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背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45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式背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既可移动按摩,又可定位按 摩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社会节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 人们需要放松自己来緩减工作的压力和身心的疲惫,因此各种人体保健器械 走入大众家庭。
背部按摩好处多多,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感到腰酸背痛、非常 疲劳时,如果有人帮你捶捶背部、推拿、按摩一下背部,会使你感觉轻松许 多。在医院里,背部的推拿按摩,小儿背部的捏脊法可以治疗许多病症。大 家也许会注意到,在公园里可以看到一些人用背部撞树来锻炼身体,这说明 人们早就知道刺激背部的穴位、经络有治病保健的功效。人体背部的脊柱及 脊柱的两侧,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内脏器官有广 泛的联系。经常的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促进 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与消化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 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按摩上背时,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
病的肺腧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腧穴;能宽胸理气的督腧穴;以及有理血、 宽中和胃的膈腧穴。当撞击下背部时,可以刺激的主治肝脏疾病的肝腧穴; 主治胆嚢疾病的胆腧穴;键脾、和胃、化湿的脾腧穴等等,按摩左右肩胛刺 激到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推病、肩周炎等,都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按摩背的侧部,也可以起到宽胸理气、治疗肋间疼痛的疾病;还可以 尽量挺胸,肩胛向后,按摩颈肩部的大推、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推病、颈肩综合症。使背部的各个穴位都达到了有效的按摩,疏通经络,行气通转,促进 血液循环,并可以反射性调节内脏活动,增强内脏的功能.
目前,对于人体背部的按摩主要有人为按摩和机械按摩,人为按摩即为 人工劳动,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按摩质量上很难得到保证,而且需要到
指定的服务场所,且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士方可,不能随时随地的按摩;而对 于机械按摩,现有的按摩器的按摩方式过于单调,且大都通过齿条传动来实 现按摩座的移动,使其实现往复式按摩的效果,这种用齿条传动来实现往复 式按摩的按摩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 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协调性差,使得移动按摩的时候缺乏节奏感, 不利于对人体起到按摩放+>的效果。
2. 齿条与其相啮合的齿轮都暴露在外,无对应装置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 一方面使得灰尘等杂质易贴附于齿间,增加传动的负荷,同时扰乱正常速度; 另 一方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和人体体重长时间挤压,暴露在外的齿条及与 其相互啮合的齿轮易变形,造成传动速度的不协调;使得按摩过于机械化, 难以很好的使人达到放松的效果。
3. 齿条与齿轮之间的啮合要依靠其它装置进行定位才能相互啮合,增加了 成本,且使传动效果受到相互啮合程度的限制,影响传动的协调性,不利于 模仿人体按摩的效果。
4. 只用一个马达来同时驱动按摩头的转动和移动座的移动,不能实现定位 按摩,只能实现在移动中按摩的效果,按摩方式过于单调,不能对重点按摩 区域进行有效的深度按摩。
因此,急需一种才莫仿人体按摩效果优异,且结构紧凑、传动效果协调的 既可移动按摩,又可定位按摩的往复式背部按摩模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仿人体按摩效果优异,且结构紧凑、 传动效果协调的既可移动按摩,又可定位按摩的往复式背部按摩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往复式背部按摩 器,该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包括上盖体、下盖体、移动座、按摩转盘及传动机 构,所述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移动座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 在传动机构的牵引下沿移动,所述按摩转盘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座之上,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蜗杆、传动齿轮、螺母及螺杆,所 述螺杆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一蜗杆连接于所述第一马 达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杆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上以 被第一马达驱动而转动,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移动座上,且所述螺杆穿过所 述螺母并与其啮合,从而牵引所述移动座沿所述螺杆移动。
较佳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对轴承,所述螺杆两端分别于套于所述 轴承上,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下盖体上。
较佳地,所述移动座包括由上、下壳体组成的壳体及安置于壳体内的第 二马达、第二蜗杆及齿轮组,所述蜗杆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第 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分别对 称分布与所述蜗杆两侧并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
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均与所述 一按摩转盘连接。
