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化妆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588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皮肤化妆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合有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常用名肌肽、碱性二肽)、同时使用性优异、且稳定性优异的皮肤化妆品。其中,所述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作为在抑制皮肤损伤/UV诱导免疫、抗皱、抑制角化不全、毛孔收缩方面具有效果的药物而已知。

背景技术
β-丙氨酰-L-组氨酸被称作L-肌肽,已知在各种动物的骨骼肌中广泛分布(非专利文献1)。其生理功能尚未明确,但有报道称其具有抗氧化作用或金属螯合剂作用等。
β-丙氨酰-L-组氨酸作为化妆品的专利申请在日本国内外均有,记载其抗皱(专利文献1)、皮肤活化、新生、美白等美容效果优异的皮肤化妆品用途(专利文献2)。
还申请了以药物为目的、着眼于各种药理作用的专利[例如热伤治疗药(专利文献3)、湿疹性皮肤疾病和药疹治疗药(专利文献4)、老年搔痒症治疗药(专利文献5)、抗肿瘤药(专利文献6)、抗溃疡药(专利文献7)、抗肿瘤药(专利文献8)、肝病预防治疗药(专利文献9)、免疫调节剂(专利文献10)、骨质疏松预防药(专利文献11)]。
还有人公开了β-丙氨酰-L-组氨酸在皮肤化妆品或与其近似的用途中的应用的PCT申请(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EP2003-2547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21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60-451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1-4545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1-4913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公平3-12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公平3-5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公平3-78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公平4-62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公平4-81966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公平7-17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12PCT/AU89/0042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生化学辞典(第3版)、东京化学同人,1998年,318页。
如上所述,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INCI名肌肽、碱性二肽)作为在抑制皮肤损伤/UV诱导免疫、抗皱、抑制角化不全、毛孔收缩方面具有效果的药物而已知。
但是,由作为碱性氨基酸的组氨酸构成,因此,制成配合至可发挥上述效果的浓度的水溶液时显示碱性(pH8或以上),不适合作为弱酸性的皮肤化妆品。因此,皮肤化妆品中,目前无法充分应用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的本来效果。
另一方面,通常制备皮肤化妆品时使用增稠剂。但是,为了将由于配合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而成为碱性的制剂的pH返回到弱酸性区域,如果配合柠檬酸或乳酸等酸类作为pH调节剂,则根据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的碱性性质、以及酸类的酸性性质,对增稠剂发挥了类似盐的作用,如果使用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烷基改性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丙烯酰胺系聚合物等的通常不具耐盐性的增稠剂,则其稳定性发生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耐盐性的增稠剂,使用已知的琥珀酰葡聚糖、黄原酸胶等时,虽然稳定性优异,但在娇嫩或粘附感等使用感方面有问题,并不适合作为皮肤化妆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将(A)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B)包含含有特定的合成高分子电解质的微凝胶的增稠剂、和(C)无机酸和/或有机酸组合,制备使(D)25℃下的pH为5.0或以上、低于8.0的皮肤化妆品,则可得到增稠效果充分、没有粘附感、有娇嫩的使用感、稳定性也优异的皮肤化妆品,从而完全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以及从很多化妆品增稠剂中选择使用含有特定的微凝胶的增稠剂为特征,配合无机酸和/或有机酸,制备弱酸性皮肤化妆品,由此最大限度地发挥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的各种效果,同时可提供使用感和稳定性优异的皮肤化妆品。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如果在皮肤化妆品中使用通常所使用的增稠剂的羧基乙烯基聚合物或通过均相聚合法或逆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含有合成高分子电解质的聚合物凝胶,则可以提供以往绝对从未出现过的、使用感和稳定性优异的有效的弱酸性皮肤化妆品。
即,本发明提供含有下述成分(A)、(B)、(C),满足(D)的条件的皮肤化妆品。
(A)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 (B)含有微凝胶的增稠剂,该微凝胶如下获得在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中,将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分散相中,在分散相中进行自由基聚合。
(C)无机酸和/有机酸 (D)皮肤化妆品在25℃下的pH为5.0或以上、低于8.0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如下获得在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通过表面活性剂形成单相微乳状液或微细W/O乳状液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的0.5质量%、25℃水分散液的表观粘度在剪切速率1.0秒-1下为10000mPa·s或以上。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的0.5质量%、25℃乙醇分散液的表观粘度在剪切速率1.0秒-1下为10000mPa·s或以上。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的0.5质量%、25℃水分散液或乙醇分散液中的动态弹性模量在应变1%或以下、频率0.01-10Hz的范围内为G’(储能弹性模量)>G”(损失弹性模量)。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是通式(1)所示的二烷基丙烯酰胺和通式(2)或(3)所示的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
通式(1) [化学式1]
(R1表示H或甲基,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通式(2) [化学式2]
(R4和R5各自独立,表示H或甲基,R6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X表示金属离子、NH3、胺化合物); 通式(3) [化学式2]
(R7表示H或甲基,R8表示H或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9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10、R11、R12表示甲基或乙基,Y表示阴离子性抗衡离子)。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成分(A)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总量为0.1-3.0质量%,上述成分(B)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的总量为0.1-5.0质量%,上述成分(C)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的总量为0.01-1.0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成分(C)的无机酸或有机酸为选自磷酸、乳酸或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详述本发明。
<成分(A)> 成分(A)的β-丙氨酰-L-组氨酸作为试剂市场有销售,可以容易地获得。还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合成。
本发明中使用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
