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血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81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血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进行心肺手术等时使用的体外血液循环回路中暂时贮存体外循环中的血液的贮血槽。特别是涉及内置有对心内血进行过滤的心切开储血(cardiotomy)部的贮血槽。
背景技术
当进行心脏手术等时,使用具备用于代替患者的心脏或肺的功能的血液泵或人工肺的体外血液循环回路。在体外血液循环回路中设有用于暂时贮存从患者的静脉脱血的静脉血从而调整循环回路血液量的贮血槽(有时称为"静脉血贮血槽")和用于抽吸回收溢出至术野的血液(心内血)并暂时贮存的贮血槽(有时称为"心内血贮血槽")。与静脉血相比,心内血含有较多的肉片、脂肪、凝血块等异物和气泡,因此在心内血贮血槽中设有由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和用于消除气泡的消泡部件构成的心切开储血部。很多情况下将静脉血和心内血贮存在共同的贮血槽中。 图13是示出现有的心切开储血部900的一例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该心切开储血部900具备整体形成大致圆筒形状的过滤器910和配置于过滤器910的内侧且形成大致圆筒形状的消泡部件920。在过滤器910的上下的端缘粘接有形成大致圆板形状的树脂板931、932。消泡部件920粘接于上侧的树脂板931并被该树脂板931保持。在上侧的树脂板931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933。用于将心内血导入心切开储血部900内的导管935插入贯通孔933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混合容器940连接于导管935的上游。混合容器940内的空间被间隔壁943分割成供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941和供药液流动的药液流路942。导管935与形成于混合容器940的下表面的开口 944连接。间隔壁943大致将开口 944 一分为二。
从术野抽吸的血液(心内血)951依次通过心内血流入孔950、混合容器940内的血液流路941、开口 944以及导管935并流入心切开储血部900内。 并且,在对心切开储血部900内的血液加入药液的情况下,药液961被注入药液注入孔960,依次通过混合容器940内的药液流路942、开口 944以及导管935并流入心切开储血部900内。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65878号公报 —般情况下,血液951的流量比药液961大,因此通过开口 944附近的血液951的流动,导管935构成所谓的吸气器,从而药液流路942内成为负压。如果药液流路942内成为负压的话,就会产生药液961的流量等的控制变困难等的问题。
并且,期望药液961流入心切开储血部900的流入阻力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在具备使血液和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
部内的导管的贮血槽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血液的流动而在药液流路内产生负压,并
3且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流入阻力小的贮血槽。
本发明的贮血槽具有壳体,该壳体在上部具备心内血流入孔和药液注入孔,在下
端具备血液流出孔;心切开储血部,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导管,与所述心内血流入孔和
所述药液注入孔连通,使来自所述心内血流入孔的血液和来自所述药液注入孔的药液流入
所述心切开储血部内。所述导管从上方朝下方插入所述心切开储血部内。 在所述导管内相互独立地形成供所述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和供所述药液流动的
药液流路。 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所述血液流路的血液导管部的下端位于比形成所述药液流路
的药液导管部的下端还靠下侧的位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贮血槽中,由于在导管内相互独立地形成有供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和供药液流动的药液流路,因此不会由于血液的流动产生吸气器效应,因此不会在药液流路中产生负压。 并且,由于在上下方向上,血液导管部的下端位于比药液导管部的下端还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流入阻力。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贮血槽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贮血槽的概要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3是内置于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贮血槽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贮血槽中的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血液和药液的流路的概要剖视图。 图5A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贮血槽中使用的心切开储血部的侧视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5B-5B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5C是沿着图5A的5C-5C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A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心切开储血部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过滤器的侧视图。
