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8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装片被分割成腹侧和背侧两部分的短裤型纸尿布。
背景技术
通常的短裤型纸尿布具有外装片,其通过分别接合前身部分的两 侧部和后身部分的两侧部而在两侧形成接合部,并且形成腰部开口部和 左右一对腿部开口部;以及吸收性主体,其沿着外装片的内表面的宽度 方向中央固定在从腹侧通过裆间直到背侧的范围内,通过使穿戴者的两 脚穿过腰部开口部并插入腿部开口部来进行穿戴。
相对于这种使用一体的外装片的种类,近年来提出了将外装片分割 成腹侧和背侧两部分的也称为一分为'二型的纸尿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在这种一分为二型纸尿布中,具有如下的优点在制造时沖裁腿部 开口部时的下脚料(多余的废弃部分)少,以及能够单独选择腹侧外装 片和背侧外装片的各原材料。
另一方面,在一分为二型的纸尿布中能够完全排除下脚料,但是, 在该情况下,覆盖臀部的两侧的部分消失,因此存在外观和穿戴感变差 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背侧外装片,在与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 围的背侧主体部的下侧设有背侧延伸部,该背侧延伸部具有与吸收性主 体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 部。
由于该背侧延伸部中的臀部罩部直接鼓起或者巻起,从而外观性变 差,因此开发了在臀部罩部中固定有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尿 布,所述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 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27839号公报但是,仅仅在臀部罩部中以伸长状态固定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无法完全消除臀部罩部的鼓起或巻起(以下仅称为合身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高臀部罩部处的合身性。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
一种短裤型纸尿布,所述短裤型纸尿布具备-
筒状的腰身部,其由覆盖穿戴者的腰身中的腹侧的腹侧外装片和覆 盖背侧的背侧外装片构成,所述筒状的腰身部通过将腹侧外装片的宽度 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和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接合
而形成;以及
吸收性主体,其前端部连接在所述腹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 表面上,该吸收性主体的后端部连接在所述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 部内表面上,并且该吸收性主体从背侧通过裆间部覆盖至腹侧,
所述腹侧外装片和背侧外装片在裆间侧离开而不连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侧外装片具有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背 侧主体部;以及向该背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
该背侧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 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部,
在所述背侧外装片中,在所述背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 下端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部中,在上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 多根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中 间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 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 縮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 所述背侧延伸部中的至少所述臀部罩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在以预定 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 主体部构成,或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主体 部、以及朝该腹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部分即不具有弹性伸缩部件的腹 侧延伸部构成,
在所述腹侧外装片中,在所述腹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 下端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部中,在上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 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中 间部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 有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在 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下端部中 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 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 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以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为20度以下的方式确定所 述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第 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以及所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各个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的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原材料的种类以及上下方 向配置。
<作用效果>
本发明人对臀部罩部的合身性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得到了以下的
见解。即,在现有的纸尿布中,如图9所示,在使用时会产生背侧外装 片12B以及腹侧外装片12F的接合部12A越靠下端侧越朝背侧偏移的现 象,由于该偏移导致臀部罩部处的鼓起和巻起。
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是与尿布各部分的伸縮特性密切 关联而产生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设在臀部罩部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收縮力,以接合部作为边界的腹侧'背侧间的收縮力平衡破坏,越 靠接合部的下端侧朝向背侧的收縮力越较强地发挥作用。
第一方面的发明就是基于这种见解而完成的,其特征在于,以接合
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为20度以下的方式确定各细长状弹性伸
縮部件的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原材料的种类以及上下方向配置。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能够维持一分为二型纸尿布的优点,并且能够有 效地防止臀部罩部处的巻起和鼓起。
另外,接合部倾斜试验以如下的方式测定接合部的倾斜角度。艮口,
首先,如图12 (a)所示,仅以从纸尿布去掉吸收性主体之后的腰身部 12作为试样,以腹侧外装片12F的产品宽度方向的中央线以及背侧外装 片12B的产品宽度方向的中央线作为折线,以各自的内表面相互重叠的 方式将该试样12折叠,使两接合部12A的基端线Ll (接合部12A的宽 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重叠。接着,将该折叠状态的试样12以如下方式 夹在拉伸试验机上将从一方的折线朝接合部侧10mm的范围遍及产品 上下方向整体夹在拉伸试验机的一方的卡盘C1上,将从另一方的折线朝 向接合部侧10mm的范围遍及产品上下方向整体夹在拉伸试验机的另一 方的卡盘C2上,并沿着箭头所示的产品前后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进而, 当设不拉伸试样12使其自然地收縮的状态下的卡盘间距离(自然收縮时 长度)为A、设拉伸至基于弹性伸縮部件的收縮不存在的状态时的卡盘 间距离(最大伸长时长度)为B时,使用分度器测量如图12 (b)所示 那样以卡盘间距离成为(A+B) /2的方式进行拉伸时的、连接接合部基 端线Ll的上下端的假想线L2相对于产品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6,并将 该倾斜角度0作为接合部倾斜角度。
<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缩力与所述第一细长 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缩力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弱,
所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与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弱。 (作用效果)
本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用于使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为
20度以下的一个优选方式。通过采用本方面所述的结构,各细长状弹性 伸缩部件的收縮力在腰身方向上平衡,接合部下侧部分朝向背侧的移动 被抑制。
(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外装片的各部分的平均一定宽度的收縮力具有以下的关系腹 侧主体部的下端部》背侧主体部的中间部〉腹侧主体部的中间部^背侧 主体部的下端部以及背侧延伸部。 (作用效果)
本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用于使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为
20度以下的一个优选方式。特别地,如果以本方面所述的方式构成,由
于在外装片的上下方向整体上收縮力的平衡协调,因此更加优选。 <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一 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所述腹侧主体部构成,
所述背侧外装片和腹侧外装片通过粘贴两片基重为10 30g/m2的无 纺布而构成,
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下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下端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30 100mm且相等,
所述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80 160mm,所述臀部罩部的上 下方向的长度为30 80mm,
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中的配置在所述下端部的第一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根数为2 15根、粗 细为155 1880dtex (分特)、伸长率为200°/。 350°/。、间隔为1 15mm,
所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根数为1 8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50%、间隔 为1 30mm,
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2 1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00%、间隔 为5 40mm。
(作用效果)
本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用于使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为 20度以下的一个优选方式。通过采用本方面所述的结构,各个细长状弹 性伸縮部件的收縮力在腰身方向上平衡,接合部下侧部分朝向背侧的移 动被抑制。
<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上端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15 80mm且相等,
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中间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中间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30 100mm且相等,
所述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和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它们的根数为3 22根、粗细为 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400%、间隔为4 12mm,
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中的配置在所述中间部的第一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以及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制成 的橡胶线,并且它们的根数为3 15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 为150% 300%、间隔为1 15mm。 (作用效果)
特别地,如果以本方面所述的方式构成,由于在接合部的上下方向 整体收縮力平衡优异,因此更加优选。 <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一方面 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形成随着接近裆间侧而接近所述吸收性主体侧的直线状或者曲线状,
由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作用在所述臀部罩部上的收縮力构 成为随着接近所述臀部罩部的下端而变弱。 (作用效果)
如果考虑外观良好地覆盖臀部,则优选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 边缘形成随着接近裆间侧而接近所述吸收性主体侧的直线状或者曲线 状。但是,在该情况下,在由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作用在所述臀部 罩部上的收縮力设定成在上下方向上一样的短裤型纸尿布中,在以能够 防止臀部罩部的上端侧的巻起的方式设定收縮力的情况下,下端侧变得 容易过度收縮,相反,在以下端侧的收縮适当的方式设定收縮力的情况 下,上端侧容易发生巻起。并且,容易发生接合部朝向背侧的偏移。针 对这种情况,通过以本方面所述的方式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问题。
<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一方面 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在所述背侧外装片中,以与所述接合部的下端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
