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05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用内窥镜。本申请根据2008年9月2日在美国申请的申请 号61/093、488号专利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脏器进行观察、处理等医疗行为时,公知有取代较大地切开腹壁而在腹 壁上切开多个开口、将腹腔镜、钳子这样的处理器具插入各个开口中而进行手法操作的腹 腔镜手术。在这种手术中,仅在腹壁上切开小的开口就行,因此具有减轻对患者的负担这样 的优点。近年来,作为进一步减轻对患者的负担的技术,提出了从患者的口、鼻、肛门等自 然开口插入软性内窥镜而进行手法操作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这种手法操作 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一个例子。在此所公开的处理用内窥镜,在配置在从患者的口插入的软性的插入部上的多个 管腔中分别贯穿有前端能够弯曲的臂部。通过使各个处理器具贯穿这些臂部,能够使各个 处理器具从不同的方向向处理部位靠近,在将1个内窥镜插入体内的状态下就能够连续地 进行多个手法操作。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065397号说明书以往的处理用内窥镜的问题在于,臂部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固定,在带有臂部的 状态下将处理用内窥镜插入体腔内时,需要小心谨慎地将处理用内窥镜插入体腔内,以避 免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成为突起物的臂部与体腔内相接触。另外,也存在因臂部的干扰而使摄像机构前方的视野变差这样的问题。而且,因为臂部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固定,所以还有如下问题,S卩,在将该处理用 内窥镜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在进行不需要臂的其他的手法操作时,臂成为障碍物。在该情 况下,手术操作者可以先从体腔内拔出该处理用内窥镜再将普通的内窥镜插入体腔内,但 是此时由于相对于体腔内插拔处理用内窥镜会费时费力,因此存在处理复杂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处理用内窥镜具有内窥镜主体,其具有插入部和设置 在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摄像机构,该插入部具有管腔,形成为纵长形;臂,其形成为能够 相对于上述管腔插入拔出,具有能够供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的处理器具用管腔;定位机 构,其用于使贯穿于上述管腔中的上述臂的一部分相对于上述内窥镜主体定位。采用本发明的处理用内窥镜,能够在臂借助管腔能自由插拔地贯穿内窥镜主体的 状态下使用臂,能够在不安装臂的状态下将内窥镜主体插入到体腔内。因此,在插入时没有 多余的突起物,处理用内窥镜的插入变得容易,在将臂安装在处理用内窥镜上进行使用时, 能够在臂和内窥镜主体间被可靠地定位的状态下使用臂。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所使用的臂操作部的一个例子 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放大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3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 图。图1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 图。图15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 图。图16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 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8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 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结构的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变形例的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一部分的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前端部的放大图。图27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凸轮销的动作 的图。图28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凸轮销的动作 的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一部分的图。图3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变形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前端部的图。图36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图。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前端部的图。图38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变形 例的图。图39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图。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前端部的图。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剖视图。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前端部的图。图4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主视图。图4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的局部剖视图。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4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4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4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图4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使用时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具有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和图2所示的 臂20。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和臂20被组合在一起作为处理用内窥镜1而发挥作用(参照 图4)。在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上具有操作部12和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的前端侧的插入 部11和,该操作部12与插入部11的基端侧相连接。插入部11是具有挠性的纵长的软管 状。而且,在插入部11的内部具有相对来说形成为较大直径的两个大径管腔13、14和相对 来说形成为较小直径的小径管腔15、16。小径管腔15、16延伸至操作部12侧,小径管腔15 被用作供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等贯穿的处理器具用通道。另外,也能够将小径管腔15用作吸 引用管路。小径管腔16用于向插入部11的前端部Ila送气、送水。大径管腔13、14从插 入部11的前端部Ila延伸至中间部11b,在中间部lib处具有在插入部11的外周面上开 口的中间开口 17、18。在中间开口 17、18上设有形成为端部外周沿径向鼓出的止挡件19。 另外,可以利用编织金属线而成的编织软管(braid tube)来增强大径管腔13、14的内壁, 但这不是本发明必需的结构。另外,在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端部Ila上设有摄像机构 C0处理用内窥镜1还具有臂20,如图2所示,该臂20具有与大径管腔13、14的内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的筒状部分。臂20构成为相对于该处理用内窥镜的大径管腔13、14自由 插拔。另外,臂20具有臂前端部21,其相对于其轴线弯曲;纵长的软管状的臂中间部23, 其具有与止挡件19相卡合的槽22 ;盒24,其具有用于使臂前端部21弯曲的未图示的操作 机构;管头25,其形成在臂20的基端侧。在臂前端部21上具有第1弯曲部26,其位于臂 前端部21的中间部分,用于使臂前端部21沿规定的方向弯曲;第2弯曲部27,其位于比第 1弯曲部26靠基端侧的位置,位于臂前端部21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端部Ila突出 时的根部分,用于使臂前端部21沿规定的方向弯曲。