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室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1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室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室容器,该多室容器由药剂袋构成。该药剂袋通过 由弱密封部将内部空间分离而形成分别独自地密封收纳药剂的多个 隔离室,在通过弱密封部的开通将来自各个隔离室的药剂混合之后从 排出口进行给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未开通 弱密封部就进行给药的误操作的多室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输液用多室容器,通过在相对低温下对以软质膜为原材料的 药剂袋的相对面进行熔敷而构成的弱密封部来分离成分别容纳不同 的药液的多个隔离室。在药剂袋的外周上熔敷有作为塑料成型品的排 出口,排出口形成为筒状,其内部空间在一个端侧开口于一方的隔离 室,而在位于药剂袋外侧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塞。在向患者给予药液之 前,通过从外侧对药剂袋进行加压而使弱密封部剥离开通,药剂袋的
内部空间成为一室,因而2种药液混合,由输液装置的刺穿针刺穿橡 胶塞,从而能够从药剂袋给予药液。所以,在这种医疗用混合型多室 容器中,在药液的给予之前通过弱密封部的开通使两种药液混合的作 业,另一方面,如果不进行弱密封部的开通就进行排出口的橡胶塞的 刺穿,则存在着仅给与排出口侧的隔离室中的药液的误操作的可能 性。作为对付该问题点的现有技术,已知在排出口设置与弱密封部开 通时的药剂袋的扩张变位连动的开闭部件(专利文献1)。
为了解决未开通弱密封部就进行输液作业的同样的问题,也有人 提出在排出口这边设置熔敷温度稍高且迟于隔离室之间的弱密封的 开通而开通的第2弱密封部的技术(专利文献2和3)。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79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27498号7>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507914号7>净艮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l的技术中,开闭部件在弱密封部开通前处于闭塞状 态,通过因弱密封部开通而导致的药剂袋的扩张变形而产生开闭部 件,将排出口从闭塞状态解除,在弱密封部的未开通时从药剂袋的内 部分离排出口,在闭塞排出口的状态下,即使在橡胶塞上刺穿,也不 能进行输液。然而,针对药剂袋内的药液而完全闭塞排出口的专利文 献1的构造的制造时的排出口的灭菌操作为干热下的灭菌操作,高效 的灭菌是困难的。因此,在专利文献l中,在排出口内填充另外的液 体,进行湿热化下的灭菌,所以,在专利文献l的构造中,存在着这 些操作的部分工序复杂化的问题点。
在专利文献2的构造中,排出口的灭菌依然困难,为了灭菌,必 须预先在排出口封入另外的液体,使湿热下的灭菌操作成为可能,因 此,工序复杂化的情况与专利文献l相同。专利文献3的基本构造与 专利文献2相同,但为了在湿热下简便地进行灭菌,在形成中间室的 弱密封部上设置容许气体的通过却抑制液体的通过的微小尺寸的连 通路,在用于灭菌的加热时,形成药液蒸汽,并使其通过连通路,使 湿热下的排出口的灭菌成为可能。
虽然能够设法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将与药剂袋的扩张变形连动 的开闭部件设在排出口的容器中设置像专利文献3那样的容许气体的 通过却抑制液体的通过的微小尺寸的连通路,但在这种情况下,连通 路的形成成为临界,有可能成为制造工序管理上的瓶颈。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进行湿热 下的灭菌操作,并能够可靠地阻止未开通状态下的输液作业,而且也 不成为制造工序上的瓶颈。本发明的多室容器具备药剂袋,由软质膜形成,并提供为了将 内部空间分离成用于收纳各个药剂的多个隔离室,以能够加压剥离的
