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39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器,特指一种可控温、控湿无菌隔离器,属于动物实验设 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实验动物级别的提高,实验动物隔离器应运而生特别是对于动物试验,动物 保种隔离器起到十分便捷、经济、实用的重要作用,既能具有屏障功能,又能保持良好的单 元隔离效果。使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开展高级别、高标准的动物试验如鱼得水,为此隔离器使 用十分普遍。早在二十世纪50 6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发了隔离器,70年代广泛应用于 医学、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我国于80年代开始引进无菌隔离器技术。北京、上海、哈尔滨、 苏州等地一些单位曾经研发生产过,主要为塑料材质和玻璃钢材质的隔离器,90年代初开 始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生产使用的隔离器有多种;以材质分有金属(不锈钢、铝合金等) 隔离器、玻璃钢(玻璃纤维及高分子树脂制成)隔离器、塑料隔离器;以用途分有动物饲养 隔离器、动物试验隔离器、运输隔离器、手术隔离器(临床外伤、早产婴儿保育剖腹产、器官 移植用隔离器)、工业用隔离器等等;以压力分有正压隔离器、负压隔离器,正压多用于动 物饲养(防感染),负压多用于动物试验(防止散毒)。这些隔离器的应用,对我国的生命 科学研究,尤其是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一些 在无菌条件下需要不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速登)条件的实验研究因找不到一种相应的 设备而无法开展,无菌实验动物研究中,胎子的人工哺乳因为没有一种适宜的温湿度自动 控制设备而造成研究的中断。有些临床外伤、早产婴儿保育、剖腹产、器官移植实验时需要 对隔离器实行控制温度,显示压力差、湿度等指标,有利于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及增大实验 成功的概率。目前大多采用室内加温、局部取暖或局部加热的方法来达到控温的效果,既不 方便也不安全,且往往不能恒定,又没有办法记录正确的隔离器内部数据。在压力差调节方 面,目前可读数的压差计一般接在隔离器的外部,而不是输入时就知道理论输入压和实际 输出压,因此急需要一种可在5-40°C内随意调温,又可在20-80%的范围内任意调节湿度, 同时,又能控制一定风速,并保持隔离器内一定空气压力差的无菌隔离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温度、湿度在 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又能达到无菌状态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包括 箱体、高效过滤器、控制机箱、传递窗、出风口 ;所述箱体上半部分为隔离器本体,下半部分 为机架;所述传递窗设置在隔离器本体的侧面;所述高效过滤器设置在隔离器本体的上表 面,所述高效过滤器,含外筒、内胆、过滤材料;所述外筒为不锈钢密封圆筒形,内胆为不锈 钢网格形;过滤材料为F17,采用瓦轮式圆筒结构,外筒内侧与过滤材料外端留有24cm的 间隙,新风自送风口进入内外筒间隙,通过F17过滤材料后至内胆腔内,再由接入隔离器本 体的风口进入到隔离器本体内;所述控制机箱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机架的侧面。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低噪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Delta单片机、传感 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隔离器本体内部;所述低噪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传感器均与 Delta单片机相连;当传感器探测到隔离器本体内部的温度低于一定标准时,单片机会控 制电加热器加热;如果温度过高,则单片机会控制风机抽风来降温;如果传感器探测到隔 离器内部的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加湿器对隔离器内部的湿度进行调 节。优选的,所述传递窗与隔离器本体内部之间设置有一个门,传递时,可以打开门; 不传递时,则关闭门。优选的,所述隔离器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手套。优选的,所述机架里还设置有一水箱,与加湿器相连。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所述高效过滤器,外筒、内胆、过滤材 料;所述外筒为不锈钢密封圆筒形,内胆为不锈钢网格形;过滤材料为F17,采用瓦轮式圆 筒结构,外筒内侧与过滤材料外端留有24cm的间隙,过滤效果更佳;所述箱体内设置低噪 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Delta单片机、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隔离器本体内部的温 度、湿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其中1、箱体;2、隔离器本体;3、机架;4、高效过滤器;5、传递窗;6、控制机箱;7、 出风口 ;8、手套;9、传感器;10、水箱;11、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包括箱体1、高效 过滤器4、控制机箱6、传递窗5、出风口 7 ;所述箱体1上半部分为隔离器本体2,下半部分 为机架3 ;所述传递窗5设置在隔离器本体2的侧面;所述高效过滤器4设置在隔离器本体 2的上表面,所述高效过滤器4,含外筒、内胆、过滤材料;所述外筒为不锈钢密封圆筒形,内 胆为不锈钢网格形;过滤材料为F17,采用瓦轮式圆筒结构,外筒内侧与过滤材料外端留有 2-4cm的间隙,新风自送风口进入内外筒间隙,通过Fl7过滤材料后至内胆腔内,再由接入 隔离器本体2的风口进入到隔离器本体2内;所述控制机箱6设置在机架3内部,所述出风 口 7设置在机架3的侧面。