作为这种弯曲部的结构,例如可以列 举出美国专利申请No. 12/024, 704 “处理用内窥镜”所述的臂部的弯曲部。第1弯曲部26 和第2弯曲部27借助分别设置在第1弯曲部26和第2弯曲部27上的未图示的操作线与 盒24相连接,被从臂20的基端侧进行弯曲操作。而且,在臂2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从基端到前端贯穿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处理器 具用管腔28。该处理器具用管腔28与设置在臂操作部30上的处理器具用管腔33相连通。 在臂20的前端部上形成有锥形状的锥形部21a,该锥形部21a随着朝向前端侧去直径逐渐 缩小。管头25能够与设置在图3所示的臂操作部30上的管头31相连接。另外,连接有操 作线的盒24被固定在设于臂操作部30上的接收部32中的任意一个上。如图3所示,臂操作部30能够采用如下的适当的结构的臂操作部,S卩,具有能够与 臂20的管头25相连接的管头31和能够与盒24相连接的接收部32,作为这种臂操作部,例 如可以列举出美国专利申请No. 12/024,704 “处理用内窥镜”所述的操作部。参照图1 图3说明如上构成的处理用内窥镜1使用时的动作。以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和臂20相分离的状态准备处理用内窥镜1,对处理用内窥 镜主体10实施灭菌处理。对臂20也同样地实施灭菌处理。在使用时,臂20的基端侧的管头25与臂操作部30的前端侧的管头31相连接,臂 20的基端侧的盒24也固定在臂操作部30的接收部32上。接着,手术操作者自患者的口等自然开口从前端部Ila向体腔内插入处理用内窥 镜主体10,并以使前端部Ila位于进行处理的对象部位附近的方式进行引导。此时,也能够 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在将前端部Ila插入到胃等中之后,利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切开胃 壁等而经由胃等进入腹腔等体腔内,使前端部Ila位于要进行处理的对象部位附近。如图4所示,在此,在支承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端部Ila使其不活动的状态 下将臂前端部21从中间开口 17、18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中,使臂前端部21从处理用内 窥镜主体10的前端部Ila突出。在臂前端部21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端部Ila突 出时,形成在中间开口 17、18上的止挡件19嵌入形成在臂20的中间部的槽22中,在中间 开口 17、18处,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与臂20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如图5所示,在臂20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中之后,手术操作者在臂操作部30处 从跟前侧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例如高频电刀X、把持钳子Y等经由处理器具用管腔33插 入到臂20的处理器具用管腔28中,并使该处理器具从臂20的锥形部21a突出。手术操作 者在臂操作部30处操作用于操作第2弯曲部的盒24而向基端侧牵引与第2弯曲部27相 连接的未图示的操作线。于是,与操作线相连结的第2弯曲部27弯曲。此时,第1弯曲部 26沿径向向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中心轴线离开的方向移动。手术操作者在该状态下 操作用于操作第1弯曲部26的盒24而使第1弯曲部26弯曲,从而能够操作为使臂20的锥形部21a位于目标部位。而且,手术操作者根据由设置在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端部 Ila上的摄像机构C所拍摄并反映在未图示的监视器上的影像,对要进行处理的对象部位 进行适当的处理。当处理完成时,手术操作者操作盒24而解除臂20的第1弯曲部26和第2弯曲部 27的弯曲。接着,向基端侧牵引臂20而解除止挡件19与槽22的卡合,将臂20从大径管腔 13、14中拔出。另外,手术操作者也可以在拔出臂20之前拔出已插入到处理器具用管腔28 中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而且,从体腔内拔出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后,一连串的处理结束。 另外,也可以在从体腔内拔出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之后再拔出臂20。在以往的处理用内窥镜中,臂前端部被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固定,在带有该臂前 端部的状态下将处理用内窥镜插入到体腔内时,存在有需要小心谨慎地将处理用内窥镜插 入到体腔内,以避免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成为突起物的臂前端部与体腔内相接触这样的问 题。另外,还存在因臂的干扰而使摄像机构C前方的视野变差这样的问题。而且,因为臂前 端部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固定,因此存在有在将该处理用内窥镜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下在 进行不需要臂的其他的手法操作时臂成为障碍物这样的问题。在该情况下,手术操作者有 时一度从体腔内拔出该处理用内窥镜再将普通的内窥镜插入体腔内,但是此时由于相对于 体腔内插拔处理用内窥镜会费时费力,因此存在有处理复杂这样的问题。采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1,能够以如下方式使用借助大径管 腔13、14使臂20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自由插拔地贯穿该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能 够不安装臂20而将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插入体腔内,因此在插入时没有多余的突起物,处 理用内窥镜1的插入变得容易。另外,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1,不从体腔内拔出处理用内窥镜1就能够从处理用内 窥镜主体10拔出臂20自身,因此能够进行臂前端部21的装卸或更换,通过减少手法操作 中的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相对于体腔内的插拔,能够减少手法操作所花费的工夫和时间。 而且,也能够取代臂20而使用大径的缝合器、超声波处理器具、高频切开凝固处理器具。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40与上 述处理用内窥镜1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与中间开口相连接并延伸至操作部的延长软管这
——占
;^ ο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 复说明。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40中,在中间开口 17、18上取代臂20 而分别安装有向操作部12侧延长的延长软管41。延长软管41是在前端侧具有与止挡件19 相卡合的未图示的槽并且具有与大径管腔13、14的内径相等的内径的管状构件。在延长软 管41的基端侧设有管头43。在管头43上具有与大径管腔13、14的径向剖面相同形状相同 大小的开口部44。管头43能够嵌入并固定在形成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操作部12上 的支承件45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40中,能够以如下方式使用通过在两个大径管腔 13、14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连接延长软管41,从操作部侧的管头向大径管腔内直接插入内窥 镜用处理器具。采用这种处理用内窥镜,由于将成为大径管腔13、14的开口部的开口部44 配置在与操作部12相接近的位置,因此,支承处理用内窥镜地进行处理的手术操作者借助大径管腔能够容易地操作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另外,也能够做成仅在两个大径管腔13、14 的一个大径管腔的中间开口上连接该延长软管、而在另一个大径管腔的中间开口上连接臂 的结构,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在臂操作部处进行臂的操作的手术操作者和在操作部处进行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操作的手术操作者的共同作业。接着,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 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1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径管腔在中间开口的部分向操作部侧分支且大 径管腔的端部在操作部侧开口这一点。