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64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
技术背景在已有技术中,创面感染一般处理原则为保护创面,减少渗出。烧伤以后创面的存在是 烧伤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尤以残余创面的治疗最难,往往发生在烧伤治疗的后期,由于病程 较长,创面老化、水肿,加之耐药细菌感染,按既往的创面换药浸浴等方法处理很难使残余 创面在短时间内完全愈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如何促进残余创面 的愈合,是烧伤治疗护理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实中治疗创面感染药物种类繁多,疗效 各异。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可靠的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由以下重量原料药或辅 料制成黄柏3 — 5份、蒲公英2 — 5份、大黄2 — 5份、黄连2 — 5份、冰片1一3份、没药1一3份 、血竭O. 5 — 1.5份、海螵蛸1一3份、元胡1一3份、蛇麻子O. 5 — 1.5份、人参O. 5 — 1.5份,淀 粉0 — 15份。本方所用药清热解毒为君药,如黄柏、蒲公英、大黄、黄连。活血化淤为臣药,如没药 、血竭。收湿敛创、消肿止痛为佐使药,如人参、冰片、海螵蛸、元胡、蛇麻子。制法黄柏、蒲公英、大黄、没药、元胡,按比例用95%酒精浸泡48小时(密封),干 燥、粉碎、过筛、去渣。黄连、冰片、血竭、蛇麻子、人参、海螵蛸粉碎(120目),再将 酒制提取物搅拌在一起,再按常规方法步骤制得成品(如灭菌等)。根据需要可以参混有制 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等等,如淀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收湿敛创。主治各种皮肤损伤导致的慢性皮肤溃疡。用法用生理盐水l: 3比例调配,外涂暴露或包扎,每日换药一次。本发明的优点是1、该配方组方更加科学完备,即有抗炎、杀菌、消毒的药,特别是 几位药物的协同作用应是最佳组合,又配合活血化淤药物及收湿敛创消肿止痛的药物,这是 在传统配方中所没有的。2、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收湿敛创、促进肉芽组织及皮肤快速生长等功能,尤其对残余创面上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 见细菌感染有明显杀菌和抑菌作用。3、经临床60例患者使用,总有效率86.7 — 93.3%。浸 浴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縮短病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它由有效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其中的有效 成分由以下重量原料制成黄柏4份、蒲公英4份、大黄4份、黄连4份、冰片2份、没药2份、 血竭1份、海螵蛸2份、元胡2份、蛇麻子1份、人参1份。实施例2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它由有效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其中的有效 成分由以下重量原料制成黄柏4份、蒲公英4份、大黄4份、黄连4份、冰片2份、没药2份、 血竭1份、海螵蛸2份、元胡2份、蛇麻子1份、人参1份、淀粉10份。试验例烧伤以后创面的存在是烧伤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尤以残余创面的治疗最难,往往发生在 烧伤治疗的后期,由于病程较长,创面老化、水肿,加之耐药细菌感染,按既往的创面换药 浸浴等方法处理很难使残余创面在短时间内完全愈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的住院时间 及费用。如何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是烧伤治疗护理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已对60例深度 烧伤患者后期的残余创面进行中药浸浴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收治的60例深度烧伤患者,根据烧伤面积和残余创面分布情况分为局部浸浴和全身浸 浴。局部浸浴残余创面分布在手、足、前臂、小腿共计3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 龄12 — 65岁,平均43岁,烧伤面积9% — 50%,平均(20±4. 5) %TBSA。深II度形成的残余创 面14例,植皮后残余创面6例。全身浸浴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14一68岁,平 均45岁,烧伤面积42%—95%,平均(52±9. 3) %TBSA。深II度形成的残余创面18例,植皮后残余创面8例,m度残余创面4例。2、 治疗方法2. l局部浸浴3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实施浸浴。对照组15例,实施1:1000 新洁尔灭溶液浸浴。