图6C是图6A所示的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用于制造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心切开储血部的过滤器的一个工序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用于制造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心切开储血部的过滤器的一个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贮血槽中形成于使心内血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血液导管部的下端的切口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贮血槽中使心内血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血液导管部的下端没入血液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血槽中形成于使心内血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血液导管部的下端附近的贯通孔的立体图。
图12是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从心内血流入孔和药液注入孔到导管的流路模型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现有的心切开储血部的一例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贮血槽5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其侧剖视图。该贮血槽5具备由壳体主体31和载置于壳体主体31的上部的盖体36构成的壳体30。 壳体主体31具备贮血部32和血液流出孔33,贮血部32形成为从脱离壳体主体31的底面的中心的一部分朝下方突出,血液流出孔33设于贮血部32的下端,血液从该血液流出孔33流出。在壳体主体31的下表面形成有固定用孔34,通过将竖立设置于手术室内的支柱的上端插入该固定用孔34来保持贮血槽5。 在盖体36上安装有供心内血流入的多个心内血流入孔50和供静脉血流入的静脉血流入孔51。进一步,在盖体36上还设有以下部件用于将药液等混入血液中的多个药液注入孔71、72 ;辅助孔(service port) 73,该辅助孔73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使大量的药液混入血液中、或者在心切开储血部2的过滤器10网眼堵塞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使通过代替的心切开储血部后的血液流入;用于调整贮血槽5内的压力的排气孔74 ;以及用于防止贮血槽5内的压力成为异常的正压或者成为负压的压力调整阀75等。用于测定静脉血的温度的温度检验器52扎入静脉血流入孔51中。 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脱血管路的管连接于静脉血流入孔51,心内血抽吸管路的管连接于心内血流入孔50。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送血管路的管连接于血液流出孔33。与预定的药液包连接的药液注入管路的管连接于药液注入孔71、72。从药液注入孔71流入的药液不通过心切开储血部2内就流入贮血部32内,从药液注入孔72流入的药液在通过心切开储血部2内之后流入贮血部32内。辅助孔73连接有各种管路的管。与温度测量设备连接的电气配线连接于温度检验器52。 在壳体30内收纳有保持静脉血过滤网47的支承部件40。图3是示出不保持静脉血过滤网47的状态的支承部件40的立体图。支承部件40具备形成为大致斗形状的杯状部41和形成于杯状部41的一侧面的由格子状的框架构成的框状部45。在杯状部41的底面形成有槽43。框状部45比杯状部41还朝下方延伸,以插入壳体主体31的贮血部32内。静脉血过滤网47以堵塞形成于框状部45的侧面的开口的方式固定保持于框状部45。框状部45的开口遍及框状部45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个范围延伸设置,下端到达血液流出孔33附近。 静脉血过滤网47只要具有作为除去血液中的异物和气泡的过滤器的功能即可,其结构和材料并无特殊限制,能够适当地选择使用公知的部件。例如作为静脉血过滤网47能够使用具有多个细微的开口的滤网过滤器(screen filter)。 静脉血流入孔51和静脉血导入管80的上端经由盖体36连接。静脉血导入管80嵌入杯状部41的槽43,并在支承部件40的内侧被从杯状部41朝框状部45引导,该静脉血导入管80的下端的开口位于比贮血槽5的最低血液面液面B还靠下侧的位置。