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50中,大径管腔13、14从中间 开口 17、18的部分进一步向操作部12侧分支并延伸。大径管腔13、14在操作部12具有向 外部开口的基端开口 51、52。而且,在中间开口 17、18与基端开口 51、52上分别设有用于限 制其与外部的连通的未图示的气密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比一般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粗而无法进入设置在操作部 12上的处理器具用管腔53内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时,能够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从设置在 操作部12上的基端开口 51、52经由大径管腔13、14引导至内窥镜的前端。而且,也能够在 一个大径管腔的内部空间中插入多个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而且,在操作部12的附近设有基端开口 51、52,从而不需要进行如上述第2实施方 式的处理用内窥镜40所具有的延长软管41等的装卸。接着,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与上述 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上述基端开口并且在中间开口设有将大径管腔向臂操 作部侧延伸的软管这一点。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60设有从臂操作部30延续至中间开口 17、18的软管6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臂20而设有臂62,该臂62的前端与臂20相 同为锥形状,且直至基端侧具有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自由进退的外径。软管61形成为具 有与大径管腔13、14的内径相同的内径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从软管61的基端侧 开口 63插入臂62的臂前端部21并使该臂前端部21从处理用内窥镜60的前端部Ila突 出的结构。若做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臂操作部30附近进行臂62的插拔。因此,担当臂62 的操作的手术操作者能够在臂操作部30的位置处进行臂62的插拔。而且,手术操作者能 够操作除臂62以外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因此,一个人不用离开臂操作部30就能够进行臂 62的操作和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操作这两种操作。接着,参照图10 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7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的前端部的结构。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70中,在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 端部Ila的前端配置有两个大径管腔13、14和用于对体腔内进行拍摄的摄像机构C。大径管 腔的开口具有呈切去了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的从前端连续至外周面的侧方开口 71、72。 臂20安装在大径管腔13、14上时的位置关系如图11所示,为第2弯曲部27的基端位于比 处理用内窥镜70的处理用内窥镜主体10的前端靠基端侧的位置关系。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中,如图12所示,从臂20的前端到处理用内窥镜70 的前端的距离L’比从臂20的前端到第2弯曲部27的基端的距离L短。在处理用内窥镜70的前端配置有摄像机构C,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缩短从臂20的前端到摄像机构C的距离, 因此,能更清楚地拍摄插入到臂20的内部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等的附近。因而,手术操作 者使用处理用内窥镜70能够容易地进行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处理。接着,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臂前端部的内部构造。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80中,臂前端部21具有沿轴线方向 相连结在一起的多个筒构件P。而且,多个筒构机P各自在壁部的相对的位置具有连结部 81,多个筒构件P分别以连接连结部81的轴线为摆动中心自由摆动地连结在一起。而且, 虽然在图13及图14中省略了图示,但臂前端部21被覆盖件覆盖。这种覆盖件可以采用上 述编织软管、树脂软管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在臂前端部21上不覆盖编织软管等或其他覆 盖件的结构。在将臂20安装在处理用内窥镜主体上时,第2弯曲部27位于比侧方开口 71 靠基端侧的位置,此时,基端侧的筒构件中的最靠基端侧的第1筒Pl和与第1筒Pl相连接 的第2筒P2位于比侧方开口的基端侧靠基端侧的大径管腔13(或大径管腔14)的内部。在 筒构件P上配置有从臂的基端侧延伸出的操作线,操作线的一端在筒P3的侧壁部的配置于 第2弯曲部27的中间部处的端部外周相连接,进一步讲,与筒P3的侧壁部的在第2弯曲部 27弯曲时成为内侧的部分的那一部分相连接。操作线的另一端与如图2所示的盒24相连 接,该另一端部与盒24的操作相应地相对于臂20进行进退动作。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80中,在将臂20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中之后,手术 操作者在臂操作部30处操作用于操作第2弯曲部27的盒24而向基端侧牵引操作线。于 是,操作线一端所连结的部分被向基端侧牵引。此时,第2筒P2的部分被拉向第1筒Pl侧 而成为第1筒Pl和第2筒P2的各自的轴线以弯曲的方式交叉的位置关系。在此,第1筒 Pl的基端侧的进退被中间开口 17、18处的止挡件19和槽22限制。因此,随着手术操作者 向基端侧牵引操作线,第2筒P2被向第1筒Pl的方向牵引,因此,第2筒P2和第1筒Pl 向第2筒P2的前端和第1筒Pl的基端更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这样,第1筒Pl和第2筒 P2各自的轴线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的轴线具有角度,其结果,第1筒Pl的开口端部82a、 82b和第2筒P2的开口端部83都与大径管腔13的内壁相抵接,由此臂前端部21被固定 支承于大径管腔的内壁上分开的三点82a、82b、83。这样,利用操作线的牵引力将第1筒Pl 和第2筒P2分别按压固定于大径管腔13,能限制臂前端部21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的轴 线方向的进退及绕轴线的旋转移动。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80,在手术操作者使用贯穿于臂20中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对处理对象的作为对象部位的位置进行处理时,能抑制臂20向手术操作者意图之外的方 向移动。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进行更细腻的处理。另外,通过做成将用于操作第2弯曲部 27的操作线兼用作使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的操作线这种结构,不用设置用于使 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的专用的操作系统就能够使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 固定,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化并且能够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筒构件P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的机构,采用 由用于操作第2弯曲部27的操作线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不将用于将筒 构件P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的操作线兼用作用于操作第2弯曲部27的操作线,而另 外设置用于牵引第2筒P2的操作线和用于操作操作线的盒2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不必
