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3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中集 针、炙、拔罐、电热、颤动、振动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
背景技术
药、针、炙、推拿、拔罐是中医的五大治疗技术,针、炎、 拔罐器具是中医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而这些医疗技术过去是独立运用,然 而在近代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针、炙、拔罐等这些器具同时操作已经有应用 了,只是没有这些技术同时可以应用的工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将银针、艾条炎、拔罐 技术叠加在一起,使针炙和拔罐技术可以同时在一个部位上得到应用,同时 还辅以药物疗法(如外用药)、电热法、机械振荡法、节律颤动法等现代技 术针对不同病症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由中间开孔的拔罐器和多功能发生器通过真空 连接管和导热柱连接到一起,其中拔罐器中间开孔,称为针炎孔,其直径 5mm 100mm,在多功能发生器没有与拔罐器连接时,利用拔罐器在拔罐的 同时,可在针炙孔位置实行针炙和艾条炙,拔罐器中部设有导热环,导热环 上设导热夹,导热夹可夹在银针的针体上,当导热环受热时,热量通过导热 夹传到银针上,这样银针,艾条炎,拔罐可以同时在一个部位上得到应用, 拔罐器底部有密封垫,当实施拔罐时,将导热环和密封垫紧贴皮肤,拔罐器 内成封闭系统使拔罐器内保持负压,完成针炙、艾条炙,拔罐治疗的目的,4拔罐器的真空连接管上设真空自动开关,真空连接管可以同外界的抽气机管道连通,抽气的负压可以测试,从而控制拔罐内负压为0 0.008Mpa,当在 拔罐同时进行电热疗,机械振荡疗和节律颤动疗时,将多功能发生器的导热 柱插入拔罐器的针炙孔,并将拔罐器和多功能发生器的真空导管连接,多功 能发生器内设有电热源发生器,热源发生器紧靠导热柱,其热量可通过导热 柱传到拔罐器的导热环,从而传导到拔罐内,使拔罐温度能达到30 65X:, 在多功能发生器内,还设有电磁颤动体,颤动频率0.2 200氾,电磁颤动体 通电后会产生颤动,并将颤动传到拔罐器,使身体受到颤动的感觉。多功能 发生器有一个封闭的柔性的外壳,外壳上部有止气阀,止气阀被顶开时,外 部空气会进入多功能发生器,柔性外壳左侧有真空导管,位置与拔罐器的真 空导管对应,真空导管上有真空自动开关,真空自动开关下的导气管有抽气 口,抽气口与外界的抽气机管道连通,当拔罐器的真空导管与多功能发生器 的真空导管相连时,可对拔罐器和多功能发生器实施抽气,多功能发生器内 设有一个位移柱,位移柱对准止气阀口,当外界抽气机抽气使多功能发生器 内产生负压时,多功能发生器的柔性外壳收縮,位移柱上升顶开上气阀,外 部的空气会进入多功能发生器,多功能发生器柔性外壳又膨胀,此时位移柱 离开上气阀,上气阀被弹簧弹回关闭,抽气机又抽气使柔性外壳收縮,位移 柱又上升顶开上气阀,如此反复产生机械振动,振动频率0.3 100HZ,多功 能发生器产生的机械振动的力通过导热柱传递到拔罐器,从而生成银针、艾 条炙、拔罐电热、颤动和振动等多功能治疗的效果。上述的新型多功能拔罐 装置,拔罐外壳设计在30mmX30mmX100mm时,对身体的微小皮肤部位也 可适用,如脸部、耳根等。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是在现有中医实用
图l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拔罐器结构示意图;图3多功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中l.拔罐器,2.多功能发生器,3.真空连接管,4.密封垫,5.真空自 动开关,6.电磁颤动体,7.止气阀,8.热源发生器,9.柔性外壳,10.针炙 孔,ll.导热柱,12.导热环,13.导热夹,14.位移柱,15.抽气口, 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 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见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由中间开孔的拔罐器l 和多功能发生器2通过真空连接管3和导热柱11连接而成,多功能发生器的导 热柱11插入拔罐器的针炙孔10中,多功能发生器2内设热源发生器8,电磁颤 动体6和机械振动装置,多功能发生器2产生的热,产生的颤动和振动通过导 热柱ll传导给拔罐器达到人体。