方式熔敷药剂袋的相对面而构成的熔敷部;排出口,安装在药剂袋上; 第1开口部,为了从药剂袋内部输液而在排出口内部开口;塞体,以 面对药剂袋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排出口上,并由输液装置刺穿;开闭部 件,通常相对于药剂袋内部而封闭上述第1开口部,但在因与熔敷部 剥离时的药剂袋的扩张变形的协动而产生的外力下开放排出口的上 述开口部;以及第2开口部,在开闭部件封闭第1开口部时,在药剂 袋内部产生到达排出口的液流,但流量缩小成少量。
优选第2开口部的流路直径为0.1 0.5mm,更优选为0.2 0.3mm。 或者,第2开口部具有与0.1 0.5mm、优选为0.2~0.3mm的直径的截 面积相当的流^各截面积。
开闭部件能够作为与排出口 一体成形的单侧打开或双侧打开的 挡片部件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第2开口部作为在上述挡片 部件上贯穿设置的小孔。
在本发明的判别熔敷部是否开通的方法中,多室容器具备药剂 袋,由软质膜形成,并提供为了将内部空间分离成用于收纳各个药剂 的多个隔离室,以能够加压剥离的方式熔敷药剂袋的相对面而构成的 熔敷部;排出口,安装在药剂袋上;开口部,为了从药剂袋内部输液 而在排出口内部开口;塞体,以面对药剂袋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排出口 上,为了来自药剂袋的输液排出而被刺穿;以及开闭部件,通常相对 于药剂袋内部而封闭上述开口部,但在外力下开》丈排出口的上述开口 部,当判别该多室容器中的上述熔敷部是否开通时,通过在排出口上 形成开口面积比上述开口部小的小孔,并在塞体上刺穿, >(人而/人外部 抽吸与排出口连通的排出路径,根据抽吸次数和排出量的关系判别熔 敷部是否开通。
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开闭部件闭塞第1开口部时,也通过第2开 口部来容许少量液流。关于输液操作,通常通过将输液装置的刺穿针在排出口下端的橡皮塞上刺穿,用手指按压与刺穿针相连的薄壁塑料 制的点滴筒,进行1次加压操作(抽吸),从而在点滴筒中储存3 5毫 升的定量的药液,进行用于排除输液装置中的空气的作业。即使药液
经由第2开口部而流通,药液也很少,因而1次抽吸操作也仅使少量
药液进入,所以能够告知作业者弱密封部未开通就进入输液作业的情 况,促使弱密封部开通,将以单一药液输液的误操作就这样进行的情 况防止于未然。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多室容器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多室容器的部分的纵截面图(沿着图1的II-II线显 现的截面向视图)。
图3是单品状态(与药剂袋呈未接合状态)的排出口前端部的平面
图(图2的ni方向的向视图)。
图4是图2的部分图,显示药剂袋的加压开通时的药剂袋和排出 口的接合部。
图5是在挡片与接受部接合的一体薄壁部上形成小孔的变形例中
的排出口的前端部的平面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的VI-VI线表示的截面向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例中的多室容器的平面图。
图8是另 一实施例的多室容器中的药剂袋和排出口的接合部的纵
截面图,(a)表示封闭状态,(b)表示开通状态。
图9是图8的实施例中的排出口的前端部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IO...药剂袋 12…排出口 14…强密封部
