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48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刀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刀鞘,它属于鼻窦吸引息肉钳中的一 个部件,主要适用于人体的鼻窦手术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鼻窦手术的吸引息肉钳主要有两种结构, 一种是在普通医用钳 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稍作改进而成,如专利号为952333821、名称为"鼻窦吸引钳"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专利号为2005201356560、名称为"鼻息肉钳"的中国实 用新型专利,均属于这一类结构;而该类结构的鼻窦吸引钳手术时的创伤大,不适用 于鼻窦内窥镜微创手术,且只能适用于鼻窦的开放手术。另一种是电动刨削器类,如 专利号为032308752、名称为"直通式医用电动刨削器手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但该类结构的鼻窦电动刨削器由于其使用时为旋转切割,故在手术时不可控,即每次 切割的瞬间只有0.0075—0.002秒,错误操作不可逆,容易给鼻窦组织造成损伤;同 时,由于刨削器的切割方向与颅底、眶纸板、视神经垂直,增加了手术风险。而作为 鼻窦吸引息肉钳中的一个部件,现有刀鞘同样会存在因整体缺陷而带来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 种结构设计合理、能与鼻窦吸引息肉钳配合实现创伤小的刀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刀鞘包括外刀头,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外管和外管连接套,外管与外刀头焊接,外管连接套与外管焊接;且外刀头、 外管和外管连接套依次排列,它们均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的外刀头上开有刀口,外刀 头的端部为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管连接套上设置有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与鼻窦吸引 息肉钳配合能实现微创和线性切割,减少撕拉扭拽,创面边缘对位整齐,愈合迅速; 使用安全可靠,并可与鼻窦吸引息肉钳拆卸,方便消毒,能杜绝交叉感染,且操作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刀头l、外管2和外管连接套3组成。其中外
管2与外刀头1焊接,外管连接套3与外管2焊接;且外刀头l、外管2和外管连接 套3依次排列,它们均为中空结构,即外刀头1上开有外刀头孔11,外管2上开有外 管孔21,在外管连接套3上开有外管连接孔31;在外刀头l上还开有刀口 12,外刀 头l的前端部为封闭结构;在外管连接套3上还设置有定位槽32,在本实施例中,外 管连接套3的圆周上设有八个定位槽32;安装使用时,外管连接套6安装在鼻窦吸引 息肉钳的主体内孔中,并可作36(T旋转。
使用时,只要将本实用新型与鼻窦吸引息肉钳中的手柄部分和刀头部分连接即 可。而鼻窦吸引息肉钳以及手柄部分和刀头部分已另行申请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刀鞘,包括外刀头,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外管和外管连接套,外管与外刀头焊接,外管连接套与外管焊接;且外刀头、外管和外管连接套依次排列,它们均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的外刀头上开有刀口,外刀头的端部为封闭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连接套上设置有定位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鞘,它属于鼻窦吸引息肉钳中的一个部件,主要适用于人体的鼻窦手术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刀头,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外管和外管连接套,外管与外刀头焊接,外管连接套与外管焊接;且外刀头、外管和外管连接套依次排列,它们均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的外刀头上开有刀口,外刀头的端部为封闭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与鼻窦吸引息肉钳配合能实现微创和线性切割,减少撕拉扭拽,创面边缘对位整齐,愈合迅速;使用安全可靠,并可与鼻窦吸引息肉钳拆卸,方便消毒,能杜绝交叉感染,且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B17/24GK201356608SQ20092011227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8日
发明者徐天松 申请人: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