作为基准,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并且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作用效果)
如本发明所述,通过在背侧外装片中的接合部下端附近的特定范围 内不设置第一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从而由设置在范围外的第一 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产生的收縮力不会以引起鼓起和巻起的方式 作用于臀部罩部。
<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对于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粗细、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 同,并且越接近臀部罩部的下端,伸长率以l%/mm 30%/mm的降低幅 度降低,或者伸长率、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并且越接近臀部罩部 的下端,粗细以5 150dtex/mm的降低幅度变细。(作用效果)
在由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作用在臀部罩部上的收縮力构成为随 着接近臀部罩部的下端而变弱的情况下,如果收縮力降低幅度过小则存 在缺乏效果的可能性,如果收縮力降低幅度过大则存在产生相反的效果 的可能性,因此优选形成在本方面所述的范围内。
<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
一种短裤型纸尿布,所述短裤型纸尿布具备
筒状的腰身部,其由覆盖穿戴者的腰身中的腹侧的腹侧外装片和覆 盖背侧的背侧外装片构成,所述筒状的腰身部通过将腹侧外装片的宽度 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和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接合 而形成;以及
吸收性主体,其前端部连接在所述腹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 表面上,该吸收性主体的后端部连接在所述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 部内表面上,并且该吸收性主体从背侧通过裆间部覆盖至腹侧,
所述腹侧外装片和背侧外装片在裆间侧离开而不连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侧外装片具有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背 侧主体部;以及向该背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
该背侧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 >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部,
在所述背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以及比该上端部靠下侧的 下侧部分中,在上端部固定有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所述背侧腰部弹 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 在下侧部分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 ;间隔设有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至少 在所述臀部罩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所述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 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 主体部构成,或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主体 部、以及朝该腹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部分即不具有弹性伸縮部件的腹 侧延伸部构成,
在所述腹侧外装片中,在所述腹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以 及比该上端部靠下侧的下侧部分中,在上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 有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 縮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 下侧部分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 隔设有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在所述背侧外装片中,以与所述接合部的下端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
作为基准,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并且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
(作用效果)
本发明人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得到了以下的见解臀部罩部处的 合身性能够通过臀部罩部和臀部罩部附近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配置 及各自的张力调节进一步改进。即,原因是如果以与接合部的下端相同 的上下方向位置为基准,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中设置第一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或者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中设置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则由设在这些范围外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产生的收縮 力经由范围内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以引起鼓起和巻起的方 式作用在臀部罩部。
第二发明就是基于这种见解而完成的,其特征在于,以与接合部的 下端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为基准,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第一 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并且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第二细长 状弹性伸縮部件。这样,通过在背侧外装片中的接合部下端附近的特定 范围内不设置第一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由设在范围外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产生的收縮力不会以引起鼓起和巻起的方式作 用在臀部罩部。
<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 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所述腹侧主体部构成,
所述背侧外装片以及腹侧外装片通过粘贴两片基重为10 30g/m2的 无纺布而构成,
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下侧部分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下 侧部分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35 220mm且相等, > 所述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80 160mm,所述臀部罩部的上
下方向的长度为30 80mm,
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5 3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200°/。 350%、间隔 为1 15mm,
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2 1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O°/。 300°/。、间隔 为5 40mm,
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4 3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00%、间隔 ' 为3 8mm,
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上端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15 80mm且相等,
所述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以及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它们的根数为3 22根、粗细 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400。/。、间隔为4 12mm。 (作用效果)
对于第二发明,在采用本项所述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及各个细长状弹 性伸縮部件的结构的情况下特别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臀部罩部处的合身性提高等优点。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的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 — 2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产品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产品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通过熔接固定弹性伸縮部件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通过熔接固定弹性伸縮部件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穿戴状态的照片。
图9是示出比较例的穿戴状态的照片。
图IO是示出实施例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结构、穿戴状态下的接 合部的位置以及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的图。
图11是示出比较例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结构、穿戴状态下的接 合部的位置以及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的图。
图12是示出接合部倾斜试验的试验要领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的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4一4线的剖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产品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产品状态的后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穿戴状态的照片。
图18是示出比较例的穿戴状态的照片。
标号说明
10:吸收性主体;12:外装片;12F:腹侧外装片;12B:背侧外装 片;13:背侧主体部;14:背侧延伸部;15: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16: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
图1 图5示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短裤型纸尿布的一例。在 图1的标号中,"前后方向"意味着连接腹侧和背侧的方向,"宽度方向" 意味着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意味着与腰身方向正交的方 向、换言之为连接腰部开口部WO侧和裆间部侧的方向。
该短裤型纸尿布io构成为,具有覆盖穿戴者的腰身中的腹侧的腹侧 外装片12F和覆盖背侧的背侧外装片12B,并且腹侧外装片12F的宽度 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12A和背侧外装片12B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的接 合部12A通过热封或超声波熔接等接合而形成筒状的腰身部12。如图示 方式那样,在背侧外装片12B比接合部12A更向下侧延伸的情况下,能 够在包含直到该部分为止的上下方向范围内一体地设置实施热封等加工 而成的延伸熔接部。通过设置延伸熔接部,能够防止后述的背侧延伸部 14的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回拉。在该情况下,考虑侧部的破损 容易度,通常接合部12A由小的熔接部的集合构成,并在接合部12A中 形成熔接面积的比率低的接合图形,但是由于在延伸熔接部不需要考虑 破损容易度,因此,也可以通过使延伸熔接部的熔接图形的熔接面积的 比率比接合部12A的高来可靠地熔接固定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 并且,延伸熔接部也可以利用弯曲的线熔接臀部罩部14C的边缘部,来 防止臀部罩部14C的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回拉。
并且,吸收性主体20的前端部连接在腰身部12中的腹侧外装片12F 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表面上,吸收性主体20的后端部连接在背侧外装片 12B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表面上,腹侧外装片12F和背侧外装片12B在 裆间侧离开而不连续。该离开距离Y可以形成为150 250mm左右。
从图4和图5可知,腰身部12的上部开口成为供穿戴者的腰部穿过 的腰部开口部WO,在吸收性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由腰身部12 的下缘和吸收性主体20的侧缘包围的部分成为供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部 LO。在将各接合部12A剥离并展开的状态下,形成如图1所示的沙漏形 状。吸收性主体20以从背侧通过裆间部一直覆盖到腹侧的方式延伸,是 接住排泄物并吸收保持液体成分的部分,腰身部12是相对于穿戴者支承吸收性主体20的部分。 (外装片)
也如图3所示,腹侧外装片12F和背侧外装片12B通过粘贴两片无 纺布等片S1、 S2形成,并且,为了提高相对于腰身部的合身性,在两个 :片Sl、 S2之间以预定的伸长率设有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8、 19T、 19U。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优选其基重为10 30g/n^左右。 对于无纺布,其原料纤维是什么并无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例示出聚乙 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或铜氨 纤维(cupra)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或者使用这些纤维中的两种 以上而成的混和纤维、复合纤维等。另外,无纺布可以是通过任何加工 而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加工方法,能够例示出例如水刺(spunlace)法、 纺粘(spunbond)法、热车L (thermalbond)法、熔喷(meltblown)法、针 朿U (needle-punched)法、热风(airthrough)法、点粘(point bond)法等 公知的方法。并且,作为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8、 19T、 19U可以使 用合成橡胶,也可以使用天然橡胶。.