其盐没有特别限定,无机盐有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氢溴酸盐、钠盐、钾盐、镁盐、钙盐、铵盐等。有机盐有乙酸盐、乳酸盐、马来酸盐、富马酸盐、酒石酸盐、柠檬酸盐、甲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三乙醇胺盐、二乙醇胺盐、氨基酸盐等。
β-丙氨酰-L-组氨酸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制成无机盐或有机盐。
β-丙氨酰-L-组氨酸的市售商品有Dragosine 2/060700(Symrise制备)、Oripeptide CNS(Orient Stars LLC制备)等。另外,β-丙氨酰-L-组氨酸的盐的市售商品有肌肽(2HCL)(Exsymol制备)等。
成分(A)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的总量优选0.1-3.0质量%。低于0.1质量%,则无法充分发挥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的效果。而超过3.0质量%配合并不会增强其效果。
<成分(B)> 成分(B)的含有微凝胶的增稠剂可以是合成高分子微凝胶,它如下获得在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中,将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分散相中,在分散相中进行自由基聚合。
即,是将通常通过被称为逆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高分子微凝胶应用在增稠剂的用途中,与根据日本特开2001-114641号公报所公开的均相聚合体系得到的含有合成高分子的增稠剂相比,其聚合方法和力学物性不同。
微凝胶是通过逆相微乳状液聚合法制备的合成高分子电解质的微粒。本发明所使用的含有微凝胶的增稠剂是在水、乙醇或水乙醇混合溶液中溶胀,可提供外观上肉眼观察均匀的高粘度溶液。
本发明中,作为增稠剂使用的微凝胶的聚合体系与以往的制备作为增稠剂的合成高分子的均相聚合体系不同。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1-114641号公报中公开的均相聚合体系得到的合成高分子不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微凝胶,合成高分子聚合后,为了配合在化妆品中,必须粉碎至粉末状态。合成高分子的凝胶较为明显,可能在外观上出现问题。
而本发明使用的微凝胶通过非均相聚合体系聚合。所得合成高分子是微细的高分子凝胶,即微凝胶,配合在化妆品中时无需重新粉碎、制成粉末状态,可发挥优异的增稠效果和优异的使用感,并且化妆品的外观也优选。
关于高分子的逆相乳液聚合法,在日本专利第1911623号公报记载通过逆相聚合制备使用丙烯酸的水溶胀性聚合物,将其应用为增稠剂的技术,但这是为了改良目前常用的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的缺点,与本发明中使用的微凝胶不同。
并且,日本特开平9-12613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水吸收性树脂的微凝胶颗粒制成一定或以上的大小,以适用于尿布或生理用品,但这并不是可应用于化妆品增稠剂的技术,本发明所使用的微凝胶完全不同。
本发明中使用的增稠剂在逆相乳液聚合法中制备(日本特开2004-114641号公报)。即,在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中,将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分散相,在分散相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合的微凝胶可以洗涤、干燥,但无需粉碎。
特别优选通过使用适当选择的、调节为亲水疏水平衡(HLB)的表面活性剂,在逆相乳液聚合中的聚合体系形成单相微乳状液或微细W/O乳状液的条件下制备含有微凝胶的增稠剂。
单相微乳状液是指在油相和水相热力学稳定地共存的状态下,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变成极小的状态。微细W/O乳状液的热力学不稳定,但在速度理论上,油和水是以微细的W/O乳状液的形式稳定地存在的状态。通常,微细W/O乳状液的内水相的粒径数为数10-100nm左右。这些状态只由体系的组成和温度决定,不受机械搅拌条件等的左右。
构成聚合系的组合物包含含有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或油分的分散介质(构成外相)、以及含有水的分散相(构成内相)。优选的有机溶剂有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碳烷等链烷类;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等环烷类;苯、甲苯、二甲苯、萘烷、萘等芳族和环状烃。
优选的油分有石蜡油等非极性油分。
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作为分散相的水中,接着与作为分散介质的有机溶剂或油分混合,加热至所需温度,然后将聚合引发剂添加到水相中进行聚合。
已知通常在非均相聚合法中,根据聚合中的搅拌条件不同,所制备的高分子的物性也不同。其原因是由于乳化体系并不是热力学稳定的状态,因此,搅拌条件导致乳化颗粒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本发明发现通过在存在于热力学稳定的单相微乳状液区域或近似稳定的单相区域附近的微细W/O乳状液区域进行聚合,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具体来说,通过调节聚合体系的组成(有机溶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HLB),在通常的热聚合或氧化还原聚合用的聚合引发剂的最佳聚合温度附近出现上述单相微乳状液或微细W/O乳状液区域,再在微细的水相(水滴)内聚合高分子,由此可以获得增稠效果高的微凝胶。
与此相对,在以往的悬浮聚合产生的高分子增稠剂中(例如日本特开平2001-1146641号公报等方法),难以控制聚合时水滴的粒径,难以获得优良的微凝胶。
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优选将非离子性单体和离子性单体(阴离子性单体或阳离子性单体)结合使用。
非离子性单体优选下述通式(1)所示的二烷基丙烯酰胺。
离子性单体优选下述通式(2)所示的阴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或下述通式(3)所示的阳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
通式(1) [化学式4]
(R1表示H或甲基,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通式(2) [化学式5]
(R4和R5各自独立,表示H或甲基,R6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X表示金属离子、NH3、胺化合物,例如,金属离子是Li、Na、K的金属离子,胺化合物是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
通式(3) [化学式6]
(R7表示H或甲基,R8表示H或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9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10、R11、R12表示甲基或乙基,Y表示阴离子性抗衡离子,例如Cl、Br等负抗衡离子) 特别优选的二烷基丙烯酰胺是二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
特别优选的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及其盐。
特别优选的阳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是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甲基氯。
非离子性单体和离子性单体的聚合体系中,单体组成比(聚合体系的加料比)可根据目标微凝胶的单体构成比适当确定。微凝胶的单体构成比与加入到聚合体系中的加料比大致相同。非离子性单体与离子性单体的聚合体系的加料比(摩尔比)通常是非离子性单体:离子性单体=0.5:9.5-9.5:0.5,优选1:9-9:1,进一步优选7:3-9:1的范围进行共聚。最佳比例是非离子性单体:离子性单体=8:2。
任意选择上述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聚合形成本发明的增稠剂。特别优选的增稠剂是在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中使用二甲基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由这些单体共聚而成的二元共聚物的微凝胶。这种情况下,无需交联单体,通过自交联即可获得可发挥优异的增稠效果和使用感的增稠剂。也可以使用交联单体,此时优选通式(4)所示的交联单体,特别优选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通式(4) [化学式7]
(R13和R17表示H或甲基,R14和R16表示-O-或-NH-,R15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

(n=4-100))。
为了将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分散相中、聚合本发明优选的微凝胶,必须分别选择最佳的外相油分或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于聚合体系的组成,本发明人通过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疏水性平衡(HLB)的相图,适合热自由基聚合的温度下表示浊点制备聚合体系,在通常的热自由基聚合温度下制备形成单相微乳状液或微细W/O乳状液的状态,可以获得具有优选的特性的作为增稠剂的微凝胶。