10为了使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而使第2弯曲部27弯曲,因此,能够在使臂前端部 21沿着大径管腔13、14的中心轴线的状态下将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能够提高 臂操作的自由度。接着,参照图15及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9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臂前端部的内部构造。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臂前端部21上,在第1筒Pl的基端侧夹设有施力构件 91。施力构件91沿臂20的轴线方向进行伸缩,施力构件91以收缩时的直径比自由状态时 的直径大的方式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臂的基端侧牵引操作线而沿着臂20的 轴线向臂20的基端侧牵引第1筒P1。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90中,在配置为臂20插入到大径管腔13(或大径管 腔14)的内部、臂前端部21从处理用内窥镜90的前端突出的位置关系之后,由手术操作者 对盒24进行操作而向臂的基端侧牵引操作线。这样,操作线的一端向臂20的基端侧牵引 第1筒P1,由此,施力构件91收缩而弹性变形为沿径向鼓出。此时,大径管腔13、14的内 壁与施力构件91相接触,施力构件91向径向外方按压大径管腔13、14的内壁,从而施力构 件91被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接着,手术操作者对盒24进行操作而向基端侧牵引 操作线而向基端侧牵弓丨筒P3,从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第2弯曲部27的基端部弯曲。 于是,臂前端部21以第1筒Pl与第2筒P2的连接部位为旋转中心通过处理用内窥镜的侧 方开口 71 (或侧方开口 72)向处理用内窥镜90的径向外方旋转移动。手术操作者可以根 据需要对盒24进行操作,除了使第2弯曲部27的基端部弯曲之外,还使第2弯曲部27的 前端部弯曲,从而使臂20移动至臂20的前端部21位于期望的位置。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90,做成通过在施力构件91收缩时增加径向的尺寸来使施 力构件91与大径管腔13、14的内壁面相抵接的结构,能利用简单的结构固定臂前端部21 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的相对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固定在筒P3上的操作线也可以与第1筒Pl的基端相 连接。在该情况下,不使第2弯曲部27弯曲就能够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固定臂20。接着,参照图17及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10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大径管腔13、14的位于处理用内窥镜100的前端部Ila 处的内壁部上设有弹性构件101。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101是板簧,弹性构件101的一端 固定在大径管腔13(或大径管腔14)的内壁上,并且另一端向大径管腔13、14的径向内方 突出。弹性构件101的配置位置为在处理用内窥镜的侧方开口 71、72的基端与弹性构件 101的另一端之间具有臂20能够通过的间隙那样的位置关系。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100中,首先,手术操作者做成将臂20插入到大径管 腔13、14中并使臂前端部21从处理用内窥镜100的前端部Ila突出那样的位置关系。此 时,由于臂20的锥形部21a为锥形状,因此,锥形部21a的锥形状部分与弹性构件101相接 触,随着臂20向处理用内窥镜100的前端侧相对移动,弹性构件101的另一端被向大径管 腔13、14的内壁收纳。接着,手术操作者操作固定在臂操作部30上的盒24而向基端侧牵 引操作线,由此使第2弯曲部27弯曲。当第2弯曲部27弯曲时,臂前端部21通过处理用 内窥镜100的侧方开口 71 (或侧方开口 72)向径向外方旋转移动,但当臂前端部21旋转至位于弹性构件101与侧方开口的基端侧端部71a、72a之间的间隙时,臂20对弹性构件101 的按压被解除,因此弹性构件101的另一端再次向大径管腔13、14的径向内方突出。在该 状态下,弹性构件101的另一端与臂20的外周面相抵接,禁止了臂20沿着大径管腔13、14 的轴线向前端侧移动。另一方面,由于臂20的外周面与处理用内窥镜100的侧方开口 71、 72的基端侧端部71a、72a都接触,因此,利用该基端侧端部71a、72a也能禁止臂20沿着大 径管腔13、14的轴线向基端侧移动。因而,能将臂20固定为在贯穿于大径管腔13、14中的 状态下不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00进退。接着,参照图19 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11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和臂的形状。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该处理用内窥镜110的前端部Ila上,大径管腔13、14随 着从处理用内窥镜110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去而向径向外方弯曲,且具有在前端及侧方开 口的端部开口 111、112。摄像机构C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配置在如图中的下(Down)方向 箭头所示地向下方偏移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臂前端部21上施加形成有呈现 弯曲那样的习惯性弯曲(参照图21)。臂前端部的弯曲形状形成为与大径管腔的弯曲形状 大致相同。如图21所示,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110中,从插入部11的中间开口 17、18 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的臂20被按压移动至前端部。接着,通过手术操作者的操作 使这些臂20经由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从处理用内窥镜110的前端突出。此时,臂20在 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绕其轴线相对旋转,施加在臂20上的习惯性弯曲与施加在大径管腔 13、14上的弯曲的方向一致。由于在臂20上带有习惯性弯曲,因此,臂20的锥形部21a随着从处理用内窥镜的 前端突出而从处理用内窥镜110的中心轴线沿径向离开。即,以左右一对的方式贯穿于大 径管腔13、14中的臂20各自的前端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10的中心轴线沿径向离开。之 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第1弯曲部26或第2弯曲部27弯曲而将臂20的前端的位置 调整为合适的位置,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插入到臂20的处理器具用管腔28中进行适当的 处理。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定位臂20的朝向。另外,由于在臂 前端部21上施加有相对于插入部11的中心轴线沿径向离开的习惯性弯曲,因此,通过调整 该习惯性弯曲的形状而使臂前端部21与第2弯曲部27相同地弯曲,从而也能够做成不具 有第2弯曲部27的结构。接着,参照图22及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12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径管腔的剖面形状及臂前端部的形状。如图22所示,在臂前端部21上形成有从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径向外方鼓出的鼓出 部1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径管腔13(或大径管腔14)的径向剖面的形状为非圆形。 在该大径管腔13、14上形成有能够与该鼓出部121卡合并且与轴线平行的槽部122。槽部 122从大径管腔13、14的中间开口 17、18连续地形成到前端。在这种处理用内窥镜120中,在手术操作者从处理用内窥镜的中间开口插入该臂 20时,使臂20与大径管腔13、14的周向的位置对位为鼓出部121与槽部122相卡合那样的 位置关系地将臂20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中。臂前端部21在被鼓出部121支承的状态下从处理用内窥镜120的前端突出,此时,臂前端部21也在通过鼓出部121与槽部122的卡 合定位了周向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120,臂20不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绕轴线扭曲地被向处理 用内窥镜120的前端引导。因而,能够抑制贯穿于臂20的处理器具用管腔28中的内窥镜 用处理器具等的前端的开闭朝向等因臂20的扭曲而变化,从而能够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配置为合适的位置关系。