进而,有特征的是,以使得外装片12的腹侧"背侧之间的以接合部 为边界的宽度方向的收縮力的平衡协调、并使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 部倾斜角度为2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10度以下、更加优选为5度以下 的方式,确定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原 '材料的种类以及配置。
更详细地说,背侧外装片12B具有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 方向范围的背侧主体部13;以及向该背侧主体部13的下侧延伸的背侧延 伸部14。背侧延伸部14具有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 14M;以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14M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部14C。
背侧延伸部14的形状可以适当确定,在图示例中,背侧延伸部14 的上端部以与背侧主体部13相同的宽度向背侧主体部13的下侧延伸, 且其下侧随着接近裆间侧宽度变窄。与背侧主体部13宽度相同的部分也 可以省略。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则臀部罩部14C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边 缘14e形成随着接近裆间侧而接近吸收性主体20侧的直线状或者曲线状,形成容易覆盖臀部的形状。背侧延伸部14的尺寸可以适当确定,但 是更优选臀部罩部14C的宽度方向长度14x (臀部罩部14C的宽度方向 外侧的边缘14e和吸收性主体20的侧缘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离开距离) 为80 160mm、臀部罩部14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14y(延伸长度)为30 80mm。并且,在将由在背侧延伸部14的宽度方向上最宽的部位和在上 下方向上最宽的部位确定的四边形的面积设为S时,如果延伸部14的面 积相对于S为20°/。 80%、特别是40% 60%左右,则臀部的外观和穿 戴感优异,因此是优选的。
背侧主体部13在上下方向在概念上能够分为上端部(腰部)W、下 端部U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部M,其范围根据产品的大小而不同, 一般 情况下,可以使上端部W的上下方向长度为15 80mm、使下端部U的 上下方向长度为30 100mm、使中间部M的上下方向长度为30 100mm。另外,在上端部W和中间部M之间、或者在中间部M和下端 部U之间并未确定明确的边界(基于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粗细、伸长 率、间隔、原材料的种类以及上下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配置方式等的区 分并不明确)的情况下,使下端部Z与上侧部分W具有相同的上下方向 长度,并且上侧部分W形成为距离上端30mm的范围。
在背侧主体部13的上端部(腰部)W中,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 的方式固定有多根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所述多根背侧腰部弹性伸 縮部件17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 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中的配设在与背侧主 体部13的中间部M邻接的区域的一根或者多根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 17可以与吸收体20重叠。作为该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优选将粗 细为155 1880dtex、特别是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 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mm2左右) 的橡胶线,以4 12mm的间隔,分别以150% 400%的伸长率、特别是 220% 320%左右的伸长率固定大约3 22根。并且,背侧腰部弹性伸縮 部件17并不需要全部都是相同的粗细和伸长率,例如也可以是弹性伸縮 部件的粗细和伸长率在腰部的上部和下部不同。并且,在背侧主体部13的中间部M以及下端部U中,除了与吸收 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其上侧和宽度方向两侧的各个 部位,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15,所述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 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第一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15的上下方向配设范围可以是背侧主体部13的一部分,但优 选实质上为背侧主体部13的整体(对整体作用伸縮力的范围)。
作为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优选使用粗细为155 1880dtex、 特别是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 面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mm2左右)的橡胶线。并且,对 于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在中间部M中优选以150% 300%的伸 长率、特别是220% 280%左右的伸长率,以1 15mm的间隔固定大约 3 15根,在下端部U中优选以200y。 350。/。的伸长率、特别是240% 300%左右的伸长率,以1 15mm的间隔固定大约2 15根。
另外,在背侧延伸部.14中,除了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 中央部之外,在其宽度方向两侧的各个部位,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至 少遍及臀部罩部14C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16,所述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 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第二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16的上下方向配设范围可以是背侧延伸部14的一部分,但优 选实质上为背侧延伸部14的整体(对整体作用伸縮力的范围)。
作为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优选将粗细为155 1880dtex、特 别是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 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謹2左右)的橡胶线,以5 40mm 的间隔、特别是5 20mm的间隔,分别以150% 300%、特别是180% 260%的范围内的伸长率固定大约2 10根。特别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 縮部件16优选构成为,当以平均一根的收縮力进行比较时,第二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16能够发挥与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相同、或者比 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的收縮力弱的收缩力。具体而言,可以使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粗细与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相同或
者比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细、并使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 的伸长率比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低,或者,相反地,使第二细长 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伸长率与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相同或者比 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的伸长率小、并使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16的粗细比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细。并且,除此之外,也可以通 过根数、间隔、原材料的种类或者上下方向配置的差异使收缩力具有差 异。
特别地,优选方式是由各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产生的收缩力 构成为随着接近臀部罩部14C的下端而变弱。具体而言,对于第二细长 状弹性伸縮部件16中越接近臀部罩部14C的下端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16,可以使伸长率降低、使粗细变细、加宽间隔、使用伸縮力弱的原材 料,或者组合使用这些多种方法。在使粗细、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 并使伸长率降低的情况下,该降低幅度(在上下方向上位置每偏移lmm 降低的幅度)例如可以是l%/mm 30°/。/mm左右、优选为l%/mm 10%/mm左右。在使伸长率、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并使粗细降低的 情况下,该降低幅度(在上下方向上位置每偏移lmm降低的幅度)例如 可以是5 150dtex/mm左右、优选为5 50dtex/mm左右。
另一方面,优选腹侧外装片12F仅由与背侧外装片12B的背侧主体 部13基本相同的腹侧主体部(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 部分)构成。因此,腹侧外装片12F呈沿着腰身方向延伸的矩形状,并 且不具有背侧外装片12B那样的背侧延伸部14。因此,对上下方向的上 端部W、中间部M以及下端部U使用相同标号。优选这些上端部W、 中间部M以及下端部U的上下方向长度与背侧外装片12B相等,但是只 要在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收縮力平衡的范围内,也可以使其不同。另外, 在腹侧外装片12F中,在未确定构成下侧部分U的中间部M和下端部Z 的明确的边界(基于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粗细、伸长率、间隔、原材 料的种类以及上下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配置方式等的区分并不明确)的 情况下,使下端部Z与上侧部分W具有相同的上下方向长度,并且使上侧部分W形成为距离上端30mm的范围。
艮P,在腹侧外装片(腹侧主体部)12F的上端部(腰部)W中,以 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腹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8,所 述多根腹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8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 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对于该腹侧外装片12F中的腹 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8,优选使其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以及上下 方向配置尽量接近背侧外装片12B中的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但是 只要在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收縮力平衡的范围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 其不同。具体而言,根数的差在10根以下、优选为5根以下,粗细的差 在1880dtex以下、优选为470dtex以下,伸长率的差在100%以下、优选 为40%以下,间隔的差在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并且,在腹侧外装片(腹侧主体部)12F的中间部M中,除了与吸 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其上侧以及宽度方向两侧的 各个部位,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 伸缩部件19T,所述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9T在沿着上下方向 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第三细 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T的上下方向配设范围可以是中间部M的一部分, 但优选实质上为中间部M的整体(对整体作用伸縮力的范围)。