优选的表面活性剂有聚氧乙烯鲸蜡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己基癸基醚、聚氧乙烯异硬脂基醚、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山嵛基醚、聚氧乙烯胆甾基醚、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一脂肪酸甘油酯、三脂肪酸甘油酯、多甘油脂肪酸酯、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甘油酯、三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甘油酯、一硬脂酸聚氧乙烯甘油酯、二硬脂酸聚氧乙烯甘油酯、三硬脂酸聚氧乙烯甘油酯等。
可以将这些表面活性剂适当组合,调节为所需的HLB,添加到聚合体系中。
在将二烷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系离子性单体共聚得到的微凝胶中,自发的交联反应得以进行,特别是即使不共聚多官能性交联单体作为第三成分,也可得到化学自交联的微凝胶,形成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增稠剂。
第三成分的官能性交联单体并不是必需的,但添加该单体共聚也可以合成本发明所使用的微凝胶。多官能性交联单体优选通式(6)所示的单体,还可以使用通式(6)所示的交联单体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进行交联。这些交联性单体必须在二烷基丙烯酰胺和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的聚合体系中有效地获得交联结构。
优选的交联性单体例如有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聚氧乙烯酯、二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亚乙基双丙烯酰胺、三聚异氰酸三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等,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使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本发明中使用的作为增稠剂的共聚物中,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元和二烷基丙烯酰胺单元的含量的摩尔比通常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元:二烷基丙烯酰胺单元=0.5:9.5-9.5:0.5,优选1:9-9:1,进一步优选=3:7-1:9。最佳比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元:二烷基丙烯酰胺单元=2:8。本发明的增稠剂的粘性起因于基于强解离基团磺酰基的静电排斥导致的分子链延伸和二烷基丙烯酰胺的自交联反应、或交联性单体产生的交联结构,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元或其盐的含量相对于二烷基丙烯酰胺单元低于5摩尔%,因此不会充分发生分子链的延伸,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粘度。
交联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或其盐以及二烷基丙烯酰胺的全部摩尔数,优选在0.0001-2.0mol%的范围内添加。以低于0.0001mol%制备的增稠剂可能无法表现交联效果。而制备超过2mol%时,交联密度过高,微凝胶无法充分溶胀,因此无法发挥增稠效果。
本发明使用的微凝胶的分子量是重量平均分子量10万-500万(换算为PEG根据GPC测定)左右,作为增稠剂,根据求出的粘度来调节。
由上述聚合法得到的微凝胶具有下述(1)-(3)的所有的流变学性质。含有该微凝胶的增稠剂可通过上述聚合法的制备方法得到,优选作为增稠剂使用。
(1)微凝胶的0.5%(质量百分比)水分散液表观粘度在剪切速率1.0s-1下为10000mPa·s或以上。
(2)微凝胶的0.5%(质量百分比)乙醇分散液表观粘度在剪切速率1.0s-1下为5000mPa·s或以上。
(3)微凝胶的0.5%(质量百分比)水分散液或乙醇分散液中的动态弹性模量在应变1%或以下、频率0.01-10Hz的范围内为G’>G”。
微凝胶的水或乙醇分散液的表观粘度是使用锥板式流变测定仪(Paar Rhysica制造,MCR-300),在测定温度25℃、剪切速率1s-1下的粘度。
动态弹性模量是使用同上的测定装置,在测定温度25℃、应变1%或以下、以频率范围0.1-10Hz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和损失弹性模量(G”)的值。
本发明中使用的微凝胶可以在聚合后经由简单的沉淀纯化步骤、以粉末状态分离。分离成粉末状的微凝胶容易分散于水或乙醇或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迅速溶胀,发挥增稠剂的功能。
通过将共聚成微凝胶的离子性单体选择为强酸性的单体(例如含有磺酸残基的单体),可以使以往的在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中不可能增稠的酸性制剂增稠。
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是以上述微凝胶作为增稠剂,配合在皮肤化妆品基质中制备。增稠剂的配合量根据目标皮肤化妆品适当确定,对此并没有限定。从使用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的配合量为0.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0.1-5质量%。
<成分(C)> 对成分(C)的无机酸和/或有机酸进行描述。本发明使用的无机酸和/或有机酸可用作pH调节剂。是磷酸、乳酸、柠檬酸等,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将皮肤化妆品制成水性基质或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时,全体的pH调节为5.0或以上、低于8.0。pH低于5.0,则酸性过强,不适合作为皮肤化妆品。pH比8.0高,则碱性过强,也不适合作为皮肤化妆品。
本发明是将由碱性氨基酸构成的成分(A)将皮肤化妆品pH调节为8.0或以上的作用,通过成分(C)无机酸和/或有机酸降低pH,调节至皮肤化妆品最优选的pH的区域。该pH的区域是(D)的条件(皮肤化妆品在25℃下的pH为5.0或以上、低于8.0)。
配合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为了使皮肤化妆品的pH调节为5.0或以上、低于8.0而添加柠檬酸等酸类时,通过羧基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丙烯酰胺等的电荷排斥而增稠的增稠剂由于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的提高pH的作用、酸类的降低pH的作用而引起对增稠剂的“盐”的作用,导致减稠,发生分离等,稳定性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在黄原酸胶或羟基乙基纤维素等非离子性增稠剂中,虽然不会出现稳定性问题,但与肌肤的亲和性不良,没有娇嫩感,有粘附感,在使用性方面有问题。
但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成分(B)的增稠剂中,即使同时配合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以及无机酸和/或有机酸,调节至皮肤化妆品所优选的5.0或以上、低于8.0,其增稠效果的稳定性也不会出现问题,并且与肌肤的亲和性良好,有娇嫩感、渗透感,没有粘附感,使用性良好。
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含有上述成分(A)-(C),满足(D)的条件,由此可以提供配合已知作为在抑制皮肤损伤/UV诱导免疫、抗皱、抑制角化不全、毛孔收缩等方面有效果的药物—成分(A),同时长时间稳定性优异,与肌肤的亲和性好,有娇嫩、渗透感,没有粘附感,使用感优异的皮肤化妆品。
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除上述必须成分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配合通常化妆品中所使用的其它成分,例如有粉末成分、液体油脂、固体油脂、蜡、烃、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酯、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湿剂、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皮膜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离子封闭剂、低级醇、多元醇、糖、氨基酸、有机胺、高分子乳液、pH调节剂、皮肤营养剂、维生素、抗氧化剂、抗氧化助剂、香料、水等,根据目标剂型,按照常规方法制备。以下列举具体的可配合的成分,配合上述必须配合成分和下述成分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或以上,可以制备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
