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9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用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刀,在用该医疗用刀切开患部时,能够以小的刺穿阻力切开患部,且即使最大宽度部通过也不会产生急剧的刺穿阻力的变化。
背景技术
在白内障手术中,为了在眼球中埋入透镜,以与应埋入角膜、巩膜的透镜的尺寸相对应的宽度进行切开。作为在切开眼球时使用的医疗用刀,有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菱形的刀。这种医疗用刀具有尖锐的尖端;具有从该尖端呈放射状形成的两个刀刃的刀刃部;刀刃部的宽度尺寸最大的部位即最大宽度部;以及从最大宽度部连续形成且随着远离该最大宽度部而宽度尺寸减小的刀柄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医疗用刀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眼球笔直刺穿,可以形成与最大宽度部的尺寸相对应的切开创口。尤其,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用刀中,由于可以提高尖锐的尖端部的耐久性,且可以在从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的两侧形成刀刃,所以可以减小刺穿阻力。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用刀中,在最大宽度部的两侧形成刀刃,从该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也形成有刀刃。因此,关于相对于组织而言的切开性能,从尖端到宽度最宽的部位自不必说,即使在该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以后,也可以维持高的切开性能。因此,在用上述各医疗用刀切开眼球时产生的刺穿阻力在从尖端部到宽度最宽部位的之间是大致相同的较小值,在该宽度最宽部位通过组织以后也维持大致相同的刺穿阻力。而且,当最宽部位通过组织且刀的宽度到刀柄变小时,刺穿阻力急剧变小。专利文献1 JP特许第41610 号公报在用医疗用刀切开眼球时,阻力最大的部分是角膜、巩膜,水晶体的阻力小。S卩,当使医疗用刀的尖锐的尖端与组织相对而进行切开操作时,刺穿阻力急剧上升,在尖端刺穿组织而形成初期切开创口的阶段显示出最大值。之后,与尖锐尖端连续的刀刃将组织切开展开时也产生刺穿阻力。而且,在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之后,刺穿阻力减少。如此,在用医疗用刀切开时,伴随着切开的进行,刺穿阻力发生变化。优选刺穿阻力的变化小。例如,如果在组织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与将初期切开创口切开展开时的刺穿阻力的变化急剧且大的话,医生要给医疗用刀施加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所需要的大小的力来进行操作,因此从形成初期切开创口的瞬间对组织作用过大的力,存在刺穿速度上升而切入过大的顾虑。同样,在医疗用刀的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之际,如果将初期切开创口切开展开时的刺穿阻力与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后的刺穿阻力的变化急剧且大的话,则医生要给医疗用刀施加将组织切开展开所需要的力来进行操作,因此,从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的瞬间会对组织作用过大的力,从而存在刺穿速度上升而切入过大的顾虑。因此,操作医疗用刀的医生就需要对应手指感受到的刺穿阻力的微小变化敏感, 为了识别该刺穿阻力的变化就需要微妙的操作和敏感的感觉,从而存在手术时导致疲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小的刺穿阻力,且即使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也不会产生急剧的刺穿阻力的变化,可以提高操作性的医疗用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医疗用刀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尖锐尖端;刀刃部,其具有沿外周形成的第一斜面及由第一斜面构成的刀刃以及在第一斜面的内侧形成的第二斜面;最大宽度部,其与所述刀刃部连续形成;以及刀柄部,其与所述最大宽度部连续形成,所述刀刃部被形成为其平面投影形状是从尖锐尖端侧朝向最大宽度部宽度尺寸变大,在从所述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斜面存在于比第二斜面更靠刀柄部侧。