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手扶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3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椅手扶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尤指一种轮椅手扶圈。
背景技术
轮椅的轮子91外侧,通常设置有手扶圈92,如图8所示,这样 使用者可以推动手扶圈92,以带动轮子91前后转动,从而不需他人 就可以自己推动轮椅前进或者后退。现有技术中,是通过若干连接杆 93焊接在手扶圈92上,再焊接或锁接在轮子91的轮毂上,从而将 手扶圏92固定在轮子91上的。这种连接方式,由于各根连接杆93 之间具有间隙,当使用者抓住手扶圈前后转动轮子时,手很容易打到 连接杆而发生危险,如果轮椅的移动速度过快,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 的后果。
除此之外,现有以若干连接杆93连接手扶圏92的结构还存在下 述缺点
1. 轮子在加工制作时,需要一个个连接杆焊接或锁固,组装为 颇为繁杂,且借助螺栓锁接时容易产生松动的现象。
2. 由于手扶圏仅由若干根连接杆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手扶圈很 容易撞及外物,而产生变形或损坏,而变形后的手扶圈在使用上会产 生不顺感,甚至必须重新更换。
3. 现有手扶圈通常为金属材料制成,而金属的表面较光滑,手 握在上面容易打滑,而且金属材质较硬,握上去手感不舒服且较为冰 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 一根根 连接杆连接的轮椅手扶圈,因此不会出现打伤手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轮椅手扶圈,该手扶圏设置于轮椅轮子的外侧,该手扶圏的 内侧 一体成型有 一整圏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轮子外侧连接。
所述的连接部与轮子轮胎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连接部内侧设有整圈的环状卡钩,该环状卡钩卡于轮子的 轮毂外圈,在轮胎相对于所述环状卡钩位置设有凹槽。
所述的连接部内侧设有整圈的环状卡钩,该环状卡钩卡于轮子的 轮毂外圈,在轮胎相对于所述环状卡钩位置设有凹槽,卡钩处还通过 若千铆钉将其铆接于轮毂的外圈。
所述的手扶圈连接部的末端延伸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在组装 后,被压制在轮胎与轮毂之间。
所述的手扶圏内部增设有一金属圏。
所述的连接部通过焊接、铆接或粘接的方式与轮子的轮毂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以将手扶圈连接于轮子上的 连接结构不再采用 一根根的连接杆,而是采用与手扶圏 一体成型且为 一整圈的连接部,这样手握于手扶圈的任何位置,都是平顺的感觉, 从而不会出现碰伤的现象。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下述增进功效
1. 由于不再需要连接杆进行焊接,因此手扶圏及其上一体成型 的连接部,可以釆用非金属材质,如塑料、橡胶、发泡材等,而非金 属材料质地较软,所以手握上去手感更为舒服,也不会有冰冷的感觉; 另外非金属材料表面不象金属件那样光滑,所以不易出现打滑现象。
2. 由于不再采用一根根的连接杆,而是釆用一整圈的连接部连接手扶圏,因此连接得更为牢固,不易损坏;而且整圈连接部对手扶 圈还起到加强的作用,使手扶圈不易变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2A是图2的局部;^丈大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3A是图3的局部》文大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图6是图5的A-A剖一见图6A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7是图5的B-B剖^L图7A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8是现有轮椅轮子及手扶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轮椅手扶圈,如图l所示,为本实用 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轮椅的轮子1外侧设有手扶圏2,该手扶圈 2的内侧一体成型有一整圈的连接部3,该连接部3与轮子1外侧连 接。由于所述连接部3为完整的一圈,而不是一根根的连接杆,因此 手握于手扶圈2任何位置,都是平顺的感觉,从而不会出现碰伤的现 象。
所述的连接部3与轮子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图2及图2A所示,为其中的一侧实施例。该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3与轮子1的轮胎
ll一体成型。这种连接方式,所述的轮胎11通常为实心轮胎,其与
连接部3及手扶圈2均为一体成型,且通常为发泡材制成。
轮胎与连接部及手扶圈 一体成型的结构虽然简单易行,但却也存 在一些缺点首先,当手扶圏2与轮胎11的任一件损坏时,都必须 将一体成型的轮胎及手扶圈同时丢弃更换,从而造成浪费;其次,这 种一体成型的结构一般只能适用于实心轮胎,对于充气结构的轮胎则 无法适用。