作为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T,优选使其根数、粗细、伸长率、 间隔以及上下方向配置尽量接近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中的配置在 中间部M的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但是,只要在能够发挥本发明的 收縮力平衡的范围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不同。具体而言,根数 的差在10根以下、优选为5根以下,粗细的差在1880dtex以下、优选为 470dtex以下,伸长率的差在100%以下、优选为40°/。以下,间隔的差在 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另外,在腹侧外装片12F (腹侧主体部)的下端部U中,除了与吸 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其上侧以及宽度方向两侧的 各个部位,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四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19U,所述多根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第四细 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的上下方向配设范围可以是下端部U的一部分, 但优选实质上为下端部U的整体(对整体作用伸縮力的范围)。
作为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优选使其根数、间隔以及上下 ;方向配置尽量接近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中的配置在下端部U的第 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但是,只要在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收縮力平衡的 范围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不同。具体而言,根数的差在10根以 下、优选为5根以下,间隔的差在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并且,对于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优选粗细为155 ,1880dtex、特别优选为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 胶的情况下,截面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mn^左右),伸长 率为优选为150% 350%、特别优选为220°/。 320%。
特别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优选构成为,当以平均一根 的收縮力进行比较时,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能够发挥与第三细 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T相同、或者比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T的收 縮力强的收縮力。具体而言,可以使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的粗 细与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8相同或者比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8 粗、并使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的伸长率比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18高,或者,相反地,使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9U的伸长率与 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8相同或者比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8的 伸长率低、并使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的粗细比第三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18粗。并且,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根数、间隔、原材料的种 类或者上下方向配置的差异使收縮力具有差异。
在以这样构成的短裤型纸尿布中,如图8所示,能够维持一分为二 型纸尿布的优点,并且能够抑制臀部罩部14C处的巻起和鼓起,同时, 由腹侧外装片12F的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产生的收縮力和由背侧外装 片12B的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产生的收缩力以接合部12A为边界保持 平衡,接合部倾斜角度ei在20度以下,即,在使用时难以发生接合部 12A越靠下端侧越朝背侧偏移的现象(参照图9)。进而,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臀部罩部14C处的巻起和鼓起。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利用平均一定宽度的收縮力进行比较
时,优选外装片12的各部分的收縮力形成为,腹侧主体部的下端部》背
侧主体部的中间部>腹侧主体部的中间部》背侧主体部的下端部以及背
侧延伸部。该外装片12的各部分的收縮力能够通过适当确定第一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15、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19T以及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U的粗细、伸长率、根数、间隔、 原材料的种类或者上下方向配置来进行调节。另外,腹侧主体部的中间 部的收縮力比背侧主体部的下端部以及背侧延伸部的收缩力强意味着比 双方的收縮力强,并不仅仅意味着比背侧主体部的下端部以及背侧延伸 部的收缩力的平均收縮力强。
所谓平均一定宽度的收縮力是指当在产品宽度方向上对片进行拉伸 时施加在片的一定宽度(上下方向宽度)上的应力(平均单位上下方向 宽度的收縮力),其以如下的方式测定。即,首先,将欲测定的区域从外 装片12切下作为试样,将该试样的产品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夹在拉伸试 验机的一个卡盘C1上,将另一个端部夹在另一个卡盘C2上,沿着产品 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进而,当设不拉伸试样使其自然地收縮的状态 下的卡盘间距离(自然收縮时长度)为A、设拉伸至不存在基于弹性伸 缩部件的收縮的状态时的卡盘间距离(最大伸长时长度)为B时,测量 拉伸至卡盘间距离为(A+B) /2时的施加在卡盘间的应力,并将利用试 样的上下方向宽度除该应力得到的值作为收縮力(N/10mm)。另外,例 如所谓背侧延伸部14的收縮力是指以背侧延伸部14整体为试样、并利 用背侧延伸部14的上下方向宽度除通过上述方法测量到的应力得到的 值,在具有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部分是背侧延伸部14的一部 分的情况下,背侧延伸部14的收縮力也以上述方式求出。
另一方面,如图所示,在除了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 部之外在吸收性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15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方式中,除了仅在宽度方向两 侧存在弹性伸縮部件的方式之外,还包括以下方式横穿吸收性主体2020088 从其宽度方向一侧到另一侧存在弹性伸縮部件,但是在与吸收性主体20 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弹性伸缩部件被切断,从而伸缩力不起作用(实 质上等同于不设置弹性伸縮部件)。并且,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以伸縮力
遍及背侧主体部13和背侧延伸部14的宽度方向整体都发挥作用的方式 将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横穿吸收 性主体20从其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到另一侧。
由于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不像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 那样通过侧缘的接合部12A熔接在片上,因此,特别是在像本申请这样 的使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伸长率比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的伸长率高的情况下,期望实施防止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回拉 的处理。如前面所述,设置从接合部12A延伸的延伸熔接部是优选手段 之一。并且,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提高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和 片S1、 S2的粘接强度。例如能够通过将粘接剂直接涂敷在第二细长状弹 性伸縮部件16上来提高粘接强度,但是如果粘接剂的使用量多,则存在 伸缩部的触感降低的可能性,因此,期望使用以下所示的利用熔接固定 的方法。另外,在如上所述的构成为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在与吸 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被切断、伸縮力不起作用的方式中, 优选在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端部也实施同样 的防止回拉的处理。例如在对端部进行熔接时,利用大致直线状的熔接 线将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和片Sl、 S2熔接固定即可,所述熔接 线以纵贯在宽度方向配置有多根的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的方式配 置。并且,这些防回拉处理也可以相互组合。 (利用熔接固定弹性伸縮部件的方法)
图6示出以下的方法在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施加了拉伸 力的状态下,在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以 预定的间隔对构成腹侧外装片12F和/或背侧外装片12B的片Sl、 S2进 行熔接,由此,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借助其与片S1、 S2的摩擦 力而被固定。图中的标号M表示熔接部分,标号N表示非熔接部分。通 过形成这种构造,不必使用粘接剂就能够牢固地固定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并且,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未被粘接,由此能够形成
确保了通气性和柔软度的伸縮部。熔接可以是超声波熔接或者热熔接。
但是,由于超声波烙接赋予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和片Sl、 S2周 边部的热和压力的影响比热熔接少,因此更加优选使用超声波熔接。