粉末成分例如有无机粉末(例如滑石粉、高岭土、云母、绢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合成云母、红云母、黑云母、蛭石、碳酸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钡、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锶、钨酸金属盐、镁、二氧化硅、沸石、硫酸钡、煅烧硫酸钙(熟石膏)、磷酸钙、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陶瓷粉、金属皂(例如肉豆蔻酸锌、棕榈酸钙、硬脂酸铝)、氮化硼等);有机粉末(例如聚酰胺树脂粉末(尼龙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树脂粉末、苯胍胺树脂粉末、聚四氟乙烯粉末、纤维素粉末等);无机白色颜料(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红色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铁红)、钛酸铁等);无机褐色系颜料(例如γ-氧化铁等);无机黄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黄、黄土等);无机黑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黑、低级氧化钛等);无机紫色系颜料(例如锰紫、钴紫等);无机绿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铬、氢氧化铬、钛酸钴等);无机蓝色系颜料(例如群青、藏青等)、珠光颜料(例如包覆氧化钛的云母、包覆氧化钛的氧氯化铋、包覆氧化钛的滑石粉、包覆着色氧化钛的云母、氧氯化铋、鱼鳞箔等);金属粉末颜料(例如铝粉、铜粉等)锆、钡或铝色淀等有机颜料(例如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红色204号、红色205号、红色220号、红色226号、红色228号、红色405号、橙色203号、橙色204号、黄色205号、黄色401号和蓝色404号等有机颜料,红色3号、红色104号、红色106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红色401号、红色505号、橙色205号、黄色4号、黄色5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绿色3号和蓝色1号等);天然染料(例如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等。
液体油脂例如有鳄梨油、山茶油、海龟油(タ—トル油)、澳洲坚果油、玉米油、貂油、橄榄油、菜籽油、卵黄油、芝麻油、杏仁油、小麦胚芽油、山茶花油、蓖麻子油、亚麻仁油、葵花油、棉籽油、紫苏子油、大豆油、花生油、茶子油、椰子油、米糠油、泡桐油(シナギリ油)、日本桐油、霍霍巴油、胚芽油、三甘油等。
固体油脂例如有可可脂、椰油、氢化椰油、棕榈油、棕榈核油、木蜡核油、氢化油、木蜡、氢化蓖麻油等。
蜡例如有蜜蜡、小烛树蜡、棉蜡、巴西棕榈蜡、月桂子蜡、虫蜡、鲸蜡、褐煤蜡、米糠蜡、羊毛脂、木棉蜡、乙酸羊毛脂、液体羊毛脂、蔗糖蜡、羊毛脂脂肪酸异丙酯、月桂酸己脂、还原羊毛脂、霍霍巴蜡、硬质羊毛脂、虫胶蜡、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POE胆甾醇醚、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POE氢化羊毛脂醇醚等。
烃油例如有液体石蜡、地蜡、角鲨烷、姥鲛烷、石蜡、纯地蜡、角鲨烯、凡士林、微晶蜡等。
高级脂肪酸例如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油酸、十一碳烯酸、妥尔油脂肪酸、异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高级醇例如有直链醇(例如月桂基醇、鲸蜡醇、硬脂基醇、山嵛醇、肉豆蔻醇、油醇、十六醇十八醇化合物等);支链醇(例如一硬脂基甘油醚(鲨肝醇)、2-癸基十四烷基醇、羊毛脂醇、胆甾醇、植物甾醇、己基十二烷醇、异硬脂基醇、辛基十二烷基醇等)等。
酯油例如有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鲸蜡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己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油酸癸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乳酸鲸蜡酯、乳酸肉豆蔻酯、乙酸羊毛脂、硬脂酸异鲸蜡酯、异硬脂酸异鲸蜡酯、12-羟基硬脂酸胆甾基酯、二-2-乙基己酸乙二醇酯、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一异硬脂酸N-烷基二醇酯、二己酸新戊二醇酯、苹果酸二异硬脂基酯、二-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醇酯、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三辛酸甘油酯、三异棕榈酸甘油酯、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2-乙基己酸鲸蜡酯、棕榈酸2-乙基己基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蓖麻油脂肪酸甲酯、油酸油脂、乙酰甘油、棕榈酸2-庚基十一烷基酯、己二酸二异丁酯、N-月桂酰基-L-谷氨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月桂酸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棕榈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柠檬酸三乙酯等。
硅油例如有链状聚硅氧烷(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二苯基硅氧烷等);环状聚硅氧烷(例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硅树脂,硅橡胶、各种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氟改性聚硅氧烷等)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有脂肪酸皂(例如月桂酸钠、棕榈酸钠等);高级烷基硫酸酯盐(例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钾等);烷基醚硫酸酯盐(例如POE-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POE-月桂基硫酸钠等);N-酰基肌氨酸(例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等);高级脂肪酸酰胺磺酸盐(例如N-肉豆蔻酰-N-甲基牛磺酸钠、椰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月桂基甲基牛磺酸钠等);磷酸脂盐(POE-油基醚磷酸钠、POE-硬脂基醚磷酸等);硫代琥珀酸盐(例如二-2-乙基己基硫代琥珀酸钠、一月桂酰基一乙醇酰胺乙醇酰胺聚氧乙烯磺基琥珀酸钠、月桂基聚丙二醇磺基琥珀酸钠等);烷基苯磺酸盐(例如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等);高级脂肪酸酯硫酸酯盐(例如氢化椰油脂肪酸甘油酯硫酸钠等);N-酰基谷氨酸盐)例如N-月桂酰基谷氨酸一钠、N-硬脂酰基谷氨酸二钠、N-肉豆蔻酰基-L-谷氨酸一钠等);硫酸化油(例如土耳其红油)等;POE-烷基醚羧酸;POE-烷基烯丙基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磺酸盐;二元醇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硫酸酯盐;月桂酰基一乙醇酰胺琥珀酸钠;N-棕榈酰天冬氨酸二(三乙醇胺);酪氨酸钠等。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有烷基三甲基铵盐(例如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烷基吡啶鎓盐(例如氯化鲸蜡基吡啶鎓等);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二烷基二甲基铵盐;氯化聚(N,N’-二甲基-3,5-亚甲基哌啶鎓);烷基季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烷基异喹啉鎓盐;二烷基吗啉鎓盐;POE-烷基胺;烷基胺盐;聚氨基脂肪酸衍生物;戊醇脂肪酸衍生物;苯扎氯铵;苯索氯铵等。
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有咪唑啉系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一烷基-N,N,N-(羟基乙基羧基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基-2-氢氧化咪唑啉鎓-1-羧基乙酰氧基2钠盐等);甜菜碱系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七烷基-N-羧基甲基-N-羟基乙基咪唑啉鎓甜菜碱、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甜菜碱、酰胺甜菜碱、硫代甜菜碱等)等。
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有一月桂酸六甘油酯(HLB14.5)、一肉豆蔻酸六甘油酯(HLB11)、一硬脂酸六甘油酯(HLB9.0)、一油酸六甘油酯(HLB9.0)、一月桂酸十甘油酯(HLB15.5)、一肉豆蔻酸十甘油酯(HLB14.0)、一硬脂酸十甘油酯(HLB12.0)、一异硬脂酸十甘油酯(HLB12.0)、一油酸十甘油酯(HLB12.0)、二硬脂酸十甘油酯(HLB9.5)、二异硬脂酸十甘油酯(HLB10.0)等聚甘油脂肪酸酯类。
一硬脂酸聚氧乙烯(以下简称为POE)(5)甘油酯(HLB9.5)、一硬脂酸POE(15)甘油酯(HLB13.5)、一油酸POE(5)甘油酯(HLB9.5)、一油酸POE(15)甘油酯(HLB14.5)等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类。
