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口腔炎的穴位外敷散的制作方法
治疗口腔炎的穴位外敷散技术领域本申请属于中药外用散剂 背景技术口腔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几乎每人都有患过口腔炎的经历。 一般根 据病因分为三类l.传染性口腔炎,指由于感染细菌、病毒或霉菌等病源微生物 而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症;2.营养不良性口腔炎,由于缺乏维他命等而引起的口腔 炎症;3.免疫性口腔炎,指由于自身免疫性因素损伤而引起的口腔炎性疾病。疼 痛,口腔粘膜充血与水肿,出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溃疡等,是口腔炎的主要征 候。目前治疗口腔炎的方法主要是口服维生素和涂抹喷洒杀菌消炎的药物。目 前没发现与本发明外敷散相同的药物。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敷于双足涌泉穴的治疗口腔炎的外敷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吴茱萸5-10份、细辛5-.10份、大黄5-10份、赤芍3-5份。 上述原料的优选重量份为吴茱萸5份、细辛5份、大黄5份、赤芍3份。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是取吴茱萸、细辛、大黄和赤芍四种药研 磨,过200目筛,使用时,陈醋调成糊状,睡觉前敷于双足涌泉^:,每次敷8-12 分钟,每天一次.每次脚用量约5-18g,五天一个疗程, 一般一个疗程即可痊愈。 本发明的药理分析如下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功效,可导热下行。 细辛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止疼、温肺化痰和消炎功效。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火解毒,凉血祛淤,清热利湿,推陈致新功效。 赤芍味酸苦,性微寒,具有祛瘀止疼,活血止血功效。本发明将吴茱萸、细辛、大黄和赤芍四味药与陈醋相配,产生温和及刺激 作用,促进药效。足心涌泉井穴原是少阴肾经,上和手厥阴经相连,以上中药 用陈醋调合成干湿适宜的饼状贴敷该穴,通过厥阴心包经,可导热下行,从而 祛除邪热,恢复阴阳平衡。自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共收治口腔炎患者107人, 其中敷5次治愈者75人,敷6—8次治愈者28人,中断治疗4人,治疗效果显 著。典型病例病例一孙刚,男,67岁,肥城市新城办事处人,患口腔炎5年,时好时 犯,06年7月25号来诊,嘱其贴本发明外敷散,8次即愈, 一年后随访未复 发。病例二王荣荣,女,5岁,肥城市东付村人,07年2月21号患口腔炎, 无法进食,嘱其贴本发明外敷散,4次即愈。病例三辛延珍,女,42岁,肥城安庄镇北双村人05年患口腔炎来诊,外 敷治疗5次即愈。病例四武新明,男47岁,肥城白云山27号楼05年12月患口腔炎,进食困难,贴本发明外敷5次既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步说明本发明的组分和使用方法。实施例一取吴茱萸5份、细辛5份、大黄5份和赤芍3份四种药研磨,过200目筛,用陈醋调成糊状。睡觉前敷双涌泉穴,每次敷8-12分钟,每天一次,五天一个疗程。实施例二取吴茱萸10份、细辛10份、大黄5份和赤芍4份四种药研磨, 过200目筛,用陈醋调成糊状。睡觉前敷双涌泉穴,每次敷8-12分钟,每天一 次,五天一个疗程。实施例三取吴茱萸10份、细辛6份、大黄5份和赤芍3份四种药研磨, 过200目筛,用陈醋调成糊状。睡觉前敷双涌泉穴,每次敷8-12分钟,每天一 次,五天一个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口腔炎的穴位外敷散,其特征是,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吴茱萸5-10份、细辛5-10份、大黄5-10份、赤芍3-5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口腔炎的穴位外敷散,其特征是,各中药原料 的优选组分为吴茱萸5份、细辛5份、大黄5份、赤芍3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腔炎的穴位外敷散,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吴茱萸5-10份、细辛5-10份、大黄5-10份、赤芍3-5份。本发明将吴茱萸、细辛、大黄和赤芍四味药与陈醋相配,产生温和及刺激作用,促进药效。足心涌泉井穴原是少阴肾经,上和手厥阴经相连,以上中药用陈醋调合成干湿适宜的饼状贴敷该穴,通过厥阴心包经,可导热下行,从而祛除邪热,恢复阴阳平衡。
文档编号A61K9/14GK101254250SQ20081001503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日
发明者李瑞芹, 进 梁 申请人:进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