较佳地,所述移动座的上壳体具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马 达处,能 马达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利于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往复式背部按摩器,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安装于 所述下盖体上,并与所述螺杆平行,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移动座配合,所述 移动座在传动^L构的牵引下沿导向装置移动;所述导向装置为若千相互平行 的导轨,所述导轨铺"^殳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移动座具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 的沟槽,所述导轨收容于所述沟槽内使移动座沿导轨移动。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传动机构由螺杆与螺母所组成, 一改 以往由齿轮与齿条所组成的传动机构,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小且协调性好,使得移动按摩的时候节奏感强,有利于对人体起到 按摩放松的效果;另一方面所述螺母套于所述螺杆上,当马达开始工作时, 螺母的转动将使得与其连接的移动座随螺母在螺杆的牵引下移动,螺母与螺
杆啮合呈螺旋状,啮合精准且定位好,杂质等不容易进入到彼此啮合的区域, 长时间使用均不易变形和影响传动的协调性,能给人体带来很好的模仿人体 按摩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按摩转盘的驱动与移动座的移动分别由独立的 动力驱动,使得既可定位按摩,也可移动按摩,能对重点按摩区域进行有效 的深度按摩,模仿人体按摩的效果更加优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背部按摩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背部按摩器中的移动座与按摩转盘连接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包括上盖体10、 下盖体ll、移动座20、导向装置30、按摩转盘40及传动机构50,所述导向 装置及传动机构均安装于所述下盖体11上,所述移动座20分别与所述导向 装置30及传动枳i构50配合,所述移动座20在传动机构50的牵引下沿所述 导向装置30移动,所述按摩转盘40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座20之上 的第一传动轴26a及第二传动轴27a上,其中所述传动机构50包括第一马达 52、第一蜗杆53、传动齿4仑54、螺母51及螺杆55,所述螺杆55两端可转 动地安装于所述下盖体ll上,且与所述导向装置30平行,所述第一蜗杆53 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52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54啮合,所述螺杆55末端
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54上以被第一马达52驱动而转动,所述螺母51安 装于所述移动座20上,且所述螺杆55穿过所述螺母51并与其啮合,从而牵 引所述移动座20沿所述导向装置30移动;更具体地,所述传动机构50还包 括一对轴承56,所述蜗杆55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套于所述轴承56上,所述轴 承56固定于所述下盖体11上,工作时第一马达52驱动所述螺杆55转动,固 定于所述移动座20上的螺母51在所述螺杆55的牵引下沿所述导向装置30 移动。更具体地结构如下
如图4及图5所示,具体地第一马达工作时,所述螺杆55开始转动,与 所述螺母51固定连接的移动座20通过所述螺母51与所述螺杆55的啮合沿 所述导向装置30移动,对移动座20实现移动和定位的功能。所述导向装置 30为若干相互平行的导轨30,所述导轨30铺设于所述下盖体11上,所述移 动座20的下壳体21b具有与所述导轨30相匹配的沟槽212,所述导轨31收 容于所述沟槽212内使移动座20沿导轨31移动;所述按摩转盘40包括支撑 板41、大按摩头42及小按摩头43,所述大按摩头42和小按摩头43分别设 置于所述支撑板41上,并与所述按摩转盘40呈可转动和上下移动连接;所 述移动座包括由上、下壳体21a、 21b组成的壳体及安置于壳体内的第二马达 22、第二蜗杆23及齿轮组,所述第二蜗杆23与所述第二马达22连接,所述 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26轮及第四齿轮27,所述第 一齿轮24及第二齿轮25分别对称分布与所述第二蜗杆23两侧并与所述第二 蜗杆23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6与所述第一齿轮2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5 与所述第四齿轮27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6通过穿过于上壳体21a上的第一轴 孔26b的第一传动轴26a与所述按摩转盘40的支撑板41的连4妄孔410连接, 使第三齿轮26通过第一传动轴26a带动所述按摩转盘40旋转,所述第四齿轮 27通过穿过于上壳体21a上的第二轴孔27b的第二传动轴27a与所述4安摩转 盘40的支撑板41的连接孔410连接,使第四齿轮27通过第二传动轴27a带 动所述按摩转盘40旋转,当第二马达工作时上述按摩转盘40开始转动,上 述按摩转盘40的转动带动大、小按摩头42、 43转动,实现对人体背部的按
摩,所以当第一马达52与第二马达22同时工作时候,从而实现对人体移动 按摩的效果;当先开启第一马达52时,当第一马达52使得与移动座20连接 的按摩转盘40到达需要定位按摩的位置时,关闭第一马达52并启动第二马 达22,从而实现对人体定位按摩的效果,或同时开启第一马达52和第二马 达22,当与移动座20连接的按摩转盘40到达需要定位按摩的位置时,关闭 第一马达52,从而实现对人体定位按摩的效果。
4^f圭者,所述移动座20的上壳体21a具有通风口 210,所述通风口 210 位于所述第二马达22处,能 马达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利于延长马达的 使用寿命。所述移动座20还包括环形压圈211,所述环形压圏211连接与所 述上壳体21a上,位于所述上壳体21a与所述按摩转盘40之间,使得按摩转 盘40在旋转的时候不直接与上壳体21a接触,避免上壳体21a对按摩转盘40 旋转的干扰,也避免了按摩转盘40旋转时对上壳体21a的摩擦损伤。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对本实用新型往复式背部按摩器的工 作原理做一详细的说明当第二马达22开始工作,第二马达22的转动带动 连接于其传动轴220上的第二蜗杆23转动,上述第二蜗杆23的转动同时带 动成对称分布于其两侧的并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24及第二齿轮25转动,上 述第一齿轮24再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26转动,上述第二齿轮25再带动 与其啮合的第四齿轮27转动,上述第三齿轮26的转动再带动与其连接的按 摩转盘40转动,上述第四齿轮27的转动再带动与其连接的按摩转盘40转动, 上述一对按摩转盘40分别沿马达22对称分布于移动座20的上壳体21a上, 按摩转盘40上的大、小按摩头42、 43的转动带来对人体的按摩;当第一马 达52开始工作时,第一马达52的转动带动连接于其传动轴520上的第一蜗 杆53转动,上述第一蜗杆53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54的转动, 上述传动齿4仑54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蜗杆55的转动,由于上述蜗杆55 与于移动座20固定连接的螺母51相互啮合,故蜗杆55的转动带动移动座 20沿导向装置30移动,从而实现移动的目的;上述第一马达52与第二马达 22的相互配合,将实现对人体移动按摩或定位按摩的往复式移动按摩的效果,