一椰油脂肪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6.9)、一棕榈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5.6)、一硬脂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4.9)、一硬脂酸POE(6)失水山梨醇酯(HLB9.5)、三硬脂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0.5)、一异硬脂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5.0)、一油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5.0)、一油酸POE(6)失水山梨醇酯(HLB10.0)、三油酸POE(20)失水山梨醇酯(HLB11.0)等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一月桂酸POE(6)山梨醇酯(HLB15.5)、四硬脂酸POE(60)山梨醇酯(HLB13.0)、四油酸POE(30)山梨醇酯(HLB11.5)、四油酸POE(40)山梨醇酯(HLB12.5)、四油酸POE(60)山梨醇酯(HLB14.0)等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POE(10)羊毛脂(HLB12.0)、POE(20)羊毛脂(HLB13.0)、POE(30)羊毛脂(HLB15.0)、POE(5)羊毛脂醇(HLB12.5)、POE(10)羊毛脂醇(HLB15.5)、POE(20)羊毛脂醇(HLB16.0)、POE(40)羊毛脂醇(HLB17.0)、POE(20)山梨醇蜜蜡(HLB9.5)等聚氧乙烯羊毛脂/羊毛脂醇/蜜蜡衍生物类。
POE(20)蓖麻油(HLB10.5)、POE(40)蓖麻油(HLB12.5)、POE(50)蓖麻油(HLB14.0)、POE(60)蓖麻油(HLB14.0)、POE(20)氢化蓖麻油(HLB10.5)、POE(30)氢化蓖麻油(HLB11.0)、POE(40)氢化蓖麻油(HLB13.5)、POE(60)氢化蓖麻油(HLB14.0)、POE(80)氢化蓖麻油(HLB16.5)、POE(40)氢化蓖麻油(100)氢化蓖麻油(HLB16.5)等聚氧乙烯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类。
POE(5)植物甾醇(HLB9.5)、POE(10)植物甾醇(HLB12.5)、POE(20)植物甾醇(HLB15.5)、POE(30)植物甾醇(HLB18.0)、POE(25)植物甾烷醇(HLB14.5)、POE(30)胆甾烷醇(HLB17.0)等聚氧乙烯甾醇/氢化甾醇类。
POE(2)月桂基醚(HLB9.5)、POE(4.2)月桂基醚(HLB11.5)、POE(9)月桂基醚(HLB14.5)、POE(5.5)鲸蜡基醚(HLB10.5)、POE(7)鲸蜡基醚(HLB11.5)、POE(10)鲸蜡基醚(HLB13.5)、POE(10)鲸蜡基醚(HLB15.5)、POE(20)鲸蜡基醚(HLB17.0)、POE(23)鲸蜡基醚(HLB18.0)、POE(4)硬脂基醚(HLB9.0)、POE(20)硬脂基醚(HLB18.0)、POE(7)油基醚(HLB10.5)、POE(10)油基醚(HLB14.5)、POE(15)油基醚(HLB16.0)、POE(20)油基醚(HLB17.0)、POE(50)油基醚(HLB18.0)、POE(10)山嵛基醚(HLB10.0)、POE(20)山嵛基醚(HLB16.5)、POE(30)山嵛基醚(HLB18.0)、POE(2)(C12-C15)烷基醚(HLB9.0)、POE(4)(C12-C15)烷基醚(HLB10.5)、POE(10)(C12-C15)烷基醚(HLB15.5)、POE(5)仲烷基醚(HLB10.5)、POE(7)仲烷基醚(HLB12.0)、POE(9)烷基醚(HLB13.5)、POE(12)烷基醚(HLB14.5)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类。
聚氧乙烯(以下简称为POE)(1)聚氧丙烯(以下简称为POP)(4)鲸蜡基醚(HLB9.5)、POE(10)POP(4)鲸蜡基醚(HLB10.5)、POE(20)POP(8)鲸蜡基醚(HLB12.5)、POE(20)POP(6)癸基十四烷基醚(HLB11.0)、POE(30)POP(6)癸基十四烷基醚醚(HLB12.0)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类。
一月桂酸聚乙二醇酯(以下简称PEG)(10)(HLB12.5)、一硬脂酸PEG(10)(HLB11.0)、一硬脂酸PEG(25)(HLB15.0)、一硬脂酸PEG(40)(HLB17.5)、一硬脂酸PEG(45)(HLB18.0)、一硬脂酸PEG(55)(HLB18.0)、一油酸PEG(10)(HLB11.0)、二硬脂酸PEG(HLB16.5)、二异硬脂酸PEG(HLB9.5)等聚乙二醇脂肪酸酯。
异硬脂酸PEG(8)甘油酯(HLB10.0)、异硬脂酸PEG(10)甘油酯(HLB10.0)、异硬脂酸PEG(15)甘油酯(HLB12.0)、异硬脂酸PEG(20)甘油酯(HLB13.0)、异硬脂酸PEG(25)甘油酯(HLB14.0)、异硬脂酸PEG甘油酯(30)(HLB15.0)、异硬脂酸PEG(40)甘油酯(HLB15.0)、异硬脂酸PEG(50)甘油酯(HLB16.0)、异硬脂酸PEG(60)甘油酯(HLB16.0)等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甘油酯类等。
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POE(2)硬脂基醚(HLB4.0)、自乳化型一硬脂酸丙二醇酯(HLB4.0)、肉豆蔻酸甘油酯(HLB3.5)、一硬脂酸甘油酯(HLB4.0)、自乳化型一硬脂酸甘油酯(HLB4.0)、一异硬脂酸甘油酯(HLB4.0)、一油酸甘油酯(HLB2.5)、三硬脂酸六甘油酯(HLB2.5)、五硬脂酸十甘油酯(HLB3.5)、五异硬脂酸十甘油酯(HLB3.5)、五油酸十甘油酯(HLB3.5)、一硬脂基失水山梨醇酯(HLB4.7)、三硬脂酸失水山梨醇酯(HLB2.1)、一异硬脂酸失水山梨醇酯(HLB5.0)、倍半异硬脂酸失水山梨醇酯(HLB4.5)、一油酸失水山梨醇酯(HLB4.3)、六硬脂酸POE(6)山梨醇酯(HLB3.0)、POE(3)蓖麻油(HLB3.0)、一硬脂酸PEG(2)(HLB4.0)、一硬脂酸乙二醇酯(HLB3.5)、硬脂酸PEG(2)(HLB4.5)等。
保湿剂例如有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硫酸粘液素、卡洛宁酸(カロニン酸)、去端肽胶原(アテロコラ—ゲン)、胆甾基-12-羟基硬脂酸酯、乳酸钠、胆汁酸盐、dl-吡咯烷酮羧酸盐、短链可溶性胶原、双甘油(EO)PO加成产物、刺梨(イザヨイバラ)提取物、蓍草(セイヨウノコギリソウ)提取物、草木樨(メリロ—ト)提取物等。
天然水溶性高分子例如有植物系高分子(例如阿拉伯树胶、黄蓍胶、半乳聚糖、瓜耳胶、刺槐豆胶、萍婆胶、角叉菜聚糖、果胶、琼脂、榅桲子(クインスシ—ド(マルメロ))、淀粉(大米、玉米、马铃薯、小麦)、甘草酸);微生物系高分子(例如黄原酸胶、葡聚糖、琥珀酰葡聚糖、支链淀粉(ブルラン)等);动物系高分子(例如有胶原、酪蛋白、白蛋白、明胶等)等。
半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例如有淀粉系高分子(例如有羧甲基淀粉、甲基羟基丙基淀粉等);纤维素系高分子(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羟基丙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纤维素硫酸钠、羟丙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晶纤维素、纤维素粉末等);海藻酸系高分子(例如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等)等。
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例如有乙烯基系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聚氧乙烯系高分子(例如聚乙二醇20,000、40,000、60,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等);丙烯酸系高分子(例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酰胺等);聚乙烯亚胺;阳离子聚合物等。
增稠剂例如有阿拉伯树胶、角叉菜聚糖、萍婆胶、黄蓍胶、刺槐豆胶、榅桲子、酪蛋白、糊精、明胶、果胶酸钠、精氨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PVA、PVM、PVP、聚丙烯酸钠、羧基乙烯基聚合物、刺槐豆胶、瓜耳胶、罗望子胶、二烷基二甲基铵硫酸纤维素、黄原酸胶、硅酸铝镁、膨润土、锂蒙脱石、硅酸AlMg(蜂胶(ビ—ガム))、合成黏土(ラポナイト)、硅酸酐等。
紫外线吸收剂有下述化合物。
(1)苯甲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例如对氨基苯甲酸(以下简称为PABA)、PABA一甘油酯、N,N-二丙氧基PABA乙酯、N,N-二乙氧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丁酯、N,N-二甲基PABA乙基酯等。
(2)氨茴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例如有N-乙酰氨茴酸高薄荷酯等。
(3)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例如有水杨酸戊酯、水杨酸薄荷酯、水杨酸高薄荷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苄酯、水杨酸对异丙醇苯酯等。
(4)肉桂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例如肉桂酸辛酯、乙基-4-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5-二异丙基肉桂酸酯、乙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4-二异丙肉桂酸酯、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辛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二乙氧基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环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乙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甘油单-2-乙基己酰基-二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等。
