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27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是嘌呤代谢絮乱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 或肾脏排泄减少导致体内血尿酸升高而发生的一种以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 风石慢性关节炎及肾脏病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痛风多发生于老年人、肥胖及 脑力劳动者。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风, 酒精亦能诱导高尿酸血症。目前,西医对痛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常用的西药秋水仙碱、非留体抗炎药和糖皮 质激素等常产生过敏、胃出血、精神忧郁等毒副作用,因其毒副反应,临床运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标本兼 治,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 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威灵仙15-20g,山药20-30g,炒薏苡仁20-30g,苍术10_15g,川芎 10-15g,鸡血藤 10-15g,川牛膝 10-15g,元胡 10_15g,黄柏 10_12g,桑枝 10_15g,土茯苓 15-20g。本发明中药的威灵仙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 癖积为主药。山药补脾胃,益肺肾;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健脾止泻;苍术燥湿,健脾, 祛风;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利尿通淋,补肝肾;元胡活血,理气,止痛;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桑枝祛风湿通经络达 四肢利关节,并有镇痛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药理研究显示威灵仙具有溶解尿 酸,解热镇痛的作用;土茯苓、炒薏苡仁、苍术可促进尿酸从肾排出;山药有增加免疫力的 作用;川芎能镇痛,镇静,镇痉挛作用;元胡有镇痛,解痉,镇吐作用;鸡血藤、川牛膝有镇痛 和利尿作用;黄柏有利尿和健胃作用。本发明中药水煎服,共煎煮两遍。先将中药精选后,用水浸泡2-3小时,第一遍煎 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剩余约150ml药液滤出;第二遍煮沸后再文火煎20分钟,剩余约 150ml药液滤出。两遍煎出的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50ml。本发明中药为汤剂型,药源广、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 作用。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98. 2%,治愈率70. 9%。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验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是由下列质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威灵仙15-20g,山药20-30g,薏苡仁20-30g,苍术12_15g,川芎10_15g,鸡血藤10_15g,牛膝 10-15g,元胡 10-15g,黄柏 10-15g,桑枝 10_15g,,土茯苓 15_20g。实验例2. —种治痛风的中药,其优选是威灵仙20g,山药30g,炒薏苡仁30g,苍术 15g,川芎12g,鸡血藤15g,牛膝15g,元胡12g,黄柏12g,桑枝12g,土茯苓20g。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临床应用多年,所治病例多是中年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最小年龄41 岁,最大年龄61岁。病程短者2个月,多者11年。血尿酸465-621 μ mol/L(酶比色法,全 自动型,参考值男 202 μ mol/L-416 μ mol/L, ± 142 μ mol/L-339 μ mol/L)。本发明解决的方案是依据痛风是因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致使湿浊内生;肾分 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障碍。此时若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促使湿浊流注于 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而形成痹痛。治宜清热祛湿,通痹止痛。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为汤剂型,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 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有效率98. 2%,治愈率70. 9%。二、诊断标准按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照美国风 湿病协会1997年制定的有关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三、煎服法及注意事项本发明水煎服用,先将中药精选后,用水浸泡2-3小时,第一遍煎沸后再用文火煎 30分钟,剩余约150ml药液滤出;第二遍煮沸后再文火煎20分钟,剩余约150ml药液滤出。 两遍煎出的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50ml。注意事项调节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高嘌呤食物,禁止饮酒、多饮水、防风 寒、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四、疗效判断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尿酸、血沉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血尿酸基本正

巾ο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功能明显进步,生活由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血 尿酸有一定降低。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五、治疗效果服用10天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明显好转,两疗程痊愈。重者服药两疗程明显好 转,三疗程痊愈。据临床应用本发明的55例患者统计,临床痊愈39例,占70. 9% ;显效13 例,占23. 6% ;有效2例,占3. 7% ;无效1例占1.8% ;愈显率94. 5%。六典型病例1、孙XX、男、42岁,2006年9月3日就诊,右足第一拇趾突然红肿剧痛,局部感觉过 敏、发热、压痛及活动受限。周围血液中白细胞计数12.0X109/L,血红细胞沉降率40mm/h, 血尿酸520ymol/L。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给予本发明汤药治疗。服药10剂,症状完 全消失,周围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正常。
2、李XX、女、58岁,2008年3月4日就诊,患者患“痛风性关节炎”8年,反复发作, 曾多次服用秋水仙碱等药,效果不理想,今日左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血尿酸598 μ mol/L, 尿蛋白(+),要求用中药治疗。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10天,诸症大减,继服10剂,症状完全 消失,活动自如,血尿酸正常,尿蛋白消失。两年随访未复发。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质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威灵仙15 20g,山药20 30g,炒薏苡仁20 30g,苍术10 15g,川芎10 15g,鸡血藤10 15g,川牛膝10 15g,元胡10 15g,黄柏10 12g,桑枝10 15g,土茯苓15 2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威灵仙15-20g,山药20-30g,炒薏苡仁20-30g,苍术10-15g,川芎10-15g,鸡血藤10-15g,川牛膝10-15g,元胡10-15g,黄柏10-12g,桑枝10-15g,土茯苓15-20g。本发明中药为汤剂型,药源广、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98.2%,治愈率70.9%。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1940739SQ20101028236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丰建萍, 于力强, 王淑英 申请人:王淑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