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塞填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53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棉塞填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容吸收体且在使用时推出吸收体的棉塞填充器。
背景技术
棉塞填充器具有收容吸收体的外筒和推出外筒内的吸收体的内筒。这些外筒及 内筒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而成形。内筒以在外筒内移动的方式被操作。通过该操作,以 将吸收体从外筒推出的方式进行作用。为了可靠地进行内筒的移动操作,在外筒形成有 握持筒部(把手部)。在专利文献1 4中公开了关于握持筒部的改良的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握持筒部上形成平坦的表面。在该平坦的表面上形成狭缝 槽等,由此成为高摩擦构造。在专利文献2中,将握持筒部形成为IOmm以内的凹陷形 状。成为在该凹陷部分上形成不足IOmm的高度的凸部的构造。在专利文献3中,在握 持筒部上形成大致椭圆柱状的扁平形状部分。形成为在该扁平形状部分的外周设置肋状 突起的构造。在专利文献4中,构成为使握持筒部形成为大致多边形状,且在外周设有 肋状突起的构造。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4-532712公报专利文献2 W02005-0009312 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1-5482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1-54823号公报上述以往的棉塞填充器,都在握持筒部上形成防滑用的突起。因此,需要进行 注塑成形时的脱模或分型注塑。一般,在对棉塞填充器进行注塑成型的情况下,由于握 持筒部的部分成为根切(undercut)部位,所以需要勉强脱模。在勉强脱模的情况下, 会在成形品上产生毛边或卷翘等。由于在棉塞使用时这些毛边或卷翘等干涉使用者的手 指,因此,存在施予不舒服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塞填充器,通过抑制注塑成形时在握持筒 部上产生毛边或卷翘,能够消除使用时的不舒服感。技术方案1的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在一侧设有推 出所述吸收体的推出开口,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内筒,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部内, 且通过向外筒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从推出开口向外侧推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握持筒部的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多列环状凸部,这些环状凸部形成为距握持筒部 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入侧逐渐降低。技术方案2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多列环状凸部的相邻的环状凸部间的间距不同。技术方案3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环状凸部具有与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平行的顶面;从该顶面的所述内筒插入侧相对于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面;从顶面的所述吸收体的收容侧向握持筒部的 外周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技术方案4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环状凸部由顶面为弧状的山形形状的多个凸部形成。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握持筒部的环状凸部以高度朝向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入侧 逐渐降低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注塑成形时的脱模。因此,能够抑制毛边 或卷翘的发生,能够消除使用棉塞时的不舒服感。另外,由于环状凸部的高度不同,所 以,能够容易地调整棉塞使用时的力。另外,在以往的棉塞填充器中,形成在握持筒部上的防滑用的突起的触感不 好,存在施予手指不舒服感的问题。另外,存在手指接触不到防滑用的突起的情况,在 不接触的情况下,还存在操作时带来不安感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棉塞填充器,该棉塞填充器的握 持筒部的触感良好,而且,防滑用的部分能够可靠地接触手指。技术方案5的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在一侧设 有推出所述吸收体的推出开口,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内筒,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 部内,通过向所述外筒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从推出开口向外侧推出,其特征在 于具有凸部列,该凸部列由四个凸部和四个基面部构成,其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握持筒 部的外周面的周方向上的四个位置立起,且所述握持筒部的径方向截面形状为使顶部成 为弧状的山形形状,所述基面部设在所述各凸部之间且由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构成, 沿所述握持筒部的轴方向形成多列所述凸部列。