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败血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699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败血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 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 , 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患有 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致病菌进入血液 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 为脓毒败血症。 对于败血症的治疗,通常是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以保障营养,并可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感染中毒症状 严重者可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治疗;但西医治疗具有较大副作用,调理性差,其更 适合于急症的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败血症、障碍性贫血、贫血合并黄疸性肝炎特别强调整体观念、辨证 论治、协调阴阳、多环节调理的观点,这与现代医学对败血症治疗观点有相似之处,显示出 中药在败血症治疗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且中药价廉、毒副作用小、对器官影响不大,值得大 力开发推广使用;但近年虽有一些中药用于治疗败血症,可多年来中医治疗败血症的效果 并不突出,临床实验效果也不显著,治疗手段还较单一,所以也未能取得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中药制剂在治疗败血症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调和五 脏、健脾固肾、滋阴补阳、清热解毒、养心益气、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治疗败血症的中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 下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7-12份,紫草3-9份,当归3-15份,羚羊角0. 3-3份,血竭0. 3_1. 2 份,槐花6-12份,水牛角粉5-15份,熊胆0. 5-1份,乌梅5-15份,金银花15-50份,猪苓3-5 份,草果3-5份,泽泻5-10份,厚朴5-10份,枳实3-10份;首乌15-50份,白芍3-20份,枸 杞子9-15份,生地10-12份,熟地12-50份,桑葚15-50份,阿胶2_7份,鹿胶2_7份,龟胶 2-7份;地骨皮6-15份,牡丹皮6-12份,百合15-20份,玉竹6_12份,女贞子6_12份,五味 子6-9份,石斛兰6-12份,旱莲草6-9份,鳖甲9-25份,覆盆子3-10份,桑螵蛸5-12份,柴 胡3-10份,香附6-30份,莲子15-25份,莲心3_10份,党参12-50份,黄芪15-20份,败酱 草5-12份,红藤5-10份,甘草3-20份,山药12-50份;鸡内金5_12份,神曲6_15份,麦芽 6-50份,谷芽6-18份,生山楂6-12份,广木香5-50份。 基于上述,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下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12份,紫草9份,当归 12份,羚羊角3份,血竭1. 2份,槐花8份,水牛角粉8份,熊胆0. 8份,乌梅7份,金银花18 份,猪苓4份,草果4份,泽泻7份,厚朴8份,枳实6份;首乌18份,白芍9份,枸杞子12 份,生地12份,熟地18份,桑葚18份,阿胶5份,鹿胶3份,龟胶3份;地骨皮8份,牡丹皮9份,百合16份,玉竹9份,女贞子9份,五味子7份,石斛兰9份,旱莲草7份,鳖甲15份, 覆盆子6份,桑螵蛸8份,柴胡8份,香附15份,莲子18份,莲心8份,党参18份,黄芪16 份,败酱草9份,红藤7份,甘草15份,山药22份;鸡内金9份,神曲9份,麦芽20份,谷芽 16份,生山楂8份,广木香20份。 基于上述,所述首乌包括各占首乌用量一半的生首乌和熟首乌,所述白芍是炒制 后的白芍,所述覆盆子是炒制后的覆盆子,紫草是采用紫草根部。 以上所述治疗败血症的中药的制备和服用方法第一种方式取上述原料药,常 规煎熬,适宜冬季服用;第二种方式取上述原料药,采用常规方式制为膏剂,适宜春秋季 节服用;或制为丸剂,适宜夏季服用。 本发明中药具有健脾固肾、滋阴补阳、清热解毒、养心益气、调和五脏之功效,对败 血症引起的病症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本发明中药药效可靠,副作用小,适 应症广,治疗方便,治愈后不易复发,持续使用,可逐渐治愈败血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说明本发明原料药物的配比关系,及充分显现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现给出