另外,作为图22所示的结构的变形例,如图23所示,也能够做成在臂前端部21上 形成有连结两个臂20的连结环123的结构。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两个大径管腔相连通而 一体化。即,大径管腔由在径向剖面上切去了隔开两个大径管腔13、14的壁部分后的形状 的一个管腔124构成。另外,该剖面形状也可以是仅切去一部分壁部分的形状,只要两个大 径管腔在轴线方向上相连通即可,可以做成茧形或椭圆形等适当的形状。另外,连结环123 只要是在臂前端部21处至少约束位于第2弯曲部27的基端部的臂20的结构即可,可以连 结直至第2弯曲部27的基端侧的全部臂20,也可以只连结臂20的一部分。接着,参照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30 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1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用内窥镜前端部处的大径管腔的结构及臂前 端部的结构。如图24所示,在处理用内窥镜130的前端,在大径管腔13、14各自的内周面上的 周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有电磁体Ml。电磁体Ml在各大径管腔13、14上配置有一处。而且,电 磁体Ml配置在两个大径管腔13、14各自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另外,在臂前端部21上,在 外周面的一处设有磁性体M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体Ml和磁性体M2的绕轴线的位置关 系为在臂前端部21处在使第2弯曲部27弯曲时使各个臂20沿径向与两个大径管腔13、 14的中间线离开。另外,该位置关系根据所使用的臂也可以为其他的位置关系。在该处理用内窥镜130中,首先,准备通过对电磁体Ml通电能被磁化的状态的处 理用内窥镜130。手术操作者将臂20的锥形部21a从处理用内窥镜130的中间开口 17、18 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中。接着,使臂20的锥形部21a从处理用内窥镜130的前端突出。 由于手术操作者未定位臂20的绕轴线的旋转位置,因此,此时设置在臂20的前端的磁性体 M2与设置在大径管腔13、14上的电磁体Ml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一致,但周向的位置能够为 任意的位置。在此,在电磁体Ml上产生有吸引磁性体M2的引力,因此磁性体M2被向电磁 体Ml的方向拉近。此时,由于臂20被大径管腔13、14的内周面能自由进退及自由旋转地 支承,因此臂20进行绕轴线旋转。当磁性体M2与电磁体Ml的位置最接近时,臂20绕其轴 线的旋转移动停止。这样,臂20与大径管腔13、14的周向的旋转位置被定位并被保持。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130,即使不将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对位地插入臂 20,通过电磁体Ml拉近磁性体M2,也能在处理用内窥镜130的前端部Ila处使臂前端部21 绕其轴线旋转移动而进行定位,因此能够降低定位操作的复杂性。而且,臂20与大径管腔 13、14被固定在电磁体Ml将磁性体M2拉到跟前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固定臂20相对于大径 管腔13、14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接着,参照图25 图32说明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14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径管腔的前端的结构及臂前端部的结构。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40中,在大径管腔13(或大径管腔14)上,在前端形成有从前端侧观察呈顺时针旋转的螺旋状端面141。螺旋状端面141沿周 向仅形成一周,形成为沿轴向为规定的长度。在螺旋状端面141的前端侧端部142与基端 侧端部143之间形成有与大径管腔13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侧剖面144。如图26所示,在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上设有凸轮销145和施力构件146,该凸轮 销145的一端145a被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支承且能以一端145a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移 动;该施力构件146在臂前端部2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对凸轮销145向径向外方施力。如图27及图28所示,在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凸轮销145的外周面相 抵接而限制凸轮销145的旋转移动的移动限制部147。凸轮销145旋转的中心轴线为凸轮 销145的一端145a,一端145a与臂20的轴线平行。另外,凸轮销145为这样的位置关系 凸轮销145向径向外方旋转移动时的突出部分能够与螺旋状端面141相接触,且在凸轮销 145位于比螺旋状端面141的前端侧端部142靠前端侧时不与大径管腔13、14的内表面相 接触。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140中,首先,手术操作者将臂20的锥形部21a从处 理用内窥镜140的中间开口 17、18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中。此时,配置在臂20的臂前端 部21上的凸轮销145被向臂前端部21的径向外方施力,因此一边向臂前端部21的径向内 方按压该凸轮销145 —边向中间开口 17、18插入臂前端部21。如图29所示,凸轮销145支承在大径管腔13、14的内周面上,在该状态下,不妨碍 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的进退。在臂20的锥形部21a从大径管腔13、14的前端突出时,在臂前端部21上,如图30 所示,凸轮销145的沿着大径管腔13、14轴线的位置移动到比大径管腔13、14的前端靠前 端侧,凸轮销145在施力构件146的作用下向臂前端部21的径向外方突出。接着,手术操作 者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40向基端侧牵引臂20。于是,凸轮销145被相对于大径管腔13、 14向基端侧牵引,与螺旋状端面141的一部分相接触。当手术操作者进一步相对于大径管 腔13、14向基端侧牵引臂20时,凸轮销145沿着螺旋状端面141从前端侧观察绕着臂20 的轴线顺时针旋转地向基端侧移动。此时,凸轮销145从螺旋状端面141受到向臂20的径 向外方打开的方向的力。因而,凸轮销145不会向臂20的径向内方折叠。此时,臂前端部 21也绕轴线顺时针旋转。如图31所示,凸轮销145到达螺旋状端面141的基端侧端部143,在此凸轮销145 与侧剖面144相抵接。通过手术操作者向基端侧牵引臂20,在凸轮销145上也产生有向基 端侧的牵引力,但由于利用基端侧端部143支承凸轮销145,因此臂20不会继续向基端侧移 动。而且,此时,凸轮销145被定位于基端侧端部143,因此,臂前端部21和大径管腔13、14 绕轴线保持为规定的位置关系。这样,能够一起进行臂20与大径管腔13、14之间的绕轴线 的定位和轴线方向上的定位。如图32所示,在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时,从前端观察使臂20相对于大 径管腔13、14进一步绕轴线顺时针旋转。这样,利用侧剖面144按压凸轮销145而使凸轮 销145以一端145a为旋转中心旋转移动。这样,凸轮销145被容纳于臂前端部21的外壁部 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向大径管腔的基端侧牵引臂20,从而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140,在向基端侧牵引臂20时,螺旋状端面141作为引导凸 轮销145的倾斜凸轮面发挥作用,凸轮销145被螺旋状端面141引导而移动至基端侧端部143。在基端侧端部143处成为凸轮销145与侧剖面144相抵接的状态,能阻止凸轮销145 从基端侧及前端侧观察绕轴线的顺时针旋转。因此,能够一起进行臂20与大径管腔13、14 之间的绕轴线的定位和轴线方向的定位。其结果,能够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高精度地定位 臂前端部21。另外,因为同时进行臂前端部20与大径管腔13、14之间的绕轴线的定位和轴线方 向的定位,所以能够准确地对应臂操作部30的操作与臂前端部21的动作的方向。以往,特别是在臂操作部30较大型等情况下,难以把握臂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与臂 的弯曲方向的对应关系的情况并不少。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40中,如上所述,因 为同时进行臂20与大径管腔13、14之间的绕轴线的定位和轴线方向的定位,因此,在不能 够肉眼确认臂前端部21与大径管腔13、14间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即使根据由摄像机构C 拍摄的对象部位的图像来操作臂操作部30,手术操作者也能够使臂前端部21按照所期望 地进行动作。