拔罐1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针炙孔10,直径5 100mm,拔罐器中部设有导热环12,导热环12上设有导热夹13,导热夹13可 夹在银针的针体上,拔罐器1底部有密封垫4,拔罐器左上的真空连接管3设 真空自动开关5,真空连接管3可以同外界或同多功能发生器的真空连接管3连接,经外界抽气时使拔罐器内产生负压,拔罐器内负压大小由真空自动开 关5控制,拔罐器内负压为0 0.006Mpa;多功能发生器2内设有电热源发生 器8,电磁颤动体6和位移柱14,多功能发生器2外设有导热柱11,止气阀7和 真空连接管3,真空连接管3上连接有真空自动开关5和抽气口15,多功能发 生的外壳9是一柔性外壳,热源发生器8紧靠导热柱11,导热柱ll时热量可通过导热环12传到拔罐器,使拔罐器温度能达到30 65t:,多功能发生器2所 产生的机械振动是指当通过抽气口15抽气时,可以使拔罐器l和多功能发生 器2产生负压,当多功能发生器2内产生负压时,柔性外壳9产生收縮,位移 柱14上升顶开止气阀7,外部空气进入,柔性外壳9产生膨胀,柔性外壳9膨 胀后位移柱14离开止气阀7,止气阀7被弹簧16弹回,柔性外壳9内又产生负 压,如此反复,使多功能发生器2产生机械振动。上述新型多功能发生器的拔罐器设计在30mmX 30mmX lOOmm,可对身体的 微小皮肤部位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中间开孔的拔罐器(1)和多功能发生器(2)通过真空连接管(3)和导热柱(11)连接而成,多功能发生器的导热柱(11)插入拔罐器(1)的针炙孔(10)中,多功能发生器(2)内设热源发生器(8),电磁颤动体(6)和机械振动装置,多功能发生器(2)产生的热,颤动和振动,通过导热柱(11)传导给拔罐器达到人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拔罐器(1) 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针炙孔(10),中部设有导热环(12),导热环(12)上设 有导热夹(13),导热夹(13)可夹在银针的针体上,拔罐器(1)底部有密 封垫(4),拔罐器(1)左上的真空连接管(3)设有真空自动开关(5),通 过真空连接管可对拔罐抽气,使拔罐内产生负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多功能发生器内设有电热源发生器(8),电磁颤动体(6)和位移柱(14), 多功能发生器(2)外接导热柱(11)、止气阀(7)和真空连接管(3),真 空连接管(3)上连接有真空自动开关(5)和抽气口 (15),多功能发生器 的外壳(9)是一柔性外壳,电热源发生器(8)紧靠导热柱(11),导热柱(11)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环(12)传导到拔罐器,同样多功能发生器(2) 产的颤动或振动也通过导热柱(11)传导到拔罐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 械振动装置是指当通过抽气口 (15)抽气时,多功能发生器(2)内产生负 压,此时柔性外壳(9)产生收縮,位移柱(14)上升顶开上气阀,外部空气进入多功能发生器,柔性外壳(9)发生膨胀,膨胀后位移柱(14)离开 止气阀(7),止气阀(7)被弹簧(16)弹回,柔性外壳(9)又产生负压, 如此反复产生的机械振动,振动的大小由真空自动开关(5)控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针炙 孔(10)的直径在5mm 100mm范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拔罐器 最小尺寸为30mmX30mmX100mm,可作用于皮肤微小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拔罐装置,是一种中医医疗器械,由中间开孔的拔罐器(1)和多功能发生器(2)通过真空连接管(3)和导热柱(11)连接而成,多功能发生器的导热柱(11)插入拔罐器(1)的针炙孔(10)中,多功能发生器(2)内设热源发生器(8),电磁颤动体(6)和机械振动装置,多功能发生器(2)产生的热,颤动和振动,通过导热柱(11)传导给拔罐器达到人体,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在同一部位作银针、艾条炙、拔罐、电热、机械振动、颤动等多种治疗,同时在身体的微小皮肤部位,耳根、脸部也适用。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1426870SQ20092012547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8日
发明者俊 梁 申请人:俊 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