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治疗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运动康复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领域对由于车祸、中风及其他病症造成的瘫痪或肢体活动失调的护理日益重 视。尤其是中风后,病人一般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中头颈部、手臂、手腕和手指以及下 肢的偏瘫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脖颈和四肢僵硬、活动不灵便。
治疗颈部偏瘫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西医的牵引、药物封闭、手术治疗和中医的针 灸按摩、推拿、内服外敷中药几种。上述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流程复杂,需要专 业的医疗人员才能实施。现在,颈部牵引成为普遍使用的治疗颈部偏瘫和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之一,以往市场上出现的颈部牵引器械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大多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 负担的起。
近年来,针对恢复肢体运动能力而设计出的多功能康复器更是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 上减轻了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看护负担,但现有市面上出现的四肢康复器械结构复杂,操 作不便,还没有出现带有能够辅助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功能的康复器出现,使得治疗效果一直 不尽人意。现有器具在病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用的情况下,肢体行走能力依然无法恢 复到正常状态。并且当前市面上出售的康复器,运动力度和频率大多很难准确调节,针对不 同情况病人的个性化设计相对不足。这种功能上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康复效果,甚至贻误康 复进展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目前能够完全模拟辅助病人仿真行走的康复器,又大多构造复 杂、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负担的起。而多数的肢体康复器只能活动上臂,手掌关节难以 随之运动起来,因此康复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现有的康复器品种繁多,但多数功能单一,只针对某一部位康复而设计。人们在使 用过程中需要购买很多器械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既浪费了资金又给实际操作带来诸多不 便。因此设计一种功能全面、操作简单且康复效果好的多功能康复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巳成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可辅助病人完成头颈部复位 和恢复四肢运动能力。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包括机架 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颈康复装置、上肢康复装置和下肢康复装置,头颈康复装置包 括牵引带和牵引带控制器,牵引带控制器连接牵引带;上肢康复装置包括动力控制装置、动 板和固定板,动力控制装置连接动板,动板连接固定板;下肢康复装置包括旋转动力控制装 置、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旋转动力控制装置连接主动轮,主动轮通过链条连接从动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头颈康复装置还包括头颈套和弹簧, 头颈套通过弹簧连接牵引带,头颈套上设置固定带;牵引带控制器包括绕线轮、旋把、连杆 和旋杆,绕线轮安装在机架上,绕线轮连接牵引带,在绕线轮上丌设旋孔;在机架上开设安 装孔,旋把安装在连杆上,连杆上设置旋杆,旋杆插入安装孔和旋孔中;旋杆连接连杆的一 端为回旋体端,旋杆插入安装孔和旋孔的一端为非回旋体端,安装孔与旋孔的横截面形状为 非圆形。上肢康复装置还包括滑轮和上肢固定带,动板设置在固定板上方,滑轮设置在固定 板和动板之间,上肢固定带设置在动板上;动力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曲柄和连杆,在电机轴 上固定连接曲柄,曲柄铰接连杆;在连杆上设置凸块,在动板上设置凹槽,凸块插入凹槽中。 下肢康复装置还包括足踏板、导轨、滑轮和挡块,足踏板与链条固定连接在一起;足踏板通 过滑轮安装在导轨上;挡块设置在导轨上。下肢康复装置的旋转动力控制装置包括转向控制 器、传感器和直流电机,传感器安装在挡块上,传感器与转向控制器相连,转向控制器连接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主动轮。在直流电机上安装主齿轮,在主动轮上安装副齿 轮,主齿轮与副齿轮相啮合。在副齿轮和主动轮上丌设螺纹孔,副齿轮和主动轮通过螺栓连 接固定在一起,螺栓与螺纹孔孔壁之间设置橡胶圈。还包括足部固定带,足部固定带设置在 足踏板上。头颈康复装置和上肢康复装置设置在机架上,下肢康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令病人依托机架端坐或站立在康复器上,戴上头颈套,系好固定带,推动旋把使得旋 杆回旋体的一端进入安装孔后,通过摇转旋把,可根据不同病情调节牵引带达到适当的松紧 度,操作简便。
2. 头颈套通过弹簧连接牵引带,可提高本康复器的舒适度,避免了因过度牵引而造成的 损伤。
3. 通过将病人的上肢固定在动板上,连杆推动动板作往复运动,可活动病人的上臂,使 其逐步恢复活动能力,避免因长时间静止不运动而造成的局部麻痹和偏瘫。4. 动板在固定板上往复运动,可令病人垂放在康复器一端的手掌不断作张合运动,锻炼 了手掌的活动能力。
5. 本实用新型在动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滑轮,使得康复器在使用时活动顺畅,使康复效 果更佳。