发明效果在上述医疗用刀(以下简称为“刀”)中,可以较小地保持切开组织时产生的刺穿阻力,且即使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也没有刺穿阻力的急剧的变化。因此,医生操作时在施加力量方面就可以减少使用精力的比重,可以减轻疲劳。S卩,在本发明的刀中,平面形状(平面投影形状)是从尖锐尖端到最大宽度部宽度尺寸变大,与该最大宽度部连续形成刀柄部。另外,刀刃部具有由第一斜面构成的刀刃和在第一斜面的内侧形成的第二斜面而构成。而且,第一斜面在从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斜面存在于比第二斜面更靠刀柄部侧。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刀中,最大宽度部的平面形状是构成刀刃的第一斜面相对于刀刃的最大宽度斜向交叉,且该第一斜面沿着最大宽度部的外周形成到刀柄部侧。因此,在刀的侧面形成以与刀刃的交点为顶点、且由第一斜面的端缘以及下侧斜面的端缘规定的、从刀刃侧到刀柄部侧面积变大的大致三角形的楔状的面。另外,由于第一斜面在从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侧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斜面重合形成,所以在构成为以宽度尺寸从最大宽度部朝向刀柄部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使从形成了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的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侧的截面面积一定。因此,在本发明的刀中,由于在从尖锐尖端到最大宽度部的区间形成刀刃,所以可以较小地保持刺穿阻力,且在最大宽度部的两侧也形成刀刃,因此在组织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之后到最大宽度部为止,可以保持小的刺穿阻力。通过刀的进一步操作,该刀的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之后,由于在刀的两侧没有形成刀刃,因此产生比刀刃通过组织时产生的刺穿阻力大的刺穿阻力。此时,由于刀的最大宽度部的侧面的形状是大致楔形,所以伴随刺穿的增大,刺穿阻力作用于变大的方向,但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斜面在从最大宽度部到刀柄部侧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第二斜面而形成并且宽度尺寸变小,刺穿阻力作用于变小的方向,因此产生的刺穿阻力在最大宽度部附近变得大致一定。同时,在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之后,由于刀的宽度变小,所以伴随于此,刺穿阻力变小。因此,刀的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之后也继续产生刺穿阻力,医生不会受到急剧的刺穿阻力的变化。因此,医生在操作刀的同时可以识别刺穿阻力的变化,由此,可以识别组织的切开完成。另外,由于不会产生刺穿阻力的急剧变化,所以最大宽度部通过时过度施加力而形成过大的切开创口的顾虑少,在力的施加方面可以减少使用精力的比重。


图1是本实施例的刀的三面图;图2是刀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A D、F、G的刀与本发明E的刀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比较例A D、F、G的刀与本发明E的刀的刺穿阻力的测定值的图;符号说明A刀
1刀刃部
2最大宽度部
3刀柄部
4尖端
5刀刃
6第一斜面
7下部侧斜面
8第二斜面
9上部平面6a、8a 边界线10 下部侧平面11 侧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医疗用刀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例的刀的三面图。图2是刀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刀具有刺穿眼球等的组织而形成初期切开创口,并以该初期切开创口为起点沿宽度方向切开且沿厚度方向压开的功能。尤其,在用刀刺穿组织切开时产生的刺穿阻力与刀的最大宽度部刚通过组织后的刺穿阻力之间不会产生急剧的差。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刀的材料不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不锈钢或碳素钢等钢类。