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假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641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仿真假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残疾人通用的假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即可以调节高度又可以模仿膝盖弯曲的仿真假肢。技术背景
目前使用的假肢,都是不能根据人体身高进行相应调节的产品,因此只能做某一个相适尺寸的产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变化,使用者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假肢,不仅麻烦,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通常多数假肢为一根金属棒支撑作为小腿,行走起来变得僵硬而不舒适。现有技术还没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高度又可灵活弯曲的仿真假肢。它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要求,并且能够模仿真实的行走做出膝盖弯曲动作,从而使行走变得自然舒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真假肢由固定带、大腿护套、膝关节支架、小腿支架、踝关节支架、假脚所组成,所述大腿护套与膝关节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膝关节支架与小腿支架采用活动连接,小腿支架与踝关节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踝关节支架与假脚采用活动连接。
上述大腿护套为空腔,其下部周边沿纵向对称设有多个螺栓孔,且膝关节支架上部与空腔套接,并设有相配套的螺栓孔;所述小腿支架下部为空腔,其空腔周边沿纵向对称设有多个螺栓孔,且踝关节支架上部与空腔套接,并设有相配套的螺栓孔。
上述膝关节支架与小腿支架之间设有弹簧,踝关节支架与假脚上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大腿护套上端连接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在结合带配有一样大小的螺栓孔,通过调节螺栓孔的位置,从而达到对假肢高度的调节,采用螺栓紧固不仅起加固作用还增强了小腿的支撑力度。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对假肢进行调节。另外,在传统的假肢上增加了膝关节,膝关节处采用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限制从而使膝关节能够模仿人的膝盖一样做前后弯曲动作,并且在膝关节部分安装有一个弹簧,从而使膝关节能在使用者行走的过程中控制力度,使膝关节的弯曲比较接近真实行走过程中的膝盖动作,从而克服以前假肢的僵硬,不自然,不舒服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具有通用性,增加了膝盖弯曲和脚踝活动功能,改变了传统假肢的单一性。它不仅减轻了残疾人的痛苦,也减轻了残疾人的经济负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带,2、大腿护套,3、螺栓,4、螺栓孔,5、弹簧,6、膝关节支架,7、小腿支架,8、踝关节支架,9、弹簧,10、假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固定带l、大腿护套2、膝关节支架6、小腿支架7、踝关节支架8、假脚10所组成。大腿护套2的下部对称等距离的开有螺栓孔4,而膝关节支架5的上部也配套开有螺栓孔并插入大腿护套2的下部,通过螺栓3固定;小腿支架7的下部为空心体,其周边对称等距离的开有螺栓孔4,踝关节支架8的上部也配套开有螺栓孔并插入小腿支架7的下部,通过螺栓3固定,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调节大腿护套的螺栓和小腿支架螺栓的位置,使大腿、小腿和自身的比例协调;膝关节支架6与小腿支架7采用球型套接方式,并安有弹簧5,使用者可以完成曲腿动作;踝关节支架8与假脚IO也采用球型套接方式,并安有弹簧9,使用者可以让脚踝转动,这样走路姿势与普通人相同。使用者需用时,通过固定带l将该假肢安上,即可轻松舒适地行走了。
权利要求1. 一种仿真假肢由固定带、大腿护套、膝关节支架、小腿支架、踝关节支架、假脚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护套与膝关节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膝关节支架与小腿支架采用活动连接,小腿支架与踝关节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踝关节支架与假脚采用活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护套为空腔,其下部沿纵向 对称设有多个螺栓孔,且膝关节支架上部与空腔套接,并设有相配套的螺栓孔;所述 小腿支架下部为空腔,其空腔周边沿纵向对称设有多个螺栓孔,且踝关节支架上部与 空腔套接,并设有相配套的螺栓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真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支架与小腿支架之间 设有弹簧,踝关节支架与假脚上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大腿护套上端连接有固定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残疾人通用的假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即可以调节高度又可以模仿膝盖弯曲的仿真假肢。它由固定带、大腿护套、膝关节支架、小腿支架、踝关节支架、假脚所组成,所述大腿护套与膝关节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膝关节支架与小腿支架采用活动连接,小腿支架与踝关节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踝关节支架与假脚采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螺栓的位置,使大腿以及小腿的长度比例协调,并且还可使膝关节的弯曲和脚踝转动比较接近正常人的动作,从而让使用者行走变得自然舒适。
文档编号A61F2/62GK201279199SQ20082019170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侯顺轶, 刘宏亭, 潘立志, 陈衍祥, 黄龙凯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