技术方案6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多列凸部列形成为距所述凸部的握持筒部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 入侧逐渐降低。技术方案7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多列凸部列的相邻的凸部间的间距不同。技术方案8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凸部具有与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平行的顶面;从该顶面的所述内筒插入侧相对于握 持筒部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面;从顶面的所述吸收体的收容侧向握持筒部的外周 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形成于握持筒部上的凸部列上设置山形形状的凸部,因此 触感良好。其结果,在操作时不会施予不舒服感。由于将凸部形成在周方向上的四个位 置,因此,手指能够可靠地接触凸部。其结果,能够消除操作时的不安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棉塞填充器的整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主视图。图3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环状凸部的关系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环状凸部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环状凸部的倾斜部的倾斜范围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棉塞填充器的整体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Al部分放大主视图。图9是图8的Bl-Bl线剖视图。图10是表示凸部列中的凸部及基面部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凸部列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凸部列的形状的剖视图。图13是说明凸部列的倾斜部的倾斜范围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棉塞填充器的整体的主视图。图2是图1 的A部分放大主视图。图3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环状凸部的关系的剖 视图。图5是表示环状凸部的形状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环状凸部的倾斜面的倾斜度α 的范围的曲线图。本实施方式的棉塞填充器1具有外筒2和内筒3。这些外筒2及内筒3各自的整 体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形成。在外筒2的内部收容有吸收体4。在吸收体4上,取出绳5连结在吸收体4的 基端部。取出绳5从吸收体4的基端部穿插于内筒3的内部。其穿插端部从内筒3被拔 出。使用中,通过牵引取出绳5,能够将吸收体4从体内拉出。外筒2的前端部分成为直径较大的吸收体收容筒部6。外筒2的基端部分成为直 径较小的握持筒部7。在握持筒部7中插入有内筒3的前端部分。被插入的内筒3的前 端面面对吸收体4。吸收体收容筒部6的前端部分成为推出开口。在该推出开口上连设 有花瓣体8。花瓣体8在推出开口的缘部成为常闭状态,但在吸收体4通过内筒3被推出 时,通过吸收体4被推开而开口。由此,由于吸收体4被从吸收体收容筒部6推出,因 此能够将吸收体4插入到体内。握持筒部7成为在进行这样的内筒3的移动操作时被手 指握持的把手部分。如图2所示,在握持筒部7的外周形成有多列的环状凸部11、12、13、14。各 环状凸部11、12、13、14形成在图3所示的握持筒部7的周方向的整个区域。成为在周 方向上中途不中断的环状。多列的环状凸部11、12、13、14具有通过使用者的手指接触而防滑的作用。附 图标记15是形成在握持筒部7中的内筒3的插入侧的突挡部。突挡部15与环状凸部11、 12、13、14同样地形成为环状。突挡部15比相邻的环状凸部14直径大,由此,是承接 使用者的手指的部分。多列环状凸部11、12、13、14形成为距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内筒3 被插入到握持筒部7中的插入侧而逐渐降低。S卩,如图2所示,吸收体收容筒部6侧的环 状凸部11的直径最大,随着远离吸收体收容筒部6,即随着成为环状凸部12、13、14, 直径逐渐减小。由此,如图2所示,连结环状凸部11、12、13、14的顶部的顶部线R朝 向内筒3的插入侧下降地倾斜。
另外,多列环状凸部11、12、13、14中,距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内 筒3被插入到握持筒部7中的插入侧而逐渐降低,换言之,距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的高度 朝向后述的推出开口侧逐渐增高。由此,如图2所示,连结环状凸部11、12、13、14的 顶部的顶部线R朝向推出开口侧上升地倾斜。图4是对环状凸部11、12、13、14的高度进行比较的图。在设环状凸部11的 高度为H11、环状凸部12的高度为H12、环状凸部13的高度为H13、环状凸部14的高度 为H14的情况下,设定为Hll > H12 > H13 > H14。例如,以使Hll = 0.4mm、H12 =0.35mm、H 13 = 0.3mm、H14 = 0.25mm的方式,能够以0.05mm的节距使相邻的环 状凸部的高度不同。该情况下,环状凸部11的高度Hll为0.1 10mm,更优选能够在 0.2 Imm的范围增减,其他的环状凸部的高度H12、H13、H14以该顺序高度依次减小 的方式形成。在图4中,箭头K为注塑成形所使用的模具的脱模方向。