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31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有关一种计量容器,详而言之,系指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常见装有药液的挤压式滴瓶,其瓶嘴结构通常呈锥形体,接近瓶身的部分内径大、远离瓶身的部分内径小,通过瓶嘴小开口的设计可达到微小剂量滴液的输出;例如,需18滴的滴液始可达到输出液体总量Icc ;使用者可依所需总量而按压滴瓶,使输出单次或多次滴液。然而,滴液输出不如预期稳定,使用者施力一旦过度,原本可单次输出并能供计数的滴液,可能因为连续喷出或滴量过大,而造成滴量不准确;又,如实际应用或实验配药,例如施打疫苗或补充营养品等,将根据不同药剂特性需要较大的输出总量,如3cc,需要更加关注力道的控制与滴液滴出的次数,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输出过少的药液固然在安全剂量内、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输出过多的药液则产生药液浪费、更严重者将诱发中上述传统的滴瓶仍具不便的缺失,实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可使每次输出的滴量固定,达到控制剂量的功效,并可减少滴管与量杯的使用。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对于较大总量的滴量输出,具有简便与精确的功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含有可受压的一软质瓶身,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一喷头,呈透明或半透明,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 ;该喷头内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而能目视液体体积;该喷头顶端具有一喷口,而底面贯穿一通孔;以及一输送结构,容置于该瓶身内、且连接至该喷头;其具有由一第一输送管、一余液贮存体、与一第二输送管所形成的一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该余液贮存体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该第一输送管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其底端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底部;该第二输送管至少具有一前端与一末端;该前端穿过该喷头底面的通孔而伸入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该末端穿入该余液贮存体内并接近该余液贮存体底面、且连通该余液贮
存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顺向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根据本发明另一种方式,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含有可受压的一软质瓶身,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
一喷头,呈透明或半透明,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 ;该喷头内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而能目视液体体积;该喷头顶端具有一喷口,而底面贯穿一通孔;以及一输送结构,容置于该瓶身内、且连接至该喷头;其具有由一第一输送管、一余液贮存体、与一第二输送管所形成之一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该余液贮存体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该第一输送管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而其底端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底部;该第二输送管至少具有一前端与一末端;该前端穿过该喷头底面的通孔而伸入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该末端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底端,该末端连通该余液贮存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顺向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根据本发明再一种方式,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含有可受压的一软质瓶身,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一喷头,呈透明或半透明,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 ;该喷头内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而能目视液体体积;该喷头顶端具有一喷口,而底面贯穿一通孔;以及一输送结构,容置于该瓶身内、且连接至该喷头;其具有由一第一输送管、一余液贮存体、与一第二输送管所形成的一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该余液贮存体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该第一输送管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其底端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底部;该第二输送管具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的一弯折部,该第一段的自由端为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该第二段的自由端系该第二输送管的末端;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穿过该喷头底面的通孔而伸入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该第二输送管的末端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底面,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顺向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据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再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本发明的该滴瓶构造,使每次输出的滴量预先在喷头内达一定量,以达到固定并准确控制剂量的功效,以减少滴管与量杯的使用。本发明的该滴瓶构造,可使除定量滴液之外的其他余液,先暂存至该余液贮存室, 而不使余液流入喷头内影响剂量。本发明的该滴瓶构造,使输出滴量累积达一定量,进而一次性输出,不仅可省略公知滴瓶欲输出较大剂量时所需反复操作并注意次数的困扰,更可进一步大幅减少滴管与量杯的使用。


