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991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认为面神经炎为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倍耳麻痹。追溯患者可有受冷风侵袭的病史。部分病例可发生在急性鼻咽部感染后。急性期以控制感染、改善局部lL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目的。①如用强的松治疗每日口服20~40毫克,连续510天。副作用和毒性较大,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期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应用维生素Bp虽然毒性低,但有注射维生素B,引起休克者。③应用维生素B!2:大剂量维生素B,2使用后,第一周内常有低血钾,有的发生血栓栓塞,甚至造成死亡。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面神经炎为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面神经麻痹,又称倍耳麻痹。病因未完全阐明。可能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追溯患者可有受冷风侵袭的病史。部分病例可发生在急性鼻咽部感染后。有人认为可能因缺血而发病。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局部遭受风寒侵袭,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与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后期呈纤维化。临床表现面神经炎在颅神经疾病中最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间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单侧,很少双侧。起病突然,常于睡醒或清晨刷牙、洗面时发现口角漏水和歪斜。有的无自觉症状,面肌麻痹由别人发现。初起时耳内、乳突区、下颌角周围轻度疼痛,症状于12天内达高峰。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眼球向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倍耳现象;下眼睑外翻使泪点不能与结合膜接触而致泪液溢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涎外流,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储留在齿颊之间,不能完成鼓腮、噘嘴、吹哨等动作。急性期乳突前方可有压痛。它的技术方案为取白附子4.5重量份、白芥子9重量份、皂荚6重量份、天南星9重量份、天麻9重量份、钩藤9重量份、白蒺藜12重量份、地龙9重量份、僵蚕9重量份、全蝎9重量份、蜈蚣9重量份、荆芥12重量份、防风9重量份、细辛3重量份、白芷6重量份、藁本9重量份、辛夷6重量份、生姜6重量份、羌活12重量份、吴茱萸6重量份和生甘草9重量份,将上述药放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用纱布过滤去渣得到520毫升药液,即为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该发明的优点是制造简单,该中药液副作用小,毒性小。口服后,在消化道内吸收好,并且疗效稳定,不容易反弹。同时,避免了应用强的松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及较大的药物毒性。避免了应用维生素Bi引起休克的发生。避免了维生素Bu大剂量应用,造成的低血钾、血栓栓塞,甚至造成死亡。利用口服该中药液能使面神经炎得到痊愈。白附子、白芥子、皂荚、天南星、天麻、钩藤、白蒺藜、地龙、僵蚕、全蝎、蜈蚣,这11味药,具有祛风、祛痰、豁痰、通窍、熄风止痉、活络止痛之功。其中①白附子燥烈有毒,能开能散,能祛风化痰燥湿。善"引药上行"而治头面之疾,适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痰厥头痛等症。②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散,能豁痰涎,利气机,宽胸膈,通经络,故凡痰阻气滞,咳逆胁痛,或痰留经络,肢体疼痛等症,皆可应用。因此,取其辛散走窜之力,又有散结消肿之功。实验研究白芥子主要成分为芥子甙,并含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及粘液质等。白芥子能抑制一些皮肤真菌。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③天南星苦温辛烈,开泄走窜燥湿的作用很强。所以能治中风痰壅、眩晕,或由风痰引起的麻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天麻微辛、甘,平。专入肝经。诸凡头目眩晕、痉挛抽搐,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一切风症,皆可赖以平定。实验研究天麻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香草醇。此外含粘液质。其灰分中含氧化钙、氧化镁等无机物质。天麻浸膏有明显对抗动物戊四氮阵发性惊厥的作用,并有镇静作用。地龙咸、寒体滑,下行降泄,功能清热止痉,通络平喘,利尿通淋。⑥僵蚕辛能发散,咸能软坚,为祛风化痰之药,既能祛风泄热,又能化痰解痉,且有消肿散结之功。⑦全蝎甘辛有毒入肝经。为熄风止痉之品,常用于惊闲抽搐、中风口眼歪斜等症,均有良效。⑧蜈蚣辛温有毒,性善走窜,截风定搐,作用强烈,故为熄风止痉之要药。用治惊痫抽搐、口眼歪斜等症,均有良效。以上11味药,在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故为主药。荆芥味辛,性温,芳善气清,质又轻扬,入肺肝二经。其性虽温,但温而不燥,性质平和,以辛散疏风为主。故既可用于散风寒,又可用于散风热。对于风邪滞于上之症,尤为适宜。实验研究荆芥主要含挥发油。荆芥能使汗腺分泌旺盛,并有解痉挛作用。又能旺盛皮肤血行。防风辛甘微温,性浮升散,善行全身,以祛风邪,为治风通用之品,有"风药中润剂"之称。实验研究防风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糖、有机酸等。动物证明有中等度解热作用。并能解除血管痉挛疼痛。细辛辛温性烈,能解散风寒,内化痰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喘既能开窍,又能止痛。.藁本辛温雄壮,气味香烈,入足太阳经,兼通督脉,故善达头顶。功能驱风、散寒、胜湿、止痛,兼有解表发汗作风。实验研究藁本含挥发油,由藁本酚、双甲氧丙烯苯等组织,并含有其它软脂酸。藁本挥发油精油,能麻醉大脑中枢,故有镇痛解痉作用。辛夷辛温香散,轻浮上升,能散肺部风寒而宣通鼻窍。生姜味辛微温。入肺经能发散风寒,祛痰止咳。实验研究生姜含辛辣成分(主要为辛辣素)和芳香成分(姜油)。