718…弱密封部
20、 22…隔离室 26…橡胶塞 28...挡片
42…U型开口(本发明的第1开口部) 43…点密封
44…小孔(本发明的第2开口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l和图2中,多室容器由平坦状的药剂袋10和排出口 12构 成。药剂袋10以厚度为200 400微米的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等多层 软质膜为原材料。在聚乙烯膜的情况下,由通过在比聚乙烯的软化温 度足够高的150°C的高温下对外周进行加压而形成的强密封部14密 封,作为整体呈矩形的平坦袋状。在强密封部14的上端贯穿设置有 悬垂孔16,通过该悬垂孔16将药剂袋10悬挂保持在点滴台上,从而 进行点滴或透析等输液作业。
在药剂袋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弱密封部(能够剥离的熔 敷部)18遍及整个宽度而延伸,由弱密封部18熔敷药剂袋10的表面 和背面,构成将药剂袋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排出口 12侧的笫1隔离 室20和悬垂孔16侧的第2隔离室22的隔离壁。在第1隔离室20填 充有第1药液,在第2隔离室22填充有第2药液。通过在比聚乙烯 的软化温度稍高的130°C的低温下对形成药剂袋10的聚乙烯膜的表 层和背层进行加压而形成弱密封部18。因此,在第1隔离室20和第 2隔离室22容纳各个药液的状态下,通过在隔离室20、 22的部位从 外侧对药剂袋10中的药液进行加压,从而在强密封部14保持原样(不 剥离)的情况下,能够使弱密封部18剥离并开通,进行第1药液和第 2药液的混合。
排出口 12为具有壁厚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聚烯烃等塑料(为了得到因与药剂袋10的熔敷而产生的紧贴性,优选与药剂袋10相同的塑 料原材料)的成形品,该壁厚具有能够维持其形态的刚性。构成位于药
剂袋10的外周的强密封部14的上下塑料软质膜层在排出口 12的部 位14'以夹住排出口 12的外周的方式^C熔敷,由此,排出口 12成为与 药剂袋10牢固地连接的构造。
如图2所示,排出口 12的一端(图的下端)形成扩径部12-1,在该 扩径部12-1熔敷有盖24。如图2所示,盖24在底面形成开口部24A, 在该开口部24A嵌合有橡胶塞26。众所周知,在输液时,输液装置 27的刺穿针27-l在橡胶塞26上刺穿。排出口 12的另一端(图1的上 端)形成缩小部12-2,该缩小部12-2在图1中所示的药剂袋10的平面 中实质上维持一定宽度,但在图2中所示的药剂袋10的截面中缩小 为锥形状,锥形上部的前端的单侧形成一体成形的挡片或调整片28(本 发明的开闭部件)。另一方面,接受部40从排出口 12的相反侧的锥形 面一体地延出,接受部40实质上具备U形状的轮廓形状的底面,U 形状壁40-1从该底面直立,唇缘部40-2从远离底面的 一侧的壁面40-1 的端部平行于底面而稍微延伸,在该唇缘部40-2的内周实质上形成U 形开口 42(本发明的笫1开口部)。挡片28通常时嵌合于该U形开口 42,此时,挡片28在整个周边与U形开口 42紧贴,由此在嵌合部中 完全阻止(闭塞)药剂袋10的内部空间(下侧隔离室20)和排出口 12的 内部通路12'的连通。虽然挡片28是来自排出口 12的上侧的锥形面的 一体成形部,但能够用排出口 12的与主体部的铰链部12A来进行开 闭。如果对挡片28的铰链部12A进行说明,则挡片28以适当的壁厚 形成,能够用与排出口 12的4吏链部12A以一体4史链式进行开闭,能 够选取如图2的封闭位置和如图4的开放位置。通过适当地设定4吏链 部12A的壁厚,使得一旦从图2的封闭状态变位至图4的状态,则挡 片28因永久变形而保持图4的开放状态。
如图2所示,挡片28和接受部40的外面牢固地熔敷在构成药剂 袋10的塑料膜的相对内面上。用43表示熔敷在挡片28上的塑料膜