在心内血流入孔50的下侧,心切开储血部2配置于支承部件40内。心切开储血部2具备过滤器IO,其整体形成袋形状(或者与提取咖啡时使用的纸制的咖啡过滤器(coffee filter)类似的形状);消泡部件20,其配置于过滤器10的内侧;以及树脂板60,其粘接于过滤器10和消泡部件20的上端。在树脂板60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贯通孔61。导管90从上方插入贯通孔61中。导管90与设于盖体36的多个心内血流入孔50以及多个药液注入孔72连通。过滤器10的下端(折弯部)lla与杯状部41的底面接触,由此,降低了从心切开储血部2流出的血液起泡的现象。 简单地对贮血槽5内的血液的流动进行说明。从患者的静脉脱血的静脉血依次通过静脉血流入孔51和静脉血导入管80,从静脉血导入管80下端的开口流出,通过静脉血过滤网47,并从血液流出孔33流出。并且,从患者的术野抽吸的心内血依次通过心内血流入孔50、导管90以及心切开储血部2流出至支承部件40内,通过静脉血过滤网47,并从血液流出孔33流出。在该过程中,血液暂时贮存在贮血部32内。 图4是示出从心内血流入孔50和药液注入孔72到心切开储血部2的血液211和药液212的流路的概要剖视图。在图4中,为了简化说明,示出了导管90分别仅与一条心内血流入孔50和药液注入孔72连通的情况,但是,心内血流入孔50和药液注入孔72的一方或者双方都连通多条的情况也同样。设于盖体36的混合容器200内的空间通过间隔壁91被分割成供血液(心内血)流动的血液流路201和供药液流动的药液流路202。心内血流入孔50与血液流路201连通,药液注入孔72与药液流路202连通。导管90与容器200的下表面连接。间隔壁91在导管90内也延伸设置。结果,在导管90内隔着间隔壁91相互独立地形成供血液(心内血)流动的血液流路93和供药液流动的药液流路95。在导管90中,将形成血液流路93的部分称为血液导管部94,将形成药液流路95的部分称为药液导管部96。血液导管部94和药液导管部96均形成半圆筒形状,它们一体化而成的导管90整体形成为圆筒形状。血液211依次通过心内血流入孔50、容器200内的血液流路201以及导管90内的血液流路95并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内。并且,药液212依次通过药液注入孔72、混合容器200内的药液流路202、以及导管90内的药液流路95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血液流路201 、93和药液流路202、95隔着间隔壁91完全分离地独立,因此血液的流动和药液的流动相互不会对对方带来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产生图13所示的现有的贮血槽中产生的由于吸气器效应而导致药液流路942成为负压的问题。 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血液流路93的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位于比形成药液流路95的药液导管部96的下端还靠下侧的位置。这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如上所述,由于心内血含有较多的气泡,因此,在心切开储血部2内,气泡浮起至血液面上。浮起的气泡的大部分与消泡部件20接触而破裂,但是,有时一部分在由消泡部件20包围的空间内以隆起的方式成长。当药液导管部96的下端的开口被这种气泡覆盖而堵塞时,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的流入阻力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药液导管部96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位置设定在较高的位置,以尽量不与气泡接触。 并且,无论药液导管部96的下端的开口是否被气泡堵塞,药液导管部96的长度越长,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的流入阻力就会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尽量将药液导管部96的长度设定得较短。 从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的流入阻力的观点出发,优选血液导管部94也与药液导管部96同样较短。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设置血液导管部94縮窄气泡能够在血液面上以隆起的方式成长的空间,血液导管部94比药液导管部96朝下方较长地延伸。从这种观点出发,优选在上下方向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位于与消泡部件20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消泡部件20的下端还靠下方的位置。 导管90的材料并无特殊限制,能够使用与现有的导管935的材料形同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碳酸酯。导管90的尺寸也并无特殊限制,优选外径在8mm以上16mm以下,内径在6mm以上12mm以下,厚度在1. 0mm以上2. 0mm以下。间隔壁91的材料并无特殊限制,例如能够使用与导管90相同的材料。 对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贮血槽5的心切开储血部2进行说明。 图5A是心切开储血部2的侧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5B-5B线的向视剖视图,图
5C是沿着图5A的5C-5C线的向视剖视图。图6A是构成心切开储血部2的过滤器10的立
体图,图6B是其侧视图,图6C是其俯视图。过滤器10由沿着图6B所示的第一方向801进
行了褶裥加工(pleated)的过滤器部件11构成。过滤器部件11具有沿着与第一方向801
交叉的第二方向802被折弯的折弯部lla。进一步,过滤器部件ll由与第二方向802交叉