但是, 在考虑防锈的方面、加工容易度时,优选采用不锈钢,其中优选奥氏体系不锈钢。在以奥氏体系不锈钢作为原材料时,为了提高原材料的硬度,优选预先以规定的加工率实施冷塑性加工而使组织伸长为纤维状,维持纤维状的组织来实施冲压加工、抛光加工以及其他的必要加工。在图1、图2中,刀A具有刀刃部1、刀刃部1的宽度最宽的位置即最大宽度部2以及与最大宽度部2连续的刀柄部3而构成。刀刃部1的尖端作为尖锐的尖端4形成,以该尖端4为起点在两侧朝向最大宽度部2形成有刀刃5。另外,从最大宽度部2朝向刀柄部3 宽度尺寸形成为逐渐减小。因此,刀A的从刀刃部1经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的平面形状(平面投影形状)形成为大致菱形。
对于从尖端4到最大宽度部2的长度尺寸、最大宽度部2的宽度尺寸等的详细的尺寸,可对应于刀A的目的、例如切开创口的尺寸等的规格而进行各种设定。另外,最大宽度部2的平面形状不特别限定,刀A可以是以最大宽度部2为顶点的菱形的平面形状,最大宽度部2也可以在刀A的长度方向形成为略微直线状。刀刃5沿刀刃部1的外周形成。该刀刃5具有将包括角膜、巩膜的组织切开的功能,以包含在从尖端4到最大宽度部2的两侧形成的两个刀刃5在内的面为边界,形成于上部侧的第一斜面6与形成于下部侧的下部侧斜面7交叉,从而形成刀刃5。如此,第一斜面 6和下部侧斜面7共同形成刀刃5,因此,所述斜面6、7作为平滑度高的磨削面而形成。沿着在刀刃部1的刀刃5的上部侧形成的第一斜面6,在该第一斜面6的内侧形成第二斜面8,在两斜面6、8的边界形成有边界线6a。由于第二斜面8不具有构成刀刃5的功能,所以不必由具有高平滑度的磨削面形成,可以是冲压面或者粗磨削面。另外,沿第二斜面8形成有上部平面9,该上部平面9也与第二斜面8同样可以是冲压面或者粗磨削面。与在刀刃部1的刀刃5的下部侧形成的下部侧斜面7连续而形成有下部侧平面 10。该下部侧平面10作为不具有构成刀刃5的功能的面而形成,因此不必是具有高平滑度的磨削面,可以形成为粗磨削面或者冲压面。在刀刃部1中,第一斜面6由平坦的面形成,且从尖端4到最大宽度部2的附近的区间由相同宽度(刀刃5到边界线6a的尺寸)形成。在包含两个刀刃5的面的下部侧形成的下部侧斜面7也作为平坦面形成。因此,刀刃5通过两个平坦面交叉而具有尖端变尖的尖锐形状。在这样的刀刃部1中,成为第一斜面6和第二斜面8的边界的边界线6a作为明确的棱而形成。如上所述,第一斜面6、下部侧斜面7可通过使用具有高平坦性且具有适度刚性的磨削材料而形成。作为这样的磨削材料,有磨石或背面由具有高刚性的框架支承的带状磨石等,可以有选择地利用。沿第一斜面6,在该第一斜面6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斜面8。该第二斜面8被形成为 相对于包含两个刀刃5在内的面的角度具有比第一斜面6的角度小的角度。而且,第二斜面8沿着第一斜面6经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的侧面为止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因此,成为第二斜面8和上部平面9的边界的边界线8a作为明确的直线状的棱线形成。由于两个刀刃5以尖端4为起点而形成,沿该刀刃5形成第一斜面6,进而沿第一斜面6在内侧形成第二斜面8,因此,两个第一斜面6交叉的线6b、两个第二斜面8交叉的线8b成为以尖端4为起点而相互连续的直线。第一斜面6在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侧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比第二斜面更靠刀柄部3 —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6在从刀A的刀刃部1经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的区间形成于第二斜面8的外周侧。因此,在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的区间,第一斜面6存在于比第二斜面8更靠刀柄部3侧的位置。但是,第一斜面6不必遍布在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形成的第二斜面8的全长上形成,只要是一部分即可。如上所述,刀A在刀刃部1的包含两个刀刃5的面的上部侧形成第一斜面6、第二斜面8、上部平面9,在下部侧形成下部侧斜面7、下部侧平面10。因此,刀A的侧视时的形状是在与刀刃部1对应的部位显现出刀刃5、棱线6a以及上部平面9、下部平面10。