其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下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7份,紫 草3份,当归3份,羚羊角0. 3份,血竭0. 3份,槐花6份,水牛角粉5份,熊胆0. 5份,乌梅 5份,金银花15份,猪苓3份,草果3份,泽泻5份,厚朴5份,枳实3份;首乌15份,白芍3 份,枸杞子9份,生地10份,熟地12份,桑葚15份,阿胶2份,鹿胶2份,龟胶2份;地骨皮 6份,牡丹皮6份,百合15份,玉竹6份,女贞子6份,五味子6份,石斛兰6份,旱莲草6份, 鳖甲9份,覆盆子3份,桑螵蛸5份,柴胡3份,香附6份,莲子15份,莲心3份,党参12份, 黄芪15份,败酱草5份,红藤5份,甘草3份,山药12份;鸡内金5份,神曲6份,麦芽6份, 谷芽6份,生山楂6份,广木香5份。 基于上述,所述首乌包括各占首乌用量一半的生首乌和熟首乌,所述白芍是炒制 后的白芍,所述覆盆子是炒制后的覆盆子,所述黄芪是炒制后的黄芪,所述紫草是采用紫草 根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主要在于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该中药由按重量 份计的下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12份,紫草9份,当归15份,羚羊角3份,血竭1. 2份,槐花 12份,水牛角粉15份,熊胆1份,乌梅15份,金银花50份,猪苓5份,草果5份,泽泻10份, 厚朴10份,枳实10份;首乌50份,白芍20份,枸杞子15份,生地12份,熟地50份,桑葚50 份,阿胶7份,鹿胶7份,龟胶7份;地骨皮15份,牡丹皮12份,百合20份,玉竹12份,女贞 子12份,五味子9份,石斛兰12份,旱莲草9份,鳖甲25份,覆盆子10份,桑螵蛸12份,柴 胡10份,香附30份,莲子25份,莲心10份,党参50份,黄芪20份,败酱草12份,红藤10 份,甘草20份,山药50份;鸡内金12份,神曲15份,麦芽50份,谷芽18份,生山楂12份, 广木香50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主要在于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该中药由按重量 份计的下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12份,紫草9份,当归12份,羚羊角3份,血竭1. 2份,槐花 8份,水牛角粉8份,熊胆0. 8份,乌梅7份,金银花18份,猪苓4份,草果4份,泽泻7份,厚 朴8份,枳实6份;首乌18份,白芍9份,枸杞子12份,生地12份,熟地18份,桑葚18份,阿 胶5份,鹿胶3份,龟胶3份;地骨皮8份,牡丹皮9份,百合16份,玉竹9份,女贞子9份, 五味子7份,石斛兰9份,旱莲草7份,鳖甲15份,覆盆子6份,桑螵蛸8份,柴胡8份,香附 15份,莲子18份,莲心8份,党参18份,黄芪16份,败酱草9份,红藤7份,甘草15份,山药 22份;鸡内金9份,神曲9份,麦芽20份,谷芽16份,生山楂8份,广木香20份。
本发明利在解除危险因子,保护脏器,具有健脾固肾、滋阴补阳、清热解毒、养心 益气、调和五脏的功效,方中有主有次,各司其职;其中,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药中,君药包 括 三七参甘、微苦、温,入肝经、胃经,止血散瘀,消肿止痛,能于血气化其血瘀;
紫草甘寒,入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滑肠,治心腹邪气,补中盖气,利九窍, 通水道,疗肿胀满痛;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
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羚羊角咸、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主治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惊痫抽
搐、目赤肿痛等症;《本草纲目》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满气逆、噎塞不通,寒热伤
寒伏热降之;《别录》热在肌肤,湿风住毒伏在骨间,食噎不通; 血竭味甘、咸、平,入心、肝、脾经,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入血敛降,体轻微散,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的功效; 水牛角粉性味苦咸、寒,入心、肝、脾、胃四经,《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 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 熊胆性味苦、寒,清热解毒,明目,止痉,适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 其所含有的去氧熊胆酸具有促使疲劳物质分解与排泄之作用,并可增加维生素B1、 B2的吸 收作用;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功效,用于肺虚
久咳、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金银花甘、寒,入肺、胃、心经,清热解毒; 猪苓甘平,入肾、膀胱经,行水利窍; 草果性味辛、温,入脾、胃二经,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之功效,治疟 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泽泻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小便、清湿热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 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 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厚朴性味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多用 