另外,因为能够分别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对臂前端部21进行定位,因此,在使第 2弯曲部27弯曲时,两条臂20可靠地朝相互离开的方向动作。因此,利用臂前端部21能 够可靠地做成易于进行适当地保持两条臂20之间的距离的处理的位置关系(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另外,因为在臂前端部21上进行臂20与大径管腔13、14之间的定位,因此,臂20 的比臂前端部21靠基端侧的部分即使在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扭曲,也能够将臂前端部21 与大径管腔13、14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以往,当产生如上所述的扭曲时,在观察图像中,有时同一操作下的臂的弯曲方向 在处理中发生变化,存在有直观操作较困难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40中,因为能够将臂前端部21与大径管腔13、14 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因此,处理中的臂的弯曲方向被保持为最佳的状态,因此,手 术操作者根据在摄像机构C中拍摄的图像能够直观地使臂前端部21动作。接着,参照图33 图35说明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15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和臂前端部的 结构。如图33及图3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50中,大径管腔13、14的 前端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具有角度地形成的倾斜端面151、152。在处理用内窥镜150的至 少比大径管腔13、14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有与上述侧方开口 71、72相同的侧方开口。如图35所示,在臂前端部21上设有凸轮销155,该凸轮销155的一端155a被支承 在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上且以一端155a为旋转中心旋转移动。另外,在凸轮销155的一 端155a上卷绕有扭簧156,扭簧156的一端与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相接触,扭簧156的另 一端对形成在凸轮销155的中间部上的突起155b向径向外方施力。而且,在凸轮销155上 连接有操作线154的一端,操作线154贯穿于设置在臂20的侧壁部的内部的线圈护套153 中而向基端侧延伸。操作线154从臂20的基端侧突出并被引导至臂操作部30。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150中,首先,手术操作者将臂20从中间开口 17、18 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接着,臂20的锥形部21a从大径管腔13、14的前端突出。 在臂前端部21上,在凸轮销155的沿着大径管腔13、14轴线的位置移动到比大径管腔13、
1514的前端靠前端侧时,凸轮销155在扭簧156的作用下旋转移动为突出到臂前端部21的 径向外方(参照图35的箭头)。接着,手术操作者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基端侧牵引臂 20。这样,凸轮销155被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基端侧牵引而与倾斜端面151、152的一 部分相接触。当手术操作者进一步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基端侧牵引臂20时,凸轮销 155沿着倾斜端面151、152 —边从前端侧观察绕臂的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边向基端 侧移动。此时,臂前端部21也绕轴线旋转。凸轮销155到达倾斜端面151、152的基端侧端 部151a、152a。通过手术操作者向基端侧牵引臂20,在凸轮销155上也产生有向基端侧的 牵引力,但臂20被基端侧端部151a、152a支承而不会继续向基端侧移动。因此,臂前端部 21的周向的旋转位置被定位于凸轮销155位于倾斜端面151、152的基端侧端部151a、152a 上的规定的旋转位置处。这样,臂20和大径管腔13、14绕轴线及沿轴线方向被相对定位。另外,在处理完成后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时,先使臂20向大径管腔13、 14的前端侧移动而解除凸轮销155与倾斜端面151、152的抵接。之后,向臂20的基端侧牵 引操作线154。这样,凸轮销155被操作线154牵引而以一端155a为旋转中心向径向内方 旋转移动。这样,在凸轮销155被容纳在臂前端部21的侧壁部的内部的状态下,一边向臂 20的基端侧牵引操作线154 —边向大径管腔13、14的基端侧牵引臂20,从而将臂20从大 径管腔13、14中拔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端面151、152作为引导凸轮销155的倾斜凸轮面发挥作用, 凸轮销155被倾斜端面151、152引导而移动至基端侧端部151a、152a。因此,能够相对于处 理用内窥镜150定位和固定臂20的绕轴线的旋转位置。另外,与上述第12实施方式的处 理用内窥镜140相比,能够使倾斜凸轮面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为大致一半,能够使处理用内 窥镜150的前端小型化。另外,如图34B所示,也可以在大径管腔13、14上分别形成有从倾斜端面151、152 的基端侧端部151a、152a进一步向基端侧延伸的切口部151b、152b。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凸 轮销155与切口部151b、152b相嵌合,能够绕大径管腔13、14的轴线高精度地定位凸轮销 155。 而且,在对臂20或大径管腔13、14施加使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旋转那样的 外力时,也通过凸轮销155和切口部151b、152b的卡合来可靠地固定臂20与大径管腔13、 14。接着,参照图36 图38说明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 内窥镜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还具有附属装置 (attachment)这一点及臂前端部的结构。如图36所示,处理用内窥镜160在前端部Ila具有能自由装卸的附属装置161。 在附属装置161的内周侧的相对的两处形成有凹部161a,在该凹部161a的内部设有凸轮销 165,该凸轮销165的一端165a支承在凹部161a上并以一端为旋转中心向径向内方旋转移 动。另外,在凸轮销165的一端165a上卷绕有扭簧166,该扭簧166对形成在凸轮销165的 中间部的突起165b向径向内方施力。而且,在凹部161a内设有与凸轮销165的外周面相 抵接而限制凸轮销165的旋转移动的范围的未图示的止挡件。另外,大径管腔13形成为前 端部的从与凹部161a对应的位置直到前端侧的外壁部被切下的形状。另外,在图36中虽未图示,但在附属装置161的大径管腔14侧也形成有与凹部161a相同形状的凹部。如图37所示,在臂前端部21上形成有以相对于臂的轴线具有角度的方式倾斜的 倾斜槽162。倾斜槽162的深度是不到达处理器具用管腔28的深度,倾斜槽162的宽度是 能够与凸轮销165相卡合的宽度。在这种处理用内窥镜160中,首先,手术操作者将臂20从处理用内窥镜的中间开 口 17、18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接着,臂20的锥形部21a从大径管腔13、14的 前端突出。在臂前端部21上,当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前端侧移动而倾斜槽162 的位置到达凸轮销165的位置时,凸轮销165在扭簧166的作用下向附属装置161的径向 内方突出而与倾斜槽162卡合。接着,手术操作者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基端侧牵引臂 20。这样,倾斜槽162的前端侧的壁面与凸轮销165相接触,随着向基端侧牵引臂20,倾斜 槽162的壁面相对于凸轮销165滑动。这样,臂前端部21与凸轮销165相卡合并一边绕臂 20的轴线旋转一边向基端侧移动,成为凸轮销165到达倾斜槽162的前端侧端部162a的 位置关系。通过手术操作者向基端侧牵引臂20,在倾斜槽162上也产生有向基端侧的牵引 力,但臂20在前端侧端部162a处被凸轮销165支承而不会继续向基端侧移动。因此,臂前 端部21的周向的旋转位置被定位于凸轮销165位于倾斜槽162的前端侧端部162a上的规 定的旋转位置处。另外,在处理完成后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时,先使臂20向大径管腔的前 端侧移动而解除凸轮销165与倾斜槽162的抵接,而且向臂20的基端侧牵引一端与凸轮销 165的中间部相连接且另一端经由处理用内窥镜160或大径管腔13、14的壁部的内部向基 端侧延伸的操作线164。这样,凸轮销165被操作线164牵引而以一端为旋转中心向径向 外方旋转移动。