图1所示,为本发明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2所示,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A至D所示,为本发明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输送结构,其另一实施态样的剖视图;图7A至E所示,为本发明图5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所揭露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1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与立体分解图,其包含有一软质瓶身20、一喷头30、以及一输送结构40。该软质瓶身20呈中空而可容纳液体L,并具软质壁面22而可受压;该软质瓶身20 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24,通常该瓶口 M内径窄于系瓶身内径,呈一平口状,以便与该喷头30
纟口口。该喷头30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 M ;该喷头30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32 ;该喷头30可目视液体体积而呈半透明或透明;其于顶部渐缩内径呈一尖锥段,并在顶端开设一喷口 34 ;其于底面贯穿一通孔36 ;其于底面的下环设有可套入该软质瓶身20的该瓶口 M的一套接部38。该套接部38呈筒状,其设计构形非本发明之所限,其功效系通过该套接部38塞入该瓶口 24,而达到该喷头30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 M的效果。 该喷头30于周面具有刻度,而可确知该液体体积,因此能获得准确剂量,且喷头尺寸可依需求制作;欲卸除该喷头30可通过移出该套接部38达成;因此,使用者可依据用量需求更替不同尺寸的喷头。该输送结构40接设至该喷头30,提供依序由一第一输送管42、一余液贮存体44、 与一第二输送管46所形成的一流动路径P。该余液贮存体44内部形成有可呈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442。余液贮存体44可悬空于瓶身20内,亦可使该贮存体44顶面固着于喷头30底端。该第一输送管42系为长管,容置于该瓶身20内,并位于该余液贮存体44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44底端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442,而其底端则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20 底部。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输送管46至少具有一前端462与一末端464 ;该前端462由该余液贮存室442穿过该喷头30底面的通孔36、而伸入该喷头30的储液空间 32 ;该末端464位于该余液贮存体44内并接近该余液贮存体44底面、且连通该余液贮存室 442。该第二输送管46的该前端462穿过该喷头30底面的通孔36后,可延伸接近该喷头30的尖锥段,使该第二输送管46的该前端462于该喷头30内具足够长度,避免长度不足造成无预期的液体逆流。该第二输送管46的该前端462,可再朝该喷头30内壁弯折, 其功效包括当该喷头30的储液空间32内的液体超过预期时,该第二输送管46的该前端 462呈偏折且较笔直,更容易操作液体回流,可令该储液空间32内的液体得以保持在预定剂量;另一功效在于当液体流动时,可使之先喷流至该喷头30内壁,而顺内壁面流下;又一功效则可避免液体从该第二输送管46的该前端462喷出时,依液体的惯性路径,径从该喷口 34喷出造成困扰。欲避免液体从喷口 34喷出的困扰,亦可调整该第二输送管46的该前端462的出口与该喷口 34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亦即,在滴瓶的纵向方向上,该前端462的出口与该喷口 ;34具有位差,并不位于喷口正下方。请参阅图3A至D,为本发明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1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A,当挤压该软质瓶身20时,该瓶身20软质壁面22朝内弯曲,造成外低内高的压力差,压迫瓶内空气推挤瓶内液体Li,使其顺向沿由该第一输送管42、该余液贮存体44、与该第二输送管46所形成的该流动路径P导引至该喷头30的储液空间32内;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该余液贮存体44的该余液贮存室442内会保有流动液体L2 ;而该喷头30 具刻度而可目视确知欲输出液体L3的体积。如图3B,当该喷头30的该储液空间32内盛装的欲输出液体L3到达所需的剂量后,即释放施加该软质瓶身20的压力,此时该软质瓶身20形成外高内低的压力差,使外界空气自瓶外逆向沿该流动路径P回补于软质瓶身20中。该喷头30内欲输出液体L3即呈定量;原于图3A中,暂存该流动路径P内的液体,受空气逆向推挤,回流至瓶身20内,而不致残留;回流液体回补该瓶身20内之后共同形成液体Li’;根据连通管原理,该第一输送管 42在下段处仍留存有与液体Li’等高的部分液体L4。如图3C,倒置该滴瓶构造10,该喷头30内定量液体L3朝低位能处流动;而液体L4 沿该第一输送管42流动,于留存该余液贮存体44内而形成余液L2’,使余液L2’不会混入喷头30的定量液体L3。再挤压该瓶身20,压迫瓶内空气顺向沿该流动路径P至该喷头30, 将喷头30内的定量液体L3由该喷口 34输出定量滴液。如图3D,保持挤压的瓶身20,将该滴瓶构造10回复正立状态,该余液贮存体44内留存的余液L2’沿该第一输送管42回流至该瓶身20作为液体Li”。此后,释放施加该软质瓶身20的压力,使外界空气又自瓶外逆向回补,可确定该输送结构40无液体残留。本发明的该滴瓶构造10,可使除定量液体L3之外的液体,即余液L2’,先暂存至该余液贮存室442,可避免余液L2’混入该喷头30内而影响液体L3的剂量,进而达到单次输出的滴液可定量并受准确控制。又,相较于公知滴瓶欲输出较大剂量时所需反复操作并注意次数的困扰,本发明的该滴瓶构造10使输出液先在喷头30内累积到所需剂量再一次性输出,可免除前述困扰, 使用者不必费神于滴量计次的细节上,也不必对滴瓶的压挤施力过于小心,能降低产生不当剂量的风险;进一步地,一次性的较大定量输出更可大幅减少滴管与量杯的使用。