并且,图7表示以下的方法在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施加 了拉伸力的状态下,以预定的间隔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 方向的两端部和片S1、 S2进行熔接,由此,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 借助其与片Sl、 S2的摩擦力以及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的宽度方 向的端部的粘接力被固定在片S1、 S2上。图中的标号M表示熔接部分, 标号N表示非熔接部分。通过形成这种构造,除了借助与片S1、 S2之间 的摩擦力之外,还借助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 粘接力来更加牢固地固定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另外,由于仅在 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进行粘接,因此不存在第 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劣化或切断的可能性。
另外,对于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借助其与片Sl、 S2之间的 摩擦力被固定的结构,通过在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施加了拉伸 力的状态下,在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断 续地对内侧层和外侧层进行熔接,将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固定在 片Sl、 S2上,由此,当随后使载荷消失时(无拉伸),第二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16的截面外径变大,利用与片S1、 S2的熔接部分以从两侧部 夹着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的宽度方向的方式施加按压力。其结果 是,不必利用粘接剂来固定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仅利用第二细 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与片Sl、 S2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够固定第二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16。 (吸收性主体)
吸收性主体20能够釆用任意的形状,但在图示的方式中为长方形。 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0从使用面侧开始依次具有使液体透过的例如 由无纺布等构成的顶片30以及吸收单元50。通常情况下,在吸收单元 50的背面侧设有由塑料片等构成的不透液性片70。在该不透液性片70的背面侧也可以固定裆间部外装片12M,所述裆间部外装片12M以覆盖 吸收性主体20的背面整体、或者覆盖露出于腹侧外装片12F和背侧外装 片12B之间的部分的整体的方式固定。作为该裆间部外装片12M,可以 使用与腹侧外装片12F以及背侧外装片12B同样的原材料,也可以使用 不同的原材料。并且,为了使透过顶片30的液体迅速地向吸收单元50 转移,可以在顶片30和吸收单元50之间设置中间片(第二片)40。另 外,为了防止排泄物在吸收部20的两侧泄漏,可以在吸收部20的两侧 设置立起的阻挡边(barrier cuffs) 60、 60。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吸 收性主体20的各构成部件可以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的整面(《夕)涂敷、 线状(^'一卜')涂敷或者螺旋涂敷等相互固定。
吸收性主体20能够使用机械紧固件或粘接材料以装卸自如的方式 安装于外装片20。 (顶片)
顶片30具有使液体透过的性质。因此,顶片30的原材料只要是呈 现该液体透过性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例示出有孔或者无孔的无纺布、 多孔性塑料片等。并且,其中无纺布的原料纤维是什么并无特殊限定。 例如,能够例示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 纤维、人造纤维或铜氨纤维(cupra)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或者使 用它们之中的两种以上而成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等。另外,无纺布可 以是通过任何加工而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加工方法,能够例示出例如水 剌法、紡粘法、热轧法、熔喷法、针刺法、热风法、点粘法等公知的方 法。例如如果谋求柔软性、悬垂性,则优选纺粘法、水刺法,如果谋求 体积大、柔软性,则优选热风法、点粘法、热轧法。
并且,顶片30可以由一个片构成,也可以由通过粘贴两个以上的片 得到的层叠片构成。同样,顶片30关于平面方向可以由一个片构成,也 可以由两个以上的片构成。 (中间片)
为了使透过顶片30后的液体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可以设置液体的 透过速度比顶片30快的、通常被称为"第二片"的中间片40。该中间片40不仅能够使液体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而提高基于吸收体的吸收性能, 而且能够防止所吸收的液体从吸收体"倒回"的现象,能够使顶片30上 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中间片40也可以省略。
作为中间片40,可以例示出与顶片30相同的原材料、水刺无纺布、 纸浆无纺布、纸浆与人造纤维的混合片、点粘无纺布或绉纸。特别优选 热风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
图示的方式的中间片40比吸收体56的宽度窄且配置在中央,但也 可以遍及整个宽度进行设置。中间片40的长度方向长度可以与吸收体56 的长度相同,也可以在以接收液体的区域为中心的较短的长度范围内。 中间片40的代表性的原材料是液体的透过性优异的无纺布。 (不透液性片)
不透液性片70意味着仅配置在吸收体56的背面侧的片,在本实施 方式中为与顶片30之间夹装有吸收体56的片。因此,该不透液性片的 原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例示出将无纺布层叠在聚乙 烯或者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或者聚乙烯片等上而成的层叠无纺布、夹装 有防水薄膜从而实质上确保了不透液性的无纺布(在该情况下,利用防 水薄膜和无纺布构成不透液性片)等。当然,除此之外,还能够例示出 近年来从防止闷湿的观点出发而优选使用的具有不透液性和透湿性的原 材料。作为该具有不透液性和透湿性的原材料的片,例如能够例示出通 过下述方法获得的微多孔性片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树脂中混炼无 机填充剂而形成片之后,通过沿单轴或双轴方向拉伸而获得。另外,作 为不透液性片70还可以使用下述材料使用微丹尼(micro denier)纤维 而成的无纺布;以及通过施加热或压力来縮小纤维的空隙的防漏性强化 方法、或者涂敷高吸水性树脂或疏水性树脂和防水剂的方法而形成的不 使用防水薄膜的不透液性的片。
不透液性片70以所谓的巻边形态在使用面上延伸(未图示),由此 能够防止液体的横向泄漏,但是,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不透液性 片72夹装在形成阻挡边60的双层的阻挡片64之间来防止横向泄漏。根 据该方式,第二不透液性片72延伸到阻挡边60的立起为止,因此具有下述优点能够防止顺着顶片30横向扩散的液体或者阻挡边60、 60之
间的软便横向泄漏。
并且,也可以在不透液性片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实施通过印刷和 着色而形成的图案。另外,也可以在不透液性片的外侧粘贴与裆间部外 装片为不同部件的实施了印刷或者着色的图案片。并且,也可以在不透 液性片的内侧具有通过视觉变化来显示排尿的指示器。
(阻挡边)
设置在产品的两侧的阻挡边60、 60是为了阻止顺着顶片30上方向 横向移动的尿或软便并防止横向泄漏而设置的,是附加的单元。
图示的阻挡边60是将防水性无纺布做成双层而形成的,覆盖吸收体 56的从背面侧向顶片30的下方折入的部分,且形成为向表面侧突出。为 了阻止顺着顶片30上方向横向移动的尿,在形成阻挡边60的双层的无 纺布片之间夹装有第二不透液性片72。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也可以将不 透液性片70的侧部插入双层的无纺布片之间,并使其延伸到向表面侧突 出的阻挡边60的中途。
并且,阻挡边60自身的形状能够适当设计,在图示例中,在阻挡边 60的突出部的前端部和中间部以伸长状态固定有弹性伸縮部件、例如橡 胶线62,在使用状态中,阻挡边60借助该弹性伸縮部件的收縮力而立起。 中间部的橡胶线62以位于比前端部的橡胶线62、 62更靠中央侧的位置 的方式固定在顶片30的前后端部,与此关联地,如图2所示,成为下述 形态阻挡边60的基部侧朝向中央侧倾斜地立起,并且与中间部相比, 前端部朝外侧倾斜地立起。 (吸收单元)
吸收单元50具有吸收体56;以及包覆该吸收体56的至少背面和 侧面的包覆片58。包覆片58也可以省略。另外,在图示方式中,在吸收 体56和包覆片58的背面侧部位(下侧的部分)之间设有保持片80,但 是该保持片80也可以省略。 (吸收体)
吸收体56除了对绵状纸浆等短纤维进行积纤而成的部件之外,也可以使用由长丝(filament) 52、 52…的集合体构成的部件等。
长丝52、 52…的集合体能够通过对丝束(纤维束)进行开纤而得到。 作为丝束构成纤维,例如能够使用多糖类或者其衍生物(纤维素、纤维 素酯、甲壳质、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 酯、聚乳酰胺、聚乙酸乙烯酯等)等,特别地,优选为纤维素酯和纤维 素。
作为纤维素,能够使用绵、棉绒(linter)、木浆等源自植物体的纤维 素或细菌纤维素等,也可以是人造纤维等再生纤维素,再生纤维素也可 以是纺纱而成的纤维。
作为能够适于采用的纤维素酯,例如可以使用醋酸纤维素、丁酸 纤维素、丙酸纤维素等有机酸酯;醋酸一丙酸纤维素、醋酸一丁酸纤维 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硝酸乙酸纤维素等混酸酯;以及聚己内酯 接枝纤维素酯等纤维素酯衍生物等。这些纤维素酯能够单独或者混合两 种以上进行使用。纤维素酯的粘度平均聚合度例如为50 900、优选为 200 800左右。纤维素酯的平均取代度例如为1.5 3.0 (例如2 3)左 右。
纤维素酯的平均聚合度例如为10 1000、优选为50 900、更加优 选为200 800左右,纤维素酯的平均取代度例如为1 3左右、优选为l 2.15、更加优选为1.1 2.0左右。纤维素酯的平均取代度可以从提高生物 分解性等观点来进行选择。
作为纤维素酯优选为有机酸酯(例如碳原子数为2 4左右的有机酸 的酯)、特别优选为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化度大多情况为 43% 62%左右,特别是为30% 50%时,生物分解性也优异,因此是优 选的。特别优选的纤维素酯是二醋酸纤维素。
构成丝束的纤维也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热稳定剂、着色剂、 油剂、成品率提高剂、白色度改善剂等。
构成丝束的纤维的细度例如为1 16旦尼尔,优选为1 10旦尼尔, 更加优选为1 6旦尼尔。构成丝束的纤维可以是非巻曲纤维,但是优选 为巻曲纤维。巻曲纤维的巻曲度例如为每英寸5 75个,优选为10 50个,更加优选为15 50个左右。并且,大多情况下使用均匀地巻曲的巻 曲纤维。如果使用巻曲纤维,则能够制造体积大且轻量的吸收体,同时, 通过纤维之间的相互交织能够容易地制造一体性高的丝束。构成丝束的 纤维的截面形状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异形(例如Y 字状、X字状、I字状、R字状等)或者中空状等的任一种。构成丝束的 纤维例如能够以通过集束1000 1000000根、优选为2000 1000000根 左右的单纤维而形成的丝束(纤维束)的形式使用。纤维束优选为集束 1000 1000000根左右的连续纤维而构成。
在本发明中适于使用的二醋酸纤维素的丝束的捆由Celanese公司和 Daicd化学工业公司等销售。二醋酸纤维素的丝束的捆的密度大约为 0.5g/cm3,总重量为400 600kg。将丝束从该捆剥下,以使其成为期望的 大小、体积的方式幵纤成宽的带状。丝束的开纤宽度是任意的,例如宽 度可以为50 2000mm、优选为产品的吸收体的宽度即50 300mm左右。 并且,通过对丝束的开纤程度进行调节,能够调节吸收体的密度。
如图2所示,优选使吸收体56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54…。 而且,期望至少在液体接收区域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SAP粒子) 相对于长丝52、 52…的集合体实质上分散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图2的主 要部分放大图示意地示出该实质上分散在整个厚度方向的状态。
