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提取物及其作为有效成份的抗癌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22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漆提取物及其作为有效成份的抗癌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
技术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干漆为主要有效成份制备的药物制剂,及其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疾病之一,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球超过750万人死于癌症,有超过1200多万个癌症病例被确诊。随着全球人口增长,预计2050年,癌症致死病例和新确诊病例将分别增至1750万和2700万。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亡人数超过140万。癌症已成为我国各类疾病的死因之首,且发病率有猛增和年轻化趋势。目前化学药物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过去几年中,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一直都在增长,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总销售额为240亿美元,2007年猛增至396亿美元。虽然抗癌药物不断地被发现,但至今仍然没有一种有效药物可以征服癌症,而且随着新型癌症和抗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迫使人们努力寻找新型抗癌药物和新的治疗策略。纵观1981年到2002年期间世界上开发的新化学药物来看,约有60%的抗癌药物直接或间接来自天然产物(JNatProd,2003,66:1022-1237),表明自然界已经成为全球寻找抗癌药物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喜树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紫杉醇,Epothilone等分别被发现,标志着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紫杉醇的问世被誉为是世界抗肿瘤药物研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草药,1997,28(增刊)1-5)。癌症被称为恶性肿瘤,属于毒邪,其发病特点之一是病势凶猛,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在各种对付癌症的策略中,"以毒攻毒"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有效办法之一。砒霜是众所周知的毒剧中药,但因为其中的三氧化二砷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能协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而震惊世界,成为国际上治疗这种类型白血病时的首选药物(Blood,1996,88:1052-1061;ProcNatlAcadSciUSA,2009,doi:10.1073/pnas.0813280106)。雄黄也是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复方黄黛片中硫化砷能直接作用于癌蛋白,通过诱导其降解,从根本上逆转癌细胞的疯长,促使其分化成熟(ProcNatlAcadSciUSA,2008,105,4826-4831);最近的研究还显示硫化砷能激活蛋白泛素化等通路,并导致癌蛋白降解,协同伊马替尼阻断细胞周期,激活细胞程序化死亡通路,这一研究发现得到了科学界的承认,并使得硫化砷正在受到世界的关注(ProcNatlAcadSciUSA,2009,106:3378-3383)。鬼臼毒素为有毒中药八角莲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其抗癌作用显著,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化学合成工作吸引了世界众多科学家的参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1:6-9)。斑蝥素是我国传统毒性中药斑蝥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斑蝥素是丝氨酸和苏氨酸的抑制剂,这两种氨基酸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我国已经将斑蝥素作为抗肝癌和食管癌的重要药物应用到了临床实践(BioorgMedChem,2007,15:6126-613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70-1474)。蟾酥为有毒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主要含有甾类化合物,其中的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临床用于强心和治疗癌症,效果明显(动物活性成分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18-1542)。有临床报道瑞香狼毒对于肺癌、肝癌等治疗有效,中国和日本学者曾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抗肿瘤活性二萜成分(中华肿瘤杂志,1995,17:324-26)。纵观目前西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肿瘤化疗药物,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都是含有剧烈毒性的药物,然而也正是这些剧毒药物挽救了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癌症病人。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化疗药物的毒性与其疗效成正比,其毒性越大疗效也越好,所以,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机理之一是其细胞毒作用。我国古代早就有运用毒剧中药治疗疑难病(包括肿瘤)的丰富经验,如《医学问答》指出,"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且有"大毒大效,小毒小效,无毒无效"的论述,中国医圣张仲景更是开创了毒剧中药治疗顽症的先河。因此"以毒攻毒"在我国历代均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毒攻毒"也成为肿瘤治疗中重要和公认策略之一。"以毒攻毒"可以有效治疗疑难杂症,甚至立起沉疴,而不会轻易对患者造成伤害,这一点在经典古籍《内经》中早就有阐述,如"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是说对于怀孕的妇女用药,有病则病受之,只要正气足,对胎儿不会有什么妨碍的"。这种现象在中药中比较常见,即在人体生病时,即使有毒的药物而病受之,而对于人体无危害,但若人无病,此时就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用毒性或峻药治疗重症在历代都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癌症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上世纪70年代,哈佛医学院学者通过实验观察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发现肿瘤在没有营养供应下,只能长到并保持笔尖大小,而一旦有新生血管与其相连,肿瘤便获得营养,就会迅速以几何级数疯长,同时还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新生血管转移到其他器官,从而引起肿瘤转移,是导致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血管新生对肿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试图利用血管新生抑制剂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2004-200