因而, 本发明的该滴瓶构造10可谓达到精确剂量,更具有操作简便的功效。由于该余液贮存体44目的系作为留存余液之用,其设置位置以接近该喷头30为较佳,而该输送结构40的该第二输送管46亦以离开瓶内液面较远为佳。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余液贮存体44与该喷头30的连接形态系互相连接该余液贮存体44接设该喷头 30底面;该余液贮存体44的周面宜略小于该瓶口 M的周面、并与该喷头30的该套接部38 之间留有余裕空间。此外,两者可进一步一体成型,可更保证该喷头30与输送结构40之间的接合无缝细,不致使气体逸出而影响操作功效。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一余液贮存体4 与该喷头30a虽不互为连接,该余液贮存体4 的设置位置仍靠近该喷头30a。此外,为达到较佳的空间使用效率,另一种不同于图1与图4的实施态样,余液贮存体可部分地设置喷头内(图未示)。前述各组件的实施态样,系用以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而非限制。再参阅图4,其亦提供第二输送管的另一实施态样第二输送管46a至少具有一前端46 与一末端46 ;该前端46 穿过该喷头30a底面的通孔36a、而伸入该喷头30a的储液空间32a ;第二输送管46a旁设于该余液贮存体4 外侧;该末端46 位于该余液贮存体4 外、接设该余液贮存体4 周面底端,该末端46 连通该余液贮存室44加。图4 所揭露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余液贮存体与喷头的连接态样、以及第二输送管的实施态样, 并不局限于同时实施。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结构与各组件的实施态样,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同;其差异处在于第二输送管46b大致呈U形的构形,包含有一第一段F、一第二段S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的一弯折部466b。该第一段F的自由端为第二输送管的前端462b,而该第二段S的自由端则为第二输送管的末端464b。该第一段F 穿经该余液贮存体44b,再穿过该喷头30b底面的通孔36b,使该前端462b伸入该喷头30b 的储液空间32b ;该末端464b位于该余液贮存体44b外、接设该余液贮存体44b底面,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442b。请参阅图6,该输送结构40b更进一步于该余液贮存体44b底面,形成至少具有一导引面48b,该导引面48b介于该余液贮存体44b底面与该第一输送管42b连通处、或/和该余液贮存体44b底面与该第二输送管46b连通处;该导引面48b的设计构形并非局限于本发明所揭示的,主要功效系使液体流动时可更轻易通过该余液贮存体44b,降低液体残留(于该弯折部466b)的机率。请参阅图7A至E,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具有弯折部466b)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7A,挤压该软质瓶身20b,压迫瓶内空气推挤液体Li,使其顺向沿流动路径P 导引至该喷头30b的储液空间32b内;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该余液贮存室442b内会保有流动液体L2 ;而该喷头30b可目视欲输出液体L3的体积。如图7B,当欲输出液体L3到达所需剂量后,即解除施予该软质瓶身20b的压力, 外界空气自瓶外逆向沿该流动路径P回补于软质瓶身20b中。此时,该喷头30b内欲输出液体L3即呈定量;原于图7A中,暂存该流动路径P内的液体,受空气逆向推挤,回流至瓶身 20b内,而不致残留;回流液体回补该瓶身20b内之后共同形成液体Li’;该第一输送管42b 于下段处留存有与液体Li’等高的部分液体L4。如图7C,倒置该滴瓶构造10b,液体L4流动至该余液贮存体44b内形成余液L2’, 使余液L2’不会混入喷头30b的定量液体L3。再挤压该瓶身20b,压迫瓶内空气顺向沿该流动路径P至该喷头30b,定量液体L3则由该喷口 34b输出。如图7D,保持挤压的瓶身20b,将该滴瓶构造IOb回复正立状态,使该余液贮存体 44b内留存的余液L2,,其中一部分回流至该第二输送管46b的该弯折部466b中形成余液 L2” ;其他部分则由第一输送管42b回流至该瓶身20b作为液体Li”。再释放施加该软质瓶身20b的压力,该瓶身20b形成内外压力差,如图7E,外界空气又自瓶外逆向沿该流动路径P被导引至软质瓶身20b中,将留存于该弯折部466b中的余液L2”,推挤回该瓶身20b内。参阅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结构与各组件的实施态样大致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同;本实施例提供第二输送管的又一实施态样,其中第二输送管46c的第一段F’ 旁设于该余液贮存体Mc外侧,而不穿过该余液贮存体Mc ;第二输送管46c的前端462c同样自喷头30c的通孔36c穿入储液空间32c。该第一段F’可于瓶身20c内悬空,或与该余液贮存体Mc外侧壁面连接,增加其稳定性。所述滴瓶构造为一挤压式滴瓶,由软质材料,如PVC,所制成,其喷头至少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使用者可据以判读滴液剂量。上揭诸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含有 可受压的一软质瓶身,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一喷头,呈透明或半透明,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该喷头内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而能目视液体体积;该喷头顶端具有一喷口,而底面贯穿一通孔;以及一输送结构,容置于该瓶身内、且连接至该喷头;其具有由一第一输送管、一余液贮存体、与一第二输送管所形成的一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 该余液贮存体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该第一输送管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 其底端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底部;该第二输送管至少具有一前端与一末端;该前端穿过该喷头底面的通孔而伸入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该末端穿入该余液贮存体内并接近该余液贮存体底面、且连通该余液贮存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顺向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该前端由该余液贮存室穿经该喷头的通孔而连通该储液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朝该喷头内壁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的出口并不位于该喷头的喷口正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周面具有刻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底端设一套接部,并以该套接部套接该瓶身的瓶口。