(5)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 例如双间苯二酚基三嗪。
更具体地说,有双{[4-(2-乙基己酰氧基)-2-羟基]苯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4-(2-乙基己酰氧基羰基)苯氨基}1,3,5-三嗪等。
(6)其它紫外线吸收剂 例如有3-(4’-甲基亚苄基)-d,1-莰烷、3-亚苄基-d,1-崁烷、2-苯基-5-甲基苯并噁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二苄嗪(ジベンザラジン)、二茴香酰甲烷、4-甲氧基-4’-叔丁基二苯甲酰基甲烷、5-(3,3-二甲基-2-亚降冰片基)-3-戊烷-2-酮等。二吗啉代哒嗪酮等哒嗪衍生物。
金属离子封闭剂例如有1-羟基乙烷-1,1-二磷酸、1-羟基乙烷-1,1-二磷酸四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三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柠檬酸钠、多磷酸钠、偏磷酸钠、葡糖酸、磷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琥珀酸、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羟基乙基三乙酸三钠等。
低级醇例如有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叔丁醇等。
多元醇例如有二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亚丙基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亚丁基二醇、2,3-丁二醇、亚戊基二醇、2-丁烯-1,4-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等);三元醇(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四元醇(例如1,2,6-己烷三醇等季戊四醇等);五元醇(例如木糖醇等);六元醇(例如山梨醇、甘露醇等);多元醇聚合物(例如二甘醇、双丙甘醇、三甘醇、聚丙二醇、四甘醇、双甘油、聚乙二醇、三甘油、四甘油、聚甘油等);二元醇的烷基醚类(例如乙二醇一甲醚、乙二醇一乙醚、乙二醇一丁醚、乙二醇一苯醚、乙二醇一己醚、乙二醇一2-甲基己基醚、乙二醇异戊基醚、乙二醇苄基醚、乙二醇异丙基醚、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等);二元醇烷基醚类(例如二甘醇一甲醚、二甘醇一乙醚、二甘醇一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二甘醇丁基醚、二甘醇甲基乙基醚、三甘醇一甲醚、三甘醇一乙醚、丙二醇一甲醚、丙二醇一乙醚、丙二醇一丁醚、丙二醇异丙醚、双丙甘醇甲基醚、双丙甘醇乙基醚、双丙甘醇丁基醚等);二元醇醚酯(例如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乙二醇一乙醚乙酸酯、乙二醇一丁醚乙酸酯、乙二醇一苯醚乙酸酯、二己二酸乙二醇酯、二琥珀酸乙二醇酯、二甘醇一基醚乙酸酯、二甘醇一丁醚乙酸酯、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一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一丙醚乙酸酯、丙二醇一苯醚乙酸酯等);甘油一烷基醚(例如鲛肝醇、鲨油醇、鲨肝醇等);糖醇(例如山梨醇、麦芽糖醇、麦芽三糖、甘露醇、蔗糖、赤藓醇、葡萄糖、果糖、淀粉分解糖、麦芽糖、木糖、淀粉分解糖还原醇等);格拉索德(グリソリツド);四氢糠醇;POE-四氢糠醇;POP-丁基醚;POP·POE-丁基醚;三聚氧丙烯甘油醚;POP-甘油醚;POP-甘油基醚磷酸;POP·POE季戊四醇醚、聚甘油等。
单糖例如有三碳糖(例如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等);四碳糖(例如D-赤藓糖、D-赤藓酮糖、D-丁糖、赤藓醇等);五碳糖(例如L-阿拉伯糖、D-木糖、L-来苏糖、D-阿拉伯糖、D-核糖、D-核酮糖、D-木酮糖、L-木酮糖等);六碳糖(例如D-葡萄糖、D-塔罗糖、D-阿洛酮糖(ブシコ—ス)、D-半乳糖、D-果糖、L-半乳糖、L-甘露糖、D-塔格糖);七碳糖(例如庚醛糖、庚糖(ヘプロ—ス)等);八碳糖(例如辛糖(オクツロ—ス)等);脱氧糖(例如2-脱氧-D-核糖、6-脱氧-L-半乳糖、6-脱氧-L-甘露糖等);氨基糖(例如D-葡糖胺、D-半乳糖胺、唾液酸、氨基糖醛酸、粘酸(ムラミン酸)等);糖醛酸(例如D-葡糖醛酸、D-甘露糖醛酸、L-葡糖二酸、D-半乳糖醛酸、L-艾杜糖醛酸等)等。
寡糖例如有蔗糖、伞形糖(ウンベリフロ—ス)、乳糖、车前糖(プランテオ—ス)、异剪秋罗糖类、α,α-海藻糖、棉子糖、剪秋罗糖类、伞花碱(ウンビリシン)、水苏糖毛蕊花糖(スタキオ—スベルバスコ—ス)等。
多糖例如有纤维素、榅桲子、硫酸软骨素、淀粉、半乳聚糖、硫酸皮肤素、糖原、阿拉伯树胶、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黄蓍胶、硫酸角质素(ケラタン硫酸)、软骨素、黄原酸胶、硫酸粘液素、瓜耳胶、葡聚糖、硫酸角质(ケラト硫酸)、刺槐豆胶、琥珀酰葡聚糖、卡洛宁酸等。
氨基酸例如有中性氨基酸(例如苏氨酸、半胱氨酸等);碱性氨基酸(例如羟基赖氨酸等)等。氨基酸衍生物例如有酰基肌氨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酰基谷氨酸盐、酰基β-丙氨酸钠、谷胱甘肽、吡咯烷酮羧酸等。
有机胺例如有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三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3-丙烷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等。
高分子乳液例如有丙烯酸树脂乳液、聚丙烯酸乙酯乳液、丙烯酸树脂液、聚丙烯酸烷基酯乳液、聚乙酸乙烯酯树脂乳液、天然橡胶胶乳等。
pH调节剂例如有乳酸-乳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琥珀酸-琥珀酸钠等的缓冲剂等。
维生素例如有维生素A、B1、B2、B6、C、E及其衍生物、泛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素等。
抗氧化剂例如有生育酚类、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等。
抗氧化助剂例如有磷酸、柠檬酸、抗坏血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脑磷脂、六甲基磷酸酯、肌醇六磷酸、乙二胺四乙酸等。
其它可以配合的成分例如有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苯氧基乙醇等);消炎剂(例如甘草酸衍生物、甘草亭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扁柏酚、氧化锌、尿囊素等);美白剂(例如虎耳草(ユキノシタ)提取物、熊果苷等);各种提取物(例如黄柏、黄连、紫根、芍药、獐牙菜(センブリ)、桦树(バ—チ)、鼠尾草(セ—ジ)、枇杷、胡萝卜、芦荟、锦葵(ゼニアオイ)、鸢尾(アイリス)、葡萄、薏苡仁、丝瓜、百合、番红花、川芎、生姜、小连翘(オトギリソウ)、芒柄花(オノニス)、蒜、辣椒、陈皮、当归、海藻等)、活化剂(例如蜂皇浆、感光素、胆甾醇衍生物等);血液流动促进剂(例如烟酸苄基酯、烟酸β-丁氧基乙酯、辣椒碱(カプサイシン)、姜油酮、斑蝥酊(カンタリスチンキ)、鱼石脂、鞣酸、α-冰片、烟酸生育酚、肌醇六烟酸酯、环扁桃酯(シクランデレ—ト)、桂利嗪(シンナリジン)、妥拉唑啉(トラゾリン)、乙酰胆碱、维拉帕米(ベラパミル)、千金藤碱(セフアランチン)、γ-谷维素(オリザノ—ル)等);抗脂漏剂(例如硫、二甲噻蒽(チアント—ル)等);抗炎症剂(例如氨甲环酸(トラネキサム酸)、硫代牛磺酸、亚牛磺酸(ヒポタウリン)等)等。
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的制品形态是任意的,可优选使用化妆水、乳液、乳霜、面膜等皮肤化妆品的形式。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的配合量为质量%(质量百分比)。
首先,对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微凝胶的合成例进行说明。合成例所得的微凝胶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增稠剂。
合成例1 将40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和9g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Sigma制备)溶解于250g离子交换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在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50g正己烷和8.2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6.4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合成例2 将35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和17.5g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Sigma制备)溶解于260g离子交换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在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正己烷和8.7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7.6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合成例3 