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批准了两种血管新生相关新药上市,用来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血管新生(即熟知的"饿死肿瘤疗法")已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通过抑制血管新生来抑制肿瘤被科学界称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疗法,具有革命式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此方法是通过切断肿瘤的养分供应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被业界认为对于绝大多数肿瘤都有作用,成为发展低毒、广谱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专门成立了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正在对众多血管生成抑制剂进行广泛研究,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进行I-III期临床试验研究,例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烟曲霉素类似物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尿激酶、Bufotanine等20多种。Bufotanine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已经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药物7天内即可产生疗效,并且无副作用。鉴于血管新生的重要性,国际著名科学杂志《Nature》甚至有文称"未来几十年里,血管新生研究将改变目前药物的面貌,全球至少有50亿人将从血管新生研究中受益。"总之,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特性密切相关,因此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已成为肿瘤药物研究中的热点(中医杂志,2008,49,1133-1135)。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应该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2008年国际著名杂志CancerResearch发表的中药藤黄树脂中发现的藤黄酸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迄今,未发现关于干漆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于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理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癌药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是一种以干漆乙醇提取物或乙酸乙酯提取物为主要有效成份制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药物片剂、胶囊剂等口服剂型或注射剂;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其提取物在制备抗恶性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干漆乙醇提取物,由下述方法制成将干燥的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乙醇冷浸、温浸或加热回流,取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得提取物浸膏;其中乙醇的浓度为5095%,乙醇体积每次为药材的210倍,提取次数为13次,冷浸每次110天,回流时间为每次14小时,温浸温度为60°C。具体地,取干燥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95%乙醇冷浸3次,每次用3倍于药材的体积的乙醇,每次72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干燥得干漆乙醇提取物浸膏。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下述方法制成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适当稀释,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6次,分取上层,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縮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下述方法制成将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乙酸乙酯冷浸、温浸或加热回流,取滤液,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縮得浸膏;其中乙酸乙酯的体积每次为药材的210倍,提取次数为13次,冷浸每次110天,回流时间每次为14小时,温浸温度为60°C。具体地,取干燥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95%乙醇冷浸3次,每次用3倍于药材的体积的乙醇,每次72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当稀释,水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4次,分取乙酸乙酯层,回收乙酸乙酯后干燥得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上述干漆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抗癌药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上述干漆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的上述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口服剂型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注射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白血病、肝癌、肺癌、食道癌、骨髓瘤、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是基于正向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即从在临床人种药理学中长期应用有效的中草药中去高效地寻找药效物质,从而使得这些一旦被发现的活性物质将具有现代临床价值;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抗癌药物靶点单一、治疗效果不佳、耐药性产生等问题,从具有千百年人群应用历史的中草药中目的性地寻找具有多靶点、或新颖作用途径的抗癌药物;其有益效果是从自然界中捷径发现新型抗癌药物,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从中医"以毒攻毒"、活血化瘀和止血收敛剂将可能和肿瘤血管生成5(angiogenesis)相关的假设出发,对18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定向活性筛选(颜色干扰的提取物进行了排除),发现其中4种提取物有效,且干漆的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为明显,表现在其对HL-60,Jurkat,K562,U937,H印G2,MCF和SGC7901等七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本发明还首次发现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划痕法试验显示其能在6小时内显著抑制HUVEC内皮细胞的迁移,并且还明显阻滞HUVEC成管。因此,干漆的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的显著抑制活性的发现,提示干漆的抗癌作用不仅仅是"以毒攻毒"的细胞毒途径,而且还和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是一种"多管齐下"的抗癌作用机制。