的一对端缘11b、llc分别密封。 以下对过滤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最初,如图7所示,使支承部件13a、13b分别与滤网过滤器12的两侧重合从而制作出形成为三层层叠构造的长方形状的过滤器部件11。 接着,如图8所示,沿着与长方形状的过滤器部件11的一边平行的第一方向801形成多条褶裥。即,以一定的间距沿着与第一方向801平行的方向反复进行山折和谷折。
接着,沿着通过过滤器部件11的第一方向801的中间位置、且与和第一方向801正交的第二方向802平行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折弯线15将过滤器部件11朝箭头16a、16b的方向折弯。此时,如果沿着折弯线15将例如由树脂或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的夹具的直线状的一端缘按压在过滤器部件11上,并一边使与夹具接触的褶裥的所有的山(山脊)朝第二方向802的任一方侧变位一边折弯的话,能够容易且外观良好地折弯。
接着,将过滤器部件11的第二方向802的两端缘分别密封并接合。即,在第二方向802位于一方侧的端缘lib中,使相对于折弯线15位于一方侧的端缘部llbl和位于另一方侧的短缘部llb2重合并密封。在第二方向位于另一方侧的端缘llc也同样密封。密封的方法并无特殊限制,可以考虑过滤器部件ll的材料等适当选择,例如能够使用热封法。此时,在密封的两个部件(例如端缘部llbl和短缘部11b2)之间也可以夹有聚氯乙烯等提高密封性的材料。 这样,能够得到图6A 图6C所示的整体呈袋形状(或者与提取咖啡时使用的纸制的咖啡过滤器类似的形状)的过滤器10。 构成过滤器10的过滤器部件11形成为由滤网过滤器12和夹着该滤网过滤器12的一对支承部件13a、13b构成的三层层叠构造。由于滤网过滤器12由相对具有高机械强度的一对支承部件13a、13b夹持保持,因此能够将滤网过滤器12维持成期望的形状。并且,由于在过滤器部件11上形成有多个褶裥,因此过滤器部件11的表面积增大,过滤效率
7提高,且能够延长过滤器寿命。 滤网过滤器12具有当血液通过时捕捉并除去血液中的异物的功能。进一步,也可以具有捕捉气泡的功能。作为具有这种功能的滤网过滤器12并无特殊限制,能够任意地选择使用在现有的心切开储血部中使用的公知的滤网过滤器。例如能够使用由聚酯、尼龙、聚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的网状过滤器(mesh filter)。并且,孔径并无特殊限制,优选为20 50 y m。
支承部件13a、13b用于维持滤网过滤器12的形状。因此,需要具有比滤网过滤器12高的机械强度。作为支承部件13a、13b并无特殊限制,能够任意地选择使用在现有的心切开储血部中使用的公知的支承部件。例如能够使用由聚丙烯等热封性良好的材料形成的网部件。优选支承部件13a、13b的孔径比滤网过滤器12的孔径大。 可以在滤网过滤器12以及/或者支承部件13a、13b上涂覆消泡剂(例如聚硅氧烷)从而赋予消除气泡的消泡功能。 在图5A 图5C中,树脂板60遍及整周粘接于过滤器10的与折弯部lla相反侧(上侧)的端缘。树脂板60的材料并无特殊限制,例如能够使用聚氨酯等粘接齐U。树脂板60的平面形状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例子中为长圆形(即运动场的跑道(跑道)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选择椭圆形、圆形、长方形等任意的形状。通过设置树脂板60,过滤器10的形状保持性提高。在树脂板60上形成有用于供血液流入的贯通孔61。
如图5C所示,消泡部件20沿着过滤器10的内周面呈环状地设置于过滤器10的内侧。过滤器10进行了褶裥加工,由此在过滤器10与消泡部件20之间形成有间隙28。如图5B所示,在上下方向消泡部件20仅设置于过滤器10的上侧的区域,消泡材料20的上侧端缘粘接于树脂板60,由此消泡部件20由树脂板60保持。作为消泡部件20,只要具有能够使与该消泡部件20接触的气泡破裂的功能即可,并无特殊限制,能够任意地选择使用在现有的心切开储血部中使用的公知的消泡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在作为基层的聚氨酯的表面上涂覆了作为消泡剂的聚硅氧烷的材料。并且,作为形态能够使用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体、纺织品、编织品、无纺布等。消泡部件20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形成为两层以上的层叠构造。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2的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及其附近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9是从下方观察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在血液导管部94的侧面上形成有从下端朝上方延伸的一对切口 97。 一对切口 97以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形成在半圆筒形状的血液导管部94的圆筒面和平坦面(即间隔壁91)上。