6.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来控制动板的往复运动频率,使得病人的康复运动可 依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活动量等级。
7. 在动板上设置上肢固定带可将病人的上肢牢固固定在康复器上,使病人的肢体随康复 器的运动而运动,不会因自身控制能力欠佳而滑落。
8. 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挡块上,转向控制器连接直流电机,足踏板触动传感器后启动转 向控制器调控直流电机转向,使得主动轮不断变化旋转方向,也就使得链条带动足踏板在导 轨上作往复运动。病人踩在足踏板上,双脚被迫带动前后运动,完全模拟人体正常步行状态, 使得病人在使用后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9. 在直流电机上安装主齿轮,在主动轮上安装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相啮合。在副齿 轮和主动轮上丌设螺纹孔,副齿轮和主动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螺栓与螺纹孔孔壁之 间设置橡胶圈,橡胶圈的弹性缓冲作用,可减小轮轴之间的磨损,可使得电机转向时不会出 现轮轴卡死现象。
10. 在导轨上设置挡块,通过调节挡块的位置可改变病人的运动步幅大小,通过调节直流 电机转速控制病人步行速度,完全适应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方便实用。
1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 一套机器即可针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康复治疗,且效果显 著;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普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3是图1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4是脚踏板与滑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5是图1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D-D向结构示意图7是旋杆的结构示意图8是图7的E向结构示意图9是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F向结构示意图11是上肢康复装置的局部剖视图12是上肢康复装置的上限位结构示意图13是上肢康复装置的下限位结构示意图14是上肢康复装置固定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中l.牵引带,2.弹簧,3.头颈套,4.固定带,5.上肢康复装置,6.机架,7.从动轮, 8.导轨,9.足踏板,IO.链条,ll.导轨支撑架,12.底座,13.螺栓,14.挡块,15.足踏板, 16.挡块,17.副齿轮,18.主动轮,19.主齿轮,20.转向控制器,21.直流电机,22.橡胶圈 23.滑轮,24.安装孔,25.旋杆,26.连杆,27.旋把,28.绕线轮,29.回旋体端,30.非回旋 体端,31.旋孔,32.滑轮组,33.动板,34.凹槽,35.滑轮组,36.凸块,37.连杆,38.曲柄, 39.电机轴,40.电机,4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在底座12上设置下肢康复装置,在机 架6上分别设置头颈康复装置和上肢康复装置5,机架6安装在底座12上。下面分别介绍这 三个装置的位置结构
下肢康复装置的旋转动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底座12上,旋转动力控制装置包括转向控制器 20、传感器和直流电机21。在直流电机21的电机轴上安装主齿轮19,在底座12上设置主动 轮18,在主动轮18上安装副齿轮17,主齿轮19与副齿轮17相啮合。在副齿轮17和主动轮 18上丌设螺纹孔,副齿轮17和主动轮18通过螺栓13连接固定在一起,螺栓13与螺纹孔孔 壁之间设置橡胶圈22。从动轮7安装设置在底座12上,主动轮18和从动轮7之间用链条10 连接。沿与链条10平行的方向分别设置两根导轨8,导轨8通过导轨支撑架11安装固定在 底座12上。足踏板9、 15通过滑轮23安装在导轨8上。在两根导轨8靠近直流电机21的一 端分别设置挡块14和挡块16。在挡块14和16上分别设置传感器,传感器与转向控制器20 相连。开启直流电机21,主齿轮19与副齿轮17相啮合传动,带动主动轮18旋转从而使得 链条10带动足踏板9和,15沿导轨8移动,当足踏板9或15触动挡块14或16从而启动传感 器时,转向控制器20会改变直流电机21的转向,以此使得足踏板9或足踏板15改变行进方 向。如此周而复始,足踏板9和足踏板15将沿导轨8方向做往复运动。使用时,可令病人依 托机架6保持站立姿势,在两个足踏板9、 15上分别设置足部固定带,足部固定带将病人的 足部固定在两个足踏板9、 15上。丌启直流电机21,病人即可在本康复器的辅助下进行模拟行走复健运动。可通过调节直流电机21转速控制病人步行速度,通过调节挡块14和16的位 置来控制足踏板9和15的位移大小,从而调控病人的步幅大小。由于有些病人双腿的灵便程 度有差异,可配合需要重点康复的一条腿更改步幅,此时只需调节单侧的挡块位置即可。其 中,旋转动力控制装置可为气缸或油缸,气缸或油缸伸縮轴连接足踏板,可带动足踏板作往 复运动。
头颈康复装置设置在机架6上,可令病患在康复过程中依托机架6站立或端坐。在机架 6上设置牵引带1,牵引带l连接牵引控制器。牵引控制器由绕线轮28、旋把27、连杆26和 旋杆25组成,绕线轮28安装在机架6上并连接牵引带1,绕线轮28上开设旋孔31;在机架 6上开设安装孔24,旋把27安装在连杆26上,并在连杆26上安装旋杆25,旋杆25插入安 装孔24和旋孔31中。旋杆25连接连杆26的一端为回旋体端29,回旋体端29的的截面形 状为圆形;旋杆25插入安装孔24和旋孔31的一端为非回旋体端30,非回旋体端30的截面 形状为三角形。安装孔24与旋孔31的横截面形状同旋杆25的非回旋体端30截面形状相同。 这样可使得旋杆25的非回旋体端30在插入安装孔24与旋孔31中时,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以此令调节好的牵引松紧度恒定。牵引带1 一端连接绕线轮28,牵引带1另一端连接弹簧2 和头颈套3。或将牵引带l在任意点打断,接入弹簧2,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头颈套3上设 置固定带4。使用时将头颈套3戴到病人头部,并系好固定带4,推动旋把27使得旋杆25的 回旋体端29进入安装孔24后,通过摇转旋把27,可根据不同病情调节牵引带l达到适当的 松紧度,再向外抽出旋杆25直到非回旋体端30同时插入安装孔24和旋孔31为止,此时绕 线轮28即被固定,所调试好的松紧度也就不会改变。