将30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和26.7g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Sigma制备)溶解于280g离子交换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在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80g正己烷和9.4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9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合成例4 将35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和17.5g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Sigma制备)以及7mg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于260g离子交换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向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正己烷、8.7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7.6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合成例5 将35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和17.5g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Sigma制备)以及70mg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于260g离子交换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向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正己烷、8.7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7.6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合成例6 将35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和17.5g 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甲基氯(兴人制备)溶解于260g离子交换水中。向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正己烷、8.7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7.6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合成例7 将35g二甲基丙烯酰胺(兴人制备)、17.5g 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甲基氯(兴人制备)以及7mg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于260g离子交换水中。向具备回流装置的10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正己烷、8.7g聚氧乙烯(3)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3、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以及17.6g聚氧乙烯(6)油基醚(エマレツクス506、日本エマルション制备),混合并溶解,进行N2置换。向该三颈烧瓶中添加单体水溶液,在N2气氛下边搅拌边在油浴中加热至65℃-70℃。在体系温度达到65℃-70℃时,确认体系为半透明的微乳状液状态,然后将2g过硫酸铵添加到聚合体系中,引发聚合。将聚合体系在65-70℃搅拌3小时,保持,生成微凝胶。聚合结束后,向微凝胶悬浮液中加入丙酮,使微凝胶沉淀,接着用丙酮洗涤三次,除去残留的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沉淀物过滤后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微凝胶干燥物。
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有乳化粉底或防日晒乳液等水包油型乳液状制品、以及润肤霜等水包油型乳霜状的制品。这些制品可按照常规方法,配合上述必须成分和皮肤化妆品中通常配合的成分制备。以下详述。
[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10] 按照表1所示配方,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水包油型的润肤霜。所得润肤霜(试样)按照下述试验评价稳定性和使用性(肌肤上的延展性、娇嫩感、渗透感、粘附感)。
“稳定性试验” 将试样在50℃放置一个月,然后目视观察外观。通过下述评价基准进行判定。
(评价基准) ○完全未见分离 △几乎未见分离 ×产生分离 “评价(1)与皮肤的亲和性” 由10名专业评价人员就试验中与皮肤的亲和性实施实际应用试验。评价基准如下。
◎8名或以上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与肌肤有亲和性。
○6名或以上但低于8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与肌肤有亲和性。
△3名或以上但低于6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与肌肤有亲和性。
×低于3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与肌肤有亲和性。
“评价(2)娇嫩感” 由10名专业评价人员就使用中的娇嫩感实施实际应用试验。评价基准如下。
◎8名或以上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有娇嫩感。
○6名或以上但低于8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有娇嫩感。
△3名或以上但低于6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有娇嫩感。
×低于3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有娇嫩感。
“评价(3)对皮肤的渗透感” 由10名专业评价人员就使用中对皮肤的渗透感实施实际应用试验。评价基准如下。
◎8名或以上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有渗透感。
○6名或以上但低于8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有渗透感。
△3名或以上但低于6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有渗透感。
×低于3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有渗透感。
“评价(4)对皮肤没有粘附感” 由10名专业评价人员就使用中和使用后对皮肤的粘附感进行实际应用试验。评价基准如下。
◎8名或以上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没有粘附感。
○6名或以上但低于8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没有粘附感。
△3名或以上但低于6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没有粘附感。
×低于3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对皮肤没有粘附感。
“(评价5)肌肤的湿润感” 由10名专业评价人员就使用1小时后皮肤的湿润感进行实际应用试验。评价基准如下。
◎8名或以上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和使用后有肌肤的湿润感。
○6名或以上但低于8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和使用后有肌肤的湿润感。
△3名或以上但低于6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和使用后有肌肤的湿润感。
×低于3名专业评价人员认为使用中和使用后有肌肤的湿润感。
[表1]
(*1)商品名Synthalen K.3V Group制备 (*2)商品名Pemulen TR-1.Noveon Inc制备 (*3)商品名ARISTOFLEX AVC.CLARIANT制备 (*4)商品名SIMULGEL EG.SEPIC制备 (*5)商品名Kertrol CG.CP Kelco制备 (*6)商品名Natrosol Hydroxyethylcellulose.HerculesIncoporated制备 (*7)商品名SEPIGEL 305.SEPIC制备 (*8)商品名NIKKOL MGS-ASEV.日光ケミカルズ制备 (*9)商品名NIKKOL MYS-40V.日光ケミカルズ制备 (*10)商品名NIKKOL SS-30V.日光ケミカルズ制备 (*11)商品名β-丙氨酰-L-组氨酸.Symrise制备 [表2]
(*1)商品名Synthalen K.3V Group制备 (*2)商品名Pemulen TR-1.Noveon Inc制备 (*3)商品名ARISTOFLEX AVC.CLARIANT制备 (*4)商品名SIMULGEL EG.SEPIC制备 (*5)商品名Kertrol CG.CP Kelco制备 (*6)商品名Natrosol Hydroxyethylcellulose.HerculesIncoporated制备 (*7)商品名SEPIGEL 305.SEPIC制备 (*8)商品名NIKKOL MGS-ASEV.日光ケミカルズ制备 (*9)商品名NIKKOL MYS-40V.日光ケミカルズ制备 (*10)商品名NIKKOL SS-30V.日光ケミカルズ制备 (*11)商品名β-丙氨酰-L-组氨酸.Symrise制备 由表1、2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润肤霜)是稳定性优异,且肌肤上的延展性、娇嫩性、对肌肤的渗透感、湿润感优异的皮肤化妆品。
