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94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设计一种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为端、侧孔式硅胶管,在使用时主要依靠丝线缝合 胸壁皮肤结扎固定。在很多接受普胸手术的病人,手术后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常常需要 根据病情变化来进行调整。调整引流管前需要解除丝线的固定,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又需要重 新用缝针固定。这通常给病人带来痛苦,病人因此对必要的调整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治疗效 果。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出现许多针对这一问题的改进,主要是弃用 皮肤缝线结扎固定的方法,采用各种气囊或者固定器固定引流管。但是这些方法忽视了两个 问题第一,丝线牵动皮肤固然会引起病人的疼痛,但是却能够最灵敏及时的提醒病人,注 意引流管牵拉和引流瓶的摆放位置。而气囊或者固定器固定往往起不到这个效果;第二,气
囊、固定器、胶布或者绷带等的固定效果均不如胸壁皮肤固定确切牢靠,往往在更换敷料清 洁伤口的同时就有可能改变引流管的位置。而且这些设计大多附件众多、操作复杂,并不利 于生产制造和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沿管体纵轴的一部分管壁较其它部分 薄,即管壁外周是圆,内周是椭圆,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与纵轴平行的薄壁区。当用力挤压管 体时,薄壁部分管壁向管腔内凹陷,此时受挤压部分的管壁周长减小,固定丝线松驰,便于
止血钳牵动向两侧移动;当挤压力撤除后,凹陷部位弹性回复,周长恢复到正常,丝线再度
紧张,发挥固定作用。

图l是引流管整体图l引流管管体,2端孔,3侧孔,4刻度线,5薄壁区 图2是引流管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为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 行阐述。
如图1所示,沿管体纵轴存在薄壁区域,因而这一部分的管壁相对其它部位容易受外力
而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2所示,对于固定线所在部分薄壁区施加一定压力,此处薄壁区受力向内弯曲凹陷, 管壁其它非薄壁部分向凹陷处靠拢;受力处引流管部分周长变小,固定线松弛,使用血管钳 就可以轻松的将固定线向周围两侧移动。当引流管位置调节到适合位置时,撤去施加于固定 线所在管壁上的压力,薄壁区管壁弹性回复,周长回到正常值,固定线再次紧张,重新发挥 固定引流管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包括(1)引流管管体、(2)端孔、(3)侧孔、(4)刻度线和(5)薄壁区,其特征在于沿管体纵轴的一部分管壁为薄壁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沿管体纵轴的一部分管壁较其它部分薄,管壁外周 是圆,内周是椭圆。
专利摘要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多次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便于改变引流管在胸腔内长度和位置,以达到充分发挥引流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沿管体中轴的一部分管壁较其它部分薄,即管体横截面外壁是圆形,内壁是局部凸出的凸圆,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与管体中轴平行的薄壁区。当用力挤压管体时,薄壁部分管壁向管腔内凹陷,受挤压部分的管壁周长减小,固定丝线松驰,便于止血钳牵动向两侧移动;当挤压力撤除后,凹陷部位弹性回复,周长恢复到正常,丝线再度紧张,发挥固定作用。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1299886SQ20082002943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
发明者洋 刘, 红 姚, 张金洲, 强 李, 董小超 申请人:李 强;姚 红;董小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