姜油能促进周围血液循环、服后自觉全身温暖,故能引起发汗。总之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藁本、辛夷、生姜这7味药均味辛,性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解痉解毒之功,能协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羌活辛苦性温。气味雄烈,上升发表作用较强。实验辆究羌活主要成分含有挥发油。芜活煎剂或酒浸剂能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吴茱萸味辛能散寒止痛,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羌活、吴茱萸均味辛,性温或热,能载诸药上行直达头面,治疗面神经炎,故为佐药。生甘草味甘性平,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既能缓解诸药之毒性,又能纠其偏性,因此,在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为使药。以上这21味药,配伍应用,共同起到祛风、祛痰、豁痰、通窍、熄风止痉、活络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是治疗面神经炎的最佳配方。白附子辛、甘、大温。有毒。入胃经。祛痰止痛,祛风止痉,祛湿止痒。白芥子辛,温。有毒,入肺经。豁痰利气,散结消肿。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祛痰止咳,通窍开闭。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燥湿祛痰,祛风解痉,解毒医疮。天麻微辛、甘、平。入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钩藤甘,微寒。入肝、心包经。熄风止痉,平肝清热。白蒺藜辛、苦,微温。入肝、肺经。祛风疏肝,行气活血。地龙咸,寒。入肝、肾、肺经。清热止痉,通络疗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僵蚕咸、辛,平。入肝、肺经。化痰止痉,祛风泄热,消肿散结。全蝎甘、辛,平。有毒。入肝经。熄风止痉,活络止痛,解毒疗疮。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熄风止痉,解毒疗疮。荆芥辛、温。入肺、肝经。散风解表,宣毒透疹,散瘀止血。防风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散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细辛辛、温。入肺、肾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祛痰止咳。白芷辛、温。入胃、大肠、肺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解毒医疮,化湿止带。藁本辛,温。入膀胱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辛夷辛,温。入肺经。散寒解表,宣肺通鼻。生姜辛,微温。入肺、脾、胃经。散寒解表,温胃止呕,化痰行水,解毒。芜活辛、苦,温。入膀胱、肝、肾经。散寒解表、通痹止痛。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入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下气止呕。生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具体实施方式取白附子4.5g、白芥子9g、皂荚6g、天南星9g、天麻9g、钩藤9g、白蒺藜12g、地龙9g、僵蚕9g、全蝎9g、蜈蚣9g、荆芥12g、防风9g、细辛3g、白芷6g、藁木9g、辛夷6g、生姜6g、羌活12g、吴茱萸6g和生甘草9g,将上述药放入11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用纱布过滤去渣得到520毫升药液,即为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当面神经炎的病人需要治疗时,口服一次260毫升,一日二次,药液温度为36X:,五日为一疗程,若仍有口眼歪斜等症状,再服第二疗程,以至痊愈。271例面神经炎的病人18~20岁者1例,占0.37%;21~30岁者113例,占41.7%;31~50岁者,155例,占57.19%;51~60岁者,2例,占0.74%。271例面神经炎的病人,男性159例,占58.67%;女性112例,占41.33%,男性多于女性。表一、271例面神经炎的病人治疗前后情况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二、271例面神经炎的病人疗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白附子4.5重量份、白芥子9重量份、皂荚6重量份、天南星9重量份、天麻9重量份、钩藤9重量份、白蒺藜12重量份、地龙9重量份、僵蚕9重量份、全蝎9重量份、蜈蚣9重量份、荆芥12重量份、防风9重量份、细辛3重量份、白芷6重量份、藁本9重量份、辛夷6重量份、生姜6重量份、羌活12重量份、吴茱萸6重量份和生甘草9重量份,将上述药放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用纱布过滤去渣得到520毫升药液,即为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全文摘要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面神经炎急性期以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目的。如用强的松治疗副作用和毒性较大,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期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白附子、白芥子、皂荚、天南星、天麻、钩藤、白蒺藜、地龙、僵蚕、全蝎、蜈蚣、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藁本、辛夷、生姜、羌活、吴茱萸和生甘草,将上述药放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用纱布过滤去渣得到520毫升药液,即为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它的优点是制造简单,该中药液副作用小,毒性小。口服后,在消化道内吸收好,并且疗效稳定,不容易反弹。文档编号A61P25/02GK101259257SQ200810015329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16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16日发明者逯传玲申请人:逯传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