这样,在凸轮销165被容纳在附属装置161的侧壁部的凹部161a内的状态 下,一边向臂20的基端侧牵引操作线164 —边向大径管腔13、14的基端侧牵引臂20,从而 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倾斜槽162作为引导凸轮销165的倾斜凸轮面发挥作用,凸 轮销165被倾斜槽162引导而移动至前端侧端部162a。因此,能够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60 定位固定臂20的绕轴线的旋转位置。而且,因为具有凸轮销165及扭簧166且在处理用内 窥镜的前端具有能自由装卸的附属装置161,因此,即使对于不具有保持臂的旋转位置的构 造的处理用内窥镜,也能够定位臂的旋转位置。另外,也能够从处理用内窥镜160上拆下该 附属装置161而将其作为一次性构件,因此能够减少花费在凹部161a、凸轮销165等细小元 件的清洗上的工夫和成本。接着,参照图39及图40说明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17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径管腔的内部结构及臂前端部的结构。如图39所示,大径管腔13、14为比臂的筒状部分的外径相对大的直径。另外,在 大径管腔13、14的前端设有直径缩小至臂20能自由进退地贯穿的缩径部171、172。在缩径 部的基端侧端面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端面173、174。如图40所示,在臂前端部21上设有向臂20的径向外方鼓出的筒体175。在筒体 175上形成有具有与第1倾斜端面173、174对应的倾斜角度的第2倾斜端面176。在该处理用内窥镜170中,首先,手术操作者将臂20从处理用内窥镜170的中间 开口 17、18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在臂前端部21上,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前端侧移动而使第1倾斜端面173、174与第2倾斜端面176相抵接。第1倾斜端面173、 174与第2倾斜端面176以在各自相抵接的部分产生滑动的方式绕轴线相对旋转移动。在 第1倾斜端面173、174与第2倾斜端面176的各个面相接触的位置处,臂前端部21与大径 管腔13、14在周向上的位置被定位在规定的旋转位置。另外,在处理完成后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时,通过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 向基端侧牵引臂20来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大径管腔13、14上的第1倾斜端面173、174与形成在臂 20上的第2倾斜端面176分别作为倾斜凸轮面发挥作用,通过使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 14向前端侧移动,第1倾斜端面173、174与第2倾斜端面176滑动并绕轴线相对地旋转移 动,从而能够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70定位和固定臂20的绕轴线的旋转位置。即,仅靠向 处理用内窥镜170的前端侧按压臂20就能定位臂20的周向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定位操作 简单化。而且,在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时也可以仅靠向处理用内窥镜170的基端 侧牵引臂20,因此拔出臂20时的操作变简单。接着,参照图41及图42说明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 镜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1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径管腔的内部结构及臂前端部的结构。如图41所示,在大径管腔13、14的前端,在大径管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大 径管腔13、14各自的中心轴线具有角度的倾斜槽181、182。如图42所示,在臂前端部21上设有凸轮销185,该凸轮销185的一端185a支承在 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上并以一端185a为旋转中心向径向外方旋转移动。另外,在凸轮销 185的一端185a上卷绕有扭簧186,扭簧186的一端与臂前端部21的外周面相接触,扭簧 186的另一端对形成在凸轮销185的中间部的突起185b向臂前端部21的径向外方施力。 而且,在凸轮销185上连接有操作线184的一端,操作线184贯穿于设置在臂20的侧壁部 的内部的线圈护套183中而向基端侧延伸。操作线184从臂20的基端侧突出而被引导至 臂操作部30。在这种结构的处理用内窥镜中,首先,手术操作者将臂20从处理用内窥镜180的 中间开口 17、18插入到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接着,在臂前端部21上,在凸轮销185的沿 着大径管腔13、14轴线的位置位于大径管腔13、14的倾斜槽181、182时,凸轮销185在扭 簧186的作用下向臂前端部21的径向外方突出而与倾斜槽181、182卡合。当手术操作者 进一步使臂20相对于大径管腔13、14向前端侧移动时,凸轮销185的另一端被按压在倾斜 槽181、182的壁面上而在倾斜槽181、182的壁面上滑动,从而凸轮销185 —边绕大径管腔 13、14的中心轴线旋转一边向大径管腔13、14的前端侧移动。此时,臂20也绕其轴线旋转。 当臂移动至凸轮销185位于倾斜槽181、182的前端侧端部181a、182a时,凸轮销185不能 够继续向前端侧移动。因此,臂前端部21的周向的旋转位置被定位于凸轮销185位于倾斜 槽181、182的前端侧端部181a、182a处的规定的旋转位置。另外,在处理完成后从大径管 腔13、14中拔出臂20时,向基端侧牵引臂20。这样,凸轮销185由于受到来自倾斜槽181、 182的基端侧端面的力而以一端185a为旋转中心向臂前端部21的径向内方旋转移动,凸轮 销185被容纳于臂前端部21的侧壁部的内部。在该状态下,手术操作者一边向臂20的基 端侧牵引操作线184 —边向大径管腔13、14的基端侧牵引臂,从而从大径管腔13、14中拔出臂20。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槽181、182作为引导凸轮销185的倾斜凸轮面发挥作用,凸 轮销185被倾斜槽181、182引导而移动至前端侧端部181a、182a。因此,能够相对于处理用 内窥镜180定位固定臂前端部21的绕轴线的旋转位置。接着,参照图43A及图43B说明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 窥镜190与上述处理用内窥镜1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径管腔的内部结构及臂前端部的结构。如图43A及图43B所示,处理用内窥镜190具有形成在臂前端部21上的卡合机构 部191和形成在大径管腔13的前端侧的内部的被卡合部192。卡合机构部191具有设置在凹部194内部的第1止挡件193和设置在凹部199的 内部的第2止挡件200,该凹部194形成在臂前端部21的比第2弯曲部27靠基端侧的外表 面上;该凹部199形成在比前端部21的隔着该臂前端部21的轴线与第1止挡件193相对 的位置的外表面上。第1止挡件193具有卡合构件195、连杆构件196和操作线198,该卡合构件195 的另一端195b以一端195a为旋转中心向从臂前端部21离开的方向旋转动作;该连杆构件 196利用转动轴构件197a能自由转动地与卡合构件195相连结;该操作线198与连杆构件 196的基端侧相连结且通过臂20的内部向基端侧延伸设置。在卡合构件195与凹部194的底部相接触并容纳于凹部194的内部时,连接卡合 构件195的一端195a的旋转中心Cl与转动轴构件的转动中心C2的直线,以随着朝向臂20 的基端去靠向臂20的径向外侧的方式相对于臂20的轴向倾斜。因此,操作线198向臂20 的前端侧按压卡合构件195的按压力被借助连杆构件196转换为向臂20的径向外侧按压 卡合构件195的另一端195b的力。第2止挡件200具有与第1止挡件193相同的结构,具有以一端201a为旋转中心 进行旋转动作的连杆构件201、借助转动轴构件203能自由转动地与连杆构件201相连结的 卡合构件202、与卡合构件202的基端相连结并在臂20的内部延伸设置到基端侧的操作线 204。被卡合部192具有用于卡合第1止挡件193的卡合构件195的抵接壁部211和用 于卡合第2止挡件200的卡合构件202的凹部221。如图43A所示,从前端侧观察大径管腔13时,抵接壁部211形成为在第1壁212 与第2壁213之间沿着大径管腔13的周向在大致90度的范围内切下大径管腔13的形状。凹部221形成在沿大径管腔13的径向与抵接壁部211相反的一侧。凹部221朝 向大径管腔13的径向内侧开口,具有沿大径管腔13的轴向延伸的壁部222、223和沿大径 管腔13的径向延伸的壁部224、225 (参照图43B)。另外,优选从前端侧观察时凹部221的 宽度W是能够供用于连结连杆构件201与卡合构件202的转动轴构件203附近的至少一部 分插入的程度的大小、且是连杆构件201与卡合构件202的被连结起来的部分同时与各个 壁部222、223相接触的程度的大小。对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90使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使用处理用内窥镜190之前,向臂20的基端侧牵引操作线198及操作线204,将 卡合构件195及卡合构件202分别容纳在凹部194、199各自的内部。