即,通过配合作为在抑制皮肤损伤/UV免疫诱导、抗皱、抑制角化不全、毛孔收缩方面有效的药物而已知的碱性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与特定的增稠剂和无机酸和/或有机酸类组合,可以调节至皮肤化妆品所优选的pH,可提供使用感良好的皮肤化妆品。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11.润肤霜 A.油相 (质量 (配合成分) %) 硬脂酸 1.0 硬脂醇 0.5 山嵛醇 0.2 一硬脂酸甘油酯 (商品名EMALEX GMS-F,日本エマルジョン(株)制备)2.0 维生素E乙酸酯 0.5 维生素A棕榈酸酯 二新戊酸三丙甘醇酯 5.0 新戊酸异硬脂基酯5.0 澳洲坚果油 1.0 茶籽油 1.0 香料0.4 苯氧基乙醇 适量 B.水相 合成例1的微凝胶 0.6 甘油4.0 1,2-戊烷二醇 3.0 透明质酸钠 0.1 β-丙氨酰-L-组氨酸 1.0 (商品名Oripeptide CNS,Orient Stars LLC制备) 抗坏血酸磷酸镁 0.1 柠檬酸 0.2 乙二胺四乙酸三钠0.05 纯净水 余量 (制备方法和评价) 将A的油相部和B的水相部分别加热至70℃,完全溶解。将A相加入到B相中,用乳化机乳化。通过热交换机将乳化物冷却,得到pH6.9的润肤霜。所得润肤霜的使用感是在皮肤上的延展性良好,有娇嫩感,对肌肤有渗透感、没有粘附感。
实施例12.润体霜 A.油相 (质量 (配合成分) %) 鲸蜡醇 3.0 凡士林 7.0 肉豆蔻酸异丙酯 8.0 角鲨烷 10.0 一硬脂酸甘油酯(自乳化型) (商品名NIKKOL MGS-BSEV,日光ケミカルズ(株)制 2.2 备) POE(20)失水山梨醇一硬脂酸酯 2.8 二新戊酸三甘醇酯 10.0 二新戊酸双丙甘醇酯 10.0 维生素E烟酸酯 2.0 香料 0.3 δ-生育酚 0.05 苯氧基乙醇 0.05 B.水相 合成例3的微凝胶1.0 1,3-丁二醇5.0 甘油 5.0 β-丙氨酰-L-组氨酸 (商品名Dragosine 2/060700,Symrise制备) 1.0 双丙甘醇 4.0 吡咯烷酮羧酸钠 1.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1 柠檬酸 0.3 纯净水 余量 (制备方法和评价) 按照实施例11,得到pH6.7的润体霜。所得润体霜的使用感是肌肤上的延展性良好、有娇嫩感、对肌肤有渗透感、没有粘附感。
实施例13.防晒乳液 A.油相 (质量 (配合成分)%) 山嵛醇 0.5 挥发性环状有机硅 10.0 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オクトリレン)2.0 叔丁基甲氧基苯甲酰基甲烷 2.0 二新戊酸三甘醇酯 5.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3.0 双乙基己氧基苯酚甲氧基苯基三嗪 0.5 香料 适量 B.水相 纯净水 余量 合成例4的微凝胶 0.3 双丙甘醇7.0 脱羧基肌肽HCl 1.5 (商品名Carcinine(2HCl),Exsymol制备) N-硬脂酰基甲基牛磺酸钠 2.0 (商品名NIKKOL SMT,日光ケミカルズ(株)制备) 乳酸0.15 (制备方法和评价) 将油相部和水相部分别混合溶解。油相部充分分散二氧化钛,加热到水相部中,用匀浆器乳化。以pH7.2得到的防晒乳液,使用感是肌肤上的延展性良好、有娇嫩感、对肌肤有渗透感、没有粘附感。
实施例14.乳液 A.油相 (质量 (配合成分) %) 角鲨烷 5.0 油酸油酯3.0 凡士林 2.0 倍半油酸失水山梨醇酯0.8 POE(20)山嵛基醚 1.2 (商品名NIKKOL BB-20,日光ケミカルズ(株)制备) 二新戊酸三丙甘醇酯 2.0 二新戊酸异癸酯 2.0 新戊酸辛基十二烷基酯2.0 月见草油0.5 香料0.2 苯氧基乙醇 0.2 B.水相 1,3-丁二醇 4.5 乙醇3.0 合成例5的微凝胶 0.3 β-丙氨酰-L-组氨酸 2.0 (商品名Dragosine 2/060700,Symrise制备) 柠檬酸 0.3 乙二胺四乙酸三钠0.05 纯净水 余量 (制备方法和评价) 将油相部和水相部分别混合溶解。向油相部中加入水相部,使用匀浆器乳化,得到pH7.1的乳液。所得乳液的使用感是肌肤上的延展性良好,有娇嫩感,对肌肤有渗透感,没有粘附感。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配合作为在抑制皮肤损伤/UV诱导免疫、抗皱、抑制角化不全、毛孔收缩方面有效的药物而已知的碱性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与特定的增稠剂和无机酸和/或有机酸类组合,可以调节成作为皮肤化妆品优选的pH,可提供使用感良好的皮肤化妆品。
权利要求
1.皮肤化妆品,该皮肤化妆品含有下述成分(A)、(B)、(C),满足(D)的条件,
(A)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
(B)增稠剂,该增稠剂含有微凝胶,该微凝胶是在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中,将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分散相中,在分散相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
(C)无机酸和/或有机酸;
(D)皮肤化妆品在25℃下的pH为5.0或以上、低于8.0。
2.权利要求1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如下获得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在通过表面活性剂形成单相微乳状液或微细W/O乳状液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
3.权利要求1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的25℃、0.5质量%水分散液的表观粘度在剪切速率1.0s-1下为10000mPa·s或以上。
4.权利要求1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的25℃、0.5质量%乙醇分散液的表观粘度在剪切速率1.0s-1下为5000mPa·s或以上。
5.权利要求1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微凝胶的25℃、0.5质量%水分散液或乙醇分散液的动态弹性模量在应变1%或以下、频率0.01-10Hz的范围内为G’(储能弹性模量)>G”(损失弹性模量)。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B)的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为通式(1)所示的二烷基丙烯酰胺和通式(2)或(3)所示的离子性丙烯酰胺衍生物
通式(1)
[化学式1]
R1表示H或甲基,R2或R3各自独立,表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通式(2)
[化学式2]
R4或R5各自独立,表示H或甲基,R6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X表示金属离子、NH3、胺化合物;
通式(3)
[化学式3]
R7表示H或甲基,R8表示H或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9表示碳原子数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10、R11、R12表示甲基或乙基,Y表示阴离子性抗衡离子。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成分(A)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的总量为0.1-3.0质量%,上述成分(B)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的总量为0.1-5.0质量%,上述成分(C)的配合量相对于皮肤化妆品的总量为0.01-1.0质量%。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皮肤化妆品,其中,上述成分(C)的无机酸和/或有机酸为选自磷酸、乳酸、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含有下述成分(A)、(B)、(C)且满足(D)的条件的皮肤化妆品。(A)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B)含有微凝胶的增稠剂,该微凝胶是在以有机溶剂或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以水作为分散相的组合物中,将水溶性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溶解于分散相中,在分散相中自由基聚合得到的;(C)无机酸和/或有机酸;(D)皮肤化妆品在25℃下的pH为5.0或以上、低于8.0。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成分(A)的β-丙氨酰-L-组氨酸和/或其盐、以及从较多化妆品增稠剂中选择使用成分(B)的含有特定微凝胶的增稠剂,通过配合成分(C)的无机酸和/或有机酸,制备弱酸性皮肤化妆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分(A)的各种效果,可以提供使用感和稳定性优异的皮肤化妆品。
文档编号A61K8/64GK101365417SQ20078000193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2日
发明者大村孝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资生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