另外,在包括刀A的最大宽度部2的附近的侧视时,以刀刃5与最大宽度部2交叉的点为顶点,随着朝向刀柄部3侧,形成第一斜面6、下部侧斜面7相互分离的两边,构成基于第一斜面6与上部平面9交叉的线、下部侧斜面7与下部侧平面10交叉的线的三角形状的侧面11。在该侧面11,下部侧的角成为下部侧斜面7交叉而形成的钝角的棱,上部侧的角形成第一斜面6交叉而形成的钝角的棱11a。尤其,侧面11的上部侧的棱Ila所成的角度 (第一斜面6与侧面11所成的角度)与第二斜面8相对于该侧面11直接交叉时的角度相比变大,可以大幅度减少切开组织的功能。即,第一斜面6对侧面11和第二斜面8交叉的角部分进一步进行倒角,侧面11的上部侧的棱Ila具有大的角度而形成。如此,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相比于第二斜面8存在于更靠刀柄部3侧的第一斜面6不与下部侧斜面7交叉,而与侧面11交叉。因此,在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 侧存在的第一斜面6的外周部位没有形成刀刃。在上述那样构成的刀A中,在从尖端4到最大宽度部2的刀刃部1中,尖锐的尖端 4和刀刃5对组织具有良好的切开性能,可以减小切开组织时的刺穿阻力。而且,在最大宽度部2,仅在刀刃5相对于侧面11交叉的顶点部分具有切开性能。但是,在通过最大宽度部2的同时刀刃5消失,而且,刀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的厚度随着侧面11的三角形而变大,因此在通过组织时产生要将切开部位压开的阻力(摩擦阻力)。进而,刀A的宽度在通过最大宽度部2的同时宽度尺寸变小,因此,侧面11从组织隔离,通过组织时的阻力变小。因此,直到刀A的最大宽度部2通过组织为止,刀刃5切开组织时的阻力是作为刺穿阻力而产生的,从最大宽度部2刚通过组织后,在该最大宽度部2要压开组织时产生的阻力与侧面11从组织隔离而引起的阻力的减少之间的差是作为刺穿阻力而产生的。即,在刀 A的最大宽度部2通过组织后,刺穿阻力不会急剧下降,而是逐渐变化。因此,医生可以容易识别最大宽度部2通过组织,能够可靠进行麻利的有效操作。接着,对于制造刀A的工序进行简单说明,如上所述,其中该刀A在从最大宽度部 2到刀柄部3侧的至少一部分在比第二斜面更靠刀柄部3 —侧存在有第一斜面6。首先,构成与目的刀A的平面形状对应的坯料。此时,在材质是钢或马氏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冲压将具有刀A的厚度的平板切成菱形。另外,在材质是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可以对具有预先被实施了冷拉拔加工而伸张为纤维状的组织的线材进行冲压加工,形成为菱形的平板状。对如上述那样形成的菱形的坯料,通过冲压或磨削形成第二斜面8,之后,通过对第二斜面8的外周侧进行磨削而在从尖端4经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侧的区间形成第一斜面6,从而可在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侧的至少一部分使第一斜面6存在于比第二斜面更靠刀柄部3—侧。接着,在形成了下步侧斜面7之后,经过包括规定的抛光工序在内的其他工序,从而可以制造刀A。在对菱形的坯料形成第一斜面6的情况下,通过沿刀刃5进行磨削,之后,改变坯料的姿势,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侧沿着侧面11进行磨削,从而可在从最大宽度部2 到刀柄部3侧的一部分使第一斜面存在于比第二斜面更靠刀柄部3 —侧。但是,优选不进行这种两阶段的磨削,而是连续进行沿着刀刃5的磨削和沿着侧面11的磨削。此时,可以根据与刀刃5对应的磨削和与侧面11对应的磨削而使坯料的姿势连续变化。在进行了这种磨削时,在刀A的包括最大宽度部2的前后附近,第一斜面6和第二斜面8的边界线6a成为曲线状,第一斜面6的宽度(从刀刃5到边界线6a的尺寸以及从侧面11到边界线6a的尺寸)变宽。另外,还可以在之前的工序先形成第一斜面6,而在后续工序形成第二斜面8。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刀A的刺穿阻力和比较例的刀的刺穿阻力的比较结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比较例A D、F、G的刀和本发明E的刀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比较例A D、F、G的刀和本发明E的刀的刺穿阻力的测定值的图。而且,测定刺穿阻力的实验是以切取成厚度400 μ m 450 μ m的猪眼的巩膜作为被刺穿材料,将要被验的刀垂直刺穿,用负载传感器测定其阻力来进行的。试验数是用三把刀各进行三次刺穿。在图3、图4中,比较例A的刀从尖锐的尖端经宽度最大的部位到刀柄部侧形成有平缓的曲线状的刀刃。在比较例A的刀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 160mN(毫牛,下同) 约95mN的范围。而且,刺穿阻力在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比较单调地减少,即将经过2秒(宽度最大部位通过被刺穿材料的时间)前急剧减少。