在吸收体56的上部、下部以及中间部没有SAP粒子、或者即使有 也很少的情况下,不能说是"分散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因此,所谓"分 散在整个厚度方向上",除了相对于长丝的集合体"均匀地"分散在整个 厚度方向的方式之外,还包括虽然"偏在"于上部、下部和/或中间部, 但是仍然分散于上部、下部以及中间部的各部分的方式。并且,并不排 除下述方式 一部分的SAP粒子未进入长丝52、 52…的集合体中而是残 存在其表面的方式;和一部分的SAP粒子穿过长丝52、 52…的集合体并 位于包覆片58上的方式或者位于保持片80上的方式。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所谓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除了 "粒子"以外还包括"粉体"。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粒径可以直接使用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粒径,但是期望为1000(^1以下,特别是150 400pm。作为高吸收性聚 合物粒子54的材料,可以无特殊限定地使用,但是优选为吸水量在40g/g 以上的材料。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具有淀粉类、纤维素类和合 成聚合物类等,可以使用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一丙烯 腈接枝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纳交联物和丙烯酸(盐)聚合物 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形状,优选为通 常使用的粉粒体状,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优选使用吸水速度为40秒以下的高 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如果吸水速度超过40秒,则容易产生供给至吸收体 56内的液体返回吸收体56外部的所谓倒回。
并且,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优选使用凝胶强度为1000Pa 以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由此,即使是在形成为体积大的吸收体56 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吸收液体后的发粘感。
单位面积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重量能够根据该吸收体56 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适当确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使其为50 350g/m2。如果单位面积上聚合物的重量为50g/r^以下,则难以确保吸收 量。如果超过350g/m2,则不仅效果饱和,而且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54过剩会赋予刷拉刷拉(^卞u -卞y)的不适感。
如果需要,则可以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在吸收体56的平面方 向上的散布密度或者散布量进行调节。例如,能够使液体的排泄部位的 散布量比其它部位的散布量多。在考虑男女差异的情况下,对于男用纸 尿布提高前侧的散布密度(量),对于女用纸尿布提高中央部的散布密度
(量)。并且,也可以在吸收体56的平面方向上局部地(例如呈点状) 设置不存在聚合物的部分。
根据需要,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可以准备多个粒径分布不 同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并沿厚度方向依次供给,使粒径分布小的高 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分布在吸收体56内的下侧,使粒径分布大的高吸收性 聚合物粒子分布在上侧。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和连续纤维的比例左右着吸收特性。作为吸收体56中的直接接收液体的区域中的5cmX5cm的平面面积内的重量 比,期望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连续纤维重量为1 14、特别是2 9。 (包覆片)
在使用包覆片58的情况下,作为该包覆片58的原材料可以使用薄 页纸(tissue paper),特别是绉纸、无纺布、聚乙烯层压(求U,2)无 纺布、开有小孔的片等。但是,期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不会脱出的 片。在使用无纺布代替绉纸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亲水性的SMMS (纺粘/ 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期 望单位面积上聚合物的重量为5 40g/m2、特别是10 30g/m2。
对于该包覆片58,如图2所示,除了包覆连续纤维52、 52…的集合 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 54…层整体的方式之外,也可以仅包覆 该层的背面和侧面。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是下述方式利用 绉纸或无纺布仅覆盖吸收体56的上表面和侧面、并利用聚乙烯等不透液 性片覆盖下表面的方式;以及用绉纸或无纺布覆盖吸收体56的上表面、 并利用聚乙烯等不透液性片覆盖侧面和下表面的方式等(这些各原材料 成为包覆片的构成单元)。如果需要,也可以是利用上下两层片夹着连续 纤维52、 52…的集合体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 54…的层的方式、或 者将连续纤维52、 52…的集合体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 54…的层仅 配置在下表面的方式,但是由于难以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移动, 因此不是期望的方式。 (保持片)
在设置保持片80的情况下,可以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通过散 布等夹装在保持片80和吸收体56之间。在向集合体供给连续纤维52时 或者随后的工序、或者在消费者使用之前的流通过程中,有时高吸收性 聚合物粒子54会穿过连续纤维52的集合体。消费者使用时当用手触摸 到穿过连续纤维的集合体后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群的凹凸时会赋予刷 拉刷拉的不适感。因此,将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保持性能的保 持片80夹装在吸收体56和包覆片58之间的方式也是优选的方式。该保 持片80对仅通过薄页纸(绉纸)等包覆片58会产生不足的硬挺度(-))进行加强,减轻或者防止消费者使用时用手触摸时的不适感。
保持片80的原材料并无特殊限定,只要是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54的保持性能的原材料即可。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例示出无纺布、巻曲 纸浆、低吸收性的棉纤维(例如未脱脂的棉纤维、脱脂而成的棉纤维、 利用防水剂或疏水剂对人造纤维进行处理而成的纤维等)、聚乙烯纤维、 聚酯纤维、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绢、棉、麻、尼龙、聚氨酯、醋酸 纤维等。
在保持片80为无纺布的情况下,该保持片80可以是如下的无纺 布基于KES试验的压縮能量为0.01 10.00gfcm/cm2、优选为0.01 1.00 gfcm/cm2,并且压缩回弹性能为10% 100%、优选为70% 100°/0
的无纺布。
如前面提到的那样,设置保持片80的理由在于例如保持从吸收体 56朝下方脱落(脱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因此,由于脱离的高 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隔着包覆片58和保持片80与使用者接触,因此刷 拉刷拉的不适感不会传递至使用者。特别地,如果是具有上述的压縮能 量和压縮回弹性能的无纺布,则能够充分地发挥该功能。
并且,脱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由保持片80保持,而不会在 包覆片58上移动,因此不会产生吸收能力的不均匀。特别地,为了防止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在保持片80上移动,可以预先在保持片80上涂 敷具有粘附性的热熔粘接剂等。并且,也可以通过将保持片80的上表面 (朝向使用面侧的面)做成粗糙面,来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在保 持片80上移动。作为以此为目的的粗糙面化或者起毛的手段,能够举出 在制造无纺布时形成为不是网状面的非网状面、进行条纹(marble)加工、 通过针刺进行加工、进行刷绒(brushing)加工等。
保持片80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仅设置在吸收体56的下方,并且, 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也可以通过吸收体56的侧面并巻起至吸收体56的 上表面而延伸。并且,也可以重叠多片保持片80进行使用。
上述例子是将保持片58设置在吸收体56和包覆片58的背面侧部位 之间的例子,但保持片也可以位于比包覆片更靠背面侧的位置(该方式没有图示),总之,只要相对于吸收体56在背面侧设置保持片,就能够
减轻或者不会产生从产品的背面触摸时的刷拉刷拉的不适感。 (裆间部外装片)
在吸收性主体20的背面侧设有露出至产品外面的裆间部外装片 12M。作为该裆间部外装片12M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与腹侧外装片12F 和背侧外装片12B同样的原材料,但是也可以使用更高强度的原材料或 者含有除臭剂的原材料等与腹侧外装片12F和背侧外装片12B不同的原 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由PP、 PP/PE、 PP/PET等纤维构成的纺粘无 纺布、熔喷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气点无纺布、水刺无纺 布、SMS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或者在这些无纺布中添加了除臭剂等而 成的材料等。
当坐着时会对裆间部外装片12M施加高的身体压力。因此,优选具 有耐磨度高(不起毛)的特性的原材料,特别是优选使用在以下的耐磨 度试验中得到"◎"或者"〇"的评价的原材料。 (耐磨度试验)
耐磨度根据JIS L 0849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即,制作250mmX 25mm的耐磨度测定用片,并对测定用片的外表面侧(吸收性主体的外表 面侧)的耐磨度进行测定。在耐磨度的测定中可以使用例如COLOR FASTNESS RUBBING TESTER (TESTER产业株式会社制造,AB—301 型)。测定是使用摩擦试验机II型施加50次振动来进行的。利用目视对 试验的结果得到的测定用片与极限样品进行比较,在{ :不起球(J:^1 玉)、不起毛;〇不起球但起毛;起球并起毛;X:无纺布断裂} 这四个阶段进行评价。
裆间部外装片12M也可以是进行了印刷或着色并具有图案单元的 片。在与上述的图案片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以各自的图案不重叠的 方式进行配置。
如果使用伸縮无纺布作为裆间部外装片12M、并使其沿着吸收性主 体20的长度方向伸长进行粘贴,则裆间部的合身性提高,因此是优选的。 在吸收体56是单位面积上的纤维的重量在lOOg/m2以下且单位面积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重量在100g/lT^以上的超薄型吸收体的情况下,吸
收体56没有硬挺度,因此需要在裆间部加强硬挺度,以使穿戴容易度不
会降低。另一方面,在腹部和背面不太需要硬挺度。因此,在这种方式
中,优选在裆间部外装片12M中使用刚度(硬挺度)高的片。具体而言, 可以在裆间部外装片12M中使用通过克拉克测试法(JISL 1096 C法)测 定的抗弯度在片的MD方向和CD方向的和为100mm以上、优选为 150mm以上的片。
在图示例中,在腹侧和背侧外装片12F、 12B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 的部分中,裆间部外装片12M夹在吸收性主体20与腹侧以及背侧外装 片12F、 12B之间,但是也可以粘贴在腹侧和背侧外装片12F、 12B的外 侧。裆间部外装片12M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贴在吸收性主体20的背面、 以及腹侧和背侧外装片12F、 12B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 (其他)