沿该脱模方向K,环 状凸部11、12、13、14逐渐降低。因此,无需勉强地脱模,能够防止因勉强脱模导致的 毛边以及卷翘。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凸部11、12、13、14以相邻的环状凸部间的间距(间隔) 不同的方式形成。在图2及图4中,Pl为吸收体收容筒部6的基端部和环状凸部11之 间的间距,P2为环状凸部11和环状凸部12之间的间距,P3为环状凸部12和环状凸部 13之间的间距,P4为环状凸部13和环状凸部14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环状凸部之间的间距P2和P3、P3和P4被设定成不同 的值。例如,设定为P2 = 2.5mm、P3 = 2.0mm、P4 = 2.5mm。该情况下,只要相邻 的环状凸部之间的间距不同,不相邻的环状凸部之间的间距(P2和P4)相同也可以。相邻的环状凸部之间的间距值相差的范围为0.2 5mm,更优选为1.5 3mm。 间距值相差的范围不足0.2_时,由于手指接触时,难以察觉间距的不同,因此不优 选。在间距值相差的范围超过5mm的情况下,由于握持筒部7变得比需要的长,因此不 优选。此外,吸收体收容筒部6和环状凸部11之间的间距Pl能够根据握持筒部7的长 度设定。例如,能够使Pl = 3.0mm。这样,通过使相邻的环状凸部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使用者在对握持筒部7进 行握持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抓握感。本实施例的环状凸部11、12、13、14以轴向截面为梯形的方式形成。更具体 地,如图5所示,环状凸部11 (其他的环状凸部12、13、14也同样)中,其顶面Ila与 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平行。形成为从顶面Ila开始连设有垂直面lib及Ilc的梯形。垂直面lib形成为从顶面Ila上的内筒3的插入侧(图5中右侧)的端部相对于 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倾斜面Ilc形成为从顶面Ila上的吸收体4的收容侧 (吸收体收容筒部6,图5中左侧)向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向下倾斜。环状凸部11的顶面Ila(其他的环状凸部12、13、14的顶面也同样)的宽度为 0.1 5mm,更优选为0.2 2mm。在顶面Ila的宽度超出该范围的情况下,在注塑成 形脱模时会产生毛边或卷翘,不优选。倾斜面Ilc的向下倾斜的角度优选根据与吸收体 收容筒部6的高度的关系设定。S卩,如图6所示,在环状凸部11的高度为吸收体收容筒部6的高度的一半的情况下,倾斜面Ilc相对于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的角度α为5 80°,优选设定在20 60°的范围。在倾斜面Ilc的角度为90°的情况下,在注塑成形脱模时易产生毛边或卷 翘。该倾斜面Ilc的角度,对于其他的环状凸部12、13、14也设定为同样角度。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多个环状凸部11、12、13、14的高度朝向内筒3 的握持筒部7的插入侧逐渐降低地形成,因此,能够可靠地脱模。其结果,能够抑制毛 边或卷翘的发生。另外,由于使相邻的环状凸部的间距不同,所以,能够使施予使用者 的手指的抵接感觉提高。其结果,抓握感提高。(第2实施方式)在以下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省略重复 的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棉塞填充器的整体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 Al部分放大主视图。图9是图8的Bl-Bl线剖视图。图10是与表示凸部列的图9相 同的位置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凸部列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凸部列的凸部的 形状的剖视图。图13是说明图12所示的凸部的倾斜面的倾斜度α 1的范围的曲线图。如图8所示,在握持筒部107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凸部列111、112、113、114。多 个凸部列111、112、113、114具有通过使用者的手指接触而防滑的作用。附图标记115 为形成在握持筒部107中的内筒103的插入侧的突挡部。突挡部115比凸部列114的直 径大,由此,是承接使用者的手指的部分。各凸部列111、112、113、114分别由四个凸部111a、112a、113a、114a和四个 基面部 111b、112b、113b、114b 形成。图9表示凸部列111部分中的径向截面,其他的凸部列112、113、114也同样。 凸部列111的四个凸部Illa从握持筒部107的外周面的周方向上的四个位置立起。在本 实施方式中,凸部Illa是从将周方向四等分的四个位置立起的部分。凸部Illa的顶部 成为弧状的山形形状。这样,通过使顶部成为弧状,能够使手指产生平滑的触感。基面 部Illb位于凸部Illa之间。基面部Illb与握持筒部107的外周面为相同面。由于握 持筒部107为圆形的筒形状,所以与握持筒部107的外周面为相同面的基面部Illb也与 凸部Illa同样成为弧状。由此,凸部列111的整体具有平滑的触感。图10表示凸部列111中的凸部Illa及基面部Illb的配置关系,其他的凸部列 112、113、114也同样。凸部Illa中的顶部形成为距握持筒部107的外表面成为0.1 IOmm范围的高度,更优选为0.2 Imm范围的高度。该情况下,握持筒部107的直径 为4 25mm,更优选为13 16mm。在图10中,直线Ml是通过握持筒部107的中心点O的中心线,直线N 11、N12 是基面部Illb的宽度即凸部Illa被中途切开的区域。直线Nil、N12位于夹持中心线 Ml的两侧。一侧的直线Nll和中心线Ml所成的角度,即一个基面部Illb的单侧的区 域Ql设定为1 40°,更优选为5 15°的范围。通过这样由凸部Illa及基面部Illb形成凸部列111,不仅触感平滑,还具有手 指难以打滑的特性。另外,在注塑成形的脱模时,凸部Illa的树脂材料的一部分能够在 基面部Illb上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凸部Illa中产生毛边。此外,该移动树脂在脱 模后复原(凸部111a)。