7.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含有 可受压的一软质瓶身,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一喷头,呈透明或半透明,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该喷头内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而能目视液体体积;该喷头顶端具有一喷口,而底面贯穿一通孔;以及一输送结构,容置于该瓶身内、且连接至该喷头;其具有由一第一输送管、一余液贮存体、与一第二输送管所形成之一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 该余液贮存体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该第一输送管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 而其底端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底部;该第二输送管至少具有一前端与一末端;该前端穿过该喷头底面的通孔而伸入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该末端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底端,该末端连通该余液贮存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顺向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旁设于该余液贮存体外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朝该喷头内壁弯折。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的出口并非位于该喷头的喷口正下方。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周面具有刻度。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底端设一套接部,并以该套接部套接该瓶身的瓶口。
13.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含有可受压的一软质瓶身,于顶端开设一瓶口 ;一喷头,呈透明或半透明,可拆卸式组接并密封至该瓶口;该喷头内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储液空间,而能目视液体体积;该喷头顶端具有一喷口,而底面贯穿一通孔;以及一输送结构,容置于该瓶身内、且连接至该喷头;其具有由一第一输送管、一余液贮存体、与一第二输送管所形成的一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该余液贮存体内部形成有可盛装液体的一余液贮存室;该第一输送管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其顶端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 其底端向下延伸接近该瓶身底部;该第二输送管具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的一弯折部,该第一段的自由端为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该第二段的自由端系该第二输送管的末端; 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穿过该喷头底面的通孔而伸入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该第二输送管的末端位于该余液贮存体外,接设该余液贮存体底面,并连通该余液贮存室;该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顺向沿该流动路径导引至该喷头,待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达所需剂量后,由该喷口输出定量滴液。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该第一段穿经该余液储存体内,再自该喷头的通孔而穿入该储液空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该第一段旁设于该余液贮存体外侧。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朝该喷头内壁弯折。
17.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管的前端的出口并非位于该喷头的喷口正下方。
18.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周面具有刻度。
19.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底端设一套接部,并以该套接部套接该瓶身的瓶口。
20.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定量输出之滴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余液贮存体底面至少具有一导引面,形成于该第一输送管与该第二输送管连通处。
全文摘要
一种可定量输出的滴瓶构造,包括可受压的软质瓶身、可拆卸式密封至软质瓶身瓶口的喷头、以及接设至喷头的输送结构。喷头顶端具有喷口,底面贯穿有通孔。输送结构提供依序由第一输送管、余液贮存体、与第二输送管所形成的一流动路径。第一输送管一端连通余液贮存体,另端向下延伸接近瓶身底部。第二输送管至少具有前端与末端;其前端穿过喷头底面的通孔与该喷头的储液空间连通,末端则与该余液贮存体内的余液贮存室连通。瓶身受压时,将推挤液体依序沿流动路径导引至喷头,于喷头的储液空间内盛装至预定体积后,由喷口输出定量滴液。
文档编号A61J1/20GK102198047SQ20101012867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2日
发明者白喜文 申请人:白喜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