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52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氟化物防龋经历了 40多年,包括饮水加氟、含氟牛奶或含氟食盐、局部涂氟(含 氟牙膏、含氟凝胶、含氟漱口水)等多种措施,由于氟化物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人群中的龋患 率,而被公认为当前世界上有效的防龋措施。口腔医学界人士曾提出“氟化物防龋是20世 纪口腔预防医学中的重大成果之一”,但氟化物对人体利弊的衡量迄今仍是口腔医学领域 中有争论的课题。目前看来,氟制剂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氟斑牙、氟骨症等。因此, 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无氟制剂越来越受到龋病防治领域学者们的重视。目前,还使用一些抗菌剂来防治龋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剂和化学合成药,在清除 口腔致病菌的同时,破坏了口腔的生态平衡。同时,长期应用抗菌药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 用,如浮肿、高血压、诱发和加重感染等。并且,抗生素类药物局部应用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长期局部应用还会造成菌群失调和真菌感染。上述情况在小儿中的情况尤为明显。而如果 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不会破坏口腔的生态平衡。同时“回归自 然”、“绿色疗法”以其特有的疗效和安全性正在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近年来,将中药应用于 预防和治疗龋齿的药理和机理的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 进展。因此研制一种疗效确切、方便实用的防治龋齿的药物正在成为必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它是由下述原料 药按照重量份制成的药剂黄芩4 8份、厚朴6 10份、连翘1 5份、茵陈1 3份、 五倍子1 5份、金银花3 6份、刺五加1 5份、绿茶10 15份、红花3 7份和蜂蜜 10 20份。优选地,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照重量份制成的药剂黄芩5份、厚朴8份、连翘3 份、茵陈1份、五倍子3份、金银花5份、刺五加1份、绿茶10份、红花5份和蜂蜜15份。优选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为口含片或漱口液。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称取 黄芩50克、厚朴80克、连翘30克、茵陈10克、五倍子30克、金银花50克、刺五加10克、绿 茶100克、红花50克、蜂蜜150克和水500克,置于密封的烧瓶内,在70°C的水浴下加热2 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漱口液。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处方简单,均为常见中药,价格便宜,疗效明 确,患者适应性强,适于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 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 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称取黄芩50克、厚朴80克、连翘30克、茵陈10克、五倍子30克、金银花50克、刺 五加10克、绿茶100克、红花50克、蜂蜜150克和水500克,置于密封的烧瓶内,在70°C的 水浴下加热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漱口液。在使用漱口液时,一般一次使用10_20ml。使用本发明的漱口液时,可以在饭后多 次漱口,也可以一次口含数分钟。漱口液可以吐掉,也可以直接咽下。实验例1 对口腔致龋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致龋菌,它们通过对牙面的粘附,形成 牙菌斑,使牙齿产生龋坏,因此抑制和杀灭致龋菌对防治龋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实验例 中,采用本领域中经典的滤纸片法来进行抑菌试验,其中1.材料1.1供试菌种粘性放线菌(A.viscosusATCC 15987)和变形链球菌(S. mutans ATCC 25175)购 自上海三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 2培养液营养琼脂和营养肉汤,购自上海三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 3试验方法将粘性放线菌(A.viscosusATCC 15987)和变形链球菌(S. mutans ATCC 25175) 接种于琼脂平板营养液平面上,接种时均勻密布。镊取无菌圆形滤纸片浸入实施例1中的 漱口液,充分浸渍后,贴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营养液平面上。将琼脂平板置于37°C的培 养箱内,温育24小时。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测定3次取平均值。1. 4 结果粘性放线菌(A.viscosus ATCC 15987)的抑菌环的平均直径为30. 34 mm,变形链 球菌(S. mutans ATCC 25175)的抑菌环的平均直径为26. 47mm,表明本发明的漱口液具有 明显的抑菌效果。实验例21.临床资料选择40例浅中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龋病学》(岳松龄主编.第1版,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24-225,280-281)的诊断及分度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组。其中试验组20例,年龄范围为4-7岁,平均5. 6岁,其中男女各10例;对照组20例,年 龄范围为4-7岁,平均5. 4岁,其中男女各10例。2.观察方法试验组施用实施例1中制得的漱口液,每天3次,均在餐后漱口,每次20ml,漱口 30秒即可,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施用本发明所述的漱口液。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日 的饮食和起居习惯都相同。
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菌斑指数变化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的标准。将菌斑指数减少1个以上评定为有 效,将菌斑指数保持不变或增加1个以上评定为无效。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由Silness和Loe在1964年提出,根据压面菌斑 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用视诊的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检查是用探针轻划牙面,根据菌斑的量和厚度记 分。菌斑指数科检查全口牙面,也可检查选定的几颗牙。每颗牙都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 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以及舌面。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之和除以4,个人记分为每 颗牙几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0 =龈缘区无菌斑;1 =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挂出菌斑;2 =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 =龈沟内或龈缘区即邻面有大量软够。根据上述方法测定试验前和一个疗程后的菌斑指数,并根据菌斑指数变化得到下 面的试验结果。4.试验结果对于试验组,有15例患者的菌斑指数减少2,5例患者的菌斑指数减少1。对于对 照组,16例患者的菌斑指数增加1,4例患者的菌斑指数增加2。实验例3: 口感请20例试验组的受试者使用实施例1的漱口液。20位患者均表示该漱口液的口 感良好,其中有8为患者在未做任何建议或暗示的情况下就自行咽下。实验例4 口腔的口气状况20例试验组受试者的口气较为清新,甚至有茶的芳香。而20例对照组中的受试者 的口气较为难以忍受,15例甚至有令人呕吐的感觉。
权利要求
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照重量份制成的药剂黄芩4~8份、厚朴6~10份、连翘1~5份、茵陈1~3份、五倍子1~5份、金银花3~6份、刺五加1~5份、绿茶10~15份、红花3~7份和蜂蜜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照重 量份制成的药剂黄芩5份、厚朴8份、连翘3份、茵陈1份、五倍子3份、金银花5份、刺五 加1份、绿茶10份、红花5份和蜂蜜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口含片或 漱口液。
4.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称取黄芩50克、厚朴 80克、连翘30克、茵陈10克、五倍子30克、金银花50克、刺五加10克、绿茶100克、红花 50克、蜂蜜150克和水500克,置于密封的烧瓶内,在70°C的水浴下加热2小时,过滤,收集 滤液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照重量份制成的药剂黄芩4~8份、厚朴6~10份、连翘1~5份、茵陈1~3份、五倍子1~5份、金银花3~6份、刺五加1~5份、绿茶10~15份、红花3~7份和蜂蜜10~20份。本发明还提供所述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儿龋齿的药物处方简单,价格便宜,疗效明确,患者适应性强,适于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1862399SQ20101021032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赵丽侠 申请人:赵丽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