7
此外,在图8中,多个凸部列111、112、113、114中的凸部111a、112a、 113a、114a及基面部111b、112b、113b、114b相对于握持筒部107的径向形成在相同位 置,但不限于此,还可以使这些部分形成在径向上不同的位置。多个凸部列111、112、113、114的凸部111a、112a、113a、114a形成为距握持 筒部107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内筒103被插入到握持筒部107中的插入侧逐渐降低。艮口, 如图8所示,吸收体收容筒部106侧的凸部列111的凸部Illa的直径最大,随着远离吸 收体收容筒部106,即随着成为凸部列112、113、114,凸部111a、112a、113a、114a的 直径逐渐减小。由此,如图8所示,连结凸部111a、112a、113a、114a的顶部的顶部线 Rl成为朝向内筒103的插入侧下降地倾斜。另外,多个凸部列111、112、113、114 的凸部 111a、112a、113a、114a 中,距 握持筒部107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内筒103被插入到握持筒部107中的插入侧逐渐降低, 换言之,距握持筒部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推出开口侧逐渐增高。由此,如图8所示,连 结凸部111a、112a、113a、114a的顶部的顶部线R朝向推出开口侧上升地倾斜。图11 是对凸部列 111、112、113、114 中的凸部 111a、112a、113a、114a 的高度 进行比较的图,在设凸部列111的凸部Illa的高度为H111、凸部列112的凸部112a的 高度为H112、凸部列113的凸部113a的高度为H113、凸部列114的凸部114a的高度为 H114 的情况下,设定成 Hlll > H112 > H113 > H114。例如,以使 Hlll = 0.4mm、 Hl 12 = 0.35mm、Hl 13 = 0.3mm、Hl 14 = 0.25mm 的方式,能够以 0.05mm 的节距使相 邻的凸部列的高度不同。该情况下,能够使凸部Illa的高度Hlll为0.1 10mm,更 优选地在0.2 Imm的范围增减,其他的凸部112a、113a、114a的高度H112、H113、 H114也以该顺序高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在图11中,箭头Kl是注塑成形使用的模具的脱模方向,沿该脱模方向K1,凸 部列111、112、113、114的凸部111a、112a、113a、114a逐渐降低。因此,无需勉强地 脱模,能够防止勉强脱模引起的毛边或卷翘。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列111、112、113、114 的凸部 111a、112a、113a、114a 以相邻的凸部列间的间距(间隔)不同的方式形成。在图8及图11中,Pll是吸收体收 容筒部106的基端部和凸部列111的凸部Illa之间的间距,P12是凸部列111的凸部Illa 和凸部列112的凸部112a之间的间距,P13是凸部列112的凸部112a和凸部列113的凸 部113a之间的间距,P14是凸部列113的凸部113a和凸部列114的凸部114a之间的间 距。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间距P12和P13、P13和P14设定为不同的 值。例如,设定为P12 = 2.5mm,P13 = 2.0mm, P14 = 2.5mm。该情况下,只要相邻 的凸部之间的间距不同,不相邻的凸部列之间的间距(P12和P14)相同也可以。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间距值相差的范围为0.2 5mm,更优选为1.5 3mm。间距 值相差的范围不足0.2mm时,手指接触时难以察觉间距的不同,在超过5_的情况下, 握持筒部107变得比需要长,因此不优选。此外,吸收体收容筒部106和凸部列111的凸 部Illa之间的间距Pll能够根据握持筒部107的长度设定,例如能够使Pll = 3.0mm。这样,通过使相邻的凸部列中的凸部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使用者在对握持筒 部107进行握持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抓握感。
本实施方式的凸部列111、112、113、114的凸部111a、112a、113a、114a以轴 向截面成为梯形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凸部列111的凸部Illa(其他 的凸部列112、113、114的凸部也同样)中,其顶面Illc的轴向截面与握持筒部107的 外周面平行,形成为从顶面Illc开始连设有垂直面Illd及倾斜面Ille的梯形。垂直面 Illd形成为从顶面Illc中的内筒103的插入侧(图12中右侧)的端部相对于握持筒部 107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倾斜面Ille形成为从顶面Illc中的吸收体104的收容侧(吸 收体收容筒部106,图12中左侧)向握持筒部107的外周面向下倾斜。凸部列111中的顶面lllc(其他的凸部列112、113、114的凸部的顶面也同样) 的宽度为0.1 5mm,更优选设定为0.2 2mm。在顶面Illc的宽度超出该范围的情况 下,在注塑成形脱模时会产生毛边或卷翘,不优选。倾斜面Ille的向下倾斜的角度优选 根据与吸收体收容筒部106的高度的关系设定。S卩,如图13所示,在使凸部列111的凸 部Illa的高度为吸收体收容筒部106的高度的一半的情况下,倾斜面Ille相对于握持筒 部107的外周面的角度α 1为5 80°,优选设定在20 60°的范围。在倾斜面Ille 的角度为90°的情况下,在注塑成形脱模时易产生毛边或卷翘。该倾斜面Ille的角度, 在其他的凸部列112、113、114的凸部112a、113a、114a中也设定为相同的角度。