牵引带控制器可为负重盘,负重盘连接牵引带1。负重盘中可放置砝码,通过增减砝码 调节牵引带l达到适当的松紧度,以达到迫使头颈部复位的疗效。牵引带控制器也可为气缸, 气缸伸縮轴连接牵引带1,通过调节气缸轴伸縮运动调节松紧度。类似于以上牵引带控制装 置的代换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颈康复装置的,也在保护范围之内。其它结构及使用方式 如前所述。
上肢专用康复器5上设置动板33和固定板41,动板33扣合在固定板41上,在动板33 和固定板41之间设置两组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32和35。滑轮组32和35安装在固定板 41上,可使得动板33的往复运动更为顺畅。动力控制装置包括电机40、曲柄38和连杆37。 在固定板41的下方设置电机40,电机40的电机轴39上固定连接曲柄38,曲柄38铰接连杆 37。在连杆37上设置凸块36,在动板33上设置凹槽34,凸块36插入凹槽34中。当启动电 机40时,电机轴39带动曲柄38转动,从而使连杆37带动动板33作往复运动。在动板33上设置上肢固定带,可固定患者上臂,使之跟随动板33的往复运动而运动。使用时,将病患 的上臂通过上肢固定带固定好,手掌悬垂在动板33末端。启动电机40,动板33作往复运动, 可同时锻炼上肢的肩肘,臂肘和手腕。动板33在上限位和下限位之间不停的往复运动,与固 定板41反复的错开重合,可迫使悬垂在动板33末端的手掌不断作张合运动,已达到运动康 复的效果。上肢康复装置中的动力控制装置也可为气缸或油缸,气缸轴或油缸轴连接动板33, 通过气缸轴或油缸轴伸縮令动板33作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 一套机器即可针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康复治疗,且效果显著; 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普及。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包括机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颈康复装置、上肢康复装置和下肢康复装置,头颈康复装置包括牵引带和牵引带控制器,牵引带控制器连接牵引带;上肢康复装置包括动力控制装置、动板和固定板,动力控制装置连接动板,动板连接固定板;下肢康复装置包括旋转动力控制装置、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旋转动力控制装置连接主动轮,主动轮通过链条连接从动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头颈康复装置还包括头颈套和 弹簧,头颈套通过弹簧连接牵引带,头颈套上设置固定带;牵引带控制器包括绕线轮、旋把、 连杆和旋杆,绕线轮安装在机架上,绕线轮连接牵引带,在绕线轮上开设旋孔;在机架上开 设安装孔,旋把安装在连杆上,连杆上设置旋杆,旋杆插入安装孔和旋孔中;旋杆连接连杆 的一端为回旋体端,旋杆插入安装孔和旋孔的一端为非回旋体端,安装孔与旋孔的横截面形 状为非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上肢康复装置还包括滑轮和上 肢固定带,动板设置在固定板上方,滑轮设置在固定板和动板之间,上肢固定带设置在动板 上;动力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曲柄和连杆,在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曲柄,曲柄铰接连杆;在连 杆上设置凸块,在动板上设置凹槽,凸块插入凹槽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下肢康复装置还包括足踏板、 导轨、滑轮和挡块,足踏板与链条固定连接在一起;足踏板通过滑轮安装在导轨上;挡块设 置在导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下肢康复装置的旋转动力控制 装置包括转向控制器、传感器和直流电机,传感器安装在挡块上,传感器与转向控制器相连, 转向控制器连接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主动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在直流电机上安装主齿轮,在 主动轮上安装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相啮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在副齿轮和主动轮上开设螺纹 孔,副齿轮和主动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螺栓与螺纹孔孔壁之间设置橡胶圈。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足部固定带,足部固定 带设置在足踏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头颈康复装置和上肢康复装置 设置在机架上,下肢康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康复器,属于康复治疗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运动康复器具。包括机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颈康复装置、上肢康复装置和下肢康复装置,头颈康复装置包括牵引带和牵引带控制器,牵引带控制器连接牵引带;上肢康复装置包括动力控制装置、动板和固定板,动力控制装置连接动板,动板连接固定板;下肢康复装置包括旋转动力控制装置、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旋转动力控制装置连接主动轮,主动轮通过链条连接从动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一套机器即可针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康复治疗,且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普及。
文档编号A61H1/00GK201342044SQ20092001953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阎承强 申请人:阎承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