,在该摆动杆 件60收折的过程中,可适时的收折与复原该握把杆件70,避免在收折的过程中有阻 碍卡抵无法收折的状态发生。
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轮椅,包含有一车架,二后轮组,一动力装置,二前轮组,一连动杆组,一摆动杆件,一握把杆件以及一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上设有坐垫;所述的后轮组分别组设于该车架的后方左右两侧;所述的动力装置同时带动该二后轮组转动;所述的前轮组分别可横向转动地枢设于该车架的前方左右两侧;所述的连动杆组连接于该二前轮组,使该二前轮组同步且同向的横向转动;所述的摆动杆件,令其两端部为上、下端部,其中下端部枢接于该二前轮组的其中一组,且可带动该前轮组进行横向转动,另外该摆动杆件可朝电动轮椅行进方向枢摆;所述的握把杆件,其一端部枢接于该摆动杆件的上端部,该握把杆件可于摆动杆件上水平推移,同时带动摆动杆件横向旋转;所述的控制器组设于该握把杆件,该控制器控制该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该车架 左右两侧各具有一管件,且 各管件呈纵向设置,各^tf轮组都由一支架以及一轮子所组成,该支架具有一轴转部、 以及于该轴转部下端向下分歧且呈对应状的二枢接部,其中该轴转部可横向转动地 枢穿于该车架的管件,且该轴转部其中之一与摆动杆件下端部相互枢接,而该轮子 可转动地组设于该二枢接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各甜轮组的支架的轴转部与车架的管件 枢接的组态由轴承来达成。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该连动杆组由二端杆件以及一中杆件所 构成,该二端杆件各具有外端部及内端部,各外端部分别固接于二前轮组的支架的 枢接部,而该中杆件位于该二端杆件之间,且其两端部分别枢接于该二端杆件的内 端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该二前轮组其中之一的支架轴转部与该摆动杆件的枢接透过一可相对进行枢摆动作的枢接组来达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该枢接组由第一枢片件与第二枢片件所 构成,该二枢片件一端相互枢接成一体,其中第一枢片件与该二前轮组其中之一的 支架轴转部固接,而第二枢片件与该摆动杆件的下端部固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第二枢片件与第一枢片件枢接处具有限 位凸,该限位凸得以对应卡抵于第一枢片件,由此来限定第一枢片件与第二枢片件 最大枢摆角度。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于该枢接组的第一枢片件横向设置有一 定位件,且该定位件对应该枢接组的枢接处,该定位件外端具有一头部,另外,于 该定位件上设有一可橫向活动的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位于该枢接组与定位件头部之 间,该限位件上下两端背向定位件头部弯折成形有上挡部与下挡部,由此来限定第 一枢片件与第二枢片件最大枢摆角度,其次,于该定位件上套设有一弹簧,且该弹 簧位于该限位件与定位件头部之间,使该限位件靠抵于该枢接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于该限位件上设有一拉钮,拉动该拉钮 使该限位件脱离该枢接组,使该摆动杆件得以折收。
10.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轮椅,其中该车架由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交叉叠 置而成,于其交叉处即为枢接处,使该车架得以折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椅,其主要包括一转向机构,迫使患者需透过上肢的施力操控,才能使该电动轮椅转向,因此可以防止患者上肢肌肉萎缩以及具有复健的功能,其次,电动轮椅的转向主要通过转向机构达成,因此该电动轮椅只需搭配一动力装置即可,是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电动轮椅相比得以减少一组动力装置的使用,即可控制电动轮椅执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的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得以节省制作以及组装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文档编号A61G5/04GK201085745SQ20072014819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6日
发明者伍必翔 申请人: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