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4366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解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表药。具体来说是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 致的感冒,如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肢体酸痛等表症者的一种解表药。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本类药物一般都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有 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理论,可见发汗是中医治疗表证的 重要治法之一。
所谓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 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脉浮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表 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
本发明提供的此类解表药是经典的中成药,其解表作用是利用方内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起到发汗、解热、镇痛及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疗效迅速,较 其他解表药要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解表药,并对该药的处方及工艺做了相关研究,以克服现有药物 的不足,更好的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麻黄30 80份 荆芥穗30 150份 紫苏叶30 150份 柴胡30 80份 牛蒡子30 150份 葛根30 80份 白芷30 80份 防风30 80份菊花30 150份
2、 本发明是由下述优选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麻黄35 70份 荆芥穗50 120份 紫苏叶50 120份 柴胡30 80份 牛蒡子40 100份 葛根40 70份 白芷30 80份 防风40 70份 菊花50 120份
3、 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麻黄65份 荆芥穗90份 紫苏叶90份
柴胡50份 牛蒡子65份 葛根60份
白芷50份 防风50份 菊花100份4、制备工艺 工艺方案l:
(1) 取荆芥穗、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 其余麻黄等七味加水煎煮2 4次,每次1 3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 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1 1.34 (50 80°C)的稠膏;
(3) 取稠膏,加蔗糖粉、糊精适量,用9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荆芥穗、紫 苏叶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剂或装入胶囊,即得。
工艺方案2:
(1) 取荆芥穗、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 其余麻黄等七味加水煎煮2 4次,每次1 3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 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0 1. 13 (40 7(TC)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
(3) 取上述干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合,喷加上述荆芥穗、紫苏叶挥发油,混匀,制成 颗粒剂或装入胶囊,即得。
本发明是按优选配方,综合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经优选工艺提取有效成分后,制成的颗 粒剂或胶囊剂。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肢体酸痛等 表症者。用上述中药组合及其制备工艺,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整合调节作用,起到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之功效。 实施例1:
采用以下处方 麻黄65份 柴胡50份 白芷50份
其制备工艺为
(1) 取荆芥穗、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 其余麻黄等七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1 1.34 (70'C)的稠膏;
(3) 取稠膏,加蔗糖粉10g、糊精10g,用9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荆芥穗、 紫苏叶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剂,即得。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的处方
麻黄65份 荆芥穗90份紫苏叶90份
荆芥穗90份 牛蒡子65份 防风50份
紫苏叶90份 葛根60份 菊花100份柴胡50份 牛蒡子65份 葛根60份
白芷50份 防风50份 菊花IOO份
其制备工艺为
(1) 取荆芥穗、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 其余麻黄等七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 縮至相对密度为1. 10 1.13 (65°C)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
(3) 取上述干膏粉加乳糖20g,混合,喷加上述荆芥穗、紫苏叶挥发油,混匀,装入胶 囊,即得。
实验例
通过诸多动物药理试验证明本发明处方中药物之间存在以下药理作用
1. 发汗作用本类药物一般都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使表邪从汗而 解。该方中麻黄中所含挥发油有发汗作用,试验证实麻黄碱和麻黄水溶性提取 物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 解热作用本类药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致热动物体温降低, 以柴胡作用最显著。其他的如荆芥穗、防风、葛根、紫苏叶其作用方式是通过 发汗或促进发汗来完成。此外,葛根等还有降低正常体温的作用。
3. 镇痛作用柴胡、防风、紫苏叶等对小鼠尾部醋酸扭体法等引起的疼痛反应均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它们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 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柴胡、紫苏叶、防风等对多种细菌,如金 葡菌、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茵以及某些致病性真菌分别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黄、柴胡、紫苏叶、菊花等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解表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麻黄30~80份 荆芥穗30~150份 紫苏叶30~150份柴胡30~80份 牛蒡子30~150份 葛根30~80份白芷30~80份 防风30~80份 菊花30~15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表药,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优选重量配比是麻黄35 70份 荆芥穗50 120份 紫苏叶50 120份 柴胡30 80份 牛蒡子40 100份 葛根40 70份 白芷30 80份 防风40 70份菊花50 120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表药,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最佳重量配比是麻黄65份 荆芥穗90份 紫苏叶90份柴胡50份 牛蒡子65份 葛根60份白芷50份 防风50份 菊花100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表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的制备工艺为 工艺方案h(1) 取荆芥穗、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2) 其余麻黄等七味加水煎煮2 4次,每次1 3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 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1 1.34 (50 8(TC)的稠膏;(3) 取稠膏,加蔗糖粉、糊精适量,用9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荆芥穗、紫 苏叶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剂或装入胶囊,即得。工艺方案2:(1) 取荆芥穗、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2) 其余麻黄等七味加水煎煮2~4次,每次1 3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 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 10 1. 13 (40 70°C)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3) 取上述干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合,喷加上述荆芥穗、紫苏叶挥发油,混匀,制成 颗粒剂或装入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表药,它是以麻黄、荆芥穗、紫苏叶、柴胡、牛蒡子、葛根、白芷、防风、菊花为原料,经提取加工而成的颗粒剂或胶囊剂。其诸药配伍,相互作用,见效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小。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肢体酸痛等表症者。
文档编号A61K36/538GK101485724SQ20081005630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6日
发明者王丽娟 申请人:北京天科仁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