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3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套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
背景技术
胸壁畸形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先天性胸壁畸形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两大类,即漏斗胸 和鸡胸,另外比较少见的还有Poland综合征、胸骨缺损等。漏斗胸比鸡胸更常见,二者发病 率为5: 1。这两种疾病都是男孩比女孩发病率高(4: 1)。'漏斗胸胸廓畸形在新生儿即可发 现,而鸡胸往往在10岁后才被关注。这两种畸形都在青春期对患儿产生严重损害。
治疗胸壁畸形的传统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主要是胸骨翻转术 和胸骨抬举术(漏斗胸)/胸肋沉降术(鸡胸)两种术式,其中胸骨翻转术包括带血管蒂的胸 骨翻转术和无蒂胸骨翻转术但是这些传统术式均有共同的缺点,即手术操作复杂、出血多、 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复杂、复发率高等。
近十年来,'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己经逐渐用微创治疗法代替传统外科手术法来进行 胸壁畸形的治疗。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微创治疗法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操作简单且时 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能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扩张性、柔韧性和弹性等 优点。而微创治疗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必须有性能优越的特制植入器械和操作方便的专用手术 工具才能实现,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微创治疗法治疗胸壁畸形在国内的推广,而本实用新型就 是一套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借助其可对漏斗 胸或鸡胸等胸壁畸形患儿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以达到手术操作简单且时间短、创伤小、出血 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中和术后护理简单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套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
用器械,.包括矫形器i、矫形器n、固定器i、固定器n四件特制的植入器械。
所述的固定器I和固定器II中间设计有合适的插槽,矫形器I或矫形器II的两端可分别
滑动地插放于固定器的插槽中组合使用;矫形器和固定器的两端均设计有圆柱形通孔,供手 术缝制或穿钢丝用;矫形器I的两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便于钢丝的定位,便于 观察矫形器在固定器插槽中的位置;矫形器II的一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另一端
为平滑表面,有锯齿端便于钢丝的定位,便于观察矫形器在固定器插槽中的位置,平滑端可保证矫形器II在牵引穿过胸腔时减少摩擦,进而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固定器I两端的宽 度和厚度方向设计呈楔形,固定器II两端翼上分别设计有四个圆柱形通孔且两端的厚度方向 设计呈楔形,固定器的这种楔形设计减小了固定器的尺寸和重量,减轻患者的负担。
所述的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可由性能合适的钛合金材料或医用不锈钢 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其中矫形器I适用于支撑抬举或按压畸形胸骨,并 采用两个固定器固定于矫形器两端;矫形器II适用于支撑抬举畸形胸骨,并采用一个固定器 固定于矫形器一端;固定器I用于固定矫形器I或矫形器II (主要适用于漏斗胸等);固定器
n用于固定矫形器i或矫形器n (主要适用于鸡胸等)。
本实用新型中特制的矫形器能够方便地实现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目的,体现出创伤小、
出血少等优点;小巧的固定器能够减小矫形器移位的可能,降低并发症。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I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I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II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1和固定器I的组合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I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和固定器I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I和固定器I的组合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I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I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I和固定器I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和固定器II的组合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II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和固定器II组合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矫形器I (如图l-a)、固定器I (如图l-b)、矫形器II (如图l-C)、固定器II (如图l-d)。