对一对切口 97的效果进行说明。 通常,使心内血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的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位于比血液面还靠上方的位置。然而,该血液面液面有时会由于某种原因而上升,从而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没入血液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血液导管部94上没有形成切口 97的话,通过血液导管部94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内的血液的流入阻力有可能增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即便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没入血液100中,只要一对切口 97的一部分露出在血液面上,通过血液导管部94流入的血液(心内血)IOI就能够通过一对切口 97流出到血液导管部94外,并且能够防止血液导管部94内的气压上升。因此,能够抑制通过血液导管部94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内的血液的流入阻力增大的情况。这样,由于在血液导管部94上形成有切口 97,因此即便是在血液面液面上升到比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还靠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毫无问题地应对。 形成于血液导管部94的切口 97的长度(从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到切口 97的上端的距离、参照图9)HS并无特殊限制,但优选为5mm以上30mm以下,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20mm以下。如果切口 97的长度Hs比上述范围长的话,则生成的气泡从切口 97漏出到血液导管部94的外部而不能有效地与消泡部件20接触,从而消泡特性降低。相反,如果切口 97的长度Hs比上述范围短的话,则难以得到基于切口 97的上述效果。 并且,形成于血液导管部94的切口97的宽度(血液导管部94的周方向的尺寸、参照图9)WS并无特殊限制,但优选为lmm以上5mm以下,更加优选为2mm以上3mm以下。如果切口 97的宽度Ws比上述范围宽的话,由于与上述切口 97的长度Hs长的情况下的相同的原因,有时消泡特性降低。相反,如果切口 97的宽度Ws比上述范围窄的话,难以得到基于切口97的上述效果。 在上述的说明中,形成于血液导管部94的切口97的数量为两条,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条或者三条以上。在设有多条切口 97的情况下,不需要使所有的切口 97的长度Hs和宽度Ws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1所示,也可以并不在血液导管部94的侧面上形成切口97,而是在血液导管部94的侧面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形成贯通孔98。贯通孔98与切口 97同样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得到与切口97同样的效果。优选形成有多个贯通孔98。贯通孔98只要形成于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附近的区域内即可,并无特殊限制,优选形成于比距离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30mm、进一步为20mm的地点还靠下端侧的区域内。贯通孔98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个数、配置位置等能够考虑在血液导管部94中流动的血液量、假想的血液面液面等适当设定。血液导管部94上也可以形成有图9所示的切口 97和图11所示的贯通孔98双方。
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1、2仅是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使用了对包含滤网过滤器12的过滤器部件11实施褶裥加工而形成为袋形状的过滤器10,但是,构成心切开储血部的过滤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使用不对无纺布实施褶裥加工就形成为袋形状的过滤器。 上述的心切开储血部2的下端lla形成为直线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曲线状。优选以沿着贮血槽内的部件的表面形状的方式形成下端lla,以使当将心切开储血部搭载于贮血槽时,下端lla与贮血槽内的部件(例如杯状部41的底面或者静脉血导入管80)接触的接触区域尽量大。通过增大下端lla与贮血槽内的部件接触的接触区域,从心切开储血部流出的血液从下端lla流过与该下端lla接触的部件并到达贮血部32,因此能够防止从心切开储血部流出的血液起泡。 在上述的心切开储血部2中,消泡部件20粘接于树脂板60并由该树脂板60保持,但是,消泡部件20的保持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设于消泡部件20的下端的夹具保持消泡部件20,以免消泡部件20相对于过滤器10下降。 心切开储血部并不限定于具有图5所示的形成为袋形状的过滤器的心切开储血部,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图13所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过滤器910的心切开储血部。但是,由于图5的心切开储血部2并不具备图13的心切开储血部900所具有的下侧的树脂板932,因此初期通液性优异、且能够减少动态填充量和残血量。此处,初期通液性根据当通过导管