9的部位,用43'表示熔敷在接受部40上的塑料膜的部位。部位43、 43' 的熔敷温度为与强密封部14的熔敷相同的程度的温度,在聚乙烯的 情况下为150。C左右。因此,在用于混合隔离室20、 22的药剂的、 弱密封部18的剥离时的药剂袋的扩张变位(膨胀)之际,挡片28与药 剂袋的扩张变位连动,换言之,在药剂袋的扩张变位之际,挡片28 不从药剂袋剥离,挡片28从图2的封闭状态如图4所示地以铰链部 12A为中心而转动。作为部位43处的相对于药剂袋10的相对面的挡 片28的熔敷手段,可以采用所谓的点密封(pointseal)装置。即,点密 封装置具备以熔敷部43、 43'的形状为准的一对熔敷具,由熔敷具挟着 构成药剂袋的塑料膜切片以及作为排出口 12的被熔敷部的挡片28和 接受部40,通过熔敷工具的高温对构成药剂袋的塑料膜切片以及挡片 28和接受部40进行点密封。在图1和图3中,画有斜线的圆形区域 显示了通过点密封装置产生的相对于挡片28的熔敷部43。即,在该 矩形部位43中,构成药剂袋的塑料膜切片和挡片28牢固地粘合,可 以在弱密封部18开通时的塑料膜切片的拉扯力下使挡片28开放。
在43、 43'熔敷部的熔敷之际,作为用于熔敷的热能体,也能够使 用激光,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半导体激光的熔敷装置。
也可以不通过在开口部42嵌合挡片28来进行通常时的由挡片28 进行的开口部42的封闭,而是在薄壁部将挡片28与开口部42 —体 联接,由药剂袋开通时产生的拉扯力使薄壁部破裂,使挡片28转动 变位,以致形成开口部42(参考第2实施例的图5和图6的说明)。
如图2所示,挡片28在,人熔敷部43远离至隔离室20侧的部位 贯穿设置有小孔44(本发明的第2开口部),该小孔44在如图2所示的 挡片28的封闭状态中,将药剂袋内部(下侧隔离室20)与排出口 12的 内部通路12'连通,以由小孔44的流路直径确定的流量容许药剂袋内 部的药液的对排出口 12的流入。在挡片28封闭时,即,在弱密封部 18未开通时,小孔44的直径容许来自下侧隔离室20的少量药液的流 通,但这对于将要进行输液作业的作业者而言流通量太少,因而察觉
10弱密封部18仍未开通,即,应该在输液之前进行的弱密封部18的开
通操作未完成。如果对基于以下的发明者的实验的小孔44的流路直 径的最佳值的讨论结果进行说明,则图2显示了在橡胶塞26上刺穿 500型的输液装置27的刺穿针27-1的状态。在此,500型的输液装置 是指将刺穿针27-1直接与点滴筒27-2接合且输液管27-3(排出路径) 从点滴筒27-2延伸的类型的输液装置。作为输液前的标准操作,为了 排除进入输液装置27内的空气,必须通过进行用手指挤压点滴筒27-2 然后放开的抽吸操作,将药剂袋中的药液吸引至点滴筒27-2中。在现 行型的药剂袋10中,排出口 10的内部通路12'以10mm这样的开口 直径始终在药剂袋内部开口 ,能够通过1次抽吸操作将必要量的药液 填充至点滴筒50中。然而,在图2中所示的本发明的药剂袋10的构 造中,排出口 12在弱密封部18未开通时成为由挡片28闭塞的构造, 隔离室20仅通过小孔44而与排出口 12的内部通路12'连通,因而每 次通过1次抽吸操作而吸引填充至点滴筒50中的液量很少,无论进 行多少次抽吸操作,药液一般不会进入,因而能够告知作业者未开通 弱密封部18就进行输液装置的刺穿的情况。以下的表针对图2的500 型的输液装置和216D型的输液装置,使孔径以O.lmm、 0.2mm以及 0.3mm的三种变化,通过与现行型的对比,表示以用于使水150毫升 的液量排出的最大20次为限度的抽吸操作次数的实验结果。与500 型的输液装置不同,在216D型的输液装置中,在刺穿针27-l和点滴 筒27-2之间存在着规定长度的管,除此之外均相同。另外,现行型是 指排出口 12表示内部通路12'的直径不变而直接在隔离室开口的类型 的排出口。 表1
孔径(mm) 500型 216D型
20次" 20次*2
0.2 20次*3 9次
0.3 19次 6次现行型 1次 1次
*1-*3:由于抽吸次数以20次为限度,因而20次后不能排除预定 量时,确实为20次以上。
