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眼外科的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眼科的泪道引流管, 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泪囊炎等。
技术背景逆行置管手术治疗泪道阻塞,是近年来微创技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研究热点 之一。根据同一原理,但采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法的逆行泪道置管术在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报 告中时有可见。现有技术用于逆行泪道置管手术的泪道引流管,例如公开号为CN 2717415Y、 名称为"记忆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和公开号为CN 2834472Y、名称为"泪囊引流管"的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它们一般都包括管体和支撑架(也称提拉环)。现有技术泪道引流管在手术后 的留置期间及手术恢复后拔管时,都存在三项安全隐患1、引流管在管体上端与提拉环之间 被拉断而导致提环留在泪囊内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发生这种情况一般需手术取出残留在泪 囊内的提拉环,这样给患者将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失去微创治疗的实际意义;同时增加医疗 成本和患者的医疗费用,也使医患关系趋向紧张;2、泪囊炎性分泌物积聚并粘附在引流管的 内壁上,将阻塞引流管,影响引流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3、提拉环在泪囊内的位置手术后 一旦发生偏差,无法调整到恰当位置,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 出一种确保手术效果好、且术后能保障安全顺利拔管的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使用一种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上端连结的提拉环,该提拉 环是由上横梁段和左右两侧段围成一个环形,所述提拉环上设有至少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 入并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细丝或不吸水的细线。
所述管体壁上开有两排纵向排列的小孔。
所述左右两侧段与上横梁段之间至少 一侧采用圆弧段过渡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可靠性,将所述隐形针孔设计成两个,该两隐形针孔 呈斜对角设置, 一个设置在一侧段上端的圆弧段上,另一个设置在另一侧段与管体的衔接处;
其中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的不吸水细线;另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 的合金金属丝。
所述提拉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呈类似铁锹把形; 二、为圆形;三、所述提拉环的其中一侧段与上横梁段之间采用圆弧段连接;提拉环的另一 侧段为一直线段直接与上横梁段相交,自该另一侧段与上横梁段交汇处起,所述上横梁段向 外延伸有1.5至2. 0厘米长的伸出段;该伸出段置于手术再通的泪小管内,治疗泪小管阻塞。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的技术效果在于:设置隐形针孔, 可以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丝和细线,置管手术前将合金金属丝和细线分别穿入对应的隐形针 孔而预置固定在提拉环上,合金金属丝和细线的下端穿进管体并引出至管体下端出口外,同 时,提拉环的上横梁段与两侧段之间采用圆弧段过渡连接,这样起到的效果是 一.提拉环 的上横梁段与两侧段之间釆用圆弧段过渡连接,减弱了提拉环上端两转角向外的支撑强度和 与泪囊之间的摩擦力,收缩性得以提高,患者手术恢复后,引流管能够被安全顺利地拔出, 降低引流管拔出困难的发生率; 一旦发生引流管拔出困难拉拔引流管时先试拉引流管下段, 如果发现阻力大就用"暴发力"拉所述金属丝,可将提拉环在合金金属丝预置处"切割"断 开,便可顺利拔出引流管;如果已发生意外断管,提拉环遗留在泪囊内,就用柔韧力牵拉所 述细线将提拉环顺利拉出,消除引流管在管体上端与提拉环之间被拉断而导致提环留在泪囊 内的安全隐患。二.在引流管留置体内期间,炎性分泌物例如脓苔将积聚并粘附在引流管体 内壁上,可以摇动旋转所述金属丝和/或细线,将所述炎性分泌物从引流管体内壁上刮除下来, 从而保证引流管的导通舒畅,消除泪囊炎性分泌物粘附积聚在引流管的内壁上导致阻塞引流 管而使治疗失败的安全隐患;三、如果提拉环在泪囊中的位置发生偏移,可以拉动细线将提 拉环调整到正常位置,消除提拉环在泪囊内的位置无法调整到恰当位置而导致治疗失败的安 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现有技术引流管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既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节约医疗成本和患者的医疗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髙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所述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髙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所述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髙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三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一,如图l、图2所示,包括管体10和与管体 10上端连接的提拉环20,所述管体10和提拉环20均采用超强弹性硅橡胶制成。所述提拉环 20是由上横梁段21和左右两侧段22、 23围成一个环形,所述提拉环20呈类似铁锹把形; 所述左右两側段22、 23与上横梁段21之间还采用圆弧段24、 25过渡连接。所述管体10壁 上开有两排纵向排列的小孔ll,所述提拉环20的上横梁段21的左右两边侧,设有两个隐形 针孔26、 28,其中隐形针孔26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丝60,另一隐形针孔28用于 穿入并固定预置的不吸水细线80。
所述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经过逆行置管手术无创伤地置入泪道后,所述管体io处于 鼻泪管内并使鼻泪管得以扩张,将泪囊等处炎性分泌物引流出泪道,所述提拉环20刚好卡于 泪囊中而使引流管得以固定。管体10上两排纵向排列的小孔11起到滲透给药和冲洗的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 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提拉环20设计成圆形,这样使提拉环20的收缩 性更加得以提高,适用于儿童,以及术前检查发现为泪道特别狭窄阻力大的病人,在手术后 拔管时更加顺利,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该实施例三与前两实 施例的结构和原理也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提拉环20的设计略有变化所述提拉环20的 其中一侧段22与上横梁段21之间采用圆弧段24连接;提拉环20的另 一侧段23为 一直线段 直接与上横梁段21相交,自该另一侧段23与上横梁段21交汇处起,所述上横梁段21向外 延伸有1. 5至2. O厘米长的伸出段27。该实施例三主要适用于鼻泪管阻塞并且泪小管也出现 阻塞或断裂的患者,置管时,所述伸出段27置入泪小管中,填充扩张泪小管,防止泪小管管 壁接触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在提拉环20的上横梁段21上设置隐形针孔26、 28,分别用 于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丝60和细线80,在手术时即可将所述合金金属丝60和细线80随同 引流管一并置入,从而起到前述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包括管体(10)和与管体(10)上端连结的提拉环(20),该提拉环(20)是由上横梁段(21)和左右两侧段(22、23)围成一个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环(20)上设有至少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细丝或不吸水的细线。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髙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壁上开有 两排纵向排列的小孔(11)。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段(22、与上横梁段(21)之间至少一侧采用圆弧段过渡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针孔有两个,该 两隐形针孔呈斜对角设置, 一个设置在一侧段上端的圆弧段上,另一个设置在另一 侧段与管体(IO)的衔接处;其中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的不吸水细线; 另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丝。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环(20)呈类 似铁锹把形。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环(20)为圆形。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髙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环(20)的其中 一侧段(22 )与上横梁段(21)之间釆用圆弧段连接;提拉环(20)的另 一侧段(23 ) 为一直线段直接与上横梁段(21)相交,自该另一侧段(23)与上横梁段(21)交 汇处起,所述上横梁段(21)向外延伸有1.5至2.0厘米长的伸出段(2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包括管体(10)和与管体(10)上端连结的提拉环(20),该提拉环(20)是由上横梁段(21)和左右两侧段(22、23)围成一个环形,所述提拉环(20)上设有至少一个隐形针孔,用于穿入并固定预置的合金金属细丝或不吸水的细线。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泪道引流管能保证引流管导通性能良好从而确保手术效果好,且术后能保障安全顺利拔管。
文档编号A61F9/007GK201135548SQ20072017118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6日
发明者刘永辉, 张敬先, 昕 梁 申请人:张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