990使填充液最初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时直到填充液开始流出至过滤器10外部所需的填充液量判断。初期通液性优异,由此填充体外血液循环回路所需的血液量、即回路填充量减少。如果回路填充量减少的话,则从患者体内朝体外转移的血液量减少,因此患者的负担减轻。动态填充量是循环前存在的静态填充量和循环所需的多余的液量的总计量,也包含滞留在过滤器10内的液量等。动态填充量少,由此不仅回路填充量减少,而且贮血槽内的贮血量的增减的响应性提高,在进行血液面液面的控制、调整中,手术操作者的负担减轻。残血是指在停止体外血液循环之后残存于心切开储血部2的血液。残血量少,由此返回患者的返血量多,因此患者的负担减轻。 本发明的贮血槽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贮血槽5那样的供静脉血和心内血流入的心内血贮血槽一体型静脉血贮血槽,可以是公知的任一种贮血槽。例如可以是静脉血不流入的心内血贮血槽。
实施例
(实施例l) 使用作为透明树脂的聚碳酸酯制作如图12所示的从心内血流入孔50和药液注入孔72到导管90的流路模型。心内血流入孔50形成为内径6. Omm的圆筒,药液注入孔72形成为内径4. 3mm的圆筒,容器200形成为上下方向内尺寸15mm、水平方向内尺寸15mm、长度方向内尺寸60mm的中空四棱柱形状。在容器200的底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连接有内径10. Omm的圆筒形状的导管90。以将容器200和导管90内的空间一分为二的方式形成有厚度1. Omm的间隔壁91。血液导管部94的长度LB为40. Omm,药液导管部96的长度LM为5. Omm。(比较例1) 制作除了仅在容器200内形成间隔壁91、在导管90内不形成间隔壁91这点和使药液导管部96的长度LM和血液导管部94的长度LB均为40. Omm这点之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的流路模型(参照图13)。
(评价) 使不包含气泡的血液(温度25度)从心内血流入孔50以一定流量流入,并从血液导管部94流出。使用安装于药液注入孔72的水柱压力计测量该血液流入前和流入中的容器200的药液流路202内的压力。求出血液流入中的压力相对于血液流入前的压力的变化量(流入中压力_流入前压力)。 当血液流量为1. OX 10—3m3/分、2. 0 X 10—3m3/分时,药液流路202内的压力变化量在实施例1中均为OPa,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中依次为-29. 4Pa、 _245Pa。由此能够确认,通过像实施例l那样在导管90内设置间隔壁91,能够防止药液流路202内的压力通过血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而降低。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都只不过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清楚,本发明并不应当解释为仅限于上述具体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应当广义地解释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设于在进行心肺手术等时使用的体外血液循环回路中的贮血槽广泛利用。
10
权利要求
一种贮血槽,具有壳体,该壳体在上部具备心内血流入孔和药液注入孔,在下端具备血液流出孔;心切开储血部,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导管,与所述心内血流入孔和所述药液注入孔连通,使来自所述心内血流入孔的血液和来自所述药液注入孔的药液流入所述心切开储血部内;所述导管从上方朝下方插入所述心切开储血部内;所述贮血槽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管内相互独立地形成有供所述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和供所述药液流动的药液流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所述血液流路的血液导管部的下端位于比形成所述药液流路的药液导管部的下端还靠下侧的位置。
2. —种贮血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血液导管部的侧面形成有从所述血液导管部的下端朝上方延伸的切口 ,或者, 在所述血液导管部的侧面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血槽,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血液导管部的下端到所述切口的上端的长度4在5mm以上30mm以下。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血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的宽度Ws在lmm以上5mm以下。
全文摘要
一种贮血槽,导管(90)从上方朝下方插入心切开储血部(2)内,该导管与心内血流入孔(50)和药液注入孔(72)连通,以使来自心内血流入孔的血液和来自药液注入孔的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2)内。在导管内相互独立地形成有供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93)和供药液流动的药液流路(95)。在上下方向上,形成血液流路的血液导管部(94)的下端位于比形成药液流路的药液导管部(96)的下端还靠下侧的位置。由此,不会由于血液的流动在药液流路内产生负压。并且,能够减小药液流入心切开储血部的流入阻力。
文档编号A61M1/36GK101790392SQ20088010474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田中稔, 胜篦丰 申请人:株式会社Jm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