另外,以下的表2针对216D型的输液装置,使孔径以0.2mm、 0.3mm以及0.5mm的三种变化,通过与现行型的对比,表示用于分别 排出200毫升和800毫升的PTW3号糖电解质液的抽吸操作次数。
表2
孑L径(mm)200ml800ml
0.27次8次
0.34次4次
0.55次2次
现行型1次1次
如以上的实验结果所示,在孔径为0.5毫米的情况下,抽吸次数 比现行型多,对于察觉未开通就进行输液是有用的,但孔径比0.3毫 米细对于察觉起因于抽吸次数相当多的异常更为恰当。使液流流通的 最细的孔径=0.1毫米,但如果是该细度,则加工的效率差,因而0.2 毫米作为下限更合适。即,可知孔径的范围为0.1 0.5mm,更优选为 0.2~0.3mm。虽然小孔44通常为圓形,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仅 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等长圓形或矩形,但在这种情况下,小孔 44的截面积为相当于0.1 0.5mm、更优选为0.2 0.3mm的孔径的截面 积。
接着,对本发明的药剂袋的灭菌操作进行说明,通过向隔离室20、 22填充药液,用强密封部14密封隔离室20、 22,并在将排出口 12 密封安装于强密封部14的状态下加热到指定温度,从而进行灭菌操 作。在这种情况下,在下侧隔离室20中生成药液蒸汽,用于蒸汽流 通的孔径的下限比用于液体流通的孔径更小,因而,因加热而产生的药剂蒸汽经由在挡片28上贯穿设置的小孔44而自由地流入排出口 12 的内部通路12'并在此充满,所以能够在湿热下对排出口 12的内部进 行灭菌。
接着,如果对本发明的药剂袋的输液作业进行说明,通常(弱密封 部未开通时)挡片28处于通过点密封部43而熔敷在药剂袋10的相对 内面上的图2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挡片28流体密封地嵌合在接受 部40上,相对于药剂袋10的内部空间闭塞排出口 12的内部通路12'。 而且,在橡胶塞26上刺穿输液装置的刺穿针的情况下,如上所述, 少量药剂能够经由小孔44流通,但即使抽吸也不能吸引充足的量的 药液,能够告知弱密封部未开通。
通过将药剂袋10平坦地载置在桌子等上并用手掌对药剂袋10进 行加压而进行弱密封部18的开通。即,利用通过加压而施加的药液 的压力在弱密封部18中使药剂袋10的两层分离,连通隔离室20、22, 至此,分离收纳于隔离室20、 22中的药液-故混合。在弱密封部18开 通时,药剂袋10在与排出口 12的接合部如图4所示地扩张变形,通 过点密封部43而牢固地接合到药剂袋相对面上的挡片28与药剂袋的 扩张变位连动而扩张偏向,在该外力下挡片28在4史链部12A处转动, 挡片28—边维持相对于药剂袋10的相对面的粘合状态, 一边远离接 受部40。因挡片28的转动变位而与药剂袋的内部连通的U字开口 42 露出,在橡胶塞26上刺穿输液装置的刺穿针,通过点滴筒27-2的一 次抽吸操作就能够将药剂袋10内的混合药液以指定量填充至点滴筒 27-2中,能够立即转移至输液作业。
在图5和图6中,在由一体成形的薄壁部28-1将挡片28联接到 接受部40的唇缘部40-2上的实施例中,显示了在接近排出口 12的前 端的薄壁部28-l上形成的作为本发明的第2开口部的小孔44a。形成 药剂袋10的合成树脂膜内面在点密封43、43'部熔敷在挡片28和接受 部40的相对外面上。
在图5和图6的变形例中,通常时挡片28经由薄壁部28-1而与接受部40—体成形,药剂袋内部仅经由小孔44a而与排出口 12的内 部通路连通,由于在不开通的情况下,即使进行输液操作,液流也极 少,因而告知操作者误操作。在药剂袋开通时,通过施加在合成树脂 膜上的拉扯力使挡片28向外侧转动偏向,薄壁部28-l破裂,接受部 40开口。由于在挡片28拉伸时,在薄壁部28-l上形成的小孔44a为 最弱部,因而能够以此处为起点而顺利地进行薄壁部28-1的破裂。