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枳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经,具有化痰散痞、破气消积之功效,多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药中,臣药包括 首乌苦、涩、微温,入肝、肾经,解疮毒,补肝肾;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 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于虚劳精亏、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 热神昏、口干舌绛;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 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有补精益髓功 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有熟地味甘微温质润之功效,既 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 桑葚甘、微寒,入心肝肾三经,补血,解酒毒,利水气,消肿,利关节,止消渴;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鹿胶味甘、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生精髓、暖筋骨的作用,治 疗各种虚损、劳伤,用途之广不亚于鹿茸; 龟胶甘、咸,归心经,滋阴、补血,止血,用于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
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痿弱、崩漏、带下。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药中,佐药包括 地骨皮甘寒,入肺肾经,清热凉血,退骨丞劳热,止骨热消渴,治下焦肝肾虚热,治 吐血、小便出血、膀胱癌小便出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辛,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 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百合甘、淡、微寒,入心经、肺经;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敛气善心,安神完魄;
玉竹甘、微寒,入肺、胃经,养阳润燥,生津止渴; 女贞子甘、苦、凉,入肝经、肾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强腰膝,变白 发,明目,补风虚; 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 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石斛兰性味甘淡、微咸,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 旱莲草性味甘酸、凉,入肝、肾经,具有凉血、止血、补肾、益阴之功效,主治治吐 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 鳖甲咸、平,入肝经,脾经,软坚散结,除肝脾肿大; 覆盆子性味温、甘、酸,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縮尿; 桑螵蛸性味甘、咸、平,归肝、肾经,具有固精縮尿、补肾助阳之功效;《神农本草
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柴胡苦、平,入肝、胆、心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莲子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等功效;
莲心清心,去热,止血,涩精,性苦寒;
党参甘、平,入脾经,肺经,补中益气; 黄芪甘,微温,入脾经、肺经,补气开阳,固表止汗,托毒排浓,利水退肿,乳腺癌溃烂者必用之,排浓止痛,补虚; 败酱草性味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红藤性味苦、平,归大肠经,解毒消痈,有入血分、活血化瘀、治血瘀闭经之功效;
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山药甘、平,入肺、脾、肾经,补脾胃,脾胃虚弱,少食体倦,益气力,长肌肉。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药中,使药包括 鸡内金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神曲性味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本草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气";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谷芽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生山楂酸、甘,微热,入脾、胃、肝经,消食积补脾,治小肠疝气;
广木香辛、苦、温,入肺、肝、脾、大肠、膀胱经,行气止痛。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前后共对378例患有不同类型败血症的病人进行过治疗,其中,男性246例,占65. 1 % ,女性132例,占34. 9% ;年龄最小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2岁,其中,0-15岁,136例,15-25岁,194例,25岁以上,48例;经本中药治疗,病情有效控制的201例,症状部分改善153例,效果不明显24例,总有效率93. 7% 。