所述箱体1内设置低噪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Delta单片机、传感器9 ;所述传 感器9设置在隔离器本体2内部;所述低噪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传感器均与Delta单 片机相连;当传感器探测到隔离器本体2内部的温度低于一定标准时,单片机会控制电加 热器加热;如果温度过高,则单片机会控制风机抽风来降温;如果传感器探测到隔离器内 部的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加湿器对隔离器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使隔 离器内的温度可在5-40°C内任意调节,湿度则可控在20-80%,同时按照设定要求,自动调 节隔离器内的压力梯度,以保证箱体内的新鲜空气的换气次数和维持一定的压力差,同时,降低能耗和实时显示。所述传递窗5与隔离器本体2内部之间设置有一个门,传递时,可以打开门;不传 递时,则关闭门。所述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本体2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手套8。所述机架3里还设置有一水箱10,与加湿器相连。所述机架3的底部还设置有滑 轮11,以便于移动。此隔离器已试用近半年,多次进行过小鼠和大鼠的剖腹取胎操作,由于此隔离器 的控温性能比较稳定、均勻,仔鼠成活率比使用无控温的手术隔离器(采用电热毯加热)高 5-10%,普通大小鼠品系仔鼠成活率达95%以上。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所述高效过滤器,外筒、内胆、过滤材 料;所述外筒为不锈钢密封圆筒形,内胆为不锈钢网格形;过滤材料为F17,采用瓦轮式圆 筒结构,外筒内侧与过滤材料外端留有24cm的间隙,过滤效果更佳;所述箱体内设置低噪 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Delta单片机、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隔离器本体内部的温 度、湿度。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高效过滤器、控制机箱、传 递窗、出风口 ;所述箱体上半部分为隔离器本体,下半部分为机架;所述传递窗设置在隔离 器本体的侧面;所述高效过滤器设置在隔离器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高效过滤器,含外筒、内 胆、过滤材料;所述外筒为不锈钢密封圆筒形,内胆为不锈钢网格形;过滤材料为F17,采用 瓦轮式圆筒结构,外筒内侧与过滤材料外端留有24cm的间隙,新风自送风口进入内外筒 间隙,通过F17过滤材料后至内胆腔内,再由接入隔离器本体的风口进入到隔离器本体内; 所述控制机箱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机架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低噪 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Delta单片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隔离器本体内部;所 述低噪声风机、电加热器、加湿器、传感器均与Delta单片机相连;当传感器探测到隔离器 本体内部的温度低于一定标准时,单片机会控制电加热器加热;如果温度过高,则单片机会 控制风机抽风来降温;如果传感器探测到隔离器内部的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以通过单片 机控制加湿器对隔离器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与隔离器 本体内部之间设置有一个门,传递时,可以打开门;不传递时,则关闭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本体的侧 面设置有多个手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里还设置有 一水箱,与加湿器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温、调湿无菌隔离器,包括箱体、高效过滤器、控制机箱、传递窗、出风口;所述箱体上半部分为隔离器本体,下半部分为机架;所述传递窗设置在隔离器本体的侧面;所述高效过滤器设置在隔离器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高效过滤器,含外筒、内胆、过滤材料;所述外筒为不锈钢密封圆筒形,内胆为不锈钢网格形;过滤材料为F17,采用瓦轮式圆筒结构,外筒内侧与过滤材料外端留有2-4cm的间隙,新风自送风口进入内外筒间隙,通过F17过滤材料后至内胆腔内,再由接入隔离器本体的风口进入到隔离器本体内;所述控制机箱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机架的侧面;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隔离器本体内部的温度、湿度。
文档编号A61G10/02GK201814767SQ2010201237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5日
发明者冯建洪, 徐平 申请人:冯建洪, 徐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