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形成于握持筒部107上的凸部列111、112、113、 114上设有山形形状的凸部111a、112a、113a、114a,因此触感良好。其结果,不会在操 作时施予不舒服感。另外,由于将凸部111a、112a、113a、114a形成在周方向上的四个 位置,所以手指能够可靠地接触凸部。其结果,能够消除操作时的不安感。此外,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8-081950号(2008年3月26日申请)、日本国专利 申请第2008-081964号(2008年3月26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组合进本申请说明 书。工业实用性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注塑成形时在握持筒部上产生毛边或卷 翘,由此,能够消除使用时的不舒服感,因此,在棉塞填充器中是有用的。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形成于握持筒部上的凸部列上设有山形形状的凸 部,因此触感良好,不会在操作时施予不舒服感。另外,由于将凸部形成在周方向上的 四个位置,所以手指能够可靠地接触凸部,能够消除操作时的不安感。因此,在棉塞填 充器中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在一侧设有推出所述吸 收体的推出开口,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内筒,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部内,且通过向 外筒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从推出开口向外侧推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握持筒部的周方向上沿轴向形成有多列环状凸部,这些环状凸部形成为距握 持筒部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入侧逐渐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环状凸部的相邻的环状凸部间的间距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部具有与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平行的顶面;从该顶面的所述内筒插 入侧相对于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面;从顶面的所述吸收体的收容侧向握 持筒部的外周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部由顶面为弧状的山形形状的多个凸部形成。
5.—种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在一侧设有推出所述吸 收体的推出开口,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内筒,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部内,通过向所 述外筒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从推出开口向外侧推出,其特征在于具有凸部列,该凸部列由四个凸部和四个基面部构成,其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握持筒 部的外周面的周方向上的四个位置立起,且所述握持筒部的径方向截面形状为使顶部成 为弧状的山形形状,所述基面部设在所述各凸部之间且由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构成, 沿所述握持筒部的轴方向形成多列所述凸部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凸部列形成为距所述凸部的握持筒部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向握持 筒部的插入侧逐渐降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凸部列的相邻的凸部间的间距不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平行的顶面;从该顶面的所述内筒插入侧 相对于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面;从顶面的所述吸收体的收容侧向握持筒 部的外周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2),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4),在一侧设有推出所述吸收体(4)的推出开口(8),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7);内筒(3),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部(7)内,且通过向外筒(2)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4)从推出开口(8)向外侧推出。在所述握持筒部(7)的周方向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多列环状凸部(11、12、13、14),这些环状凸部(11、12、13、14)形成为距握持筒部(7)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3)向握持筒部(7)的插入侧逐渐降低。
文档编号A61F13/32GK102014830SQ20098011494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6日
发明者渡边仁志, 近藤秀树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