均可根据按摩者的实际情况而选择。
本实用新型往复式背部按摩器,由于传动机构50由螺杆55与螺母51所 组成, 一改以往由齿轮与齿条所组成的传动机构,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一方 面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协调性好,使得移动按摩时节奏感强,有利于对 人体起到按摩放松的效果;另一方面所述螺母51套于所述螺杆55上,当马 达22开始工作的时候,螺母51的转动将使得与其连接的移动座20随螺母51 在螺杆55的牵引下移动,螺母51与螺杆55啮合呈螺旋状,啮合精准且定位 好,杂质等不容易进入到彼此啮合的区域,长时间使用均不易变形和影响传 动的协调性,能给人体带来很好的模仿人体按摩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按 摩转盘40的驱动与移动座20的移动分别由独立的动力驱动,使得既可定位 按摩,也可移动按摩,能对重点按摩区域进行有效的深度按摩,模仿人体按 摩的效果更加优异
本实用新型往复式背部按摩器所涉及的移动座20中齿轮组的齿轮组合方 式及对第一马达52及第二马达22的控制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 在此不再4故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
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 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包括上盖体、下盖体、移动座、按摩转盘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移动座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在传动机构的牵引下沿移动,所述按摩转盘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座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蜗杆、传动齿轮、螺母及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一蜗杆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杆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上以被第一马达驱动而转动,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移动座上,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并与其啮合,从而牵引所述移动座沿所述螺杆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一对轴承,所述螺杆两端分别于套于所述轴承上,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下盖 体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包括由上、 下壳体组成的壳体及安置于壳体内的第二马达、第二蜗杆及齿轮组,所述第 二蜗杆与所述第二马达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 轮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分别对称分布与所述第二蜗杆两侧 并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 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均与 一所述按摩转盘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的上壳体 具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马达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装置,所 述导向装置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并与所述螺杆平行,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移动座配合,所述移动座在传动机构的牵引下沿导向装置移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若干 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导轨铺设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移动座具有与所述导 轨相匹配的沟槽,所述导轨收容于所述沟槽内使移动座沿导轨移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转盘包括支 撑板、大按摩头及小按摩头,所述大按摩头和小按摩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 板上,并与所述按摩转盘呈可转动和上下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往复式背部按摩器,包括上盖体、下盖体、移动座、按摩转盘及传动机构,移动座与传动机构配合,在传动机构的牵引下移动,其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蜗杆、传动齿轮、螺母及螺杆,螺杆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第一蜗杆连接于第一马达上,并与传动齿轮啮合,螺杆固定连接于传动齿轮上以被第一马达驱动,螺母安装于移动座上并与螺杆啮合,从而牵引移动座移动。由于传动机构主要由马达、螺杆及螺母组成,结构简单协调性好,螺母与螺杆啮合呈螺旋状、啮合精准,按摩转盘与移动座分别由独立的动力驱动,使得既可移动按摩,也可定位按摩,能给人体带来很好的模仿人体按摩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7/00GK201182726SQ200820042429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4日
发明者江奇武 申请人:东莞威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