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外伤的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外伤疼痛、感染化脓、 高烧水肿及组织坏死等外伤及并发症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目前对治疗外伤,如身体各部位受伤出血,烧烫伤、手术后刀口处理 等等, 一是使用雷夫奴尔包扎处理,二是使用多种抗菌素预防控制外伤感 染,对于已经感染者便无计可施。由于无特效药,极易造成继发性感染, 使患者高烧、水肿、化脓或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危 及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外伤的软膏,用以弥补国内治疗外伤药 品之缺乏,同时减轻外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
本发明的软膏是根据我国中医学、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对发病基理的 探索研究及扶正去邪的治疗原则,经儿代世医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取精 华研制而成。
本发明是由下述组份与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冰片 5份 木鳖子150份 轻粉10份 石腊油500份 白腊70份 铅丹5份 蜂蜜200份。
本发明中的冰片:入膏后主要是清热、痈肿疮疡外用要药;木鳖子:. 有小毒,经高温后加蜂蜜毒量减少,其入膏后有清血热,降体温,消疮毒,消肿止痛作用,止痛效果尤其显著;轻粉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水肿、毒 疮作用;石腊油主要是在高温情况下将所有组份的药用成分浸出;白腊 它与蜂蜜组成密腊,该腊甘温,止痛生饥、入药成膏,以护内膜,敷金疮 止血镇痛;铅丹;拔毒去瘀、长肉生饥,治烧烫伤良药;蜂蜜止痛解毒、 合百药并能加快伤口愈合。将所述七药合一,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 血、消肿止痛、拔毒生饥、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其止痛效果尤其突出。 它的另一独特之处还在于用药后它能在体表形成一层保护膜,以此隔离并 阻止空气中的细菌与病毒从伤口浸入,进而有效预防并控制感染。达到快 速治愈外伤之目的。
本发明以纯天然中药为原料,药源广泛、原料易得,外用方便,止痛 迅速,经济实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并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血、消肿止 痛、拔毒生饥、药到病除、加速伤口愈合之药用功效。经临床观察,该药 适于治疗外伤疼痛、感染化脓、高烧水肿及局部组织坏死等外伤及并发症 多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具有配方新颖独特、药物配伍合理、组份少 易制取、药效确切持久、有效控制感染、疗程短见效快、治疗彻底不复发、 适合临床应用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软膏是以所述七味中药为原料,首先按冰片5g 、木鳖子150 g、轻粉10g、石腊油500g、白腊70g、铅丹59 、蜂蜜200g称取原料药, 再由下述工艺制取将石腊油和白腊放在容器中用大火烧沸后,加入木鳖 子,将其炸变色至黑,中火放入冰片、轻粉、铅丹炸半小时后停火,去渣 过滤。待凉至70—8(TC时加入蜂蜜,然后倒进已消毒的器皿中搅拌后保存,放凉后即获本发明的软膏700g。
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可直接涂抹患处每天2—3次,用量可根据外伤 面积适当确定,但每次用量最多不得超过100g。
疗效观察
本发明的外用软膏多年来一直应用于临床,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治疗效 果。它对于外伤疼痛、感染化脓、高烧水肿及局部组织坏死等外伤及并发 症患者,只要使用本发明其疼痛瞬间即可消失,用药后不必包扎,无须缝
合,不结痂,由内向外逐渐愈合。对于一般的外伤,用本药后7—15天即 可全愈。对于一般外伤感染及术后伤口感染化脓程度较轻者10—15天愈合。 感染化脓变黑感染严重者,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约为20—30天。对由外伤 或术后感染引起的水肿或恶性水肿者,用药2小时内立见消肿。尤其是烧 烫伤,不用植皮,再生能力极强。而对高烧不退者也能退烧。真有药到病 除之特殊神奇功效。总之,经临床实践验证,本发明对治疗外伤、外伤感 染、高烧水肿及局部组织坏死及并发症总有效率100%,治愈率100%,其 疗效确切,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外伤的药物。具较高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治外伤的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膏是以冰片5份、木鳖子150份、轻粉10份、石腊油500份、白腊70份、铅丹5份、蜂蜜200份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中药领域中的一种治外伤的软膏,它是以冰片5份、木鳖子150份、轻粉10份、石腊油500份、白腊70份、铅丹5份、蜂蜜200份为原料制成的。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血、消肿止痛、拔毒生饥、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止痛效果尤其突出。另一独特之处在于能在体表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并阻止细菌与病毒从伤口浸入,进而有效预防并控制感染。达到快速治愈之目的。还具有配方新颖独特、药物配伍合理、组份少易制取、药效确切持久、疗程短见效快、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彻底不复发、无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的特点。对治疗外伤、外伤感染、高烧水肿及局部组织坏死及并发症总有效率100%,治愈率100%,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外伤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K47/44GK101537030SQ20081005048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7日
发明者葛锐民 申请人:葛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