图7显示了另一实施例,以接近排出口 12的药剂袋内部侧的端 部并将其包围的方式设置U字状的附加的能够剥离的熔敷部60。排 出口 12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的构成相同,作为开闭部件的挡片28通 过点密封43而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牢固地熔敷在药剂袋10的相对面 上。附加的能够剥离的熔敷部60以能够加压剥离的方式熔敷药剂袋 10的上下相对层。作为熔敷温度,可以与隔离室20、 22之间的弱密 封部18的熔敷温度相等,也可以是比该温度稍高的熔敷温度。附加 的能够剥离的熔lt部60在药剂袋的搬运等的处理过程中即使存在收 纳于药剂袋的药液受到轻微压迫时的药剂袋的些许膨胀,也能够限制 其就这样传递至作为药剂袋相对于挡片28的熔敷部的点密封43,有 利于防止挡片28无意图地开放。
在药液的收纳部位对药剂袋10进行加压时的药剂袋10的膨胀传 递至隔离室之间的弱密封部18和附加的能够剥离的熔敷部60,将其 剥离,并且挡片28与排出口附近的药剂袋的膨胀连动,从接受部40 变位分离,混合药液流入排出口 12内。
在不进行弱密封部18的开通操作就为了输液而刺穿输液装置的 情况下,排出口 12仅经由设在挡片28上的小孔44而与药剂袋内部 连通。因此,即使进行输液装置的抽吸,通过一次抽吸也只能使少量 药液流通,只能以根本达不到必要量的量填充输液装置,因而能够告 知作业者未进行弱密封部18的开通操作,促使弱密封部18的开通。
图8和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设置一对挡片128,不 像第1实施例的挡片28那样单侧打开,挡片128为双侧开放。即,
14各挡片128通过一体的铰链部112A而与排出口 112的前端部连接。 构成药剂袋10的合成树脂膜切片通过上下相对的点密封143而熔敷 在相对的挡片128的外面上。另外,在从一方的挡片128处的点密封 部14远离至外侧且始终开口于药剂袋10的内部空间中的部位上i殳有 小孔144(本发明的第2开口部),该小孔144与第1实施例相同,容许 少量药液的流通,但这对于将要进行输液作业的作业者而言流通量太 少,从而起到了告知弱密封部仍未开通的作用,与已说明的实施例相 同,具有0.1 0.5mm、更优选为0.2 0.3mm的直径或相当于0.1 0.5mm、 更优选为0.2 0.3mm的孔径的截面积。
在通常状态下,如图8(a)所示, 一对挡片128处于用相对面以流 体密封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中,排出口 112的内部通路112'仅经由小孔 144而与药剂袋10的内部连通。因此,药剂袋内部的药液能够仅少量 地流出至排出口 112,但由于太少量,因而能够有利于告知作业者药 剂袋未开通。
在药剂袋10开通时,构成药剂袋的合成树脂膜的拉扯力使一对 挡片128如图8(b)所示,通过各自的铰链部112A转动至外侧,铰链 部112A处的排出口 112的壁厚设定等使铰链部112A永久变形,挡片 128维持图8(b)的开放位置,此时在挡片128之间形成有开口部142(本 发明的第l开口部)。因此,当然能够通过开口部142来确保正常的输 液梯:作所必需的药液流量。
在具有双侧打开的挡片128的本实施例中,也可以用薄壁部联接 上下挡片,通过用外力破坏该薄壁部来进行药剂袋和排出口的连通。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本发明中,通过以在排出口的封闭状态中容 许少量液流的方式设置开口装置(本发明的第2开口部),从而即使存 在着弱密封部仍未开通的情况下的输液操作,也能够将其告知作业 者,促使弱密封部的开通操作,能够将就这样继续输液作业的误作业 防止于未然,并且,由于药剂袋内部以能够进行液流的方式连通排出 