此时,由于刺穿阻力小,所以可以说具有良好的切开性能。在比较例A的刀中,由于尖端尖锐且刀刃经过宽度最大部位而形成到刀柄部侧, 所以刺穿阻力小,具有良好的切开性能。但是,测定值的偏差大,且刺穿阻力单调减少,变化率大。因此,存在着医生难以明确识别宽度最大部位通过组织的时点的顾虑。比较例B的刀从尖锐的尖端到宽度最大部位形成大致直线的刀刃,从最宽部位到刀柄部侧没有形成刀刃,宽度尺寸直线减小。在比较例B的刀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 300mN 约190mN的范围。刺穿阻力在形成初期切开创口之后急剧减少而保持大致一定的值,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急剧减少。尤其,刺穿被刺穿材料时的大致一定的刺穿阻力处于约 220mN 约140mN的范围。在比较例B的刀中,刺穿阻力大,切开性能差。而且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刺穿阻力的变化大,存在着医生在切开组织时难以识别刀的宽度最大部位通过的顾虑。比较例C的刀在从尖锐的尖端到宽度最大部位形成有平缓的曲线状的刀刃,而从宽度最大部位到刀柄部则没有形成刀刃,宽度直线减小。在刀C的刀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210mN 约 IlOmN的范围。刺穿阻力的变化在形成初期切开创口之后逐渐减少,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比较急剧地减少。在比较例C的刀中,虽然不能说刺穿阻力特别大,但也不是小的值。而且,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变化也大。因此,存在着医生难以识别刀的宽度最大部位通过的顾虑。比较例D的刀在从尖锐的尖端到宽度最大部位大致直线地形成刀刃,从宽度最大部位到刀柄部宽度逐渐减小,之后,宽度呈向内侧凸出的曲线状减小。在比较例D的刀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 ISOmN 约120mN的范围。刺穿阻力的变化小,在组织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之后,以大致一定的刺穿阻力经过,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急剧地减少。在比较例D的刀中,虽然不能说刺穿阻力特别大,但也不是小的值。尤其,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的刺穿阻力大致一定,因此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变化极大。因此,存在着医生难以识别刀的宽度最大部位通过的顾虑。E是本发明的刀A。在该刀A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IOOmN 约60mN的范围。而且刺穿阻力的变化在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虽然稍微减少,但没有产生大的变化。而且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比较平缓地减少。在该本发明涉及的刀A(E)中,刺穿阻力小,且形成初期切开创口之后的变化小, 进而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变化也平缓。因此,医生可以减小通过组织时的力,且可以施加一定的力来切开。而且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时的刺穿阻力的变化也平缓,医生容易识别刀的最大宽度部通过。比较例F的刀具有与比较例D的刀大致同样的形状。即,比较例F的刀在从尖锐的尖端到宽度最大部位大致直线地形成刀刃,从宽度最大部位到刀柄部宽度逐渐减小,之后, 宽度呈向内侧凸出的曲线状减小。在比较例F的刀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 160mN 约130mN的范围。刺穿阻力的变化小,在组织上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刺穿阻力进一步增加,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急剧减少。在比较例F的刀中,虽然不能说刺穿阻力特别大,但也不是小的值。尤其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刺穿阻力增加,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变化极大。