针对上述一体成型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如图3及图3A 所示实施例加以改进。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部3内侧设有整圈的环状 卡钩31,该环状卡钩31卡于轮子1的轮毂12外圈,另外,在轮胎 11相对于所述环状卡钩31位置设有凹槽111 ,用以让出卡固连接部3 的空间,防止两者相互干涉。这种卡固的连接方式,组装时先将手扶 圏2以连接部3的环状卡钩31卡于轮毂12的外圈,然后再将轮胎 11套于轮毂12上,对于充气轮胎来说,还需对轮胎进行充气。由于 手扶圈2是与轮子1分体设置,因此两者任一损坏,只需更换损坏的 那件即可,从而可避免浪费。而且由于分体设置,手扶圈2和轮胎 11可以不采用同一材质,其可釆用塑料、橡胶、发泡材制成,甚至 采用金属材质。
此外,由于所述的手扶圈2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非 金属材质相对金属材料强度较低,本实用新型可在手扶圏2内部增设 一金属圈21(配合图3、图3A所示),以增加手扶圈2的强度。
再者,所述手扶圏的连接部与轮子的连接方式还有多种,例如 如果手扶圈为金属材质,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轮子的轮敎外 侧;也可以采用粘胶的方式粘贴在轮子的轮胎外侧;此外还有铆接等等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的结合。
如图4至图7所示,即为卡合方式与铆接方式相结合以连接手扶 圈连接部于轮子上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连接部3内侧同样设有整圏 的环状卡钩31,该环状卡钩31卡于轮子1的轮毂12外圈,如图6A 所示。此外,为增加连接稳固性,在连接部3的卡钩31处还通过若 干铆钉4将其铆接于轮毂12的外圈,如图7A所示。再者,本实施 例在手扶圏2连接部3的末端还延伸有一定位片32,该定位片32的 设置,使得轮子在组装后,所述定位片32被压制在轮胎11与轮毂 12之间,从而使手扶圈2更紧密的结合在轮子之上。而本实施例的 其它部件及其标号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当然,本实用新 型也可以不设置卡钩31,而直接将所述连接部以铆钉铆接于轮子的 轮毂外圏。
权利要求1、一种轮椅手扶圈,该手扶圈设置于轮椅轮子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手扶圈的内侧一体成型有一整圈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轮子外侧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手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部与轮子轮胎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手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部内侧设有整圏的环状卡钩,该环状卡钩卡于轮子的轮毂外圈,在轮 胎相对于所述环状卡钩位置设有凹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手扶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部内侧设有整圈的环状卡钩,该环状卡钩卡于轮子的轮毂外圈,在轮 胎相对于所述环状卡钩位置设有凹槽,卡钩处还通过若干铆钉将其铆 接于轮毂的外圈。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椅手扶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手扶圈连接部的末端延伸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在组装后,被压制在 轮胎与轮毂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椅手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扶 圏内部增设有一金属圏。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手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部通过焊接、铆接或粘接的方式与轮子的轮毂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椅手扶圈,该手扶圈设置于轮椅轮子的外侧,该手扶圈的内侧一体成型有一整圈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轮子外侧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以将手扶圈连接于轮子上的连接结构不再采用一根根的连接杆,而是采用与手扶圈一体成型且为一整圈的连接部,这样手握于手扶圈的任何位置,都是平顺的感觉,从而不会出现碰伤的现象。
文档编号A61G5/10GK201370695SQ200920137119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1日
发明者陈俊峯 申请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