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92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气虚是一种多发症,原因多是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 及疲劳过度。气虚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头 痛、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防卫疾病的能力低,因气虚导致的头痛也是常见病症。 气虚头痛,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则头痛更甚。普通止痛药 仅是暂时缓解头痛病症,未能从根本上根除,头痛反复发作,长期服用甚至会令患者产生依 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 高的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 为克服止痛药治头痛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其特征 在于,该中药由下列重量配比组成的原料药物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黄芪10-20,党参 10-14,白芍8-12、白术8-12,当归10-14,甘草5_7,天麻5_7,蔓荆子8_10,川芎5-克,细辛 2-4。 本发明中草药组成,配制简单、制作容易。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主治补气固 表,利尿托毒,用于气虚乏力;党参性味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白芍性味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 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甘草 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天麻性平, 味甘,平肝息风止痉,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蔓荆子性微寒,味辛、苦,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川 芎可祛风止痛,理气活血,治头痛眩晕,气滞肋痛,痹痛拘挛等症;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 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根据气虚头痛的发病机理,对组成成分进行严格挑选,制成 补气、镇痛的中药,本发明中药疗效好、疗程短,服用无副作用,所选药材取材方便,价格便 宜,对患者而言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该中药经过临床试验,有效率达90%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取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当归 12克,甘草6克,天麻6克,蔓荆子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按常规方法水煎服,1日1齐U,早、晚各服一次。
实施例2 —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取黄芪10克,党参14克,白芍8克、白术12克,当归10 克,甘草5克,天麻7克,蔓荆子10克,川芎5克,细辛4克,按常规方法水煎服,1日1齐U, 早、晚各服一次。
实施例3 —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取黄芪20克,党参10克,白芍12克、白术8克,当归14 克,甘草7克,天麻5克,蔓荆子8克,川芎7克,细辛2克,按常规方法水煎服,1日1齐U,早、
晚各服一次。
实施例4 —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取黄芪17克,党参11. 5克,白芍11克、白术9克,当归 13克,甘草6. 5克,天麻5. 5克,蔓荆子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按常规方法水煎服,1日
1齐U,早、晚各服一次。
实施例5 —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取黄芪13克,党参13克,白芍9克、白术11克,当归 11克,甘草5. 5克,天麻6. 5克,蔓荆子9克,川芎7克,细辛2克,按常规方法水煎服,1日 1齐U,早、晚各服一次。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列重量配比组成的原料药物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黄芪10-20,党参10-14,白芍8-12、白术8-12,当归10-14,甘草5-7,天麻5-7,蔓荆子8-10,川芎5-克,细辛2-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为克服止痛药治头痛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虚头痛的中药,该中药由下列重量配比组成的原料药物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黄芪10-20,党参10-14,白芍8-12、白术8-12,当归10-14,甘草5-7,天麻5-7,蔓荆子8-10,川芎5-克,细辛2-4。该中药根据气虚头痛的发病机理,对组成成分进行严格挑选,该药疗效好、疗程短,服用无副作用,所选药材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对患者而言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1757466SQ20091022968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8日
发明者李蕾蕾 申请人:李蕾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