浸浴时一般在病室床边进行。取一只双层消毒不锈钢深盆放温水8000 — IOOOO毫升,取药l包(10g)放于水中充分搅拌,用水温计调试水温至38 — 39。C,将有残余创面的肢体浸没于溶液中,轻轻活动肢体,特别是手烧伤的患者,鼓励作手指间的运动,去 除附着创面上的纱布、脓液和坏死组织,保持水温,每次浸浴30分钟,每日1次,l周为l个 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对照组方法同上。2.2全身浸浴30例,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实施中药浸浴,对照组15例实施 1:1000新洁尔灭溶液浸浴。首先调节浸浴室室温至32 — 34。C,放温水至浴缸一半,取药8包( 80g)放于水中充分混合,用水温计调试水温至38 — 39'C,然后将病床推至浸浴室,将病人 移至吊床挂上挂勾,按下升降按钮,将吊床徐徐提起高过浴缸,水平移至浴缸上方,再按下 升降按钮,将吊床慢慢沉入水中,病人只需露出头颈部,其余部位浸没于水中。护理人员戴 上无菌手套,不断搅动浸浴液,鼓励病人在水中作肢体各关节的运动,使创面充分软化后揭 除内层纱布,清除脓痂及坏死组织,并保持水温,浸泡20 — 30分钟,最后将吊床上升至水面 ,用温水冲洗全身,用无菌消毒纱垫吸干病人身上的水,将病人移至病床,盖上被子送至病 室,隔日1次,l周为l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对照组方法同上。3、 疗效评判根据创面愈合程度和时间进行临床评估。(1) 愈合残余创面自然愈合,完全封闭。(2) 显效创面渗出明显减少,创周明显縮小,有上皮爬行。(3) 有效创面渗出有所减少,创周减小。(4) 无效需植皮消灭创面。4、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浸浴部位组别例数疗效(例)总有效率愈合显效有效无效局部实验组151121193. 3对照组15633380全身实验组15922286. 7对照组15523566. 7局部浸浴与对照组比X^3.68, P〈0.05;全身浸浴与对照组比X^2.62, P〈0. 05;5、讨论深度烧伤尤其是深度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在治疗的后期,由于院内感染,植皮间 隙太大,肉芽过度增生,创面愈合后水泡形成、磨擦、破溃,深II度创面愈合后残留于真皮内的皮脂腺、汗腺等分泌物被阻塞,形成潴留小襄泡感染、破渍等原因,形成较难治愈的残 余创面,而这些难愈的创面又极易发生耐药细菌的感染。这些细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真菌类,即使反复换药,甚至长达一年以上,创面也无法愈合,给病 人身心带来巨大痛苦。过去我们常用新洁尔灭溶液浸浴,虽然能清除坏死组织,清洁创面, 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浸浴后,创面潮湿、水肿、渗出多,影响创面愈合。本组实验组应用本 药浸浴取得明显疗效。该药(又称中药l号)是由黄柏、蒲公英、大黄、黄连、冰片、没药 、血竭、海螵蛸、元胡、蛇麻子、人参等中药组成,现代中药研究表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 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收湿敛创、促进肉芽组织及皮肤快速生长等功能,尤其对残余 创面上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感染有明显杀菌和抑菌作用。身体浸泡在热 水中,利用静压作用和水的浮力作用,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水泡的形成,增加各关节 的活动度,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中药l号浸浴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促 进残余创面的愈合,縮短病程。
权利要求
1.一种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原料药或辅料制成黄柏3-5份、蒲公英2-5份、大黄2-5份、黄连2-5份、冰片1-3份、没药1-3份、血竭0.5-1.5份、海螵蛸1-3份、元胡1-3份、蛇麻子0.5-1.5份、人参0.5-1.5份,淀粉0-1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它由以下重量原料药或辅料制成黄柏3-5份、蒲公英2-5份、大黄2-5份、黄连2-5份、冰片1-3份、没药1-3份、血竭0.5-1.5份、海螵蛸1-3份、元胡1-3份、蛇麻子0.5-1.5份、人参0.5-1.5份,淀粉0-15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腐生新、收湿敛创功能。主治各种皮肤损伤导致的慢性皮肤溃疡。经临床60例患者使用,总有效率86.7-93.3%。浸浴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缩短病程。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1401890SQ20081030462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徐宝华, 徐宝芳, 娟 王 申请人:通化昌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