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7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摩器是采用接触式的充电方式,金属触点外漏,有触电危险,并且也不具有防水功能,因此使用很不安全,充电效率也不高。
因此需要重新开发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提高安全性能,并具有防水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已有的按摩器采用接触式充电方式,容易漏电的缺点,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以提高安全性能。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包括一底座和一按摩器,底座为在一
绝缘底座壳内设有竖直向上的磁棒,磁棒下部设有一感应线圈;按摩器为, 一按摩外壳内的一端设有一通孔,环绕通孔设有一充电线圈,通孔套在山字形磁棒上部;交流电经过底座内的整流电路整流,并通过开关电路进行频率转换,在底座内的感应线圈上产生电磁感应,使按摩器内的充电线圈生成电压,对按摩器内的充电电池充电,单片机控制振动马达振动。
为了增强磁棒的磁性,提高充电效率,所述的磁棒为一山字形磁棒,磁棒的下端以及两边都为磁芯。
所述的按摩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里层为硬质工程材料,表面层为弹性材料。硬质工程材料坚固,便于
3提高其机械强度,弹性材料能够带给使用者舒适的享受。所述的按摩器内设有一充电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l.采用非接触式充电,没有金属触点外露,安全可靠;2.外壳密封,具有防水功能;3.采用山字结构,增强磁性,充电效率高;4.外壳为双层结构,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按摩起来也让人感觉舒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为按摩器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充电的电路原理图5为磁棒、感应线圈与充电线圈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底座 2——按摩器
3——磁棒 4——感应线圈
5——通孔 6——充电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包括一底座1和一按摩器2,底座1为在一绝缘底座壳内设有竖直向上的磁棒3,磁棒3下部设有一感应线圈4;按摩器为, 一按摩外壳内的一端设有一通孔5,环绕通孔5设有一充电线圈6,通孔5套在山字形磁棒上部;交流电经过底座内的整流电路整流,并通过开关电路进行频率转换,在底座1内的感应线圈4上产生电磁感应,使按摩器2内的充电线圈6生成电压,对按摩器2内的充电电池充电,单片机控制振动马达振动。
为了增强磁棒的磁性,提高充电效率,所述的磁棒3为一山字形磁棒,磁棒3的下端以及两边都为磁芯。
所述的按摩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里层为硬质工程材料,表面层为弹性材料。硬质工程材料坚固,便于提高其机械强度,弹性材料能够带给使用者舒适的享受。
所述的按摩器2内设有一充电指示灯。
权利要求1.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包括一底座和一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在一绝缘底座壳内设有竖直向上的磁棒,磁棒下部设有一感应线圈;按摩器为,一按摩外壳内的一端设有一通孔,环绕通孔设有一充电线圈,通孔套在山字形磁棒上部;交流电经过底座内的整流电路整流,并通过开关电路进行频率转换,在底座内的感应线圈上产生电磁感应,使按摩器内的充电线圈生成电压,对按摩器内的充电电池充电,单片机控制振动马达振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磁棒为一山字形磁棒,磁棒的下端以及两边都为磁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摩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里层 为硬质工程材料,表面层为弹性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摩器内设有一充电指示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包括一底座和一按摩器,底座为在一绝缘底座壳内设有竖直向上的磁棒,磁棒下部设有一感应线圈;按摩器为,一按摩外壳内的一端设有一通孔,环绕通孔设有一充电线圈,通孔套在山字形磁棒上部;交流电经过底座内的整流电路整流,并通过开关电路进行频率转换,在底座内的感应线圈上产生电磁感应,使按摩器内的充电线圈生成电压,对按摩器内的充电电池充电,单片机控制振动马达振动。针对已有的按摩器采用接触式充电方式,容易漏电的缺点,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按摩器,以提高安全性能。其优点是采用非接触式充电,没有金属触点外露,安全可靠;外壳密封,具有防水功能;并且充电效率高。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1263779SQ200820151620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涵 徐 申请人:上海鑫邑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