接着,手术操作者将臂20插入到插入部11的大径管腔13、14中,如图43B所示地使臂前端部21从插入部11的前端突出。接着,手术操作者向前端侧按压操作线198。这样,借助与操作线198相连结的连 杆构件196向前端侧按压卡合构件195,卡合构件195的另一端195b以一端195a为旋转中 心以向臂2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进行旋转动作。手术操作者对臂20的基端侧进行对位使臂20相对于止挡件19成为规定的位置 关系。这样,追随手术操作者对调整臂20的朝向的操作,臂20在大径管腔13、14的内部旋 转而对准规定的朝向。在卡合构件195突出的状态下,手术操作者向插入部11的基端侧牵引臂20。这 样,如图45B所示,臂前端部21相对于插入部11的大径管腔13 (或大径管腔14)向基端侧 移动,从臂20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构件195与抵接壁部211抵接。接着,手术操作者使 臂20绕大径管腔13的轴线旋转,从而如图46A所示第2壁213与卡合构件195相接触。另外,也可以做成在将臂20的基端侧相对于止挡件19压入至规定的位置时卡合 构件195位于第1壁212与第2壁213之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使臂20绕大径 管腔13 (或大径管腔14)的轴线旋转并使第2壁213与卡合构件195相接触之后,向基端 侧牵引臂20而使卡合构件195与抵接壁部211相抵接。手术操作者在该状态下向臂20的前端侧按压操作线204。这样,操作线204借助 卡合构件202按压连杆构件201,连杆构件201以一端201a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动作。这 样,卡合构件202进入到凹部221的内部而与凹部221卡合。这样,在大径管腔13的内部,在第1止挡件193和第2止挡件200都向臂20的径 向外侧突出的位置关系中,例如在作用有使臂20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90向前端侧移动那 样的外力时,插入到凹部221中的卡合构件202受到凹部221的壁部224支承,能抑制臂20 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90向前端侧移动。而且,在作用有使臂20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90向基端侧移动那样的外力时,卡 合构件195被按压在抵接壁部211及在径向外靠抵接壁部211侧相邻的顶面214上。此时, 卡合构件195的另一端195b以一端195a为旋转中心以进一步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旋转动 作,因此,通过卡合构件195的旋转动作将臂20按压并固定于大径管腔13的内壁面。而且,在作用有使臂20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90绕大径管腔13的轴线旋转那样 的外力时,利用形成在凹部221上的各个壁部222、223来支承连杆构件201、卡合构件202, 能抑制臂20绕大径管腔13的轴线旋转。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90,通过臂20的旋转操作及操作线198、204的 进退操作,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相对于大径管腔沿轴线方向及绕轴线的周向定位臂20。因而, 即使朝向前端方向、基端方向及旋转方向的任意一个方向产生有使臂20相对于处理用内 窥镜190移动那样大的外力,也能够相对于处理用内窥镜190可靠地固定臂20。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添加、省略、替换及其他的变更。例如在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中,做成凸轮销165在凹部161a的基端侧被附属 装置支承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做成如图38所示地凸轮销165被在凹部161a的前端侧支 承的结构,也能够起到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臂20插入到大径管腔13、 14中并使其向前端侧移动,凸轮销165与倾斜槽162的基端侧端部162b (参照图37)相抵
20接而对臂前端部21与凸轮销165的周向进行定位。另外,本发明并不被上述说明所限定,而仅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来限定。工业实用件本发明的处理用内窥镜能够适当地用作插入到体腔内进行处理的内窥镜。附图标记说明1、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处理用内
窥镜;C、摄像机构;10、处理用内窥镜主体(内窥镜主体);11、插入部;12、操作部;13、大径 管腔(管腔);14、大径管腔(管腔);20、臂;26、第1弯曲部;27、第2弯曲部;30、臂操作部; 141、螺旋状端面;147、移动限制部;151、倾斜端面;155、凸轮销;156、扭簧;181、倾斜槽; 191、卡合机构部;192、被卡合部;193、第1止挡件;195、卡合构件;199、凹部;200、第2止挡 件;202、卡合构件;211、抵接壁部;212、第1壁;213、第2壁;214、顶面;221、凹部;222、壁 部;224、壁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镜具有内窥镜主体,其具有插入部和设置在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摄像机构,该插入部具有 管腔,形成为纵长形;臂,其形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管腔插入拔出,具有能够供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的处 理器具用管腔;定位机构,其用于使贯穿于上述管腔中的上述臂的一部分相对于上述内窥镜主体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机构具有止挡件,其以能够突出于上述臂的外周面或没入上述臂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臂 的外周面;抵接面,其设置在上述管腔的壁面上,用于与上述止挡件相抵接; 当在使上述止挡件突出的状态下使上述臂相对于上述管腔后退时,上述止挡件与上述 抵接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机构具有卡合部,其以能够突出于上述臂的外周面或没入上述臂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臂 的外周面;螺旋状部,其设置在上述管腔的壁面上,能够与上述卡合部相卡合; 当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螺旋状部相卡合的状态下使上述臂相对于上述管腔后退时,上 述臂被相对于上述内窥镜主体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机构具有卡合部,其能够突出没入地设置在上述臂的外周面上; 倾斜端面,其形成在上述管腔的前端,相对于上述管腔的轴线倾斜; 当在使上述卡合部突出的状态下使上述臂相对于上述管腔后退时,上述臂被相对于上 述内窥镜主体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具有臂弯曲部,其设置在前端侧;臂操作部,其设置在基端侧,与上述臂弯曲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弯曲部具有第1弯曲部,其能够向4个方向弯曲;第2弯曲部,其设置在比上述第1弯曲部靠基端侧的位置,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且能够 保持弯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机构具有卡合部,其设置在上述第2弯曲部的基端;被卡合部,其设置在上述管腔的前端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能够从上述臂的外周面突出且能够容纳在上述外周面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机构具有在上述臂被定位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内窥镜主体保持上述臂的保 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用内窥镜。该处理用内窥镜具有内窥镜主体,其具有插入部和设置在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摄像机构,该插入部具有管腔,形成为纵长形;臂,其形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管腔插入拔出,具有能够供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的处理器具用管腔;定位机构,其用于使贯穿于上述管腔中的上述臂的一部分相对于上述内窥镜主体定位。
文档编号A61B1/00GK102123653SQ20098013169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日
发明者伊藤义晃, 北川英哉, 宫本学, 家出太郎, 田中宏和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