上述实施方式的腹侧外装片12F仅由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 方向范围的部分构成,但是也可以是由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方 向范围的腹侧主体部、以及向该腹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部分即不具有 弹性伸縮部件的腹侧延伸部构成的结构。由此,能够将腹侧外装片12F 的腿围形状形成为沿着鼠蹊部与身体适合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腹侧延 伸部的面积优选为背侧延伸部的面积的10% 80%、更加优选为20% 50%。如果腹侧延伸部过大,反而有损于合身性,因此不是优选的。
实施例
图10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中的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 18、 19T、 19U的结构、穿戴状态下的接合部12A的位置以及接合部倾斜 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图11示出比较例中的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的结构、穿戴状态下的接合部12A的位置以及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 部倾斜角度。接合部12A的轨迹在图中用圆圈标记表示。另外,弹性伸 缩部件都是相同原材料的合成橡胶。背侧外装片12B以及腹侧外装片12F 分别通过使用两片基重为20g/n^的无纺布、将各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夹 在无纺布间的预定位置并利用热熔粘接剂粘贴而形成。从两图的对比可知,根据本发明,在使用时,背侧外装片和腹侧外装片的接合部难以产 生越靠下端侧越朝背侧偏移的现象。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 图16示出第二发明所涉及的短裤型纸尿布的一例。以下,
以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 施方式共用的结构在图中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短裤型纸尿布10中,背侧主体部13在上下方向 在概念上能够分为上端部(腰部)W和比该上端部W还靠下侧的下侧部 分Z (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端部U和中间部M的部分)。下侧部 分Z的范围根据产品的大小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下侧部分Z的 上下方向长度为35 220mm。
在背侧主体部13的上端部(腰部)W中,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 的方式固定有多根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所述多根背侧腰部弹性伸 縮部件17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 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关于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中的配设在与背 侧主体部13的下侧部分Z邻接的区域的一根或者多根背侧腰部弹性伸縮 部件17,可以与吸收体20重叠,也可以除了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 度方向中央部以外分别设置在吸收性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两侧。作为该背 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优选将粗细为155 1880dtex、特别是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mi^左右)的橡胶线,以4 12mm的间隔,分 别以150% 400%的伸长率、特别是220% 320%左右的伸长率固定大约 3 22根。并且,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并不需要全部都是相同的粗 细和伸长率,例如也可以是弹性伸縮部件的粗细和伸长率在背侧腰部的 上部和下部不同。该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7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15、 16并不存在粗细和伸长率的大小关系,可以自由确定。
并且,在背侧主体部13的下侧部分Z中,除了与吸收性主体20重 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其上侧和宽度方向两侧的各个部位,以遍 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所述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
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作为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优选将粗细为155 1880dtex、特 别是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 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mm2左右)的橡胶线,以1 15mm、 特别是3 8mm的间隔,分别以200% 350%的伸长率、特别是240% 300%左右的伸长率固定大约5 30根。
并且,在背侧延伸部14中,除了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 中央部之外,在其宽度方向两侧的各个部位,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至 少遍及臀部罩部14C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 部件16,所述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 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作为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优选将粗细为155 1880dtex、特 别是470 1240dtex左右(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 积为0.05 1.5mm2、特别是0.1 1.0mm2左右)的橡胶线,以5 40mm、 特别是5 20mm的间隔,分别以150% 300%的伸长率、特别是180% 260%的伸长率固定大约2 10根。
有特征的是,以与接合部12A的下端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作为基准, 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P1中未设置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并且 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P2中未设置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在该范 围P1、 P2之外,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16的上下方向配设范围可以适当确定,可以仅设置在各范围Pl、 P2 的一部分中,但优选实质上设置在整体(对整体作用伸縮力的范围)。
并且,优选方式是由各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产生的收縮力构 成为随着接近臀部罩部14C的下端而变弱。具体而言,在第二细长状弹 性伸縮部件16中越接近臀部罩部14C的下端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 可以使伸长率降低、使粗细变细、加宽间隔、使用伸縮力弱的原材料、 或者组合使用这些多种方法。在使粗细、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并使 伸长率降低的情况下,其降低幅度(在上下方向位置每偏移lmm降低的幅度)例如可以是1。/。/mm 30。/。/mm左右、优选为l°/。/mm 10%/mm左 右。在使伸长率、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并使粗细降低的情况下,其 降低幅度(在上下方向位置每偏移lmm降低的幅度)例如可以是5 150dtex/mm左右、优选为5 50dtex/mm左右。
另一方面,优选腹侧外装片12F仅由与背侧外装片12B的背侧主体 部13基本相同的腹侧主体部(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 部分)构成。因此,腹侧外装片12F呈沿着腰身方向延伸的矩形状,并 且不具有背侧外装片12B那样的背侧延伸部14。当然,与第一实施方式 同样,腹侧外装片12F也可以形成为由与结合片12A占据相同的上下方 向范围的腹侧主体部和朝该腹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部分即不具有弹性 伸縮部件的腹侧延伸部构成的结构。该情况下的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
艮P,在腹侧外装片(腹侧主体部)12F的上端部(腰部)W以及下 侧部分Z中的上端部W中,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 腹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8,所述多根腹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8在沿着上 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对于该腹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18,优选使其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 以及上下方向配置尽量接近背侧腰部弹性伸缩部件17,但是也可以使其 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数的差在10根以下、优选为5根以下,粗细 的差在1880dtex以下、优选为470dtex以下,伸长率的差在100%以下、 优选为40%以下,间隔的差在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并且,在腹侧外装片(腹侧主体部)12F的下侧部分Z中,除了与 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其上侧以及宽度方向两侧 的各个部位,以遍及宽度方向整体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第三细长状弹 性伸縮部件19,所述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在沿着上下方向隔 开间隔且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第三细长 状弹性伸縮部件19的上下方向配设范围可以是下侧部分的一部分,但优 选实质上为下侧部分的整体(对整体作用伸縮力的范围)。
作为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9,优选使其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以及上下方向配置尽量接近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但是也可
以使其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数的差在10根以下、优选为5根以下, 粗细的差在1880dtex以下、优选为470dtex以下,伸长率的差在100°/。以 下、优选为40°/。以下,间隔的差在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短裤型纸尿布中,如图17所示,在背侧外装片 12B中,由第一和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5、 16产生的收缩力几乎不 会对接合部12A的下端造成影响,不会以在臀部罩部14C中引起鼓起和 巻起的方式发挥作用。其结果是,使用时,在臀部罩部14C中难以产生 鼓起和巻起(参照图18)。并且,由于由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16产 生的收縮力构成为随着接近臀部罩部14C的下端而变弱,因此能够防止 臀部罩部14C的上端侧的巻起,并且能够防止下端侧的过度的收縮。
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以上说明了的结构以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理解,因此省略说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预先形成为短裤型的短裤型纸尿布。.
