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03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性皮损而自觉瘙痒的皮肤病,中医称"痒风","风 瘙痒"。皮肤瘙痒发病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皮下组织含水量减少皮肤弹性减退,皮脂 腺分泌不足,使皮肤干燥,萎縮,外受风、湿、热、虫侵蚀或是精神紧张、服食辛辣剌激食物等 多种因素导致全身或是局部发痒。 皮肤瘙痒还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内脏肿瘤、糖尿病、尿毒症、肝胆疾病、血液病、甲 状腺疾病、变应性疾病、肠道寄生虫、习惯性便秘、月经不调、妊娠及精神焦虑,神经性疾病 等有关。文献报道20% 50%阻塞性黄疸患者有瘙痒,其瘙痒剧烈程度有时与皮肤中胆 盐浓度平行;尿毒症患者也常见全身性难以忍受的瘙痒,可能与某些代谢失衡有关。3% 47%全身性瘙痒患者发现存在内脏肿瘤。研究发现很多癌症病人在发病之前的很长时间 里就有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甚至有人在查出患癌病之前l 年因不明原因瘙痒,靠服用 扑尔敏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病人都有发现皮肤瘙痒,但以肝癌病人 较多见。并且皮肤瘙痒的表现也不同,有的出疹子,类似于结节瘙痒;有的类似于神经性皮 炎,皮肤出现苔藓样湿疹样病变等等;对于已确诊的癌症患者出现的皮肤瘙痒,通常人们不 会把皮肤瘙痒和可怕的癌症相联系,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二者之间会有关联。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完全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至于病人长期处在痛苦的瘙痒状 态。或靠长期依赖吃抗过敏药或是激素类药物缓解瘙痒的状态。治疗成本高,具有依赖性, 长期使用还对人体产生很多毒副作用,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 治疗皮肤瘙痒效果好,见效快,疗程短,适用于治疗因肿瘤引起的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
本发明所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 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白茅根10-30、紫草10-30、土茯苓10-30、苦参 5-15、茜草10-20、荆芥10-20、蝉衣5-20、牛蒡子10_20、赤芍10-30、白芍10-30。上述组成 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口服。 本发明选用毒副作用小的中药复合用药,互为辅佐,通过凉血解毒,除湿杀虫,疏 风解痒,能在短期内解决皮肤瘙痒,且不宜复发。本发明的优点是配伍简单、原料成本低、 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常温下保存。治疗皮肤瘙痒效果好,特别适用于治疗因肿瘤引起的 皮肤瘙痒。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其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白茅根10-30、 紫草10-30、土茯苳10-30、苦参5-15、茜草10-20、荆芥10_20、蝉衣5_20、牛蒡子10_20、赤 芍10-30、白芍10-30。上述组成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一天一副,分两次口服。使用7 天到10天,治疗病人86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8%。 本发明优化的原料重量配比为白茅根10-20、紫草15-25、土茯苓10-20、苦参 10-15、茜草15-20、荆芥15-20、蝉衣10-20、牛蒡子10_15、赤芍10-20、白芍15-25。
本发明中药组成中白茅根、紫草、白芍、赤芍起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解毒、活血 的作用。土茯苓、苦参起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荆芥、蝉蜕、牛蒡子起发表、祛 风、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作用。诸药相许为伍,互为辅佐,通过凉血解毒,除湿杀 虫,疏风解痒,使体内湿热风毒外透,凉血活血使气血凝滞通畅。在较短的时间内解除肿瘤 患者的皮肤瘙痒,且不宜复发。原料成本低,治疗皮肤瘙痒效果好,特别适用于治疗因肿瘤 引起的皮肤瘙痒。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本发明不但对癌症患者的皮肤瘙痒有明显的 疗效,还对结节性瘙痒、玫瑰糠疹各种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白茅根10、 紫草25、土茯苓15、苦参15、茜草10、荆芥20、蝉衣5、牛蒡子10、赤芍10、白芍30。用法及 疗效为上述组成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一天一副,分两次口服。口服7天到IO天,治 疗病人21例,有效率100% ,治愈率98% 。有一肿瘤患者皮肤瘙痒,按本实施例方案治疗瘙 痒,仅仅治疗了 IO天,就痊愈了,以后多年再没有复发。按此治疗不但对癌症患者的皮肤瘙 痒有明显的疗效,还对结节性瘙痒、玫瑰糠疹各种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同样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 实施例2 :—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白茅根30、 紫草10、土茯苓10、苦参5、茜草20、荆芥10、蝉衣20、牛蒡子20、赤芍30、白芍10。用法及 疗效将上述组成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一天一副,分两次口服。使用7天到IO天,治疗 病人16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8%。 实施例3 :—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其原料组成及重量(克)配比为白茅 根15、紫草30、土茯苓30、苦参10、茜草15、荆芥15、蝉衣15、牛蒡子15、赤芍15、白芍20。 上述组成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一天一副,分两次口服。使用7天到10天,治疗病人19 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8%。 实施例4: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其原料组成及重量(克)配比为白茅 根20、紫草15、土茯苳20、苦参15、茜草10、荆芥20、蝉衣15、牛蒡子12、赤芍25、白芍15。 上述组成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一天一副,分两次口服。使用7天到IO天,治疗病人15 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8%。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白茅根10-30、紫草10-30、土茯苓10-30、苦参5-15、茜草10-20、荆芥10-20、蝉衣5-20、牛蒡子10-20、赤芍10-30、白芍10-30。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其特征是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白茅根10-20、紫草15-25、土茯苳10-20、苦参10_15、茜草15-20、荆芥15-20、蝉衣10_20、牛 蒡子10-15、赤芍10-20、白芍15-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口服中药,其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白茅根10-30、紫草10-30、土茯苓10-30、苦参5-15、茜草10-20、荆芥10-20、蝉衣5-20、牛蒡子10-20、赤芍10-30、白芍10-30。上述组成按比例粉碎,煎煮成汤剂,一天一副,分两次口服。本发明具有凉血清热,养血润肤,除湿解毒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因肿瘤引起的皮肤瘙痒。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1732615SQ20101030024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马欣, 齐学文 申请人:齐学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