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8211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贝母花生产的产品,具体地涉及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贝母是一种化痰止咳、清热润肺的常用中药,具有十分悠久的药用历史,其药材的主要来源为百合科Liliaceae中的贝母属Fritillaria,此属全世界约有130种。典型的贝母属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是贝母家族中的珍品,是中药处方中化痰止咳、清热润肺的一味要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半球形。别名浙贝、大贝母、象贝、元宝贝、珠贝,鳞茎入药,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等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药材贝母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本草正义》载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纲目拾遗》载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野生于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在浙江宁波、磐安等地区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区也有示范栽培。而近年来浙贝母能抑制肺癌、肝癌等功效得到肯定以后,浙贝母更是身价百倍,价格与日攀升,产量和销量都急剧增加,浙贝母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现代研究表明,浙贝母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其生物碱和其苷,这些活性成分不仅存在于贝母中的鳞茎,而且在其茎中和花中都有分布,尤以花蕾中的生物碱含量为最高,达0.6%。但是,传统的药用都用贝母的鳞茎,而很少用其别的营养器官。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曾公布了贝母花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的治疗。临床的应用表明其鲜有不良反应报道,其毒性非常低,可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已经报道的浙贝母花产品主要有浙贝母花片和浙贝母花流浸膏,都是用于止咳,化痰,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等症。浙贝母花片是将水煮醇沉后的浓縮液与贝母花粉碎成的细粉及淀粉混合,压片包糖衣而成,但是其中的贝母花粉碎成的细粉中有很多的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在水煮醇沉中还有相当的一部分活性物质被一并沉淀下来丢弃掉了,从而造成了大量活性成分的流失。而浙贝母花流浸成为贝母花水煮醇沉的乙醇水溶液,不仅同样存在活性成分的流失问题,而且这种乙醇水溶液状态的产品也不便于运输,也不利于直接饮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留浙贝母花的活性物质,又能有效去除浙贝母花中很多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且便于运输的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l)将新鲜浙贝母花放入提取罐中,按浙贝母花和水的重量比为l:530加入水;(2)控制提取罐中的压力在11.5大气压,于5014(TC下提取13次后合并提取液,然后将合并的提取液在409(TC下真空浓縮至比重为1.051.2;(3)将步骤(2)所得的浓縮液泵入喷雾干燥塔顶部,在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为14020(TC和出风温度为609(TC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本发明的浙贝母花微粉。上述的喷雾干燥可以是离心喷雾干燥或压力喷雾干燥。本发明经喷雾干燥后的浙贝母花微粉可以原形形式作为产品,也可将其压成片剂,或者用胶囊分装机装成胶囊。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了低温(即在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为14018(TC和出风温度为609(TC下认为是低温)喷雾干燥工艺,不仅可以适用于大生产的要求,而且物料受热的时间很短,避免了浙贝母花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遭到破坏和流失。2.本发明制备的浙贝母花微粉为固体形态,不仅便于运输和储存,而且其水溶性很好,经液相色谱_质谱联用分析仪器分析显示含有水溶性较强的贝母素甲葡萄糖苷,贝母素甲葡萄糖苷不仅更加有利于人体吸收,而且它还可以在人体内胃酸作用下水解为贝母素甲,更有利于饮用,服药方便。图1是本发明的浙贝母花微粉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谱图;图中1为贝母素甲葡萄糖苷,2为贝母素乙,3为贝母素甲,4为异贝母素甲。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将采摘的新鲜的320kg浙贝母花放入多动能提取罐(DTQ-3.0,浙江温州)中,加入浙贝母花10倍重量的水,控制提取罐中压力在1.2大气压下,于9(TC下提取两次后合并滤液(提取液),在6(TC下真空浓縮至比重为1.08,将浓縮液泵入离心喷雾干燥塔顶部,在离心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为15(TC、出风温度8(TC的条件下,喷雾干燥至含水量在5%以下,得本发明的浙贝母花微粉80kg。依据国标GB/T5009.124-2003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见表l,表明加工出来的浙贝母花微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见图1)表明其含有和浙贝母鳞茎相同的贝母素甲3和贝母素乙2,而且还含有水溶性较强的贝母素甲葡萄糖苷l,它不仅更加有利于人体吸收,而且它还可以在人体内胃酸作用下水解为贝母素甲。实施例2将实验例1所得到的浙贝花微粉用压片机压成片剂。实施例3将实验例1所得到的浙贝花微粉用胶囊分装机装成胶囊。表1实施例1所得的浙贝母花微粉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含量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包括(1)将新鲜浙贝母花放入提取罐中,按浙贝母花和水的重量比为1∶5~30的比例加入水;(2)控制提取罐中的压力在1~1.5大气压,于50~140℃下提取1~3次后合并提取液,然后将合并的提取液在40~90℃下真空浓缩至比重为1.05~1.2;(3)将步骤(2)所得的浓缩液泵入喷雾干燥塔顶部,在喷雾干燥塔的进风温度为140~200℃和出风温度为60~9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本发明的浙贝母花微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喷雾干燥为离心喷雾干燥或压力喷雾干燥。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1)将新鲜浙贝母花放入提取罐中,按浙贝母花和水的重量比为1∶5~30的比例加入水;(2)控制提取罐中的压力在1~1.5大气压,于50~140℃下提取1~3次后合并提取液,然后将合并的提取液在40~90℃下真空浓缩至比重为1.05~1.2;(3)将步骤(2)所得的浓缩液泵入喷雾干燥塔顶部,在喷雾干燥塔的进风温度为140~200℃和出风温度为60~9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本发明的浙贝母花微粉。本发明提供的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既保留浙贝母花的活性物质,又有效去除浙贝母花中很多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且产品便于运输。文档编号A61K36/8966GK101785826SQ201010122848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发明者任红星,吴世华,吴定芳,吴平,李建伟,梁君玲,郭梦喆申请人:宁波天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