因此, 存在着医生难以识别刀的宽度最大部位通过的顾虑。比较例G的刀在从尖锐的尖端到宽度最大部位大致直线地形成刀刃,宽度最大部位的长度与刀刃部的长度大致相等,在该部位到刀柄部宽度稍微减小,之后,宽度呈向内侧凸出的曲线状减小。在比较例G的刀中,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是约 270mN 约170mN的范围。刺穿阻力在组织上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进一步增加,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急剧减少。在比较例G的刀中,刺穿阻力特别大。而且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了初期切开创口之后,刺穿阻力增加,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变化极大。因此,存在着医生操作时的负担大, 且难以识别刀的宽度最大部位通过的顾虑。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刀A在被刺穿材料上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产生的最大刺穿阻力的值是IOOmN,与其他的比较例相比是最小的。因此,本发明的刀A的刺穿性能最好。而且,在即将经过2秒之前的刺穿阻力的变化小(变化曲线的倾斜平缓)的是比较例A、C的刀以及本发明的刀A,但其中本发明的刀A的变化最小。因此,在本发明的刀A 中,当医生施加大致相同的力进行操作时,即使刀A的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也不会对组织带来过大的力,不用担心形成过大的切开创口。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刀A中,形成初期切开创口时的刺穿阻力小,且形成初期切开创口之后,最大宽度部通过之前的刺穿阻力的变化小,进而最大宽度部通过之后也存在刺穿阻力。因此,医生可以施加小的力使其通过组织,且以大致相同的力就可以切开组织。此外,在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的前后,由于刺穿阻力的变化都小,因此即使在医生施加大致相同的力来操作时,过大地切开组织的顾虑也少。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涉及的刀不存在刺穿组织将其切开时在组织上形成过大的切开创口的顾虑。因此,不仅是眼科手术,也可用于使切开创口的尺寸一定来切开的手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用刀,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尖锐尖端;刀刃部,其具有沿外周形成的第一斜面及由所述第一斜面构成的刀刃以及在所述第一斜面的内侧形成的第二斜面;最大宽度部,其与所述刀刃部连续形成;以及刀柄部,其与所述最大宽度部连续形成,所述刀刃部被形成为其平面投影形状是从尖锐尖端侧朝向所述最大宽度部宽度尺寸变大,在从所述最大宽度部到所述刀柄部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斜面存在于比所述第二斜面更靠所述刀柄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部具有在所述第一斜面的下部侧形成的下部侧斜面,所述刀刃是通过在上部侧形成的所述第一斜面和在下部侧形成的所述下部侧斜面交叉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下部侧斜面作为平滑度高于所述第二斜面的磨削面而形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医疗用刀,其保持小的刺穿阻力,且即使最大宽度部通过组织也不产生刺穿阻力的急剧的变化,可以提高操作性。为此,刀(A)具有尖锐尖端(4);刀刃部(1),其具有由沿外周形成的第一斜面(6)构成的刀刃(5)以及在第一斜面(6)的内侧形成的第二斜面(8);最大宽度部(2),其与刀刃部(1)连续形成;以及刀柄部(3),其与最大宽度部(2)连续形成,刀刃部(1)被形成为其平面投影形状是从尖锐尖端(4)侧朝向最大宽度部(2)宽度尺寸变大,在从最大宽度部(2)到刀柄部(3)侧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斜面(6)存在于比第二斜面(8)更靠刀柄部(3)侧。
文档编号A61B17/3211GK102256572SQ20098015086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齐藤雅彦 申请人:马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