如图2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和固定器I可以组合使用。如图2-a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 的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101,两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102。如图2-b所 示,所述的固定器I的中间设计有合适的插槽201,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202,两 端的宽度和厚度方向设计呈楔形。如图2-c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的两端可分别滑动地插放 于固定器I的插槽201内,锯齿状设计便于钢丝的定位,便于观察矫形器在固定器中的位置, 适用于需两端固定的漏斗胸矫形。
如图3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I和固定器I可以组合使用。如图3-a所示,所述的矫形器 H的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301, 一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302。如图3-b 所示,所述的P定器I的中间设计有合适的插槽201,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202, 两端的宽度和厚度方向设计呈楔形。如图3-c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I的平滑端可保证矫形器 II在牵引穿过胸腔时减少摩擦,进而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带有锯齿端可滑动地插放于固 定器I的插槽201内,锯齿状设计便于钢丝的定位,便于观察矫形器在固定器中的位置,适 用于需一端固定的漏斗胸矫形。
如图4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和固定器II可以组合使用。如图4-a所示,所述的矫形器 I的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101,两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102。如图4-b 所示,所述的固定器I的中间设计有合适的插槽401,两端设计有八个圆柱形通孔402,通孔 用于穿过固定钢丝或缝合线,两端的厚度方向设计呈楔形。如图4-c所示,所述的矫形器I 的两端可分别滑动地插放于固定器II的插槽401内,锯齿状设计便于钢丝的定位,便于观察 矫形器在固定器中的位置。如图4-c所示本实用新型矫形器I和固定器II组合适用于鸡胸等 胸壁畸形的治疗,固定器1I的八个通孔可以穿过钢丝或缝合线,使固定器II固定到肋骨上, 从而使矫形器I对畸形的胸骨产生按压,并使其恢复到正常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以漏斗胸为例)
术前,均行X线胸片、CT及心电图检查,并测量漏斗胸胸廓指数,评估心肺受压、畸形 程度、胸骨扭曲和肋软骨骨化情况等。手术时首先测量患者的畸形胸廓形状和尺寸,选择合 适的矫形器,并确定矫形器应塑形的形状。将矫形器卡入塑形器的支撑柱和可调旋钮之间, 用手收拢塑形器弯制手柄,对矫形器进行塑形, 一般为弓形;塑形时可根据需要调节可调旋 钮,塑形出不同的曲率半径形状,使矫形器尽可能适合患者。
在患者两侧胸壁腋前和腋后线之间各开 约2cm横切口,在胸腔镜配合下,把穿通器由 一侧切口穿入,从胸骨下至另一侧切口穿出,为矫形器穿过胸腔打通隧道;手握穿通器两端, 用穿通器的穿通杆将胸腔塌陷部分上举,穿通杆材料必须为高强度钛合金或医用不锈钢材料,有足够强度和韧性,不易断裂、变形;将引导线一端拴在穿通器端部的椭圆形通孔内,另一 端拴住矫形器,沿穿通器打通的隧道引导矫形器穿过胸腔,将塑形好的矫形器引入体内。矫 形器到达预定部位后,将矫形器的一端插入翻转器的椭圆形通孔内,旋转把持手柄,将弓形 矫形器翻转180度。
再从左右两个切口分别放入和矫形器配套的固定器,把矫形器的两端锯齿部位分别插入 到两个固定器的插槽中,将固定器缝在肋骨骨膜上,再把固定器与胸壁及矫形器缝在一起, 缝合好切口即可。
术后l天即可下地活动,但禁止剧烈活动,5 8天后出院,2年以上取出矫形器和固定器。
权利要求1、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矫形器I、矫形器II、固定器I、固定器II;所述的矫形器I、矫形器II都可滑动地插入固定器I或固定器II中组合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形器I的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两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形器n的两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 一端边缘位置设计有对称的锯齿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固定器I的中间设计有合适的插槽,矫形器的两端可分别滑动地插放于固定器的插槽内;两 端中间位置设计有圆柱形通孔;固定器I两端的宽度和厚度方向设计呈楔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固定器II的中间设计有合适的插槽,矫形器的两端可分别滑动地插放于固定器的插槽内;两 端翼上分别设计有四圆柱形通孔;固定器II两端的厚度方向设计呈楔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全部器 械可由性能合适的钛合金材料或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套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医疗器械,包括矫形器I、矫形器II、固定器I、固定器II四件植入器械;所述的矫形器I为长板条形、两端为锯齿状;矫形器II为长板条形、一端为锯齿状;固定器I两端有缝合穿线用的圆孔,中间为插放矫形器的凹槽;固定器II两端有缝合穿线用的八个圆孔,中间为插放矫形器的凹槽;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器和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可分别用于漏斗胸和鸡胸等胸部畸形的治疗、生产成本低、利于推广。
文档编号A61B17/68GK201341942SQ20092000060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8日
发明者骐 曾, 李丰发 申请人:曾 骐;李丰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