本发明采用的干漆(Toxicodendronvernicifl皿m)属于传统中药,为漆树科植物漆树(RhusvernicifluaStokes)的干燥树脂,漆树原产我国,且生长迅速,因此资源丰富。本发明提取物所采用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有效成份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属于中、低极性,而高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如乙酸乙酯萃取后剩余的水液中的高极性成分无效。因此制备乙酸乙酯部位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类型也可以采用对准样品参照法,采用相应的大孔吸附树脂法同样可以获得。本发明提取物可以单独直接应用,可以相互组合应用,也可以与其它药物包括植物提取物组成复方的形式使用,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用辅料,制成多种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的药物可经口服和注射两种形式给药。使用量可根据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体重、所治疗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变化进行一次或多次使用。对成人来说,给药量每天可以30-200mg比较合适。图1A-G为本发明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HL-60JurkatK562U937H印G2MCF7SGC7901的IC5。值(yg/ml);图2A为举例说明CHYX470A(即图中CHYX470)抑制HUVEC增殖的量效关系HUVEC:IC50=1.25iig/ml;图2B-1和B-2分别为说明CHYX470A和CHYX470B抑制划痕法HUVEC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其中B-l上排为划伤后0小时;下排为划伤后7小时。左列为control,右列为CHYX470A(1.0yg/ml)。其中B-2上排为划伤后0小时;下排为划伤后7小时。左列为control,右列为CHYX479B(1.0iig/ml);图2C-1和C-2分别为说明CHYX470A和CHYX470B抑制HUVEC成管实验结果。C-1其中上排左列为对照组(不加药物);上排右列为药物组CHYX470A(10yg/ml)。C-2其中上排左列为对照组(不加药物);上排右列为药物CHYX470B(10yg/ml)。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干漆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取干燥干漆17公斤,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95%乙醇冷浸3次,每次60升,每次72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干燥得浸膏,提取率约为温浸或加热回流,取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得浸膏850克,提取率约为5%。实施例2: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取干燥干漆17公斤,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95%乙醇冷浸3次,每次60升,每次72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当稀释,水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4次,分取乙酸乙酯层,回收乙酸乙酯后干燥得萃取物250克。实施例3:干漆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取干燥干漆20公斤,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80%%乙醇冷浸2次,每次80升,每次96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干燥得浸膏,提取率约为温浸或加热回流,取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得浸膏950克。实施例4: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取干燥干漆20公斤,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85%乙醇冷浸3次,每次70升,每次96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当稀释,水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分取乙酸乙酯层,回收乙酸乙酯后干燥得萃取物300克。实施例5:按实施例1或2或3或4的方法制得提取物,按药物制备常规方法加注射用油,过滤,灌封、灭菌后可制成注射用乳剂。实施例6:按实施例1或2或3或4的方法制得提取物,按药物制备常规方法配以各种药用辅料可制成各种其它固体和液体制剂。实施例7:本发明提取物及其与药用辅料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的抗恶性肿瘤作用细胞毒活性。(1)实验原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抗肿瘤药物,多年来细胞毒类药物在人类征服癌症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该类药物仍占据抗癌药物的主要市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筛选一般采取MTT法,MTT为黄色化合物,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可作用于活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链,在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的作用下tetrazolium环开裂,生成蓝色的formazan结晶,formazan结晶的生成量仅与活细胞数目成正比(死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消失,不能将MTT还原)。还原生成的formazan结晶可在含50%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20%的十二甲基磺酸钠的MTT溶解液中溶解,利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OD值,以反映出活细胞数目,即可了解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本实验采取这一原理进行。(2)实验方法细胞毒实验是按照文献(J.Immunol.Methods1983,65,55-63;CancerRes.1988,48,589-601;Chin.J.Pharm.1993,24,455-457)通用方法进行的。简单而言,100贴壁细胞种到96孔微板中,在加药物前,贴壁12小时;悬浮细胞在将加受试药物前以IX105cellS/ml密度种到96孔微板。每个受试药物浓度分别为0.0625,0.32,1.6,8和40iiM,药物与细胞接触时间为48小时。然后,细胞生存能力按照文献(Am.J.Hygiene1938,27,493-497)方法测试,以105。值表示。(3)实验结果ICs。值(yg/ml)如表1及图1所示,其中CHYX470A为乙酸乙酯提取物;CHYX470B为乙醇提取物。表1本发明干漆提取物CHYX470A和CHYX470B的IC5。值(yg/m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实施例8:本发明提取物及其与药用辅料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的抗恶性肿瘤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1)实验原理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比如约1立方毫米时(约106个细胞),就具有形成血管的能力以获得养分和促进排泄,肿瘤血管生成也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内皮细胞是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内皮细胞具有增殖、迁移以及成管抑制的物质被认为将会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抗癌。