口,因而能够在用于灭菌的加热操作时,进行流入排出口内的药液蒸汽在湿热下的灭菌,并实施高效的灭菌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室容器,具备药剂袋,由软质膜形成,并提供为了将内部空间分离成用于收纳各个药剂的多个隔离室,以能够加压剥离的方式熔敷药剂袋的相对面而构成的熔敷部;排出口,安装在药剂袋上;第1开口部,为了从药剂袋内部输液而在排出口内部开口;塞体,以面对药剂袋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排出口上,并由输液装置刺穿;开闭部件,通常相对于药剂袋内部而封闭所述第1开口部,但在外力下开放排出口的所述开口部;以及第2开口部,在开闭部件封闭第1开口部时,在药剂袋内部产生到达排出口的液流,但流量缩小成少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室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药剂袋 开通时的构成药剂袋的软质膜的拉扯来进行所述开闭部件的开放。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室容器,其特征在于,第2开口部 的流路直径为0.1 0.5mm、优选为0.2 0.3mm,或者,第2开口部具 有与0.1-0.5 mm、优选为0.2 0.3mm的直径的截面积相当的流路截面 积。
4. 根据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迷开闭部件作为与排出口一体成形的单侧打开或双侧打开的挡片 部件而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通过后加工而在 所述挡片部件上形成所述第2开口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容器,其特征在 于,具备附加的能够剥离的熔敷部,该附加的能够剥离的熔敷部接近 排出口并留出药剂至排出口侧的连通部,通过以能够加压剥离的方式熔敷药剂袋的相对面而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片通过能够用外力破坏的 一体的薄壁部而接合到排出口的剩 余部位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室容器,其特征在于,笫2开口部 在所述薄壁部上形成。
9. 一种判别多室容器中的熔敷部是否开通的方法,其中, 所述多室容器,具备药剂袋,由软质膜形成,并提供为了将内部空间分离成用于收纳各个药剂的多个隔离室,以能够加压剥离的方 式熔敷药剂袋的相对面而构成的熔敷部;排出口,安装在药剂袋上; 开口部,为了从药剂袋内部输液而在排出口内部开口;塞体,以面对 药剂袋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排出口上,为了来自药剂袋的输液排出而被 刺穿;以及开闭部件,通常相对于药剂袋内部而封闭所述开口部,但 在外力下开;^丈排出口的所述开口部,当判别该多室容器中的所述熔敷部是否开通时,通过在排出口上 形成开口面积比所述开口部小的小孔,并在塞体上刺穿,从而从外部 抽吸与排出口连通的排出路径,根据抽吸次数和排出量的关系判别熔 敷部是否开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2种药液混合型的多室容器中进一步提高弱密封部未开通时的给药防止动作的可靠性。具备药剂袋(10)的外周的强密封部(14)和将内部分离为两个隔离室(20、22)的弱密封部(18)。在排出口(12)的前端设有作为开闭部件的挡片(28),挡片(28)通常相对于药剂袋内部封闭排出口(12)。挡片(28)在点密封(43)处联接到药剂袋相对面上,挡片(28)与弱密封部(18)开通时的药剂袋的膨胀变形连动而变位,使排出口(12)开放。挡片(28)贯穿设置有将液流缩小成少量的小孔(44)。即使在弱密封部未开通的情况下进行输液,进入输液装置的液量也因小孔(44)而缩小,因而能够告知弱密封部未开通,促使弱密封部的开通。
文档编号A61J1/05GK101668506SQ200880013959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村松康宏, 清水馨 申请人:味之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