权利要求
1、一种短裤型纸尿布,所述短裤型纸尿布具备筒状的腰身部,其由覆盖穿戴者的腰身中的腹侧的腹侧外装片和覆盖背侧的背侧外装片构成,所述筒状的腰身部通过将腹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和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接合而形成;以及吸收性主体,其前端部连接在所述腹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表面上,该吸收性主体的后端部连接在所述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表面上,并且该吸收性主体从背侧通过裆间部覆盖至腹侧,所述腹侧外装片和背侧外装片在裆间侧离开而不连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外装片具有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背侧主体部;以及向该背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该背侧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部,在所述背侧外装片中,在所述背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下端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部中,在上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多根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中间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所述背侧延伸部中的至少所述臀部罩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主体部构成,或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主体部、以及朝该腹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部分即不具有弹性伸缩部件的腹侧延伸部构成,在所述腹侧外装片中,在所述腹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下端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部中,在上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多根腹侧细长状腰部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中间部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下端部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多根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以接合部倾斜试验中的接合部倾斜角度为20度以下的方式确定所述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以及所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的各个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的根数、粗细、伸长率、间隔、原材料的种类以及上下方向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与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弱,所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缩力与所述第三细长 状弹性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 伸縮部件的平均一根的收縮力弱。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片的各部分的平均一定宽度的收縮力具有以下的关系腹侧主体部的下端部》背侧主体部的中间部>腹侧主体部的中间部》背侧 主体部的下端部以及背侧延伸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所述腹侧主体部构成,所述背侧外装片和腹侧外装片通过粘贴两片基重为10 30g/m2的无 纺布而构成,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下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下端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30 100mm且相等,所述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80 160mm,所述臀部罩部的上 下方向的长度为30 80mm,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中的配置在所述下端部的第一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根数为2 15根、粗 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200°/。 350%、间隔为1 15mm,所述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1 8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50%、间隔 为1 30mm,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2 1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00%、间隔 为5 40m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15 80mm且相等,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中间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中间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30 100mm且相等,所述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和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 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它们的根数为3 22根、粗细为 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400°/。、间隔为4 12mm,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中的配置在所述中间部的第一细长状 弹性伸縮部件以及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制成 的橡胶线,并且它们的根数为3 15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 为150% 300%、间隔为1 15mm。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所述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形成随着接近裆间侧而接近所 述吸收性主体侧的直线状或者曲线状,由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作用在所述臀部罩部上的收縮力构 成为随着接近所述臀部罩部的下端而变弱。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在所述背侧外装片中,以与所述接合部的下端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作为基准,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 件,并且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对于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粗细、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并且越接近臀部罩部的下端,伸长率以ln/。/mm 30o/。/mm的降低幅 度降低;或者伸长率、间隔以及原材料完全相同,并且越接近臀部罩部 的下端,粗细以5 150dtex/mm的降低幅度变细。
9、 一种短裤型纸尿布,所述短裤型纸尿布具备 筒状的腰身部,其由覆盖穿戴者的腰身中的腹侧的腹侧外装片和覆盖背侧的背侧外装片构成,所述筒状的腰身部通过将腹侧外装片的宽度 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和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的接合部接合 而形成;以及吸收性主体,其前端部连接在所述腹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 表面上,该吸收性主体的后端部连接在所述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央 部内表面上,并且该吸收性主体从背侧通过裆间部覆盖至腹侧,所述腹侧外装片和背侧外装片在裆间侧离开而不连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外装片具有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背 侧主体部;以及向该背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该背侧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 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部,在所述背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以及比该上端部靠下侧的下侧部分中,在上端部固定有背侧腰部弹性伸縮部件,所述背侧腰部弹 性伸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 在下侧部分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 间隔设有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至少 在所述臀部罩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 件,所述多根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 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主体部构成,或者由与所述接合部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腹侧主体 部、以及朝该腹侧主体部的下侧延伸的部分即不具有弹性伸縮部件的腹 侧延伸部构成,在所述腹侧外装片中,在所述腹侧主体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以 及比该上端部靠下侧的下侧部分中,在上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 有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 缩部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在 下侧部分中的至少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 隔设有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所述多根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 在所述背侧外装片中,以与所述接合部的下端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作为基准,在上侧5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并且在下侧10mm以内的范围中未设置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 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中, 所述腹侧外装片仅由所述腹侧主体部构成,所述背侧外装片以及腹侧外装片通过粘贴两片基重为10 30g/m2的 无纺布而构成,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下侧部分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下 侧部分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35 220mm且相等,所述臀部罩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80 160mm,所述臀部罩部的上 下方向的长度为30 80mm,所述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5 3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200% 350%、间隔 为1 15mm,所述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2 1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00%、间隔 为5 40mm,所述第三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其 根数为4 30根、粗细为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300°/。、间隔 为3 8mm,所述背侧主体部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和所述腹侧主体部的上端 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分别为15 80mm且相等,所述背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縮部件和腹侧腰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 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线,并且它们的根数为3 22根、粗细为 155 1880dtex、伸长率为150% 400°/。、间隔为4 12mm。
全文摘要
一种短裤型纸尿布,防止背侧外装片的臀部罩部处的鼓起和卷起。腹侧外装片(12F)和背侧外装片(12B)在裆间侧不连续,背侧外装片(12F)由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主体部(13)和朝该主体部(13)的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14)构成,腹侧外装片(12F)仅由与接合部(12A)占据相同的上下方向范围的部分构成,背侧延伸部(14)具有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4M);以及向该宽度方向中央部(14M)的两侧延伸的臀部罩部(14C),将第一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固定在主体部(13)上,并且将第二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在以预定的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固定在臀部罩部(14C)上,并且,将发挥强的收缩力的第四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9U)以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固定在腹侧外装片(12F)的下端部,从而使接合部(12A)的下端部中的腹侧·背侧间的收缩力平衡。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621977SQ20088000659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
发明者深江晃礼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