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一个类型被广泛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模型研究,因此对HUVEC具有增殖、迁移和成管抑制的物质将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用于癌症治疗和防治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本实验采取这一原理进行。(2)实验方法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药物抑制HUVEC增殖试验是按照文献(BioorgMedChemLett2009;19:1851-1854)方法采用MTT进行测定的。简单而言,以1000HUVECs/孔将细胞种到96孔微板中,在加不同浓度的药物(药物溶解在DMSO或其它细胞可耐受的溶剂中,并控制其溶剂的终浓度)前,细胞贴壁20小时。在37t:孵育96小时后,细胞用MTT试剂处理,测定细胞活力,以IC5。值表示活性大小。HUVEC迁移能力实验HUVEC细胞迁移能力实验是按照文献(JCellBiol107:1199-1205)受伤愈合方法进行的。HUVEC以3X105/孔种到24孔板中,并用完全培养基于37。C含5%C02培养,24小时后,细胞换用低浓度血清(0.5%FBS)培养24小时。然后每孔HUVEC以水平方式用P100吸液管尖端进行划痕,随机选择三个含划痕的视野采用配备有相机的荧光倒置显微镜,在刚换新鲜培养基时对每孔划痕进行图像获得。继续孵育7小时,采取上面相同的方法对划痕进行图像获得。细胞迁移能力的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对照和受试药物7小时前后划痕变化而确定。HUVEC成管实验HUVEC成管实验按照文献(JNatlCancerInst95:388-399)方法进行。收获汇合的HUVEC,并用低浓度的血清培养基250毫升稀释(4.5X10力UVECs),含药物10i!g/ml,将其种到24孔板中,并设对照组,37t:孵育7小时,然后用装备有照相机的倒置荧光显微镜,随机选择3个视野进行图像获取,比较药物和对照组图像中管状结构以评价药物对成管的效能。(3)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A为举例说明CHYX470A(即图中CHYX470)抑制HUVEC增殖的量效关系HUVEC:IC5。=1.25yg/ml;B-1和B-2分别为说明CHYX470A和CHYX470B抑制划痕法HUVEC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其中B-l上排为划伤后0小时;下排为划伤后7小时。左列为control,右列为CHYX470A(1.0yg/ml)。其中B-2上排为划伤后0小时;下排为划伤后7小时。左列为control,右列为CHYX479B(1.0yg/ml)。C-1和C-2分别为说明CHYX470A和CHYX470B抑制HUVEC成管实验结果。C_l其中上排左列为对照组(不加药物);上排右列为药物组CHYX470A(10yg/ml)。C-2其中上排左列为对照组(不加药物);上排右列为药物CHYX470B(10iig/ml)。本发明制成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具有显著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对恶性肿瘤及其引起的多种不适症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由于其新颖和独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对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对肝癌前期肝硬化也有一定的疗效。制成的剂型符合临床需要,且使用和携带方便。权利要求干漆乙醇提取物,由下述方法制成将干燥的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乙醇冷浸、温浸或加热回流,取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提取物浸膏;其中乙醇的浓度为50~95%,乙醇体积每次为药材的2~10倍,提取次数为1~3次,冷浸每次1~10天,回流时间为每次1~4小时,温浸温度为6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漆乙醇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取干燥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95%乙醇冷浸3次,每次用3倍于药材的体积的乙醇,每次72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干燥得干漆乙醇提取物浸膏。3.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下述方法制成权利要求1所得的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适当稀释,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6次,分取上层,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縮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4.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下述方法制成将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乙酸乙酯冷浸、温浸或加热回流,取滤液,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縮得浸膏;其中乙酸乙酯的体积每次为药材的210倍,提取次数为13次,冷浸每次110天,回流时间每次为14小时,温浸温度为60°C。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取干燥干漆,粉碎成粗粉,置于容器内,用95%乙醇冷浸3次,每次用3倍于药材的体积的乙醇,每次72小时,不断搅拌,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当稀释,水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4次,分取乙酸乙酯层,回收乙酸乙酯后干燥得干漆乙酸乙酯提取物。6.抗癌药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或3或4的干漆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7.权利要求1或3或4的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8.权利要求1或3或4的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口服剂型中的应用。9.权利要求1或3或4的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注射剂中的应用。10.权利要求1或3或4的干漆提取物在制备抗白血病、肝癌、肺癌、食道癌、骨髓瘤、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传统中药为主要有效成份制备的药物制剂,它是以中药材干漆为主要有效成份制成片剂、胶囊剂等口服给药剂型或注射剂,以干漆为有效成份的口服剂型或注射剂可加入其它成份和辅料组成复方制剂,具有显著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效果,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白血病、肝癌、肺癌、食道癌、骨髓瘤、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文档编号A61P35/02GK101732373SQ20101003917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发明者吕青,程永现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