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50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特别是一种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密闭型的留置针在其针套连接件上都安装有一隔离塞,该隔离塞采 用强力塞入针套连接件的内腔中,安装时,钢针穿插在隔离塞上。使用时,在钢针撤出隔离 塞后,隔离塞会自动闭合,以防止血液从撤针口溢出。然而由于零件功能的要求,隔离塞的材质与针套连接件的材质不同,它们之间很 难兼容,因此在撤针时钢针容易将隔离塞带出,并脱离针套连接件,导致血液溢出,造成污 染。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了许多办法,如点胶、挖槽、穿孔等手段,但效果都不显著。 另外,隔离塞是一种橡胶制品,无法避免橡胶会老化和定型的特性,因此当钢针撤离隔离塞 时,钢针在隔离塞的穿孔部位可能不能及时有效的闭合,此时血液会从撤针口溢出,导致血 液暴露,造成血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避免血液暴露,防 止血液污染的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包括有隔离塞和针套连接件,隔离塞压嵌在针套连接件的 内腔中,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垫片,其安装在针套连接件中,位于隔离塞的外侧边, 与隔离塞呈挤压状态连接。这样,就如同使用了两个分体结构的隔离构件,原先钢针在撤出时,直接的受力体 是隔离塞,增加垫片后,受力体分散开,且垫片挡在隔离塞后面也增加了隔离塞脱出的阻 力,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隔离塞脱出的问题;另外,因为垫片和隔离塞相互挤压,当钢针撤离 时,由于垫片对隔离塞的挤压使得隔离塞的撤针口能有效闭合,避免了血液漏出。本实用 新型还带来一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即由于垫片和隔离塞为分体两部分,因此钢针在撤出 后,由于隔离塞的穿孔位置会发生变形,并与垫片上的孔发生错位,可以进一步防止血液漏 出,避免血液暴露污染。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针套连接件的内腔中,隔离塞的外侧位置上具有一突起卡环,垫片压嵌在该突起 卡环和隔离塞之间。这样可以进一步固定垫片的位置,加强垫片与隔离塞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力,同 时也为隔离塞和垫片增加了外脱的阻力。垫片的中心具有一与钢针配合的通孔。通孔略大于钢针的直径,因此钢针在撤针时不会对垫片产生直接的受力,垫片便 可分解一部分隔离塞因受撤针作用而产生的脱拉力。[00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留置针的隔离塞外侧增加一种与隔离塞挤压 安装的垫片,可分散隔离塞因受撤针作用而产生的脱拉力,减少或避免隔离塞脱离针套连 接件,同时因为垫片和隔离塞相互挤压作用,使得隔离塞的撤针口在撤针后能有效闭合,避 免了血液漏出,另外还有一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即隔离塞的撤针口在撤针后都会发生变 形,并与垫片上的孔发生错位,可以进一步防止血液漏出,避免血液暴露污染。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1和附图2,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包括有隔离塞1、针套连接件2和垫片 3,隔离塞1压嵌在针套连接件2的内腔中,针套连接件2的内腔中、隔离塞1的外侧位置上 具有一突起卡环4,垫片3压嵌在该突起卡环4和隔离塞1之间,位于隔离塞1的外侧边,与 隔离塞1呈挤压状态连接。垫片3的中心具有一与钢针5配合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包括有隔离塞(1)和针套连接件(2),隔离塞(1)压嵌在针套连接件(2)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垫片(3),其安装在针套连接件(2)中,位于隔离塞(1)的外侧边,与隔离塞(1)呈挤压状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套连接件(2)的内腔 中,隔离塞(1)的外侧位置上具有一突起卡环(4),垫片(3)压嵌在该突起卡环(4)和隔离 塞(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垫片(3)的中心具有一与 钢针配合的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特别是一种留置针防漏隔离装置,包括有隔离塞和针套连接件,隔离塞压嵌在针套连接件的内腔中,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垫片,其安装在针套连接件中,位于隔离塞的外侧边,与隔离塞呈挤压状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留置针的隔离塞外侧增加一种与隔离塞挤压安装的垫片,可分散隔离塞因受撤针作用而产生的脱拉力,减少或避免隔离塞脱离针套连接件,同时因为垫片和隔离塞相互挤压作用,使得隔离塞的撤针口在撤针后能有效闭合,避免了血液漏出,另外还有一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即隔离塞的撤针口在撤针后都会发生变形,并与垫片上的孔发生错位,可以进一步防止血液漏出,避免血液暴露污染。
文档编号A61M5/32GK201612926SQ20102011493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陈永曦 申请人:陈永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