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储能假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6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储能假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肢,尤其是一种可使穿戴者行走更加轻松自 如,接近正常人行走步态的储能假脚。
背景技术
由于假肢的重量对下肢截肢患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有直接的影 响,从而会影响到患者穿戴假肢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制作假肢零部 件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满足患者要求功能的同时,尽可能选择重量 轻、可减少体力消耗的下肢配件。假脚作为下肢假肢的重要组成部件, 其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并在运动中代偿小腿三头肌和屈肌的作用以 保持身体正常行走的姿势。对下肢截肢者来说,假脚的重量和功能, 将直接影响截肢者的行走状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假肢的质 量。尤其是对于年纪大、体力差,或因血液循环障碍而截肢的患者, 如果假肢的重量过大,会引起残肢的受力过大,同时增加了健肢侧的 负担,甚至因此而导致双腿截肢,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如何在保 证假脚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假脚的轻量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生产的假肢脚板的内骨架一般采用木材、橡胶等制作, 也有少数采用了强度高、质量轻的碳纤维,但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且 穿戴者行走感觉仍不舒适。国外虽然也推出了一些先进的碳纤维制品,但价格昂贵,不适宜广大截肢患者消费,且结构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强度高、质量轻、弹性好、行走舒适的碳纤 维二次储能假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储能假脚,包括上板,连接结构,其特点是还包括C 形减震储能后龙骨,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上板后端与J形拟脚掌储 能下板后端之间通过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自然过渡连接,上板中间下 面与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的弯曲部分连接,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前端 弯曲部分及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开口均向后,上板和J形拟脚掌储能 下板的后端均为模仿正常脚板的弧形结构。
上板及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的前后部分与地面之间均为平面形 相切接触,且其着地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 当脚跟从着地期向承重期过渡时,开口向后的C形后龙骨被 压縮,可以吸收足跟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轻对残肢、
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的影响,同时被压縮的c形后龙骨可以储存能
量。在脚跟从承重期向离地期过渡时,C形后龙骨反弹将能量释放出 来,帮助脚跟完成离地动作。
2、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每个步态周期中的能量损耗,提高假脚的 储能比,下脚板采用了J形结构,其前端的弯曲部分开口向后。当脚 跟离地后,前脚掌从着地期向承重期过渡,此时J形下板的前端弯曲部分被压縮并储存能量,当前脚掌从承重期向离地期过渡时,弯曲部 分反弹释放能量,帮助前脚掌完成离地动作,从而可以将每个步态周 期的能量损耗降到最低,使穿戴者即使进行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时也 不会感到疲劳。
3、 由于假脚的上板及J型下板的前后部分与地面之间均为平面 形相切接触,且其着地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了穿戴者在站 立相期间的平稳安全性。
4、 上板及下板的后端均为模仿正常脚板的弧形结构,从而可使 假脚的穿戴者在行走过程中,无论是从着地期向承重期过渡,还是从 承重期向离地期过渡,都属于动态性过渡,歩态会更加的平稳、优美、 自然。
5、 假脚的整体结构简单,只包含四个组件,且其主体结构采用 了重量轻、强度高、寿命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符合保证假脚功 能并实现假脚轻量化的设计理念。


图l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二次储能假脚,由C型减震储能后龙骨1、 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上板3以及连接结构4组成。除连 接结构4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外,其余结构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 作。
上板3及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后端均为模仿正常脚板的弧形结 构,上板3后端与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后端之间通过C型减震储能 后龙骨1自然过渡连接,上板3中间下面与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的 弯曲部分连接,且C型减震储能后龙骨1和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前 端弯曲部分均开口向后。连接结构4的上端连接踝关节,上板3与C 型减震储能后龙骨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4的下端进行固定连接,其他 结构的连接都采用粘结剂粘合在一起。通过开口向后的C型减震储能 后龙骨1及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前端弯曲部分的共同作用,可使假 脚轻松地完成整个蹬离动作。
假脚的上板3及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的前后部分与地面之间均 为平面形相切接触,且其着地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了穿戴 者在站立相期间的平稳安全性。
假脚上板3的前端及J型拟脚掌储能下板2的后端均为模仿正常 脚板的弧形结构,从而可使假脚的穿戴者在行走过程中,无论是从着 地期向承重期过渡,还是从承重期向离地期过渡,都属于动态性过渡, 步态会更加的平稳、优美、自然。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储能假脚,包括上板(3),连接结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1),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所述上板(3)后端与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后端之间通过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1)自然过渡连接,上板(3)中间下面与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的弯曲部分连接,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前端弯曲部分及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1)开口均向后,上板(3)和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的后端均为模仿正常脚板的弧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储能假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3) 和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2)的前后部分与地面之间均为平面形相切 接触,且其着地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储能假脚,包括上板,连接结构,其特点是还包括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上板后端与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后端之间通过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自然过渡连接,上板中间下面与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的弯曲部分连接,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前端弯曲部分及C形减震储能后龙骨开口均向后,上板和J形拟脚掌储能下板的后端均为模仿正常脚板的弧形结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弹性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F2/60GK101543436SQ20091005079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
发明者周海风, 崔海坡, 程恩清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