比较典型的病例
病例1 刘永,29岁,男,平顶山市人,在职职工,2005年经检查得知患败血症,高热,浑身酸疼,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随求于我处,采用本药物治疗,煎熬,每天一副药剂,坚持一月,病情转轻,病人精神转好,心情开朗,随继续用药,二月后,病人形容面貌形同正常人,经检查,身体恢复正常。
病例2 孙大国,47岁,男,舞阳县人,91年烧伤,并引起高烧不止,经查患败血症,在医院治疗效果不佳,随求于我处;采用本药物调制,每副中药煎熬二次,分早晚各服一次,三十副后,病症逐步消失,再用药二十余副巩固,身体完全恢复正常。
病例3 丁在芳,26岁,男,民权县人,农民,患障碍性贫血,在地市医院治疗数月无效,随求助于我处;根据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本药,每日早晚1次服用,对症调理,60多天后,病情转好,身体体质大有不同,继续用药,每日 一次,同时,针对其症状,让其每日食用动物血块,坚持三月有余,身体日益康复,现已正常,病情无复发。
病例4
李军,男,40岁,颈部患"疖",红、肿、热、痛,10天后局部红肿发展至手掌大,体温
38t:,局部手术切开引流;当晚即恶寒、高热、头痛,次日体检发现病人轻度黄疸,肝脾肿大,
体温39. 5t:,WBC计数21. 0X109/L ;随求于我处,经诊断为化脓性炎致败血症结合西医并
采用本药治疗,三天后,病情稳定,后继续采用本药治疗,半月后症状消失,病情完全好转。
病例5 姜成林,男,1岁,南阳人,患败血症,医院治疗无方,出院后求助于我,经仔细分析病机,患儿高烧,肤唇苍白,神昏气微,发热汗出,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数无根,呼吸较弱,体温39. 6。C,血色素2. 5(25g/L),白细胞2800(2. 810 X 109/L),原粒18% ;后采用本药物并结合西医输液治疗,患儿次日竟奇迹般苏醒,烧退转好;在我处治疗、观察七天后,单纯采用本药治疗;二月后,患儿面唇红润,健康可爱,再请医学院专家复查,症状血象骨髓象均完全缓解。 用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采用本药物,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可改善症状、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可综合、全面的治疗、调理,可从根本上治愈败血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下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7-12份,紫草3-9份,当归3-15份,羚羊角0.3-3份,血竭0.3-1.2份,槐花6-12份,水牛角粉5-15份,熊胆0.5-1份,乌梅5-15份,金银花15-50份,猪苓3-5份,草果3-5份,泽泻5-10份,厚朴5-10份,枳实3-10份;首乌15-50份,白芍3-20份,枸杞子9-15份,生地10-12份,熟地12-50份,桑葚15-50份,阿胶2-7份,鹿胶2-7份,龟胶2-7份;地骨皮6-15份,牡丹皮6-12份,百合15-20份,玉竹6-12份,女贞子6-12份,五味子6-9份,石斛兰6-12份,旱莲草6-9份,鳖甲9-25份,覆盆子3-10份,桑螵蛸5-12份,柴胡3-10份,香附6-30份,莲子15-25份,莲心3-10份,党参12-50份,黄芪15-20份,败酱草5-12份,红藤5-10份,甘草3-20份,山药12-50份;鸡内金5-12份,神曲6-15份,麦芽6-50份,谷芽6-18份,生山楂6-12份,广木香5-5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败血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下 列原料药制成三七参12份,紫草9份,当归12份,羚羊角3份,血竭1. 2份,槐花8份,水牛角粉8份, 熊胆0. 8份,乌梅7份,金银花18份,猪苓4份,草果4份,泽泻7份,厚朴8份,枳实6份;首乌18份,白芍9份,枸杞子12份,生地12份,熟地18份,桑葚18份,阿胶5份,鹿胶 3份,龟胶3份;地骨皮8份,牡丹皮9份,百合16份,玉竹9份,女贞子9份,五味子7份,石斛兰9份, 旱莲草7份,鳖甲15份,覆盆子6份,桑螵蛸8份,柴胡8份,香附15份,莲子18份,莲心8 份,党参18份,黄芪16份,败酱草9份,红藤7份,甘草15份,山药22份;鸡内金9份,神曲9份,麦芽20份,谷芽16份,生山楂8份,广木香2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败血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首乌包括各占首 乌用量一半的生首乌和熟首乌,所述白芍是炒制后的白芍,所述覆盆子是炒制后的覆盆子, 所述紫草是采用紫草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药三七参,紫草,当归,羚羊角,血竭,槐花,水牛角粉,熊胆,乌梅,金银花,猪苓,草果,泽泻,厚朴,枳实;首乌,白芍,枸杞子,生地,熟地,桑葚,阿胶,鹿胶,龟胶;地骨皮,牡丹皮,百合,玉竹,女贞子,五味子,石斛兰,旱莲草,鳖甲,覆盆子,桑螵蛸,柴胡,香附,莲子,莲心,党参,黄芪,败酱草,红藤,甘草,山药;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生山楂,广木香。本发明中药药效可靠,副作用小,适应症广,治疗方便,治愈后不易复发,持续使用,可逐渐治愈败血症。
文档编号A61K35/37GK101698078SQ20091017253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秦跃山 申请人:秦跃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